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污染水源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19687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源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多元复合生物低聚活性酶净化污染水源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前提,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今,地球生态环境已被人类活动严重破坏,尤其是水污染的严重性尤为突出,已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中国水资源的现状中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量却很少。全国有10个省区人均水资源不足1000m3。(人均水资源不足1000m3为贫水国家,不足500m3为绝对贫水国家)。中国被联合国列为水资源紧缺国家,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仅2002年,全国淡水的取用量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的1.2倍。据统计,中国目前缺水总量约为400亿m3,每年受旱面积200-260km2,影响粮食产量150-200亿kg,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的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导致水体污染相当严重。2006年,在国家环境监测网实际监测的74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8%的断面为最劣等水质。2005年,全国有一半的城市市区地下水遭到严重污染,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象。现有技术中,对于水源的污染进行治理的主要方式是向污染水源中投放化学试剂用于分解污染水源内的污染物,但是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部分污染物尽量分解,但是由于化学试剂存在二次污染的可能,使得水源污染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净化污染水源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净化污染水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取绿色植物2~5重量份、水8~12重量份以及低聚生物糖0.3~2重量份混合并搅拌均匀,在15~40℃的环境下发酵3~5个月,获得多元复合生物低聚活性酶;

确定待处理污染水源的污染等级;根据确定的所述污染等级向所述待处理污染水源投入一定比例的所述多元复合生物低聚活性酶。

优选的:所述绿色植物为水果类植物;取所述水果类植物3重量份、水10重量份以及低聚生物糖0.5重量份混合并搅拌均匀,在15~25℃的环境下发酵5个月,获得多元复合生物低聚活性酶。

优选的:所述绿色植物为蔬菜类植物;取所述蔬菜类植物3重量份、水10重量份以及低聚生物糖1重量份混合并搅拌均匀,在25~40℃的环境下发酵4个月,获得多元复合生物低聚活性酶。

优选的:所述确定待处理污染水源的污染等级;包括:根据我国相关部门发布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确定待处理污染水源的污染等级。

优选的:当待处理污染水源污染等级达到4类-5类之间时,待处理污染水源的蓄水量与投入的所述多元复合生物低聚活性酶比例为400∶1。

优选的:当待处理污染水源污染等级达到5类以上时,待处理污染水源的蓄水量与投入的所述多元复合生物低聚活性酶比例为300∶1。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一种净化污染水源的方法,在一种实现方式下,该方法包括取绿色植物2~5重量份、水8~12重量份以及低聚生物糖0.3~2重量份混合并搅拌均匀,在15~40℃的环境下发酵3~5个月,获得多元复合生物低聚活性酶;确定待处理污染水源的污染等级;根据确定的所述污染等级向所述待处理污染水源投入一定比例的所述多元复合生物低聚活性酶。本申请提供的净化污染水源的方法,不同的植物加入不同的低聚生物活性糖种生产多元复合生物低聚活性酶。全程生产不同多元复合生物低聚活性酶过程中没有任何化学成分和化学添加剂。生产多元复合生物低聚活性酶过程中对大气有净化作用,分解大气中的污染物,可以分解雾霾有害物质。生产厂区周围没有电磁波的干扰。生产获得的多元复合生物低聚活性酶投入污染水源内,可以对污染水源内的污染物进行分解,达到良好的净化水源的效果。净化过程不会对水源产生二次污染。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糖在中药典中按属性为甘、温中气行脾经及冲脉,五行对应为戊己,旺四气、四库(丑辰未戌),其性先天然属木,(蕴化甲气为藏),后天属土变化火金水,蕴藏七元九气虽变化五气五行,实为能量一气所行。

众所周知糖分在物质为淀粉转化,在生命动物体内化生脂肪生化能量,顺化基酸,逆化热量,升化光能,其五行五气具足。先天能量c、h、o三根本元素活化齐全,且逢物质组合而合化转归特殊神奇,尤其在活化酶解、催化和转换过程中所发生变化不可思议,在很多科学研究数据中可以看到具体的参考。

