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蟹和泥鳅降解稻田中多环芳烃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52922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环芳烃的去除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作为一个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成为各国政府、管理部门、学术界以及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多环芳烃(pahs)作为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成为近几年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过量的pahs会造成生物体内分泌紊乱、生殖及免疫机能失调、神经行为和发育紊乱,能够引起“三致”效应。pahs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污染程度之严重且范围广泛,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探寻pahs的控制和消除方法。目前,按照pahs的去除机理可分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其中物理修复虽然成本低,但其具有局限性,例如填埋法和换土法只适合小面积的土壤修复,工作繁杂,其实质只进行了污染物的转移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治标不治本。化学修复相对物理修复效率更高且能将pahs彻底降解但是其设备工艺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土壤中生物修复又可分为: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动物修复。与物理和化学修复相比,微生物降解成本低、矿化较高、工作简单等优点,但是该方法对环境因素要求严格,如湿度、ph、基本营养物等因素的限制;长链烃对微生物有毒且微生物可能把pahs转化为毒性更强的化合物等。植物修复投资小、相对安全、环保和一体三效的特点(同时可以消除水-土-空气中的污染物)等,但是目前在该方面的研究还停留于实验室阶段且考虑因素较为单一,方法尚不成熟,若在复杂的野外大田上实施仍需深入研究。而动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刚起步。因此现有物理修复去除pahs存在工作繁杂,且治标不治本,化学修复去除pahs存在投资大,运行成本高,且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微生物修复对环境因素要求严格,且存在将把pahs转化为毒性更强的化合物的危险,植物修复和动物修复技术不成熟,无法大范围实现pahs去除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要解决现有微生物修复对环境因素要求严格,且存在将把pahs转化为毒性更强的化合物的危险,植物修复和动物修复技术不成熟,无法大范围实现pahs去除的问题;而提供利用蟹和泥鳅降解稻田中多环芳烃的方法。

利用蟹和泥鳅降解稻田中多环芳烃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稻田改造:按照田埂宽为45cm~75cm、高为50cm~60cm对稻田田埂进行改造;在稻田内距稻田田埂60cm~80cm处挖环沟,环沟深为30cm~40cm,宽为30cm~60cm;在稻田四周建造55cm~65cm的围墙,在稻田的进水口和排水口设置60目~90目防逃网;

二、稻田施肥:在翻耕前按1000kg/亩~1500kg/亩向稻田施加有机肥;

三、蟹苗暂养:将蟹苗投放稻田前先放在暂养池中暂养25~35天,得到待放养蟹苗;所述暂养池内水深为0.3m~0.5m,蟹苗暂养密度为1000~3000只/亩;

四、稻田消毒:在泥鳅苗放养前利用生石灰对稻田的环沟进行消毒,生石灰投加量为60kg/亩~100kg/亩;在养殖期间,每隔10~15天对环沟进行消毒1次,每次生石灰投加量为5kg/亩~12kg/亩;

五、放养:当水稻返青结束后依次将泥鳅苗和待放养蟹苗放入稻田中;

泥鳅苗的放养密度为50kg/亩~60kg/亩,泥鳅苗的规格为160尾/kg~280尾/kg;泥鳅苗在放入稻田前利用质量分数为3%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0min~20min;

待放养蟹苗的放养密度为300只/亩~600只/亩,待放养蟹苗的规格为120只/kg~200只/kg;待放养蟹苗采用自由入水方式放入稻田;

六、饲养:在蟹苗和泥鳅苗饲养期间不施用化肥和农药,利用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采用定时定质定位定量投食方式进行饲养蟹苗和泥鳅苗,日投食粮占体重的10%~15%;

七、收获:在9月末,先对稻田内蟹和泥鳅进行捕捞,然后收割水稻。

本发明优点:一、本发明对稻田底泥中pahs的降解效果达到90%以上,提高稻田土壤品质,由于蟹和泥鳅的存在,提高稻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二、本发明收到得到的水稻属于有机水稻,提高了水稻品质;三、本发明属于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不仅收获有机水稻,还收获水产品蟹和泥鳅,提高收入。

