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虹吸破坏装置的曝气精滤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526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虹吸破坏装置的曝气精滤一体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泳池及大型水上乐园应运而生,然而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所以在泳池及水上乐园中都会使用循环水来维持场地的正常运作,循环水系统中,对水进行过滤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现有的技术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3144220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重力式水力曝气精滤机,包括一个曝气溶氧箱和设在曝气溶氧箱下端周围的四个精滤罐,曝气溶氧箱与精滤罐之间通过连通管连接,精滤罐上连通设置有虹吸管。其大致工作过程为:污水首先经过曝气溶氧箱充分与空气接触,污水中的有害气体会发散到外部空气中;之后污水流入精滤罐中,经过滤室过滤为清水;随着污水中的杂质在过滤室内堆积,污水上升注入虹吸管内,随水位上升形成虹吸现象,从而进行反冲洗工作。

上述过程虽然能够进行反冲洗工作,但是在反冲洗过程中,污水可能会不断由进水配水箱被抽到虹吸管中,无法有效的对虹吸现象进行破坏,进而影响过滤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虹吸破坏装置的曝气精滤一体机,其优点是在过滤机反冲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虹吸破坏装置自动控制反冲洗的时间,使得过滤的过程和反冲洗的过程可以自动交替进行,提高过滤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虹吸破坏装置的曝气精滤一体机,包括曝气罐、设置在曝气罐外部下端四周的多个过滤罐及设置在过滤罐上的主虹吸管,在曝气罐外部对称设置有两组虹吸破坏装置,虹吸破坏装置包括设置在相邻的两个过滤罐之间的储水槽及用来连通储水槽与主虹吸管的第四连通管,第四连通管上靠近储水槽的位置设置有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可以经过曝气、过滤而转变为清水,在进行反冲洗时,主虹吸管中的虹吸现象会同时抽取第四连通管中的空气,使得第四连通管中也产生虹吸现象,储水槽中的清水会通过虹吸现象被抽至第四连通管中,并沿第四连通管流向主虹吸管,储水槽中的清水会不断减少,当清水抽干后,外部空气会进入到第四连通管中,并被抽至主虹吸管内,此时主虹吸管内的虹吸现象因空气的进入而被破坏,污水重新流入过滤罐中,使得反冲洗过程自动被破坏。

较佳的,储水槽与至少一个过滤罐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后的清水可注入到过滤罐中,可以将过滤后的水直接利用,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较佳的,所述第四连通管位于储水槽中的一端延伸至靠近储水槽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连通管可将储水槽中的清水完全吸出,使得储水槽中的水量直接影响虹吸现象时间的长短。

较佳的,曝气罐下端设置有进水管,曝气罐下端靠近过滤罐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连通管,第一连通管与曝气罐连通一端的另一端与主虹吸管连通,主虹吸管上靠近过滤罐的位置设置有副虹吸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副虹吸管会优先产生虹吸现象,进而带动主虹吸管中的污水快速流动,加快主虹吸管中产生虹吸现象的速度,减少了反冲洗时需要等待的时间,从而提高了过滤的效率。

较佳的,曝气罐内部设置有进水箱,进水箱底部连通有进水管;进水箱与曝气罐侧壁之间设有曝气室,所述第一连通管与曝气室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通过进水管从进水箱底部注入到进水箱中,并从进水箱中溢出至曝气室内,污水在流向曝气室内可充分接触到空气,对污水中有害气体有较强的释放效果。

较佳的,曝气室中设置有若干曝气槽,曝气槽一端固定在进水箱上端边缘处,另一端固定在曝气罐的侧壁上;曝气槽呈V型,其下端为不封闭的条形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从进水箱溢出时,会流至曝气槽中,并通过曝气槽中的条形开口下落至曝气室内,污水得以更加充分的接触到曝气室内的空气,进一步提高了污水中有害气体的释放效果。