糖的先天属性主中气升华,木精德元化生,为甲乙化土,天干五行合化,(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木主东方生气,木德纯厚,动力强劲稳重,仁能具足以自强不息为根,化化为火能礼德,戊癸化火,其阳能在先天水中化先火能光明c、h、o元素在火能对应中,源源不断,发挥作用,催化分解、转化和重组其他多元物质,在五行生克化制过程中(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强制弱,旺制衰、多制少,反正克约,制化万千,虽属性不同,其本质相同,在先天五行中,水生火,火生水,土生木,木生土、金生木,火生金、相互生化,自然平衡,五气混元,互动生化,随气而主客不居,应气而强弱不测,化气而自然平衡,行气而灵能对应,需要看在不同条件下灵活定位,糖中木气遇强木气性而阳化生出活性物质,遇强火气性而阳化出催化物质,在强土气性而活化生转化物质。

根据《黄帝内径》记载,五行关系生克制化原理可知,木克土旺水而激活活水植物,活化水能土克水旺木而激活物元素,催化水转化,分解代谢。水克火旺土而激活酶物质转化水能,活性还原从而促进水生物中微生物活性的呼吸代谢和分解代谢还原,水中各物质的氧化还原,恢复水的原生态和生物链秩序,从而加强水生物的良性循环和生态物质良性生存,修复自然原生态。根据以上糖的五行生化原理与绿色植物在水中的生物活化作用,逐渐形成多种生物活性酶,生物链活性代谢酶,生物强氧化还源活性酶。从而形成了多元复合生物低聚活性酶---酵能。(酵的能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化污染水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取绿色植物2~5重量份、水8~12重量份以及低聚生物糖0.3~2重量份混合并搅拌均匀,在15~40℃的环境下发酵3~5个月,获得多元复合生物低聚活性酶;该多元复合生物低聚活性酶的制作可以选用各种不同的绿色植物作为主料,该绿色植物可以是大自然生长的任何绿色植物,例如,花、草、树叶等等。根据不同植物属性选择相应的低聚生物糖、天然植物和水按技术要求配比后进行4-12个月发酵产生酵能(低聚生物活性酶)。为了进行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具体提供使用几种不绿色植物进行制作时的具体步骤。所述绿色植物为水果类植物;取所述水果类植物3重量份、水10重量份以及低聚生物糖0.5重量份混合并搅拌均匀,在15~25℃的环境下发酵5个月,获得多元复合生物低聚活性酶。所述绿色植物为蔬菜类植物;取所述蔬菜类植物3重量份、水10重量份以及低聚生物糖1重量份混合并搅拌均匀,在25~40℃的环境下发酵4个月,获得多元复合生物低聚活性酶。

确定待处理污染水源的污染等级;根据确定的所述污染等级向所述待处理污染水源投入一定比例的所述多元复合生物低聚活性酶。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确定待处理污染水源的污染等级;包括:根据我国相关部门发布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确定待处理污染水源的污染等级。具体的,当待处理污染水源污染等级达到4类-5类之间时,待处理污染水源的蓄水量与投入的所述多元复合生物低聚活性酶比例为400∶1。当待处理污染水源污染等级达到5类以上时,待处理污染水源的蓄水量与投入的所述多元复合生物低聚活性酶比例为300∶1。

该方法可以应用在污水处理领域,主要原理是能够恢复自然湖泊河流的原生态,让水活起来。可以根据环保部门提供的污染指标,投放不同比例的多元复合生物低聚活性酶。可以想到的是,污染程度越低投放量约少。如果是流动的河流在上游均匀的投放,每天投放一定的量,也可以根据污染程度和水的流速确定比例。

总之,本申请提供的净化污染水源的方法,不同的植物加入不同的低聚生物活性糖种生产多元复合生物低聚活性酶。全程生产不同多元复合生物低聚活性酶过程中没有任何化学成分和化学添加剂。生产多元复合生物低聚活性酶过程中对大气有净化作用,分解大气中的污染物,可以分解雾霾有害物质。生产厂区周围没有电磁波的干扰。生产获得的多元复合生物低聚活性酶投入污染水源内,可以对污染水源内的污染物进行分解,达到良好的净化水源的效果。净化过程不会对水源产生二次污染。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