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地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3644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净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预处理系统、砾石植物净化系统、土壤生态净化系统、植物分段净化系统和水质稳定调节净化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系统前设置动力输送装置;

优选地,所述动力输送装置后设过滤装置;

优选地,所述过滤装置为格栅和/或筛网;

优选地,所述预处理系统为预处理池;

优选地,所述预处理池的面积为600m2~800m2,平均覆水深度为2m~3m;

优选地,所述预处理池中种植浮床植物和/或设置生物膜;

优选地,所述生物膜中所含生物为食藻虫;

优选地,所述预处理系统中水力停留时间为1天~2天,优选为2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植物净化系统为表面流型湿地;

优选地,所述砾石植物净化系统的长度为90m~110m,宽度为15m~25m,优选长度为100m,宽度为20m;

优选地,所述砾石植物净化系统中铺设砾石填料,所述砾石填料的铺设厚度为5cm~15cm,优选为10cm;

优选地,所述砾石植物净化系统的平均覆水深度为0.1m~0.4m,优选为0.2m;

优选地,所述砾石植物净化系统中水力停留时间为0.3天~0.5天;

优选地,所述砾石植物净化系统中种植水生植物;

优选地,所述种植方式为片植;

优选地,所述水生植物为挺水植物,优选为芦苇、石菖蒲、黄菖蒲或水葱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砾石植物净化系统中放养水生动物,所述水生动物的放养密度为0.2kg/亩~1kg/亩,优选为0.6kg/亩;

优选地,所述水生动物种类为鱼类、底栖动物或土著微生物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鱼类为鲢鱼、鳙鱼、鳜鱼、鲴鱼或锦鲤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底栖动物为青虾、蚬、环棱螺、三角帆蚌或螺蛳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预处理系统与砾石植物净化系统之间的跌落水深度为0.2~0.5m,优选为0.3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生态净化系统为垂直潜流型湿地;

优选地,所述土壤生态净化系统的长度为80m~120m,宽度为20m~40m,优选长度为100m,宽度为30m;

优选地,所述土壤生态净化系统的平均覆水深度为0.1m~0.4m,优选为0.2m;

优选地,所述土壤生态净化系统中水力停留时间为0.4天~0.7天;

优选地,所述砾石植物净化系统与土壤生态净化系统之间的跌落水深度为0.2m~0.5m,优选为0.3m;

优选地,所述土壤生态净化系统中包括土壤过滤层;

优选地,所述土壤过滤层的厚度为1m~1.5m,优选为1.2m;

优选地,所述土壤过滤层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沙质土壤层、滤沙层、沸石层和砾石层;

优选地,所述沙质土壤层的厚度为30cm~40cm,优选为35cm;

优选地,所述滤沙层的厚度为25cm~35cm,优选为30cm;

优选地,所述滤沙层中颗粒粒径为0.06mm~2mm,优选为0.3mm;

优选地,所述沸石层的厚度为20cm~30cm,优选为25cm;

优选地,所述沸石层中颗粒粒径为2mm~4mm,优选为3mm;

优选地,所述砾石层的厚度为25cm~35cm,优选为30cm;

优选地,所述砾石层中颗粒粒径为2mm~8mm,优选为5mm;

优选地,所述土壤生态净化系统中在土壤过滤层表面设有布水管;

优选地,所述土壤生态净化系统中种植挺水植物;

优选地,所述种植方式为片植;

优选地,所述挺水植物为再力花、美人蕉或梭鱼草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土壤生态净化系统中放养水生动物,所述水生动物的放养密度为0.2kg/亩~1kg/亩,优选为0.6kg/亩;

优选地,所述水生动物种类为鱼类、底栖动物或土著微生物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鱼类为鲢鱼、鳙鱼、鳜鱼、鲴鱼或锦鲤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底栖动物为青虾、蚬、环棱螺、三角帆蚌或螺蛳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分段净化系统为表面流型湿地;

优选地,所述植物分段净化系统的总长度为300m~400m,宽度为20~30m,优选总长度为350m,宽度为25m;

优选地,所述土壤生态净化系统与植物分段净化系统之间的跌落水深度为0.3m~0.7m,优选为0.5m;

优选地,所述植物分段净化系统包括重金属净化区、病原体净化区和营养物净化区;

优选地,所述重金属净化区中水力停留时间为1天~1.5天;

优选地,所述病原体净化器中水力停留时间为0.5天~1天;

优选地,所述营养物净化区中水力停留时间为0.8天~1.3天;

优选地,所述植物分段净化系统中各净化区之间的跌落水深度为0.2m~0.5m,优选为0.3m;

优选地,所述重金属净化区的长度为130m~150m,宽度为20m~30m,优选长度为140m,宽度为25m;

优选地,所述重金属净化区的平均覆水深度为0.2m~1.5m;

优选地,所述重金属净化区中主要种植沉水植物;

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为伊乐藻、轮叶黑藻、聚草或金鱼藻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重金属净化区中还种植挺水植物和/或浮水植物;

