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面积接触生物膜的中级污水处理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4241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面积接触生物膜的中级污水处理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领域,特别是一种大面积接触生物膜的中级污水处理池。



背景技术:

污水治理,就是将污水内部看的见的垃圾和看不见的垃圾进行逐一清理,使其发到排放标准,以免污染环境的操作。

传统中在对污水进行中级处理的时候,现今的技术使用底部分布曝气,使得通过曝气的方式与空气增大接触面积,但是曝气的成本比较大,在底部,更换零件也是不方便的,传统中利用生物膜进行分解和净化的时候,通常都是固定放置在污水槽内,接触面积是比较固定,分解比较固定,传统的污水处理池都是混凝土制成的,虽然密封效果良好,但是不方便进行移动,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一种通过搅动方式,使得增大接触面积,和生物膜通过移动进行增大接触面积,对于污水治理来说,是比较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大面积接触生物膜的中级污水处理池。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面积接触生物膜的中级污水处理池,包括条形污水承载箱体,所述条形污水承载箱体上表面边缘处设有生物膜处理机构,所述条形污水承载箱体两相对侧表面上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条形污水承载箱体内侧表面上设有摆动接触空气机构,所述生物膜处理机构由套装在条形污水承载箱体上表面边缘处且与壁厚相匹配的一组n形固定架、铰链连接在每个n形固定架两相对侧表面上的多组折形摆动臂、铰链连接在每个折形摆动臂一端面上的矩形承载板、固定连接在每个矩形承载板下表面且与条形污水承载箱体壁面相连接的强力吸块、固定连接在条形污水承载箱体两相对侧表面上且位于每个n形固定架内的两组弹簧卡扣、加工在每个n形固定架内侧表面上且与相对应两组弹簧卡扣相匹配的两组固定凹槽、固定连接在每个n形固定架上表面的横置滑轨、固定连接在每个n形固定架上表面且位于所对应横置滑轨两侧的一组支撑块、设置在每个横置滑轨上表面的滑动块、设置在每个滑动块两相对侧表面上且与每个支撑块侧表面之间的水平液压推动杆、固定连接在每个滑动块上表面的折形支撑杆一号、套装在每个折形支撑杆一号上的摆动臂、固定连接在每个摆动臂侧表面上的支撑圆板、嵌装在每个支撑圆板侧表面上的多个搅动凸起、设置在一组支撑圆板之间的转动圆杆、套装在转动圆杆上的一组转动轴承、套装在一组转动轴承上的转动框架、嵌装在转动框架侧表面上的多个n形支撑架、贯穿每个n形支撑架之间的水平圆杆、套装在每个水平圆杆上的摆动生物膜载板共同构成的,所述摆动接触空气机构由固定连接在条形污水承载箱体外两相对侧表面且位于每个n形固定架下方的一组竖直条形板、设置在每个竖直条形板侧表面且与条形污水承载箱体之间的一组紧定螺钉、加工在每个竖直条形板侧表面上的滑动豁槽、设置在每个滑动豁槽内的移动块、固定连接在每个移动块上表面且伸入条形污水承载箱体内的折形支撑杆二号、固定连接在每个折形支撑杆二号侧表面且与条形污水承载箱体内侧表面之间的水平支撑杆、套装在每个水平支撑杆上且与条形污水承载箱体相连接的吸盘、固定连接在每个水平支撑杆侧表面上的防护壳、设置在每个防护壳内且旋转端为水平的一号旋转电机、套装在每个一号旋转电机旋转端上的密封转动盘、嵌装在密封转动盘侧表面上的若干个倾斜搅动板共同构成的。

所述支撑机构由固定连接在条形污水承载箱体左右两相对侧表面上的一组l形固定板、设置在每个l形固定板侧表面与条形污水承载箱体侧表面之间的两组紧定螺栓、固定连接在每个l形固定板下表面的三组减震弹簧、固定连接在每个减震弹簧下表面的支撑垫片共同构成的。

所述条形污水承载箱体下表面中心处设有进水口,所述条形污水承载箱体右侧表面且位于所对应l形固定板上方设有排水口

所述条形污水承载箱体和l形固定板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所述条形污水承载箱体左右表面上端均固定连接一组水平把手。

多组所述折形摆动臂的数量为3-5组,每相邻一组所述折形摆动臂之间的距离相同。

每个所述水平液压推动杆上均套装弹性防水套。

多个所述搅动凸起的数量为5-9个,多个所述搅动凸起等角度位于同一圆周上。

所述条形污水承载箱体外设市电接口和控制开关。

每个所述折形支撑杆二号之间均设一组水平固定杆。

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作的大面积接触生物膜的中级污水处理池,一种便于移动,便于使得污水与生物膜的接触面积增大,净化效果良好,污水净化方便,也便于控制接触面积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大面积接触生物膜的中级污水处理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大面积接触生物膜的中级污水处理池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大面积接触生物膜的中级污水处理池的侧视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大面积接触生物膜的中级污水处理池的侧视图;