较佳的,多个过滤罐内从上至下均为清水室、过滤室及集水室,多个清水室之间通过第二连通管连接,过滤罐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反冲管,集水室与清水室通过反冲管连通;所述主虹吸管与过滤室连通,第一连通管与曝气室连通一端的另一端与主虹吸管连通,且位于主虹吸管上靠近过滤室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经过主虹吸管的末端流入过滤罐中,经过滤室的过滤之后,流入至集水室内,并通过反冲管流入清水室中,多个清水室通过第二连通管相连通,使得清水可以聚集在一个清水室中并统一排出清水室。

较佳的,主虹吸管而倒U型,包括上升管、过渡管及下降管,上升管下端与过滤室连通,上升管上端与过渡管连通;过渡管与上升管连接一端的另一端与下降管的上端连通;下降管的下端连通有废水槽;副虹吸管设置在过渡管上靠近上升管的位置,副虹吸管的下端连通至废水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过滤室内杂物的堆积,污水受到阻碍无法通过过滤室,在过滤室上方不断积累,经过第一连通管后无法向下流动,会在上升管内积累,上升管内的水位不断上升;污水上升至过渡管中时,会首先从副虹吸管中向下流动,形成初始的虹吸现象,加快上升管中的水流的速度,使得污水可以更快速的向下降管方向流动;当污水最终流入下降管中时,污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从而使得过滤室上方形成负压,产生虹吸现象;集水室中的清水会向上逆流,堆积在过滤室上方的杂物随水流进入到主虹吸管中并最终流入废水槽中。

较佳的,相邻的两根副虹吸管之间,设置有独立进水管,独立进水管的两端分别于连通至相邻的两根副虹吸管中,且独立进水管上靠近两侧副虹吸管的位置均设置有开关;独立进水管下方设置有第三连通管,第三连通管一端与独立进水管连通,另一端与进水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前对过滤罐进行清洗时,则可将设置在独立进水管上的开关打开,使得进水管中的水同时通过第三连通管及独立进水管流向副虹吸管中,并沿副虹吸管向下流动,使得主虹吸管中产生虹吸现象,直接对过滤罐进行清洗,可随时进行反冲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过滤机反冲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虹吸破坏装置自动控制反冲洗的时间,使得过滤的过程和反冲洗的过程可以自动交替进行,提高过滤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具有虹吸破坏装置的曝气精滤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曝气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曝气罐的俯视图;

图4是过滤罐的剖视图;

图5是主虹吸管与过滤罐配合工作的示意图;

图6是虹吸破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的俯视图;

图8是图7中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曝气罐;11、进水箱;111、进水管;112、独立进水管;113、开关;12、曝气室;121、曝气槽;13、挡板;2、过滤罐;21、清水室;22、过滤室;23、集水室;24、反冲管;3、第一连通管;31、第二连通管;32、第三连通管;34、第四连通管;4、主虹吸管;41、上升管;42、过渡管;43、下降管;44、废水槽;45、副虹吸管;5、虹吸破坏装置;51、储水槽;52、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一种水力全自动高效节能曝气精滤一体机,包括曝气罐1及设置在曝气罐外部下端四周的多个过滤罐2,曝气罐1通过第一连通管3与过滤罐2连通,污水中留存的有害气体在曝气罐1中会挥发至外部空气中,然后经过过滤罐2转换为清水,使得污水可以循环利用。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曝气罐1内部设置有进水箱11,进水箱11下端连通有进水管111,曝气罐1与进水箱11上端均为开口设置;进水箱11与曝气罐1侧壁之间设有曝气室12,上述连通管3一端连通于曝气室12的底部,另一端与过滤罐2连通;曝气室12由四个挡板13平均分成四个相同的空腔,曝气室12周向设置有若干固定连接在进水箱11上缘与曝气罐1侧壁之间的曝气槽121。