本发明提高一种新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用于去除稻田底泥中pahs。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是利用蟹和泥鳅降解稻田中多环芳烃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稻田改造:按照田埂宽为45cm~75cm、高为50cm~60cm对稻田田埂进行改造;在稻田内距稻田田埂60cm~80cm处挖环沟,环沟深为30cm~40cm,宽为30cm~60cm;在稻田四周建造55cm~65cm的围墙,在稻田的进水口和排水口设置60目~90目防逃网;

二、稻田施肥:在翻耕前按1000kg/亩~1500kg/亩向稻田施加有机肥;

三、蟹苗暂养:将蟹苗投放稻田前先放在暂养池中暂养25~35天,得到待放养蟹苗;所述暂养池内水深为0.3m~0.5m,蟹苗暂养密度为1000~3000只/亩;

四、稻田消毒:在泥鳅苗放养前利用生石灰对稻田的环沟进行消毒,生石灰投加量为60kg/亩~100kg/亩;在养殖期间,每隔10~15天对环沟进行消毒1次,每次生石灰投加量为5kg/亩~12kg/亩;

五、放养:当水稻返青结束后依次将泥鳅苗和待放养蟹苗放入稻田中;

泥鳅苗的放养密度为50kg/亩~60kg/亩,泥鳅苗的规格为160尾/kg~280尾/kg;泥鳅苗在放入稻田前利用质量分数为3%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0min~20min;

待放养蟹苗的放养密度为300只/亩~600只/亩,待放养蟹苗的规格为120只/kg~200只/kg;待放养蟹苗采用自由入水方式放入稻田;

六、饲养:在蟹苗和泥鳅苗饲养期间不施用化肥和农药,利用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采用定时定质定位定量投食方式进行饲养蟹苗和泥鳅苗,日投食粮占体重的10%~15%;

七、收获:在9月末,先对稻田内蟹和泥鳅进行捕捞,然后收割水稻。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水稻选择抗倒伏、抗病虫害、高冠层、中穗位、中大穗型、米质优良的粳稻品种。

本实施方式利用底栖动物的生活习性如钻洞穴居、食性很杂如以含有有机物质的土壤为食等特性来实现pahs的降解。选择蟹和泥鳅为降解动物,如果把蟹和泥鳅降解pahs用于稻田中,蟹和泥鳅在降解pahs的同时,可以疏松稻田土壤、去除稻田里的害虫从而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其排泄粪便还能作为稻田里的肥料等有利于构建绿色农业,生产无农药无化肥的有机大米。

水稻作为单子叶植物其分枝顶生根精细,覆盖的表面积大;且其根圈内存在特异降解有机污染物功能的氧化酶体系,如过氧化酶、多酚氧化酶等,这些酶的存在对有机物污染物的降解有促进作用。被水稻吸收的污染物,有多种去向:首先,水稻可以利用自身的酶系统,主要发生羟基化反应对pahs进行降解,从而降低pahs的毒性,一部分可通过木质化作用使其成为水稻体的组成部分,也可能通过代谢使其转化成co2和h2o,或转化为非毒性的中间代谢物等;其次有一部分亲脂性高的多环芳烃,很难进入水稻体内,会吸附停留在水稻根表面,通过固化作用固定在水稻根区,从而阻止多环芳烃向深层土壤和地下水迁移。还考虑到水稻通过挥发作用把吸入体内的pahs转化为气态,再通过蒸腾作用把它们挥发到大气中,致使污染物发生转移。此外,水稻根系分泌物和根酶系统也对pahs起到催化降解作用,根系分泌物对多环芳烃产生络合、降解;根系释放到土壤中的酶直接降解最终pahs被转化为非毒性的中间产物或者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中华绒蟹体色黄中带青有光泽、活动灵活在稻田不易被发现便于躲避敌害作用;中华绒蟹(以下简称河蟹)含有与pahs代谢相关的基因,在多环芳烃存在的环境下,河蟹一方面通过调节体内代谢pahs基因cyp4和gst的表达,实现对pahs的代谢和降解,有研究表明河蟹对pahs就有较强的解毒和代谢能力,河蟹的肌肉和肝胰腺对pahs没有明显的蓄积效应,pahs含量的上升会促使河蟹对pahs的代谢转化能力增强。另一方面部分多环芳烃进入蟹体内后经代谢生成毒性较低水溶性增加的中间代谢产物随粪便排出体外。

