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6539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水产生量大,水中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COD浓度高,有的废水含有重金属等。目前主要采用芬顿反应、混凝沉淀或化学沉淀等方式对废水进行处理,采用这些方法进行处理时,常常需要建立几个池子或反应器,建立的池子或反应器只是针对采用其中一种处理技术,来完成相应反应的单元操作。现有的废水处理装置在处理时,或为连续式操作,或为间歇式操作,通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一体化设计且通用性较强的废水处理装置。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包括:

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反应釜的顶部设有第二出水口;

布水板,收容于所述反应釜且与所述反应釜的底部相间隔;

旋流筒,收容于所述反应釜内且位于所述布水板远离所述反应釜的底部的一侧,所述旋流筒与所述反应釜的内壁相间隔以形成旋流隔腔;

进液管,与所述反应釜相切且与所述旋流隔腔相通,所述进液管设有加药口,所述进液管内设有混合器,所述混合器位于所述加药口及所述反应釜之间;

斜板沉淀器,设于所述旋流筒内且与位于所述布水板远离所述反应釜底部的一侧;

除沫器,收容于所述反应釜且位于所述旋流筒远离所述反应釜的底部的一端;及

搅拌器,设于所述反应釜。

上述废水处理装置,进液管设有加药口,药品和废水通过进液管进入旋流隔腔,进液管与反应釜相切,药品和废水进入进液管后在混合器的作用下混合均匀之后进入旋流隔腔后旋流充分混合均匀,流至布水板后,通过布水板进入旋流筒内,在搅拌器的搅拌下充分反应;在连续式处理的情况下,充分反应后的废水通过除沫器后得到清液,清液通过第二出水口流出,沉淀物通过斜板沉淀器进行沉淀处理;在间歇式处理的情况下,充分反应后的废水经过斜板沉淀器进行沉淀处理,清液通过位于反应釜底部的第一出水口流出;上述废水处理装置同时适用于间歇式处理模式及连续式处理模式,通用性较强;上述废水处理装置集加药、旋流、反应、沉淀一体,一体化的设计更加了通用性;通过在旋流筒的两端设置除沫器和斜板沉淀器,能避免污染物外溢,较为环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反应釜的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能够驱动所述搅拌器进行搅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反应釜的传动组件,所述驱动器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搅拌器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拌器的搅拌桨位于所述斜板沉淀器及所述除沫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应釜的底部还设有排污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反冲洗进水管接头,所述反应釜的底部开设有反冲洗进水口,所述反冲洗进水管接头设于所述反冲洗进水口且与所述反应釜内部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布水板的边缘抵持所述反应釜的内壁,且所述旋流筒抵持所述布水板远离所述反应釜的底部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水口位于所述除沫器远离所述反应釜的底部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沫器的边缘抵持所述旋流筒的内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旋流筒远离所述布水板一端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旋流筒与所述反应釜之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装置100包括反应釜110、第一出水管接头122、反冲水进水管接头124、排污管接头126、第二出水管接头128、进液管130、布水板140、旋流筒150、密封件155、斜板沉淀器160、除沫器170、搅拌器180、驱动器190、传动组件195。

反应釜110大致为立式釜,包括釜体112及盖体114。釜体112的底部大致为半球壳体,釜体112的另一端为开口端,盖体114盖设于釜体112的开口端。釜体112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口、反冲洗进水口及排污口。第一出水口安装有第一出水管接头122以方便出水。反冲洗进水口安装有反冲水进水管接头124以方便向反应釜110内加入反冲洗水。排污口安装有排污管接头126以方便排污。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排污口位于釜体112的底部的最下方,第一出水口及反冲洗进水口的高度高于排污口的高度。第一出水口与反冲洗进水口相间隔,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出水口与反冲洗进水口分别位于釜体112的底部的两侧。

釜体112靠近盖体114的一端开设有进液口及第二出水口。进液口安装有进液管130。第二出水口安装有第二出水管接头128。第二出水口与进液口相间隔,且第二出水口的高度高于进液口的高度,即第二出水口位于进液口远离釜体112的底部的一侧。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盖体114大致为板状。盖体114开设有人孔以方便检修。人孔安装有人孔接头129。