优选地,所述挺水植物为芦苇和/或香蒲;

优选地,所述浮水植物为水鳖;

优选地,所述重金属净化区中放养水生动物,所述水生动物的放养密度为0.8kg/亩~1.8kg/亩,优选为1.3kg/亩;

优选地,所述水生动物种类为鱼类、底栖动物或土著微生物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鱼类为鲢鱼、鳙鱼、鳜鱼、鲴鱼或锦鲤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底栖动物为青虾、蚬、环棱螺、三角帆蚌或螺蛳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原体净化区的长度为80m~100m,宽度为20m~30m,优选长度为90m,宽度为25m;

优选地,所述病原体净化区的平均覆水深度为0.2m~1.5m;

优选地,所述病原体净化区中主要种植挺水植物;

优选地,所述挺水植物为密花千屈菜、小香蒲、花叶芦竹或水芹菜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病原体净化区中还种植浮水植物和/或沉水植物;

优选地,所述浮水植物为满江红;

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为伊乐藻、菹草或苦草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病原体净化区中放养水生动物,所述水生动物的放养密度为0.8kg/亩~1.8kg/亩,优选为1.3kg/亩;

优选地,所述水生动物种类为鱼类、底栖动物或土著微生物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鱼类为鲢鱼、鳙鱼、鳜鱼、鲴鱼或锦鲤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底栖动物为青虾、蚬、环棱螺、三角帆蚌或螺蛳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营养物净化区的长度为110m~130m,宽度为20m~30m,优选长度为120m,宽度为25m;

优选地,所述营养物净化区的平均覆水深度为0.2m~1.5m;

优选地,所述营养物净化区中主要种植挺水植物;

优选地,所述挺水植物为芦苇、黄菖蒲或美人蕉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营养物净化区中还种植漂浮植物和/或沉水植物;

优选地,所述漂浮植物为水鳖和/或满江红;

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为微齿眼子菜、伊乐藻或苦草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营养物净化区中放养水生动物,所述水生动物的放养密度为0.5kg/亩~1.5kg/亩,优选为1kg/亩;

优选地,所述水生动物种类为鱼类、底栖动物或土著微生物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鱼类为鲢鱼、鳙鱼、鳜鱼、鲴鱼或锦鲤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底栖动物为青虾、蚬、环棱螺、三角帆蚌或螺蛳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稳定调节净化系统为表面流型湿地;

优选地,所述水质稳定调节净化系统长度为110m~150m,宽度为20m~30m,优选长度为130m,宽度为25m;

优选地,所述水质稳定调节净化系统的平均覆水深度为0.2m~2m;

优选地,所述水质稳定调节净化系统中水力停留时间为0.5天~1天;

优选地,所述植物分段净化系统与水质稳定调节净化系统之间的跌落水深度为0.3~0.6m,优选为0.5m;

优选地,所述水质稳定调节净化系统包括沿岸浅水区和中心区;

优选地,所述沿岸浅水区和中心区均种植挺水植物;

优选地,所述挺水植物为石菖蒲、金叶黄菖蒲、水生鸢尾或花叶水葱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中心区种植沉水植物;

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为轮叶黑藻和/或菹草;

优选地,所述水质稳定调节净化系统中种植浮水植物;

优选地,所述种植浮水植物为点缀性种植;

优选地,所述浮水植物为睡莲和/或王莲;

优选地,所述水质稳定调节净化系统中放养水生动物,所述水生动物的放养密度为0.5kg/亩~1.5kg/亩,优选为1kg/亩;

优选地,所述水生动物种类为鱼类、底栖动物或土著微生物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鱼类为鲢鱼、鳙鱼、鳜鱼、鲴鱼或锦鲤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底栖动物为青虾、蚬、环棱螺、三角帆蚌或螺蛳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稳定调节净化系统的末端还包括生物沸石净化区;

优选地,所述生物沸石净化区的长度为40m~60m,宽度为20m~30m,优选长度为50m,宽度为25m;

优选地,所述生物沸石净化区的平均覆水深度为0.6m~1m,优选为0.8m;

优选地,所述生物沸石净化区中铺设厚度为20cm~30cm的沸石;

优选地,所述生物沸石净化区中水力停留时间为0.2天~0.5天;

优选地,所述水质稳定调节净化系统与湿地净化系统外部水面的跌落水深度为0.6m~1m,优选为0.8m。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湿地净化系统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待净化水体经预处理后依次经砾石植物净化、土壤生态净化、植物分段净化和水质稳定调节净化后,得到净化后水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包括重力沉淀和生物降解;

优选地,所述砾石植物净化包括介质过滤、水生植物净化和水生动物净化;

优选地,所述土壤生态净化包括土壤过滤、水生植物净化和水生动物净化;

优选地,所述植物分段净化包括重金属净化、病原体净化和营养物净化;

优选地,所述净化方法总处理时间为4~7天,优选为5~6天;

优选地,所述净化方法的净化水量为1000吨/天~2000吨/天,优选为1500吨/天。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