图中,1、条形污水承载箱体;2、n形固定架;3、折形摆动臂;4、矩形承载板;5、强力吸块;6、弹簧卡扣;7、横置滑轨;8、支撑块;9、滑动块;10、水平液压推动杆;11、折形支撑杆一号;12、摆动臂;13、支撑圆板;14、搅动凸起;15、转动圆杆;16、转动轴承;17、转动框架;18、n形支撑架;19、水平圆杆;20、摆动生物膜载板;21、竖直条形板;22、紧定螺钉;23、移动块;24、折形支撑杆二号;25、水平支撑杆;26、吸盘;27、防护壳;28、一号旋转电机;29、密封转动盘;30、倾斜搅动板;31、l形固定板;32、紧定螺栓;33、减震弹簧;34、支撑垫片;35、水平把手;36、弹性防水套;37、市电接口;38、控制开关;39、水平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4所示,一种大面积接触生物膜的中级污水处理池,包括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所述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上表面边缘处设有生物膜处理机构,所述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两相对侧表面上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内侧表面上设有摆动接触空气机构,所述生物膜处理机构由套装在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上表面边缘处且与壁厚相匹配的一组n形固定架2、铰链连接在每个n形固定架2两相对侧表面上的多组折形摆动臂3、铰链连接在每个折形摆动臂3一端面上的矩形承载板4、固定连接在每个矩形承载板4下表面且与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壁面相连接的强力吸块5、固定连接在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两相对侧表面上且位于每个n形固定架2内的两组弹簧卡扣6、加工在每个n形固定架2内侧表面上且与相对应两组弹簧卡扣6相匹配的两组固定凹槽、固定连接在每个n形固定架2上表面的横置滑轨7、固定连接在每个n形固定架2上表面且位于所对应横置滑轨7两侧的一组支撑块8、设置在每个横置滑轨7上表面的滑动块9、设置在每个滑动块9两相对侧表面上且与每个支撑块8侧表面之间的水平液压推动杆10、固定连接在每个滑动块9上表面的折形支撑杆一号11、套装在每个折形支撑杆一号11上的摆动臂12、固定连接在每个摆动臂12侧表面上的支撑圆板13、嵌装在每个支撑圆板13侧表面上的多个搅动凸起14、设置在一组支撑圆板13之间的转动圆杆15、套装在转动圆杆15上的一组转动轴承16、套装在一组转动轴承16上的转动框架17、嵌装在转动框架17侧表面上的多个n形支撑架18、贯穿每个n形支撑架18之间的水平圆杆19、套装在每个水平圆杆19上的摆动生物膜载板20共同构成的,所述摆动接触空气机构由固定连接在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外两相对侧表面且位于每个n形固定架2下方的一组竖直条形板21、设置在每个竖直条形板21侧表面且与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之间的一组紧定螺钉22、加工在每个竖直条形板21侧表面上的滑动豁槽、设置在每个滑动豁槽内的移动块23、固定连接在每个移动块23上表面且伸入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内的折形支撑杆二号24、固定连接在每个折形支撑杆二号24侧表面且与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内侧表面之间的水平支撑杆25、套装在每个水平支撑杆25上且与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相连接的吸盘26、固定连接在每个水平支撑杆25侧表面上的防护壳27、设置在每个防护壳27内且旋转端为水平的一号旋转电机28、套装在每个一号旋转电机28旋转端上的密封转动盘29、嵌装在密封转动盘29侧表面上的若干个倾斜搅动板30共同构成的;所述支撑机构由固定连接在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左右两相对侧表面上的一组l形固定板31、设置在每个l形固定板31侧表面与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侧表面之间的两组紧定螺栓32、固定连接在每个l形固定板31下表面的三组减震弹簧33、固定连接在每个减震弹簧33下表面的支撑垫片34共同构成的;所述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下表面中心处设有进水口,所述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右侧表面且位于所对应l形固定板31上方设有排水口;所述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和l形固定板31的材质均为不锈钢;所述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左右表面上端均固定连接一组水平把手35;多组所述折形摆动臂3的数量为3-5组,每相邻一组所述折形摆动臂3之间的距离相同;每个所述水平液压推动杆10上均套装弹性防水套36;多个所述搅动凸起14的数量为5-9个,多个所述搅动凸起14等角度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外设市电接口37和控制开关38;每个所述折形支撑杆二号24之间均设一组水平固定杆39。