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5584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家用净水器。



背景技术:

水在人们的生活中极为重要且不可缺少,其中饮用水提供人们身体中的水分,因此饮用水的安全卫生更为一般民众所在意。由于原水由净水厂输送到用户处,该原水混入有杂质或各种菌体,为提高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在使用之前可先经由过滤设备进行过滤。

其中,净水器是非常常见的过滤设备。大到工业用水,小到家庭用水,净水器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家用净水器,通常是将净水器的经水口连接到自来水龙头,自来水通过净水器内部的滤芯后得到过滤,过滤后的净水在从净水器的净水出口流出以供饮用。然后,目前传统的净水器的滤芯均设置在净水的内部,安装结构复杂,滤芯拆卸清洗十分不便,因此存在一定的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净水器,具有滤芯安拆方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家用净水器,包括切换阀,所述切换阀具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换向口,所述换向口通过连接头连接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滤芯,所述滤芯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之间预留有间隙;

所述壳体包括与换向口相连通的下壳、以及螺纹连接在下壳上的上壳,所述下壳上开设有净水出口;

所述滤芯具有过滤进口和过滤出口,所述滤芯的过滤进口与上壳的顶部相抵,所述过滤出口上连接有与净水出口插接配合的出水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水口与自来水管相连,切换阀能将自来水管中的水直接从出水口中流出,或经过换向口进入到过滤组件的下壳中,自来水经过上满至上壳中,经上壳从滤芯的过滤进口进入从过滤出口流出后,经过出口端从净水出口流出;

其中,滤芯设置在壳体中,安装滤芯时,将滤芯的出水端插接在净水出口中,将上壳螺纹连接在下壳上,随着上壳的旋紧,滤芯的过滤进口将与上壳相抵完成滤芯的固定安装;

在滤芯使用一段时间后,通过旋开上壳,取出其中的滤芯,可对滤芯直接更换,或者将滤芯反冲清洗。通过本申请安装的滤芯具有安装方便、过滤效果好,并且滤芯拆下清洗方便的特点。

优选的,所述滤芯内沿过滤进口至过滤出口依次设有过滤板、过滤无纺布、活性碳纤维、活性炭颗粒和细密超滤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自来水从过滤进口进入,从过滤出口流出,自来水依次经过过滤板、过滤无纺布过滤大颗粒杂质,活性碳纤维用于吸附除氯、去除老旧水管中的铅、去除重金属和抑制细菌,活性炭颗粒用于吸附水中的异味(如漂白粉的味道)、以及去除重金属,细密超滤膜用于减少水垢,预防肾结石,并相应去除泥沙、铁锈及颗粒杂质。

优选的,所述上壳内设置有与过滤板相抵的上抵接环,所述下壳内设置有与滤芯底面相抵的下抵接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上壳螺纹连接在下壳上后,上壳内的上抵接环将抵接在过滤板上,避免过滤板上浮影响泥沙、大颗粒杂质的过滤,并且下壳内的下抵接环抵接在滤芯的底面,以保证滤芯底面与下壳底部之间的密封性,避免自来水未经过滤处理直接从净化出口渗出。

优选的,所述过滤进口的边沿绕其周向开设有若干通水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过滤进口抵接在上壳的顶壁时,通水槽的设置,以保证自来水从上壳进入到滤芯内的流畅性。

优选的,所述出水端上套接有若干与净水出口内壁相抵的密封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用于提高出水端与净水出口之间的密封性,避免自来水未经滤芯处理直接从净水出口流出。

优选的,所述出水端上还套接有与净水出口的开口相抵的防漏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上壳螺纹连接在下壳上时,防漏环将被滤芯的底面压紧在净水出口的开口上,以进一步避免自来水未经滤芯处理从净水出口流出。

优选的,所述换向口上连接有第一换向管,所述下壳上连接有第二换向管,所述连接头的一端套接在第一换向管上,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在第二换向管上,所述第一换向管的端部形成有防脱环,所述连接头的一端形成有与防脱环相抵的档肩,于连接头螺纹连接在第二换向管上时,所述第一换向管与第二换向管端面相抵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通过将连接头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在第二换向管上,此时,直到连接头一端的档肩与第一换向管端部的防脱环相抵、以及第一换向管的端面与第二换向管的端面相抵,从而完成过滤组件在切换阀上的安装,通过此种安装方式,过滤组件中的壳体能在一定程度上周向转动,此时,用户若想直饮水,通过转动壳体,将壳体上的净水出口从底部转动到侧面,此时,开启水龙头,净水出口出水时,以提高用户直饮用的便利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换向管与第二换向管的端面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垫。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换向管和第二换向管的端面相抵接时,橡胶密封垫用于保持第一换向管和第二换向管端面之间的密封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在滤芯使用一段时间后,通过旋开上壳,取出其中的滤芯,可对滤芯直接更换,或者将滤芯反冲清洗。通过本申请安装的滤芯具有安装方便、过滤效果好,并且滤芯拆下清洗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第一爆炸示意图,主要展示连接头的结构;

