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聚光式海水淡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4955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聚光式海水淡化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海水蒸发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家庭旅行双用便捷式聚光式海水蒸发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致使淡水资源问题已经越来越严峻,特别是一些沿海地区以及国家因淡水资源的严重缺失,使得海水淡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根据目前状况,海水淡化主要通过大型工厂进行,淡化技术复杂,生产成本昂贵,致使海水淡化后的淡水难以适应大多数普通家庭的使用。或有一些小型家用淡化装置,但是因体积较大,拆装不便,或因体积过小,淡化海水效率过低,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导致家用式海水淡化装置难以进行推广。

此外的许多海水淡化装置中有的外附结构过多,导致使用不便,或有的不具备海水淡化后的残渣处理方式,导致使用之后清理污垢艰难,加速设备的损耗,使得一套装备难以长时间使用。因此,家用式海水淡化装置的实用性一直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方便自由拆装、海水淡化效率高、易清污、并能自动进行海水的蒸发、冷凝与收集的聚光式海水淡化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携聚光式海水淡化器,包括马氏瓶、伞形太阳能聚光器、橡胶导管、蒸发盒、冷凝管、储物箱、马氏瓶支座、蒸发盒支座组成,储物箱置于最低处,马氏瓶支座置于储物箱上端,马氏瓶置于马氏瓶支座上,伞形太阳能聚光器置于储物箱上,蒸馏盒置于蒸发盒支座上,蒸发盒支座置于储物箱上,伞形太阳能聚光器的开口正对蒸发盒,橡胶导管与马氏瓶、蒸馏盒相通,冷凝管与蒸馏盒、储物箱相通。

进一步改进,蒸发盒由无色有机玻璃制成,前后两面涂抹黑色吸光材料,蒸发盒内部由玻璃隔板分割成为上下两层,并在上下两层玻璃前端设置集水槽,第一导管位于蒸发盒上层导气处,第二导管位于蒸发盒下层导气处,第三导管为海水入口处,并在蒸发盒上下层各设置一道集水槽;集水槽由三面构成,一面贴着前端玻璃,一面向下平滑倾斜,还有一面用于挡水作用,使上层收集的水分可以由集水槽滑流入第一导管,使下层收集的水分可以由集水槽滑流入第二导管。橡胶导管与第三导管连通,第一导管、第二导管与冷凝管连通。

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管有五个接口,分别为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第三导管、第四导管、第五导管,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连接蒸发盒的导气管,第五导管连接储物箱,收集冷凝水,第三导管与第四导管用于输送海水,在冷凝蒸汽的同时加热海水。

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管内部使用中空加螺旋式玻璃管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马氏瓶控制出流水头高度,从而可以一次性注入大量的海水;采用伞式聚光器增大采光面积,提高热能采集;蒸发盒由马氏瓶控制使得盒内水面高度始终不变,使得蒸发效率恒定不变;蒸汽通过蒸发盒顶以及冷凝管冷凝成为液体,自动汇聚于储物箱之中,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加快海水淡化速度,提高海水淡化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聚光式海水淡化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聚光式海水淡化器侧视图。

图3是马氏瓶示意图。

图4是伞形聚光器示意图。

图5是蒸馏盒示意图。

图6是蒸馏盒侧视图。

图7是冷凝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2所示,一种便携聚光式海水淡化器,由马氏瓶1、伞形太阳能聚光器2、橡胶导管3、蒸发盒4、冷凝管5、储物箱6、马氏瓶支座7、蒸发盒支座8组成,储物箱6置于最低处,马氏瓶支座7置于储物箱6上端,马氏瓶1置于马氏瓶支座7上,伞形太阳能聚光器2置于储物箱6上,蒸馏盒4置于蒸发盒支座8上,蒸发盒支座8置于储物箱6上,伞形太阳能聚光器2的开口正对蒸发盒4,橡胶导管3与马氏瓶1、蒸馏盒4相通,冷凝管5与蒸馏盒4、储物箱6相通。马氏瓶控制出流水头高度,从而可以一次性注入大量的海水;采用伞式聚光器增大采光面积,提高热能采集;蒸发盒由马氏瓶控制使得盒内水面高度始终不变,使得蒸发效率恒定不变;蒸汽通过蒸发盒顶以及冷凝管冷凝成为液体,自动汇聚于储物箱之中,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加快海水淡化速度,提高海水淡化质量。