泥鳅的作用,(1)提高了沉积物中pahs的生物有效性,有利于沉积物中微生物对pahs的降解,促进水稻对底泥中pahs的吸收。(2)泥鳅的分泌物和排泄的粪便对微生物也起到活化作用,也能起到增加降解pahs的作用;(3)泥鳅可以吞食沉积物中的底泥、有机质和动植物肢体,参与pahs的分解。(4)泥鳅的生命活动与植物和微生物联合作用提高了沉积物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使得pahs的去除率高达90%以上;(5)泥鳅的掘洞能改变稻田的水/沉积物界面的营养物质循环,对沉积物颗粒的垂直分布产生影响,造成颗粒中pahs的空间位置发生变化。(6)泥鳅作为营养丰富、生命力强的农田养殖动物,泥鳅挖洞在满足其自身生理活动需求的同时也促进稻鳅联合种养系统中物质利用率,更好的改善了底泥环境并提高了营养的释放,促进水稻的生长,间接提高了对pahs的降解。

本实施方式pahs降解的机理:

很多研究表明底栖动物对pahs具有一定的耐性,蟹对pahs的降解和富集都是建立在其对pahs的耐性基础上的。底栖动物自身的生命活动(觅食、挖穴打洞等)会影响沉积物的物理和化学特征;营造出有利于微生物代谢的环境,是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的高效工程师。底栖动物对pahs的修复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指的是吸收和富集,底栖动物不仅能够通过摄食吸收沉积物中的pahs,还能通过表皮直接从土壤中吸收pahs从而起到对多环芳烃的富集;间接作用指的是底栖动物的生命活动首先引起沉积物理化性质的改变,致使pahs的生物有效性得以提高,促进了环境中存在的植物和微生物对沉积物中pahs的吸收和降解;例如底栖动物的存在会引起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即底栖动物的存在改善了沉积物的透气性,沉积物与气体的交换,从而间接加大了氧气的通量,促进了好养降解pahs菌落的形成,有利于微生物代谢能力和数量提高。除此之外,底栖动物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复杂的有机物组分,提高了有机质的循环,这有效的增加了微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同时蟹能以稻田中的部分害虫和杂草为食,促进水稻生长,增加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和肥力,从而提高了水稻对pahs的吸收。且蟹的粪便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及结构,因此也具有很多方面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所述的蟹为中华绒蟹。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三中在距离稻田水源3m~5m处修建暂养池,暂养池先注水浸泡24h,然后将生石灰用水溶化后洒入暂养池中,生石灰施加量为0.15kg/m2,静置7天,将装有蟹苗的网袋放入暂养池中浸泡2s~3s后取出,反复3~4次,每次间隔3min~5min,然后放入浓度为20mg/l的高锰酸钾水溶液中浸泡消毒5min~10min;再按蟹苗暂养密度为1000只/亩~3000只/亩将蟹苗放入暂养池中,并注水至水深为0.3m~0.5m,蟹苗暂养期间投喂动物性饲料,蟹苗入暂养池2小时后开始投食,第1~3天采用充足供食方式喂养,从第4天起每天傍晚投喂1次,第4~13天,投饵量从每天按蟹苗重量的100%起,以每天递减速率为5%逐渐将至50%为止,即第13天起,以投饵量为蟹苗重量的50%进行喂养,蟹苗暂养期间定期换水,两次换水间隔时间为5~7天,暂养25~35天,得到待放养蟹苗。