图3为实施例的第二爆炸示意图,主要展示下壳的结构;

图4为实施例的第三爆炸示意图;

图5为滤芯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切换阀;2、过滤组件;21、壳体;211、下壳;212、上壳;22、滤芯;221、过滤板;222、过滤无纺布;223、活性碳纤维;224、活性炭颗粒;225、细密超滤膜;23、间隙;24、净水出口;25、过滤进口;26、过滤出口;27、通水槽;28、出水端;29、密封圈;30、防漏环;31、橡胶圈;3、进水口;4、出水口;5、换向口;6、连接螺母;7、水流分散器;8、连接头;9、上抵接环;10、下抵接环;11、第一换向管;12、第二换向管;13、防脱环;14、档肩;15、橡胶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家用净水器,包括切换阀1和过滤组件2,切换阀1具有进水口3、出水口4和换向口5,切换阀1的进水口3通过连接螺母6可连接至自来水龙头,切换阀1的出水口4上螺纹连接有水流分散器7,切换阀1的换向口5通过连接头8连接至过滤组件2。由此,自来水龙头出水时,在不需要进行过滤时,通过切换阀1将进水口3与出水口4相通,可使自来水直接从出水口4中流出;在需要进行净化过滤时,通过切换阀1将进水口3与换向口5相通,自来水通过换向口5进入到过滤组件2中进行净化处理。

结合图3和图4所示,过滤组件2包括呈中空圆柱状的壳体21、以及安装在壳体21内的滤芯22,其中,滤芯22的外壁与壳体21的内壁之间预留有间隙23;本实施例中,壳体21包括与换向口5相连通的下壳211、以及螺纹连接在下壳211上的上壳212,并且在上壳212与下壳211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圈31,其中,下壳211的底部开设有与外部相通的净水出口24。

值得说明的是,滤芯22具有过滤进口25和过滤出口26,滤芯22的过滤进口25与上壳212的顶部相抵,且过滤进口25的边沿绕其周向开设有若干通水槽27,过滤出口26上连接有与净水出口24插接配合的出水端28,其中,出水端28上套接有若干与净水出口24内壁相抵的密封圈29,出水端28上还套接有与净水出口24的开口相抵的防漏环30,防漏环30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如图5所示,滤芯22内沿过滤进口25至过滤出口26依次设有过滤板221、过滤无纺布222、活性碳纤维223、活性炭颗粒224和细密超滤膜225。

过滤板221、过滤无纺布222用于过滤大颗粒杂质,活性碳纤维223用于吸附除氯、去除老旧水管中的铅、去除重金属和抑制细菌,活性炭颗粒224用于吸附水中的异味(如漂白粉的味道)、以及去除重金属,细密超滤膜225用于减少水垢,预防肾结石,并相应去除泥沙、铁锈及颗粒杂质。

过滤板221具有多个滤孔,过滤板221设置在滤芯22中以低于通水槽27的最低处,上壳212内设置有与过滤板221相抵的上抵接环9,下壳211内设置有与滤芯22底面相抵的下抵接环10。

如图2所示,换向口5上连接有第一换向管11,下壳211上连接有第二换向管12,连接头8的一端套接在第一换向管11上,连接管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在第二换向管12上,第一换向管11的端部形成有防脱环13,连接头8的一端形成有与防脱环13相抵的档肩14,于连接头8螺纹连接在第二换向管12上时,第一换向管11与第二换向管12端面相抵紧,第一换向管11与第二换向管12的端面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垫15。

工作过程:

进水口3与自来水管相连,切换阀1能将自来水管中的水经过换向口5进入到过滤组件2的下壳211中,自来水在下壳211内上满至上壳212中,自来水在上壳212内,经过通水槽27进入到滤芯22内,依次经过滤芯22内过滤板221、过滤无纺布222、活性碳纤维223、活性炭颗粒224和细密超滤膜225处理后,从过滤出口26流出后,经过出口端从净水出口24流出。

安装滤芯22:

将滤芯22的出水端28插接在净水出口24中,将上壳212螺纹连接在下壳211上,随着上壳212的旋紧,滤芯22的过滤进口25将与上壳212的内壁相抵,此时,上抵接环9压紧在过滤板221上,下抵接环10与滤芯22的底面相抵,防漏环30被压紧在净水出口24的开口处,以完成滤芯22的固定安装。

拆除滤芯22:

在滤芯22使用一段时间后,通过旋开上壳212,将滤芯22的出口端与净水出口24分离,取出其中的滤芯22,可对滤芯22直接更换,或者将滤芯22反冲清洗即可。

通过本申请安装的滤芯22具有安装方便、过滤效果好,并且滤芯22拆下清洗方便的特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