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管清洗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8671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试管清洗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洗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试管清洗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试管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用作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试管分普通试管、具支试管、离心试管等多种。普通试管为圆柱形,其一端具有开口、另一端具有圆弧的底部。普通试管的规格以外径×长度表示,如15×150、18×180、20×200等规格。

在学校教学、科学研究中,需要对试管进行大批量清洗时,工作任务量大。且试管清洗需要根据一定的清洗步骤完成对试管的清洗,一般需要在采用毛刷在试管底部旋转清洗、在试管内侧壁四周旋转清洗、沿试管内侧壁上下清洗的步骤完成试管清洗步骤,只有将试管清洗到非常洁净时,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人工清洗试管存在工作效率低、清洗效果差、容易打碎试管的缺点。现有技术中,存在采用试管固定盘对试管进行批量清洗的装置,其试管固定一般采用橡胶圈对试管固定以完成清洗,利用橡胶圈对试管的摩擦力固定试管,然后在清洗完毕后需要将试管从橡胶圈中旋动取出。这种过程面对需要大批量清洗试管的工作时,其试管的固定和取出操作耗时费力,且试管密度较大时不便于手动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试管清洗效率、安全方便的试管清洗辅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管清洗辅助装置,包括底座和试管固定盘,所述底座上竖向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上设有支座,所述试管固定盘上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活动套设于所述支座上,所述试管固定盘能够随着所述转轴在竖直面内转动;

所述试管固定盘上设有若干用于固定试管的试管固定孔;

所述立柱上设有竖向的导轨,所述导轨内活动套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竖向的齿条,所述转轴上还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传动连接;

所述立柱上还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气缸驱动所述滑块、齿条上下运动以驱动所述齿轮在竖向平面内转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试管固定孔的内侧壁中间设有环形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环形的气囊,所述气囊通过气囊软管与外部压力气源连接,当所述气囊在外部压力气源压力作用下胀起时,所述气囊对插装于所述试管固定孔内的试管外侧壁压紧固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立柱上设有用于对所述气囊软管内气流控制的开关。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试管固定盘上具有3至8行、3至8列试管固定孔,各个所述试管固定孔的气囊软管相互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立柱上还设有用于对所述气缸的供气管道内的气流控制的电子控制组件;

所述立柱上还连接有检测所述试管固定盘的位置的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与所述电子控制组件电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试管固定盘上在气囊23外侧壁还贴装有保护胶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齿条处于最下端运动至最上端时,所述齿轮转动180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试管固定孔的边沿处还设有环形倒角。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轴通过轴承活动套设于所述支座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立柱的长度为0.2m至0.5m。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管清洗辅助装置,包括底座、立柱和用于对试管进行固定的试管固定盘,试管固定盘通过立柱固定于底座上,且立柱上设有对试管进行翻转以排出清洗剂的翻转机构,试管固定盘上设有对试管采用气压固定的气囊。在使用时,试管通过气囊固定于试管固定孔内,在对试管清洗完毕后,可以控制立柱上的驱动装置将试管固定盘翻转180度,完成对清洗液的倾倒。本实用新型改善了以往的试管清洗装置安装试管和取出试管耗时费力的缺点,能够显著提高试管清洗效率、操作简单高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试管清洗辅助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试管清洗辅助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试管清洗辅助装置的图1中A处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试管清洗辅助装置的试管固定盘的剖面结构示意图B-B。

图中,10、底座;20、试管固定盘;21、试管固定孔;22、凹槽;23、气囊;24、气囊软管;30、立柱;31、导轨;32、滑块;33、齿条;34、检测组件;40、支座;50、转轴;51、齿轮;60、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试管清洗辅助装置,其包括底座、立柱和用于对试管进行固定的试管固定盘,试管固定盘通过立柱固定于底座上,且立柱上设有对试管进行翻转以排出清洗剂的翻转机构,试管固定盘上设有对试管采用气压固定的固定圈,本实用新型能够显著提高试管清洗效率、操作简单高效。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试管清洗辅助装置,包括底座10和试管固定盘20,底座10上竖向连接有立柱30,立柱30上设有支座40,其中底座10采用稳定的板状结构,保证了整个装置使用时稳固安全,立柱30采用型材加工而成。

具体地,试管固定盘20上固定连接有转轴50,转轴50活动套设于支座30上,试管固定盘20能够随着转轴50在竖直面内转动,试管的开口向上时,在试管固定盘20的固定下,操作人员完成对试管的清洗工作。完成对试管的清洗工作后,转轴50转动使得试管固定盘20翻转以将试管清洗液从试管中排出。