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点是:步骤六中所述定时定质定位定量投食方式具体过程如下:①、定时:每天投食2次,分别在早8点和傍晚5点进行投食;②、定质:保证投喂的饲料的质量;③、定位:保证每天的投食位置固定,投食位置为距田埂25m~35m处的稻田内;④、定量:日投食量占体重的10%~15%,且傍晚投食量占全天投食量的70%。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点是:步骤六中在饲养期间:7月之前,按植物性饲料与动物性饲料质量比为2:3进行饲养,在7~8月,按植物性饲料与动物性饲料质量比为11:9进行饲养,在9月,按植物性饲料与动物性饲料质量比为7:13进行饲养。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点是:在7月之前,所述植物性饲料为适应期饲料,所述动物性饲料为鱼、虾或螺蛳;所述适应期饲料是按以下步骤制备的:(1)、干燥制粉:①、将水草烘干并粉碎,得到水草粉;所述的水草选自轮也黑藻、马来眼子菜和苦草;②、将浮萍烘干并粉碎,得到浮萍粉;③、将玉米烘干并粉碎,得到玉米粉;④、将花生烘干并粉碎,得到花生粉;(2)、称量:按质量分数称取30~40份水草粉、30~40份浮萍粉、15~25份玉米粉和5~10份花生粉;(3)、混合造粒:将30~40份水草粉、30~40份浮萍粉、15~25份玉米粉和5~10份花生粉放入混料机中混匀,然后经过造粒机造粒,得到粒径为2mm~3mm的适应期饲料。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点是:在7~8月,所述植物性饲料为成长期饲料,所述动物性饲料为鱼、虾、螺蛳或动物内脏;所述成长期饲料是按以下步骤制备的:(1)、干燥制粉:①、将水草烘干并粉碎,得到水草粉;所述的水草选自轮也黑藻、马来眼子菜和苦草;②、将浮萍烘干并粉碎,得到浮萍粉;③、将玉米烘干并粉碎,得到玉米粉;④、将大豆烘干并粉碎,得到大豆粉;(2)、称量:按质量分数称取10~20份水草粉、20~30份浮萍粉、20~30份玉米粉和20~30份大豆粉;(3)、混合造粒:将10~20份水草粉、20~30份浮萍粉、20~30份玉米粉和20~30份大豆粉放入混料机中混匀,然后经过造粒机造粒,得到粒径为2mm~3mm的适应期饲料。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点是:在9月,所述植物性饲料为育肥期饲料,所述动物性饲料为鱼、虾、螺蛳或动物内脏;所述育肥期饲料是按以下步骤制备的:(1)、干燥制粉:①、将甘薯烘干并粉碎,得到甘薯粉;②、将麸皮烘干,得到干麸皮;③、将玉米烘干并粉碎,得到玉米粉;④、将大豆烘干并粉碎,得到大豆粉;⑤、将南瓜烘干并粉碎,得到南瓜粉;(2)、称量:按质量分数称取5~10份甘薯粉、10~15份干麸皮、15~20份玉米粉、20~25份大豆粉和30~40份南瓜粉;(3)、混合造粒:将5~10份甘薯粉、10~15份干麸皮、15~20份玉米粉、20~25份大豆粉和30~40份南瓜粉放入混料机中混匀,然后经过造粒机造粒,得到粒径为3mm~5mm的育肥期饲料。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相同。

本发明内容不仅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内容,其中一个或几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组合同样也可以实现发明的目的。

采用下述试验验证本发明效果

实施例1:利用蟹和泥鳅降解稻田中多环芳烃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稻田改造:按照田埂宽为60cm、高为55cm对稻田田埂进行改造;在稻田内距稻田田埂70cm处挖环沟,环沟深为35cm,宽为45cm;在稻田四周建造60cm的围墙,在稻田的进水口和排水口设置90目防逃网;