曝气槽121呈V型,其下端为不封闭的条形开口,污水经水泵从进水管111注入到进水箱11中,并在进水箱11中积累不断增高,积累至进水箱11上端边缘位置时,污水会溢出至曝气槽121中,经过曝气槽121下端的条形开口下落至曝气室12中,污水会充分接触曝气室12中的空气,使得污水中的二氧化碳、氨氮等有毒气体能够充分排出至空气中。

结合图4和图5所示,过滤罐2内从上至下依次分别为清水室21、过滤室22及集水室23。每个过滤罐的清水室21均通过第二连通管31连通,过滤室22上方连通有主虹吸管4,所述第一连通管3与主虹吸管4上靠近过滤室的位置连通,过滤罐2外壁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连通集水室23与清水室24的反冲管24。

污水经第一连通管3流入过滤室22中,污水中的杂质经过滤聚集在过滤室22上方,过滤后的清水流至集水室23中,随着在集水室23中不断积累,清水经过反冲管24进入到清水室21中,通过各个清水室21之间的第二连通管31,最终汇聚到一个设置有出水口的清水室21中,经出水口流出。

主虹吸管4为倒U型,其包括上升管41、过渡管42及下降管43,上升管41一端与过滤罐2中的过滤室22连通,另一端与过渡管42连通;过渡管42与上升管41连通一端的另一端与下降管43的上端连通;下降管43下端连通有废水槽44。过渡管22下方连通有副虹吸管45,副虹吸管45位于上升管41和下降管43之间,副虹吸管45与过渡管42连接一端的另一端连通至废水槽44中。

如图6所示,在曝气罐1外部对称设置有两组虹吸破坏装置5,其包括设置在左右相邻的两个过滤罐2之间的储水槽51及用来连通储水槽51与过渡管42的第四连通管33。储水槽51与相邻的过滤罐2的清水室21连通,过滤后的清水会在储水槽51中有存留;第四连通管33为倒U型,其位于储水槽51中的一端向储水槽51内部延伸并靠近储水槽51的底部,另一端位于过渡管42上方,在第四连通管33上靠近储水槽51的一端设置有阀门52。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的过程中,随着过滤室22内杂物的堆积,污水受到阻碍无法通过过滤室22,在过滤室22上方不断积累,经过第一连通管3后无法向下流动,会在上升管41内积累,上升管41内的水位不断上升;污水上升至过渡管42中时,会首先从副虹吸管45中向下流动,形成初始的虹吸现象,加快上升管41中的水流的速度,使得污水可以更快速的向下降管43方向流动;当污水最终流入下降管43中时,污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从而使得过滤室22上方形成负压,产生虹吸现象;集水室23中的清水会向上逆流,堆积在过滤室22上方的杂物随水流进入到主虹吸管4中并最终流入废水槽44中。与此同时,主虹吸管4同时抽取第四连通管33中的空气,使得第四连通管33中也产生虹吸现象,打开阀门52,储水槽51中的清水会通过虹吸现象被抽至第四连通管33中,并沿第四连通管3流向主虹吸管4,储水槽51中的清水会不断减少,当清水抽干后,外部空气会进入到第四连通管33中,并被抽至主虹吸管4内,此时主虹吸管4内的虹吸现象因空气的进入而被破坏,污水重新流入过滤罐2中,进行新的过滤过程。

实施例二:

如图7和图8所示,在相邻的两根副虹吸管45之间,设置有独立进水管112,独立进水管11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副虹吸管45连通,且靠近副虹吸管45的位置均设置有开关113;独立进水管112下方设置有第三连通管32,第三连通管32一端与独立进水管112连通,另一端与进水管111连通。

在进行过滤的时,若需要提前对过滤罐2进行清洗,则可将设置在独立进水管112上的开关113打开,使得进水管11中的水同时通过第三连通32管及独立进水管112流向副虹吸管45中,并沿副虹吸管45向下流动,使得主虹吸管4中产生虹吸现象,直接对过滤罐2进行清洗,通过手动操作可随时对过滤罐2内部进行清洗。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