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将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放置在池子内的时候,将位于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下表面的进水口内接通进水管污水从地下向上流出,可以使得水流进行向上冲击,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与位于每个水平圆杆19上的摆动成武膜载板20之间接触面积增大,促进生物膜微生物对污水内部的污染物进行分解和转化,最终形成各种代谢物,其中代谢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等,其中每个摆动生物膜载板20均通过水平圆杆19固定连接在所对应的n形支撑架18上,其中多个n形支撑架18均固定连接在转动框架17上,其中转动框架17套装在一组转动轴承16上,可以在一组转动轴承16上进行转动,使得每个17、的转动框架进行摆动,与污水接触的面积更加的大,促进分解,其中一组转动轴承16套装在位于一组支撑圆杆13之间的转动圆杆15上,也便于进行转动,其中位于每个支撑严办13侧表面上的多个搅动凸起14在随着折形支撑杆一号11和摆动臂12之间的配合下,由水平液压推动杆10进行伸缩,通过滑动块9带动折形支撑杆一号11进行移动,其中每个17、的转动框架也就在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受到水的阻力,在移动的过程中进行转动,使得接触面增大,其中摆动臂12可以在折形支撑杆一号11上将进行摆动,其中滑动块9两端面上的水平液压推动杆10可进行来回的伸缩,控制整体进行来回的移动,其中每个滑动块9均在所对应的横置滑轨7上表面进行反复移动,其中每个横置滑轨7均固定连接在所对应的n形固定架2上表面,其中每个n形固定架2均套装在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上表面的壁厚上,其中在进行扣装固定的时候,位于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侧表面上的多个弹簧卡扣6与所对应的n形固定架2内侧表面上的固定凹槽进行重合,使得固定可靠,其中在套装完之后,将位于每个n形固定架2两相对侧表面上的多组折形摆动3进行摆动,将位于每个折形摆动臂3一端面上的矩形承载板4接近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的壁面,其中位于每个矩形承载板4内侧表面上的强力吸块5与壁面进行连接,更加辅助n形固定架2进行固定,其中每个水平液压推动杆10均通过支撑块8与所对应的n形固定架2上表面进行连接的,搅动凸起14便于在进行转动的时候,将污水进行有效的搅动,摆动生物膜载板20可以在所对应的水平圆杆19上进行转动操作,其中如果使得与空气接触更加多的话,将每个移动块23放置在所对应竖直条形板21上的的滑动豁槽内,将位于每个移动块23上的折形支撑杆二号24横跨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的上方放置在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内,将位于每个折形支撑杆二号24侧表面上的防护壳27放置在污水内,其中位于每个折形支撑杆二号24另一侧表面上的水平支撑杆25和位于每个水平支撑杆25一端面上的吸盘26与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内侧壁面进行连接,使得每个折形支撑杆二号24更加的固定,其中将每个防护壳27内嵌装一号旋转电机28,将每个一号旋转电机28旋转端上套装密封转动盘29,使得通过控制,位于一号旋转电机28进行转动,通过密封转动盘29带动侧表面上的多个倾斜搅动板30,对污水进行有效的搅动,使得接触面积增大,其中水平把手35便于大型的机械进行抬起,位于每个水平液压推动杆10上的弹性防水套36便于保护水平液压推动杆10的,外部的市电接口37便于给此装置内的电性元件通电,控制开关38便于控制运行,其中位于每个折形支撑杆二号24之间的一组水平固定杆39便于支撑折形支撑杆二号24的,在接触时间30天左右,位于摆动生物膜载板20上的生物膜沿水流方向分布及微生物组成及对有机物降解功能达到平衡和稳定的状态,生物膜成熟,形成有机物、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复合生态系统。在生物膜的最外层形成以好氧型微生物为主体的生物膜层,而在好氧层的深部由扩散作用制约了溶解氧的渗透往往形成厌氧区。在这里,由于厌氧菌的作用,硫化氢、氨和有机酸等物质容易积累。但是,如果体系供氧充分,厌氧层的厚度会被压缩至某一限度,形成的有机酸在异养菌的作用下转化为co2和水,而氨及硫化氢在自养菌作用下被氧化成各种稳定盐类。随着厌氧代谢产物增多,固着力减弱,生物膜老化、脱落,一种便于移动,便于使得污水与生物膜的接触面积增大,净化效果良好,污水净化方便,也便于控制接触面积的装置。