二、稻田施肥:在翻耕前按1300kg/亩向稻田施加有机肥;

三、蟹苗暂养:在距离稻田水源3m~5m处修建暂养池,暂养池先注水浸泡24h,然后将生石灰用水溶化后洒入暂养池中,生石灰施加量为0.15kg/m2,静置7天,将装有蟹苗的网袋放入暂养池中浸泡2s~3s后取出,反复3~4次,每次间隔3min~5min,然后放入浓度为20mg/l的高锰酸钾水溶液中浸泡消毒5min~10min;再按蟹苗暂养密度为1000只/亩~3000只/亩将蟹苗放入暂养池中,并注水至水深为0.3m~0.5m,蟹苗暂养期间投喂动物性饲料,蟹苗入暂养池2小时后开始投食,第1~3天采用充足供食方式喂养,从第4天起每天傍晚投喂1次,第4~13天,投饵量从每天按蟹苗重量的100%起,以每天递减速率为5%逐渐将至50%为止,即第13天起,以投饵量为蟹苗重量的50%进行喂养,蟹苗暂养期间定期换水,两次换水间隔时间为5~7天,暂养25~35天,得到待放养蟹苗;

四、稻田消毒:在泥鳅苗放养前利用生石灰对稻田的环沟进行消毒,生石灰投加量为60kg/亩~100kg/亩;在养殖期间,每隔10~15天对环沟进行消毒1次,每次生石灰投加量为5kg/亩~12kg/亩;

五、放养:当水稻返青结束后依次将泥鳅苗和待放养蟹苗放入稻田中;

泥鳅苗的放养密度为55kg/亩,泥鳅苗的规格为220尾/kg;泥鳅苗在放入稻田前利用质量分数为3%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5min;

待放养蟹苗的放养密度为450只/亩,待放养蟹苗的规格为160只/kg;待放养蟹苗采用自由入水方式放入稻田;

六、饲养:在蟹苗和泥鳅苗饲养期间不施用化肥和农药,利用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采用定时定质定位定量投食方式进行饲养蟹苗和泥鳅苗;

七、收获:在9月末,先对稻田内蟹和泥鳅进行捕捞,然后收割水稻。

本实施例所述的水稻选择抗倒伏、抗病虫害、高冠层、中穗位、中大穗型、米质优良的粳稻品种。

本实施例所述的蟹为中华绒蟹。

本实施例步骤六中所述定时定质定位定量投食方式具体过程如下:①、定时:每天投食2次,分别在早8点和傍晚5点进行投食;②、定质:保证投喂的饲料的质量;③、定位:保证每天的投食位置固定,投食位置为距田埂30m处的稻田内;④、定量:日投食粮占体重的15%,且傍晚投食量占全天投食量的70%。

本实施例步骤六中在饲养期间:7月之前,按植物性饲料与动物性饲料质量比为2:3进行饲养,在7~8月,按植物性饲料与动物性饲料质量比为11:9进行饲养,在9月,按植物性饲料与动物性饲料质量比为7:13进行饲养。

本实施例步骤六中在饲养期间:在7月之前,所述植物性饲料为适应期饲料,所述动物性饲料为鱼、虾或螺蛳;所述适应期饲料是按以下步骤制备的:(1)、干燥制粉:①、将水草烘干并粉碎,得到水草粉;所述的水草选自轮也黑藻、马来眼子菜和苦草;②、将浮萍烘干并粉碎,得到浮萍粉;③、将玉米烘干并粉碎,得到玉米粉;④、将花生烘干并粉碎,得到花生粉;(2)、称量:按质量分数称取35份水草粉、35份浮萍粉、20份玉米粉和10份花生粉;(3)、混合造粒:将35份水草粉、35份浮萍粉、20份玉米粉和10份花生粉放入混料机中混匀,然后经过造粒机造粒,得到粒径为2mm~3mm的适应期饲料。