图3为马氏瓶示意图,马氏瓶1在使用前需通过上开口13的位置灌入所需所需水量,再将瓶塞塞紧。打开气压门12以及阀门15,可控制海水通过橡胶管3进入蒸发盒4,再通过调节马氏瓶支座7的高度可控制蒸发盒4内的液面高度至适宜程度,在马氏瓶1内的液面降到气压门12相同的水平高度之前,在一次性充水之后,可维持蒸发盒4内的液面高度始终不变,保持海水蒸发稳定高效进行。

图4为伞式聚光器,可人为进行开合,使用时打开,内面朝向太阳,将伞面收集到的光能通过镜面反射作用集中并反射到蒸发盒4的背面。

图5为蒸发盒示意图,图6为蒸发盒侧视图。蒸发盒由无色有机玻璃制成,前后两面涂抹黑色吸光材料,蒸发盒内部由玻璃隔板21分割成为上下两层,并在上下两层玻璃前端设置集水槽20,第一导管9位于蒸发盒上层导气处,第二导管10位于蒸发盒下层导气处,第三导管11为海水入口处,并在蒸发盒上下层各设置一道集水槽20。集水槽由三面构成,一面贴着前端玻璃,一面向下平滑倾斜,还有一面用于挡水作用,使上层收集的水分可以由集水槽滑流入第一导管9,使下层收集的水分可以由集水槽滑流入第二导管10。橡胶导管3与第三导管11连通,第一导管9、第二导管10与冷凝管连通。

因蒸发盒通体为无色玻璃制作而成,所以可以使盒内海水直接吸收光能,促使温度上升。伞式聚光器2经镜面反射汇聚的光能集中在蒸发盒背面,由黑色吸光涂料将光能吸收,转为热能传递给由第三导管11进入蒸发盒下层的海水,使蒸发盒下层的海水温度升高,蒸发速率加快,少部分蒸汽在蒸发盒内部中间的玻璃板下表面冷凝,汇聚为水滴后经重力作用延倾斜表面滑入蒸发盒前端的集水槽20,最后汇入第二导管10,大部分蒸汽应在气压作用下由第二导管10进入冷凝管。蒸发盒下层热量损失的方向大多朝上,因此在蒸发盒内加一道有机玻璃隔板,蒸发盒下层损失的热量由蒸发盒上层内的海水吸收,进行热量的重复利用,其中蒸发盒4上层内的海水需进行手动添加,不可与蒸发盒下层直接连通。在蒸发盒上层同样采用倾斜式顶板,前端设置集水槽20,用于收集冷凝水,其余蒸汽导从第一导管9进入冷凝管。

图7为冷凝管示意图。第四导管16为海水入口处,第三导管11为海水出口处,第一导管9为蒸发盒上层导气处,第二导管10为蒸发盒下层导气处,第五导管19为螺旋式蒸汽冷凝管。低温海水由第四导管16进入并充满第六导管18,由第一导管9和第二导管10汇聚的高温水蒸气的热量通过第五导管19的管壁与第六导管18中的低温海水,将第六导管18中的海水逐渐加热,吸热的海水由第三导管11进入蒸发盒下层,维持蒸发盒下层的液面高度并进行蒸发。且第五导管19内的水蒸气因损失热量,在管壁自动冷凝汇聚后通过第五导管19的下端17进入储物箱6内的水分收集位置。使用此种冷凝管可达到迅速冷凝收集水蒸气与重复利用热能加热海水以加速蒸发盒内海水的蒸发速率两项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未说明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