进液管130安装于釜体112的进液口。进液管130与釜体112相切。进液管130设有加药口,加药口安装有加药管接头134。进液管130内设有混合器136以将进液管130输入的废水和加药口加入的药液充分混合。混合器136位于加药口及釜体112的进液口之间。

布水板140收容于釜体112靠近釜体112的底部的端,且与釜体112的底部相间隔。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布水板140位于第一出水口及反冲洗进水口的上方,且布水板140的边缘抵持釜体112的内壁。

旋流筒150收容于釜体112内,且位于布水板140靠近盖体114的一侧。旋流筒150与釜体112的内壁之间有间隙以形成旋流隔腔。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旋流筒150的一端抵持布水板140远离釜体112的底部的一侧,旋流筒150的另一端向靠近盖体114的方向延伸。旋流筒150靠近盖体114的一端高于进液口的高度,且低于第二出水口的高度。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达到较好的旋流效果,釜体112的中部为圆筒状,旋流筒150与釜体112共轴设置。旋流筒150具有靠近釜体112的底部的第一开口及靠近盖体114的第二开口。

密封件155设于旋流筒150远离布水板140的一端,且位于旋流筒150与釜体112之间,从而将旋流筒150远离布水板140的一端与釜体之间形成的间隙封闭,形成相对封闭的旋流隔腔。

斜板沉淀器160收容于釜体112内。斜板沉淀器160位于布水板140远离釜体112的底部的一侧。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斜板沉淀器160的形状与旋流筒150相匹配,斜板沉淀器160的形状的边缘抵持旋流筒150的内壁,从而斜板沉淀器160收容于旋流筒150的第一开口且封闭第一开口。

除沫器170收容于釜体112且位于旋流筒150远离釜体112的底部的一端。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除沫器170的形状与旋流筒150相匹配,除沫器170的边缘抵持旋流筒150的内壁以封闭第二开口。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除沫器170位于旋流筒150靠近盖体114的一侧且边缘抵持釜体112的内壁。

搅拌器180包括搅拌轴182及搅拌桨184。盖体114及除沫器170均开设有轴孔,搅拌轴182插设于盖体114及除沫器170的轴孔。搅拌轴182的一端收容于旋流筒150且位于除沫器170及斜板沉淀器140之间,搅拌桨184设于搅拌轴182且位于除沫器170及斜板沉淀器140之间。

搅拌轴182的另一端凸设于盖体114,且通过传动组件195与驱动器190连接,从而在驱动器190的驱动下可转动。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驱动器190为电机,传动组件195为减速箱,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传动组件195还可以为皮带轮或齿轮组。驱动器190通过支架固设于盖体114。

上述废水处理装置100使用时,进液管130设有加药口,药品和废水通过进液管130进入旋流隔腔,进液管130与釜体112相切,药品和废水进入进液管130后在混合器136的作用下混合均匀之后进入旋流隔腔后旋流充分混合均匀,流至布水板140后,通过布水板140进入旋流筒150内,在搅拌器180的搅拌下充分反应;在连续式处理的情况下,充分反应后的废水通过除沫器170后得到清液,清液通过第二出水口及第二出水管接头128流出,沉淀物通过斜板沉淀器160进行沉淀处理后通过排污口排出即可;在间歇式处理的情况下,充分反应后的废水经过斜板沉淀器160进行沉淀处理,清液通过位于釜体112底部的第一出水口及第一出水管接头122流出;上述废水处理装置同时适用于间歇式处理模式及连续式处理模式,通用性较强;上述废水处理装置集加药、旋流、反应、沉淀一体,一体化的设计更加了通用性;通过在旋流筒150的两端设置除沫器170和斜板沉淀器160,能避免污染物外溢,较为环保;废水处理装置100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反冲洗进水口进行反冲洗,清洗反应釜110的内部,反冲洗水通过第二出水口排出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传动组件195可以省略,此时搅拌轴182直接与驱动器190连接即可。驱动器190不限于为电机,还可以采用磁力搅拌等其他搅拌方式。釜体112底部的排污口及排污管接头126可以省略,此时可以定期通过人孔清理污泥或通过第一出水口、反冲洗进水口抽取污泥。反冲洗进水管接头及反应釜的底部开的反冲洗进水口可以省略,此时可以通过第一出水口加入反冲洗水进行反冲洗,或者通过人孔进行人工清洗。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