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磷型植生滞留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3567阅读:13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污染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磷植生滞留槽。



背景技术:

水库集水区内之污染源除了点源污染之外,面源污染亦为大宗,而面源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的施肥,这些肥料主要包括氮肥、钾肥与磷肥,氮肥与钾肥较容易被植物吸收,而磷肥被植物吸收率远低于氮肥和钾肥,因此未被吸收的磷肥则易堆积于土壤中,一小部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菌分解,但大部份土壤中的磷则可能随着降雨而被淋洗至水体中,一旦水体中含磷浓度过高,容易产生藻类滋生,并造成水质的富营养化,还可能对供水安全造成影响。传统的农业污水的处理方法,主要采用如人工湿地技术来净化污水,然而这些设施虽然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氨氮及化学需氧量(COD),然对于磷酸盐类的去除成效则十分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有效去除农业污水中磷和磷酸盐的去磷型植生滞留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去磷型植生滞留槽,包括沉降层、粗砂层和强化去磷层;所述沉降层为最上层,所述沉降层分为上层的表层植被、卵砾石以及与所述粗砂层相邻的下层土壤层;所述强化去磷层由碎石组成,并且在内放置多个土块包,所述土块包为砂土和麦杆混合后用土工布包覆成的块状物,所述强化去磷层底部设有出流口。

所述强化去磷层的底部铺设有一层防水布,所述防水布从所述强化去磷层底部往上布置在整个槽体的侧部。

所述粗砂层与土壤层之间通过无纺布相隔。

所述强化去磷层与粗砂层之间通过纱网相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去磷效果显著,农业污水经去磷型植生滞留槽处理后,除了可以去除氨氮与COD以外,对磷的去除能力可以提高25%以上,而且本实用新型利用天然无公害的材料来除磷,生产成本低,无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沉降层、11-表层植被和卵砾石、12-土壤层、2-无纺布、3-粗砂层、4-纱网、5-强化去磷层、6-防水布、土块包-7、入流口-8、出流口-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去磷型植生滞留槽,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沉降层1、粗砂层3和强化去磷层5。

沉降层1为槽体的最上层,沉降层1包括位于粗砂层3上方的土壤层12以及在土壤层12上的表层植被和卵砾石11;粗砂层3与土壤层12之间通过一层无纺布2相隔;强化去磷层5位于槽体的底层,强化去磷层5与粗砂层3之间通过纱网4相隔,强化去磷层5的底部铺设有一层防水布6,防水布6从强化去磷层5的底部往上布置在整体槽体的侧部。

强化去磷层5由碎石组成,并且在内放置多排土块包7,土块包7为将砂土、麦杆混合后用土工布包覆成的块状物,在槽边上设有污水入流口8,污水通过入流口8流入滞留槽,强化去磷层5底部设有出流口9,出流口9为一从强化去磷层5底部通向槽外的管道。

污水经入流口8流入去磷型植生滞留槽,依次流经沉降层1、粗砂层3和强化去磷层5,从出流口9流出。

本实用新型主要透过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等机制进行水中污染物去除、过滤,以达到水质净化及改善放流水质量等目的。就物理性去除机制而言,沉降层1的表层植被和卵砾石可以降低径流流速、拦阻水中悬浮物质使其沉降,植生滞留槽每层的滤料采用粗砂或碎石层等不同粒径和不同孔隙,能拦阻水中悬浮物质,土壤层具有较高的保水性,能提高雨水滞留时间,增加入渗、减少径流。在化学性去除机制方面,土壤具有胶体的两性特性,其所挟带的正、负电分别吸附磷酸根、硝酸根离子而达到水中部分磷、氮去除的效果。在生物性去除机制方面,表层的植栽能吸收土壤中的部分磷、氮;并利用槽体内滤料、细砾及碎石层孔隙的微生物通过硝化反应将有机氮及氨氮转为硝酸盐氮及亚硝酸盐氮,再透过脱硝反应将硝酸盐氮还原成氮气,从而去除污水中的氮。

强化去磷层5中的土块包7是将砂土、麦杆混合后用土工布包覆成的块状物,土块包7内之材料均为天然无公害之材料,无二次污染,砂土的通透性强、通气良好,利于好气性微生物细菌活动,麦秆为微生物细菌提供足够的碳源养料,利用微生物细菌摄取磷来达到污水中磷的进一步去除的作用。

表1强化去磷层未放置土块包时的去除成效

表2强化去磷层放置土块包时的去除成效

表1为植生滞留槽的强化去磷层5未放置土块包7时对污水采样与检测后得到的去除成效数据。

表2为植生滞留槽的强化去磷层5放置土块包7时对污水采样与检测后得到的去除成效数据。

由表1可知,滞留槽的强化去磷层5未放置土包块7时,COD的削减率为26.8%-67.6%,平均值为44.2%;氨氮削减率为49.7%-96.7%,平均值为68.7%;总磷削减率自26.9%-76.0%,平均值为52.2%;悬浮固体削减率为36.6%-82.0%,平均值为70.1%;磷酸盐削减率为24.3%-75.3%,平均值为47.9%。

由表2可知,滞留槽的强化去磷层5放置土包块7后,COD、氨氮、悬浮固体的去除成效与未放置土包块7时的成效相近,然对于总磷的削减却可以由52.2%提升至78.4%,而磷酸盐的去除亦可以47.9%提升至72.6%。

通过表1和表2可见,本实用新型去除污水中的磷、磷酸盐效果明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