具体地,试管固定盘20上设有若干用于固定试管的试管固定孔21。其中,试管固定孔21的边沿处还设有环形倒角,以便于插装试管进入试管固定孔21内。

具体地,立柱30上设有竖向的导轨31,导轨31内活动套设有滑块32,滑块32上设有竖向的齿条33,转轴50上还固定连接有齿轮51,齿条33与齿轮51传动连接,导轨31固定连接于立柱30上,导轨31与滑块32配合以引导滑块32沿着导轨31上下滑动。转轴50上的齿轮51与导轨31传动连接,在导轨31上下运动时,齿轮51在齿条51的驱动下上下运动,以带动试管固定盘20转动完成翻转倾倒清洗液的过程。

立柱30上还设有气缸60,气缸60的输出端与滑块32固定连接,气缸60驱动滑块32、齿条33上下运动以驱动齿轮51在竖向平面内转动。

优选地,齿条33处于最下端运动至最上端时,齿轮51转动180度。齿条33的行程能够使得试管固定盘20翻转180度,完成对清洗液的倾倒过程。

优选地,如图1、图4所示,试管固定孔21的内侧壁中间设有环形的凹槽22,凹槽22内固定连接有环形的气囊23,气囊23通过气囊软管24与外部压力气源连接,当气囊23在外部压力气源压力作用下胀起时,气囊23对插装于试管固定孔21内的试管外侧壁压紧固定。其中,气囊23采用不易腐蚀的塑料制成,气囊23表面设有增强与试管的摩擦力的凸起部,气囊23的内圆周长度略小于试管外圆周长,在需要清洗试管时,将试管依次插装于试各个试管固定孔21内,气囊23对试管具有初始预紧力,使得试管能够卡在试管固定孔21内而不直接落下。同时,通过气囊软管24对气囊23内充气,使得试管在气囊23胀起时,能够提高对试管的固定效果,试管固定盘20翻转时试管在气囊23的固定下依然稳定卡装与试管固定孔21内。

优选地,立柱30上设有用于对气囊软管24内气流控制的开关,通过开关可以方便控制气囊23对试管的固定,在需要取下试管时,关闭对气囊23进行供气的开关,气囊23因为容积小、没有持续压力供气,使得气囊23内压力减小,对试管的压力降低,以方便取下试管。

优选地,试管固定盘20上具有3至8行、3至8列试管固定孔21,各个试管固定孔21的气囊软管24相互连通。各个气囊23能够通过管道相互连通,使得试管固定孔21能够同时对多个试管固定。

优选地,立柱30上还设有用于对气缸60的供气管道内的气流控制的电子控制组件,电子控制组件能够控制气缸60的行程,进而控制试管固定盘的状态。

更进一步地,气缸60的供气端与对各个气囊23供气的气囊软管24相互连通,使得气囊23与气缸60能够共用一个外部压力供气端。

进一步地,如图1、图3所示,立柱30上还连接有检测试管固定盘20的位置的检测组件34,检测组件34与电子控制组件电连接。通过检测组件34包括设于立柱30上的感应端和设于试管固定盘21上的发射端,检测组件34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发射端为一永久磁铁、感应端为霍尔元件,能够通过检测组件34感应试管固定盘21的位置。

进一步地,检测组件34与电子控制组件电连接,以使得检测组件34能够将信息传递至电子控制组件,以形成对试管固定盘20位置的精确控制。

优选地,所述试管固定盘20上在气囊23外侧壁还贴装有保护胶片,气囊23外侧壁贴装的保护胶片能够保护气囊23不受化学试剂的腐蚀。其中,保护胶片的选用耐酸耐碱的塑料制成。

优选地,转轴50通过轴承活动套设于支座30上,通过轴承可以降低转轴50相对于支座30转动时的摩擦力。

优选地,立柱30的长度为0.2m至0.5m,在使用时,试管固定盘20的下方可以放置用于盛装试管清洗液的容器,立柱30的长度设置合适时,试管能够自由旋转,试管内的倾斜液也不会倾洒出容器之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管清洗辅助装置,包括底座、立柱和用于对试管进行固定的试管固定盘,试管固定盘通过立柱固定于底座上,且立柱上设有对试管进行翻转排出清洗剂的翻转机构,试管固定盘上设有对试管采用气压固定的气囊。在使用时,试管通过气囊固定于试管固定孔内,在对试管清洗完毕后,可以控制立柱上的驱动装置将试管固定盘翻转180度,完成对清洗液的倾倒,然后后续也可继续进行试管清洗,也可通过降低气囊压力而将试管取下。本实用新型能够显著提高试管清洗效率、操作简单高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