在本实施方案中,首先在本装置外部安装可编程系列控制器和一台电机驱动器、一台继电器,以mam-200型号的控制器为例,将该型号控制器的三个输出端子通过导线分别与一台电机驱动器、一台继电器和控制开关32的输入端连接,本领域人员在将一台电机驱动器通过导线与一号旋转电机28的接线端连接,同时将一台继电器与水平液压推动杆10自带的电磁阀连接,将市电接口31处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的接电端进行连接。本领域人员通过控制器编程后,完全可控制各个电器件的工作顺序,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可以通过大型的机械,将其放置在污水处理的混凝土池子内,位于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两相对侧表面上的l形固定板31和位于每个l形固定板31下表面的减震弹簧33便于支撑和减震,其中位于每个减震弹簧33下表面的支撑垫片34便于将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进行支撑,其中每个l形固定板31均通过多个紧定螺栓32与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侧表面之间进行连接,将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放置在池子内的时候,将位于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下表面的进水口内接通进水管污水从地下向上流出,可以使得水流进行向上冲击,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与位于每个水平圆杆19上的摆动成武膜载板20之间接触面积增大,促进生物膜微生物对污水内部的污染物进行分解和转化,最终形成各种代谢物,其中代谢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等,其中每个摆动生物膜载板20均通过水平圆杆19固定连接在所对应的n形支撑架18上,其中多个n形支撑架18均固定连接在转动框架17上,其中转动框架17套装在一组转动轴承16上,可以在一组转动轴承16上进行转动,使得每个17、的转动框架进行摆动,与污水接触的面积更加的大,促进分解,其中一组转动轴承16套装在位于一组支撑圆杆13之间的转动圆杆15上,也便于进行转动,其中位于每个支撑严办13侧表面上的多个搅动凸起14在随着折形支撑杆一号11和摆动臂12之间的配合下,由水平液压推动杆10进行伸缩,通过滑动块9带动折形支撑杆一号11进行移动,其中每个17、的转动框架也就在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受到水的阻力,在移动的过程中进行转动,使得接触面增大,其中摆动臂12可以在折形支撑杆一号11上将进行摆动,其中滑动块9两端面上的水平液压推动杆10可进行来回的伸缩,控制整体进行来回的移动,其中每个滑动块9均在所对应的横置滑轨7上表面进行反复移动,其中每个横置滑轨7均固定连接在所对应的n形固定架2上表面,其中每个n形固定架2均套装在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上表面的壁厚上,其中在进行扣装固定的时候,位于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侧表面上的多个弹簧卡扣6与所对应的n形固定架2内侧表面上的固定凹槽进行重合,使得固定可靠,其中在套装完之后,将位于每个n形固定架2两相对侧表面上的多组折形摆动3进行摆动,将位于每个折形摆动臂3一端面上的矩形承载板4接近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的壁面,其中位于每个矩形承载板4内侧表面上的强力吸块5与壁面进行连接,更加辅助n形固定架2进行固定,其中每个水平液压推动杆10均通过支撑块8与所对应的n形固定架2上表面进行连接的,搅动凸起14便于在进行转动的时候,将污水进行有效的搅动,摆动生物膜载板20可以在所对应的水平圆杆19上进行转动操作,其中如果使得与空气接触更加多的话,将每个移动块23放置在所对应竖直条形板21上的的滑动豁槽内,将位于每个移动块23上的折形支撑杆二号24横跨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的上方放置在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内,将位于每个折形支撑杆二号24侧表面上的防护壳27放置在污水内,其中位于每个折形支撑杆二号24另一侧表面上的水平支撑杆25和位于每个水平支撑杆25一端面上的吸盘26与条形污水承载箱体1内侧壁面进行连接,使得每个折形支撑杆二号24更加的固定,其中将每个防护壳27内嵌装一号旋转电机28,将每个一号旋转电机28旋转端上套装密封转动盘29,使得通过控制,位于一号旋转电机28进行转动,通过密封转动盘29带动侧表面上的多个倾斜搅动板30,对污水进行有效的搅动,使得接触面积增大,其中水平把手35便于大型的机械进行抬起,位于每个水平液压推动杆10上的弹性防水套36便于保护水平液压推动杆10的,外部的市电接口37便于给此装置内的电性元件通电,控制开关38便于控制运行,其中位于每个折形支撑杆二号24之间的一组水平固定杆39便于支撑折形支撑杆二号24的,在接触时间30天左右,位于摆动生物膜载板20上的生物膜沿水流方向分布及微生物组成及对有机物降解功能达到平衡和稳定的状态,生物膜成熟,形成有机物、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复合生态系统。在生物膜的最外层形成以好氧型微生物为主体的生物膜层,而在好氧层的深部由扩散作用制约了溶解氧的渗透往往形成厌氧区。在这里,由于厌氧菌的作用,硫化氢、氨和有机酸等物质容易积累。但是,如果体系供氧充分,厌氧层的厚度会被压缩至某一限度,形成的有机酸在异养菌的作用下转化为co2和水,而氨及硫化氢在自养菌作用下被氧化成各种稳定盐类。随着厌氧代谢产物增多,固着力减弱,生物膜老化、脱落。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发明的原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