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桩固定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6493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改进型桩固定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浮床,特别涉及一种改进型桩固定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大量的河道,湖泊等水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生态浮床技术应用而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生态浮床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水体的生态修复。生态浮床的固定方式以桩固定和锚固定为主,其中桩固定更为广泛的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但桩固定法存在许多问题。如生态浮床随着水位的上下变化过程中由于水流的作用使生态浮床发生了前后位移而容易被固定桩外管给顶住,破坏了生态浮床,影响其使用寿命,增加工程造价成本,也影响了生态浮床的景观效果。因此,设计一种使用新型桩固定的生态浮床很有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桩固定的生态浮床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生态浮床能够顺利上升下降的改进型桩固定生态浮床。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型桩固定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本体和与浮床本体连接的支架,所述的浮床本体上设有通孔,所述的支架包括浮动内管和套接在浮动内管外的固定外管,固定外管套接在浮床本体的通孔内,浮动内管顶端设有用于阻挡通孔的挡板,所述的固定外管顶端设有防塞装置,所述的防塞装置为顶端管口直径小于底端管口直径的管状体,防塞装置的顶端管口内径大于浮动内管的外径,防塞装置的底端管口外径小于浮床本体的通孔内径,防塞装置的底端设有若干三角形弹性薄片,每个弹性薄片在与固定外管的连接处都设有防滑纹。通过以上技术特征,生态浮床随着水位上升,位置高过固定外管,当水位下降时,生态浮床在水流的作用下发生前后位移,生态浮床落在防塞装置上并沿着防塞装置的坡度下行,因为防塞装置的存在,生态浮床在其自身的重力下会顺利下降而不会被固定外管的顶端边沿阻挡;弹性薄片与固定外管的连接处设有防滑纹,即能使防塞装置牢牢固定在固定外管上,也不会影响生态浮床随水位的上升而上升。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塞装置径向截面为圆形。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性薄片与固定外管的外管壁连接,防滑纹设于弹性薄片的内侧。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性薄片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弹性薄片的底边与防塞装置的底端管口外沿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塞装置沿外壁设有缓冲垫,缓冲垫的最大外径小于浮床本体的通孔的内径。缓冲垫可以减小浮床本体对防塞装置产生的冲击力,使防塞装置更稳定的固定于固定外管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浮床本体的通孔为圆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桩固定生态浮床,在生态浮床的支架内设有防塞装置,既能满足生态浮床随水位上升而上升的要求,又能使生态浮床随水位下降而顺利下降,克服生态浮床被固定外管的外沿顶住而无法顺利下降的现象,延长了生态浮床的使用寿命,并使生态浮床的生态修复功能与景观功能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防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缓冲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浮床本体,2、支架,3、通孔,4、浮动内管,5、固定外管,6、挡板,7、防塞装置,8、弹性薄片,9、防滑纹,10、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改进型桩固定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本体1和与浮床本体连接的支架2,浮床本体上设有通孔3,通孔为圆孔。支架包括浮动内管4和套接在浮动内管外的固定外管5,固定外管套接在浮床本体的通孔内,浮动内管顶端设有用于阻挡通孔的挡板6,固定外管顶端设有防塞装置7。

如图2所示,防塞装置为顶端管口直径小于底端管口直径的管状体,防塞装置径向截面为圆形,防塞装置的顶端管口内径大于浮动内管的外径,防塞装置的底端管口外径小于浮床本体的通孔内径,防塞装置的底端设有若干三角形弹性薄片8,弹性薄片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弹性薄片的底边与防塞装置的底端管口外沿连接,每个弹性薄片在与固定外管的连接处都设有防滑纹9,弹性薄片与固定外管的外管壁连接,防滑纹设于弹性薄片的内侧。

生态浮床随着水位上升,位置高过固定外管,当水位下降时,生态浮床在水流的作用下发生前后位移,生态浮床落在防塞装置上并沿着防塞装置的坡度下行,因为防塞装置的存在,生态浮床在其自身的重力下会顺利下降而不会被固定外管的顶端边沿阻挡。弹性薄片与固定外管的连接处设有防滑纹,即能使防塞装置牢牢固定在固定外管上,也不会影响生态浮床随水位的上升而上升。

实施例2:

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防塞装置沿外壁设有缓冲垫10,缓冲垫的最大外径小于浮床本体的通孔的内径。缓冲垫可以减小浮床本体对防塞装置产生的冲击力,使防塞装置更稳定的固定于固定外管上。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