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用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7502阅读:3236来源:国知局
野外用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野外用净水器。



背景技术:

长期在野外生存,需要饮水,携带大量的饮用水势必给行走带来不便,而野外的水,如湖泊、水沟的水,存在许多有害细菌或者杂质,不适合直接饮用。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净化野外的水的净水器,以满足饮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野外用净水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野外用净水器,包括:

筒体;其内形成有空腔,靠近其上端的筒壁上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开关阀;

活塞,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并将所述空腔分割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出水管与所述上腔室连通;

活塞杆,其下端与所述活塞固定,其上端伸出所述筒体的上端;

过滤模块,其设置于所述上腔室中并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所述过滤模块与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

压簧,其设置于所述上腔室中并位于所述过滤模块上方,所述压簧用于向下推抵所述活塞杆;其中,

所述筒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下腔室连通;所述活塞中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口与所述下腔室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上腔室连通。

优选地,所述活塞中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单向阀。

优选地,所述过滤模块与所述活塞间隔设置,所述过滤模块将所述上腔室分别成位于所述过滤模块下方的收纳腔以及位于所述过滤模块上方的饮水腔。

优选地,所述过滤模块包括套设于所述活塞杆上的环状壳体以及填充于所述环状壳体内的过滤材料;所述环状壳体的上壁和下壁均开设有过液孔,以使水从环状壳体的下壁进入环状壳体的内,并经所述过滤材料过滤后,从所述环状壳体的上壁流出。

优选地,所述过滤材料为活性炭。

优选地,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口设置有吸水管。

优选地,所述吸水管为硅胶软管。

优选地,所述活塞杆的上端设置有手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野外用净水器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两单向阀的配合使用将野外水吸入筒体并在筒体中进行过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满足野外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野外用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活塞向上运动,净水器吸水)。

图2为图1的局部A的放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野外用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活塞向下运动,净水器滤水)。

图4为图3的局部B的放大视图。

图中:

10-筒体;11-上腔室;111-饮水腔;112-收纳腔;12-下腔室;13-出水管;14-开关阀;15-吸水管;20-活塞;30-活塞杆;31-手柄;40-过滤模块;41-环状壳体;411-过液孔;42-过滤材料;50-压簧;60-第一单向阀;70-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野外用净水器,该野外用净水器包括筒体10、活塞20、活塞杆30、过滤模块40、压簧50。筒体10内形成有空腔,靠近其上端的筒壁上设置有出水管13,出水管13上设置有开关阀14;活塞20设置于空腔内,并将空腔分割成上腔室11和下腔室12,出水管13与上腔室11连通;活塞杆30下端与活塞20固定,上端伸出筒体10的上端;过滤模块40设置于上腔室11中并套设在活塞杆30上,过滤模块40与活塞杆30固定连接;压簧50设置于上腔室11中并位于过滤模块40上方,压簧50用于向下推抵活塞杆30。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筒体10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60,第一单向阀60的出口与下腔室12连通;活塞20中设置有第二单向阀70,第二单向阀70的进口与下腔室12连通,第二单向阀70的出口与上腔室11连通。

根据上述可知,如图1和图2所示,当施力向上拉活塞杆30时,活塞杆30带动活塞20上移,压簧50被压缩,下腔室12内的压力低于外界压力,第一单向阀60被迫打开,第二单向阀70保持关闭状态,此时,野外水通过第一单向阀60进入下腔室12;如图3和图4所示,当下腔室12内的野外水达到一定量时,撤销外力,压簧50复位,活塞20下移,使得下腔室12内的压力大于外界压力并同时大于上腔室11内的压力,第一单向阀60被迫关闭,第二单向阀70打开,下腔室12内的野外水通过第二单向阀70进入上腔室11,并通过过滤模块40进行过滤;经过滤后的野外水可通过出水管13倒出而直接饮用。当压簧50的回复力不足时,可向活塞杆30施加向下的力而使活塞20下移。

本实用新型利用两单向阀的配合使用将野外水吸入筒体10并在筒体10中进行过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满足野外使用。

为提高野外水通过活塞20的效率,活塞20中设置多个第二单向阀70。

为使进入上腔室11的水具有一个缓冲过程,以使野外水过滤的流速平稳,过滤模块40与活塞20间隔设置,过滤模块40将上腔室11分别成位于过滤模块40下方的收纳腔112以及位于过滤模块40上方的饮水腔111。如此,当较大流量的野外水进入上腔室11时,可先储藏于收纳腔112中,防止该较大流量的水直接冲击过滤模块40。

过滤模块40可以有多种结构和组成,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过滤模块40包括套设于活塞杆30上的环状壳体41以及填充于环状壳体41内的过滤材料42;环状壳体41的上壁和下壁均开设有过液孔411,以使水从环状壳体41的下壁进入环状壳体41的内,并经过滤材料42过滤后,从环状壳体41的上壁流出。

优选地,过滤材料42为活性炭。

优选地,第一单向阀60的进口设置有吸水管15以方便吸野外水。

优选地,吸水管15为硅胶软管,硅胶软管使吸水的适应性更强。

为方便上移活塞杆30,活塞杆30的上端设置有手柄31。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