本实施例步骤六中在饲养期间:在7~8月,所述植物性饲料为成长期饲料,所述动物性饲料为鱼、虾、螺蛳或动物内脏;所述成长期饲料是按以下步骤制备的:(1)、干燥制粉:①、将水草烘干并粉碎,得到水草粉;所述的水草选自轮也黑藻、马来眼子菜和苦草;②、将浮萍烘干并粉碎,得到浮萍粉;③、将玉米烘干并粉碎,得到玉米粉;④、将大豆烘干并粉碎,得到大豆粉;(2)、称量:按质量分数称取15份水草粉、30份浮萍粉、25份玉米粉和30份大豆粉;(3)、混合造粒:将15份水草粉、30份浮萍粉、25份玉米粉和30份大豆粉放入混料机中混匀,然后经过造粒机造粒,得到粒径为2mm~3mm的适应期饲料。

本实施例步骤六中在饲养期间:在9月,所述植物性饲料为育肥期饲料,所述动物性饲料为鱼、虾、螺蛳或动物内脏;所述育肥期饲料是按以下步骤制备的:(1)、干燥制粉:①、将甘薯烘干并粉碎,得到甘薯粉;②、将麸皮烘干,得到干麸皮;③、将玉米烘干并粉碎,得到玉米粉;④、将大豆烘干并粉碎,得到大豆粉;⑤、将南瓜烘干并粉碎,得到南瓜粉;(2)、称量:按质量分数称取8份甘薯粉、12份干麸皮、18份玉米粉、23份大豆粉和39份南瓜粉;(3)、混合造粒:将8份甘薯粉、12份干麸皮、18份玉米粉、23份大豆粉和39份南瓜粉放入混料机中混匀,然后经过造粒机造粒,得到粒径为3mm~5mm的育肥期饲料。

通过对实施例1稻田底泥中pahs测量可知,本实施例对稻田底泥中pahs的降解效果达到91.31%,有机水稻平均亩产680kg,泥鳅亩产50kg,泥鳅的平均规格为8尾/kg;蟹亩产36kg,蟹的平均规格为8只/kg。

实施例2:不加泥鳅对比试验:

一、稻田改造:按照田埂宽为60cm、高为55cm对稻田田埂进行改造;在稻田内距稻田田埂70cm处挖环沟,环沟深为35cm,宽为45cm;在稻田四周建造60cm的围墙,在稻田的进水口和排水口设置90目防逃网;

二、稻田施肥:在翻耕前按1300kg/亩向稻田施加有机肥;

三、蟹苗暂养:在距离稻田水源3m~5m处修建暂养池,暂养池先注水浸泡24h,然后将生石灰用水溶化后洒入暂养池中,生石灰施加量为0.15kg/m2,静置7天,将装有蟹苗的网袋放入暂养池中浸泡2s~3s后取出,反复3~4次,每次间隔3min~5min,然后放入浓度为20mg/l的高锰酸钾水溶液中浸泡消毒5min~10min;再按蟹苗暂养密度为1000只/亩~3000只/亩将蟹苗放入暂养池中,并注水至水深为0.3m~0.5m,蟹苗暂养期间投喂动物性饲料,蟹苗入暂养池2小时后开始投食,第1~3天采用充足供食方式喂养,从第4天起每天傍晚投喂1次,第4~13天,投饵量从每天按蟹苗重量的100%起,以每天递减速率为5%逐渐将至50%为止,即第13天起,以投饵量为蟹苗重量的50%进行喂养,蟹苗暂养期间定期换水,两次换水间隔时间为5~7天,暂养25~35天,得到待放养蟹苗;

五、放养:当水稻返青结束后依次将泥鳅苗放入稻田中;

泥鳅苗的放养密度为55kg/亩,泥鳅苗的规格为220尾/kg;泥鳅苗在放入稻田前利用质量分数为3%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5min;

六、饲养:在蟹苗饲养期间不施用化肥和农药,利用植物性饲料采用定时定质定位定量投食方式进行饲养泥鳅苗;

