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移动床悬浮载体填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1655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移动床悬浮载体填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移动床悬浮载体填料。



背景技术:

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填料,尤其是其中的移动床悬浮载体填料是水体生物反应过程中重要的生物载体。目前移动床悬浮载体填料主流产品为圆柱体,内部设置放射、蜂窝、网格等几何结构以增加微生物附着面积,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结构稳固性。但是由于其立体结构为同一断面形状拉伸而成,所以迎水面只是材料壁厚,受力面积小,主要依靠摩擦力提供填料移动的动力,不利于填料的流化。同时填料与水流之间无相对运动,不利于填料的挂膜与更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床悬浮载体填料所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移动床悬浮载体填料。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移动床悬浮载体填料,包括内层结构体、中层结构体和外层结构体,内层结构体和外层结构体均为圆筒状,二者的断面为同心圆,外层结构体的周边设置有锯齿形外缘,中层结构体为连接内层结构体与外层结构体的若干条桨叶形叶片。

优选的,所有桨叶形叶片在内层结构体和外层结构体之间均匀分布,呈放射状,桨叶形叶片沿放射方向扭曲成曲面。

优选的,所述桨叶形叶片与外层结构体连接处的倾斜角度大于与内层结构体连接处的倾斜角度。

优选的,所述锯齿形外缘包括若干个沿外层结构体外周边均匀布设且断面呈梯形结构的突起部,在外层结构体对应突起部的内周边上形成有相应形状的凹口。

优选的,所述外层结构体的横截面的直径与外层结构体的长度比值为2.5至3.2。

优选的,所述内层结构体、中层结构体和外层结构体的壁厚均为0.2mm至0.45mm。

优选的,所述桨叶形叶片在内层结构体与外层结构体之间共设置6-10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内、中、外层结构体组成一种新型的移动床悬浮载体填料,共同为微生物的附着生长提供附着面。与现有悬浮填料不同的是,中层结构体不采用相同断面形状拉伸而形成的蜂窝状布置,而是采用立体的桨叶形叶片。采用这种形式的中层结构,赋予填料更大的迎水面积,在水流中获得更大的移动动力,且在随水流移动时,桨叶形的叶片可以让填料自身进行轴向旋转,增加填料局部区域的紊流程度,有利于强化填料表面生物膜与水中基质和溶氧的传递,同时也增加了填料与水流之间的剪切力,有利于填料上生物膜的挂膜和更新。本实用新型移动床悬浮载体填料从流体力学的角度对填料进行优化,进而提高填料在流态和微生物生长状态等综合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示出图1的断面(横截面)结构;

图3为图1的侧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1、内层结构体,2、中层结构体,3、外层结构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一种新型移动床悬浮载体填料,包括内层结构体1、中层结构体2和外层结构体3。内层结构体1和外层结构体3均为圆筒状,二者的断面为同心圆,外层结构体的周边设置有锯齿形外缘,中层结构体2为连接内层结构体1与外层结构体3的若干条桨叶形叶片。桨叶形叶片共设置8条,所有桨叶形叶片在内层结构体和外层结构体之间均匀分布,呈放射状,桨叶形叶片沿放射方向扭曲成曲面。所述桨叶形叶片与外层结构体连接处的倾斜角度大于与内层结构体连接处的倾斜角度,使叶片与填料迎水面(横截面)成非垂直角度,在收到水流冲击后,叶片可以获得填料整体随水流方向运动的动力以及填料自身轴向旋转的动力。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锯齿形外缘包括若干个沿外层结构体外周边均匀布设且断面呈梯形结构的突起部,在外层结构体对应突起部的内周边上形成有相应形状的凹口。所述外层结构体的横截面的直径d与外层结构体的长度h比值为2.5至3.2。所述内层结构体、中层结构体和外层结构体的壁厚均为0.2mm至0.45mm。通过上述结构及尺寸设计,可进一步加强填料与水流之间的剪切力,有利于填料上生物膜的挂膜和更新。

除上述方式外,填料的大小以及中层结构体所包含桨叶形叶片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由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做出的任何等同替代方式,或明显变型方式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