七、收获:在9月末,先对稻田内泥鳅进行捕捞,然后收割水稻。

本实施例所述的水稻选择抗倒伏、抗病虫害、高冠层、中穗位、中大穗型、米质优良的粳稻品种。

本实施例步骤六中所述定时定质定位定量投食方式具体过程如下:①、定时:每天投食2次,分别在早8点和傍晚5点进行投食;②、定质:保证投喂的饲料的质量;③、定位:保证每天的投食位置固定,投食位置为距田埂30m处的稻田内;④、定量:日投食粮占体重的15%,且傍晚投食量占全天投食量的70%。

本实施例步骤六中在饲养期间:7月之前,按植物性饲料与动物性饲料质量比为2:3进行饲养,在7~8月,按植物性饲料与动物性饲料质量比为11:9进行饲养,在9月,按植物性饲料与动物性饲料质量比为7:13进行饲养。

本实施例步骤六中在饲养期间:在7月之前,所述植物性饲料为适应期饲料,所述动物性饲料为鱼、虾或螺蛳;所述适应期饲料是按以下步骤制备的:(1)、干燥制粉:①、将水草烘干并粉碎,得到水草粉;所述的水草选自轮也黑藻、马来眼子菜和苦草;②、将浮萍烘干并粉碎,得到浮萍粉;③、将玉米烘干并粉碎,得到玉米粉;④、将花生烘干并粉碎,得到花生粉;(2)、称量:按质量分数称取35份水草粉、35份浮萍粉、20份玉米粉和10份花生粉;(3)、混合造粒:将35份水草粉、35份浮萍粉、20份玉米粉和10份花生粉放入混料机中混匀,然后经过造粒机造粒,得到粒径为2mm~3mm的适应期饲料。

本实施例步骤六中在饲养期间:在7~8月,所述植物性饲料为成长期饲料,所述动物性饲料为鱼、虾、螺蛳或动物内脏;所述成长期饲料是按以下步骤制备的:(1)、干燥制粉:①、将水草烘干并粉碎,得到水草粉;所述的水草选自轮也黑藻、马来眼子菜和苦草;②、将浮萍烘干并粉碎,得到浮萍粉;③、将玉米烘干并粉碎,得到玉米粉;④、将大豆烘干并粉碎,得到大豆粉;(2)、称量:按质量分数称取15份水草粉、30份浮萍粉、25份玉米粉和30份大豆粉;(3)、混合造粒:将15份水草粉、30份浮萍粉、25份玉米粉和30份大豆粉放入混料机中混匀,然后经过造粒机造粒,得到粒径为2mm~3mm的适应期饲料。

本实施例步骤六中在饲养期间:在9月,所述植物性饲料为育肥期饲料,所述动物性饲料为鱼、虾、螺蛳或动物内脏;所述育肥期饲料是按以下步骤制备的:(1)、干燥制粉:①、将甘薯烘干并粉碎,得到甘薯粉;②、将麸皮烘干,得到干麸皮;③、将玉米烘干并粉碎,得到玉米粉;④、将大豆烘干并粉碎,得到大豆粉;⑤、将南瓜烘干并粉碎,得到南瓜粉;(2)、称量:按质量分数称取8份甘薯粉、12份干麸皮、18份玉米粉、23份大豆粉和39份南瓜粉;(3)、混合造粒:将8份甘薯粉、12份干麸皮、18份玉米粉、23份大豆粉和39份南瓜粉放入混料机中混匀,然后经过造粒机造粒,得到粒径为3mm~5mm的育肥期饲料。

通过对实施例1稻田底泥中pahs测量可知,本实施例对稻田底泥中pahs的降解效果达到63.84%,有机水稻平均亩产665kg;蟹亩产35.5kg,蟹的平均规格为10只/kg。

通过实施例1与实施例2对比可知,采用本发明方法不仅提高对稻田底泥中pahs的降解效果,而且还能提高有机水稻的产量,提高蟹的产量及规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