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及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302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过滤器及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箱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过滤器及冰箱。
背景技术
:在冰箱的净水管路上通常安装过滤器,用以实时制取干净新鲜的冰水。该过滤器通过接头座安装到冰箱的净水管路上,接头座设有两过水通道,其中一过水通道连通供水管与过滤器的进水口,另一过水通道连通出水管与过滤器的出水口。常规接头座的过水通道内均未设置有止水结构,这将导致在维修或更换过滤器时,容易自该过水通道发生漏水,进而导致冰箱内部过于潮湿,如此不但影响冰箱保鲜效果,还容易造成冰箱锈蚀。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过滤器,旨在防止该过滤器自其接头座发生漏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过滤器及包括有所述过滤器的冰箱,所述冰箱包括箱体、安装于所述箱体内的储水箱,所述过滤器安装于所述储水箱的进水管路上。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瓶、接头座及两个止水阀组件;所述过滤瓶包括顶盖,所述顶盖包括盖体,以及呈圆柱状设于所述盖体上表面的第一基台和设于所述第一基台上的第二基台,所述第一基台和第二基台其中之一的上端面设有进水口,另一设有出水口,且所述第一基台和第二基台的外缘均设有两相对的弧形缺口,以及形成于两所述弧形缺口之间的弧形凸部,两所述弧形凸部沿同一方向呈扭转状设置;所述接头座包括与所述顶盖旋转连接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侧壁贯设有两个过水通道,其中一所述过水通道连通所述进水口和供水管,另一所述过水通道连通所述出水口和出水管;每一所述止水阀组件对应活动安装于一所述过水通道内,所述止水阀组件包括阀体和第一复位件,所述阀体包括止水台,以及自所述止水台的一侧面凸设、并穿过所述过水通道的内端而与所述第一基台或第二基台的外缘抵接的内阀杆,所述第一复位件安装于所述过水通道的外端,并连接所述阀体。优选地,所述止水台包括第一止水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止水部和所述内阀杆的第二止水部,所述止水台于所述第一止水部和第二止水部之间环套设有密封圈。优选地,所述第二止水部的外侧面包覆有密封套。优选地,所述过水通道具有用以对应供所述第一止水部活动的第一通道段,以及与所述第一通道段连通、且对应供所述第一止水部活动的第二通道段,所述第二通道段自外向内呈渐缩状设置,所述第二止水部与所述第二通道段相适配。优选地,所述第二止水部包括多个自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多个环形阶梯,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环形阶梯中,较位于外侧的环形阶梯其外径大于较位于内侧的环形阶梯的外径。优选地,所述过水通道具有供所述内阀杆通过的第三通道段,所述内阀杆环套有弹性止水环,所述弹性止水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通道段的内径,且所述弹性止水环与所述第二止水部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阀体的最大活动行程。优选地,所述阀体还包括自所述止水台的背离所述内阀杆的一侧面凸设的外阀杆,所述接头座包括盖合所述过水通道外端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内侧面设有延伸至所述过水通道内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具有开口朝向所述阀体、并供所述外阀杆滑动安装的定位孔。优选地,所述第一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外阀杆连接,所述第一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柱开口端连接。优选地,所述止水阀组件还包括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二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外阀杆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二复位件的另一端安装至所述定位孔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基台和第二基台的邻近所述弧形缺口的外缘其半径,均在所述弧形凸部的扭转方向上呈逐渐增大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冰箱的过滤器通过接头座安装到所述冰箱的净水管路上。通过在所述接头座的本体上设置两个过水通道,其中一所述过水通道连通所述进水口和供水管,另一所述过水通道连通所述出水口和出水管,以及在每一所述过水通道内活动安装一止水阀组件,从而通过所述止水阀组件关闭或打开所述过水通道。将所述过滤器装配至所述接头座上时,所述止水阀组件的内阀杆自其所对应的弧形缺口滑动至弧形凸部上,该内阀杆受弧形凸部抵顶而收容回所述过水通道内,该止水阀组件的第一复位件收缩,带动该止水阀组件的阀体远离所述过水通道的内端,从而打开所述过水通道。将所述过滤器自所述接头座上拆卸下来时,所述止水阀组件的内阀杆自其所对应的弧形凸部滑动至所述弧形缺口,该止水阀组件的第一复位件释放弹性势能,并将该内阀杆自所述进水通道推出,使得该阀体上的止水台封堵所述过水通道内端,从而关闭所述过水通道,防止自所述过水通道漏水。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可在将过滤瓶自接头座上拆卸下来时,能够防止接头座自所述过水通道(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发生漏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冰箱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过滤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过滤瓶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器的止水阀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止水阀组件打开过水通道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器的止水阀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止水阀组件打开过水通道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器的止水阀组件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止水阀组件打开过水通道的示意图,弹性止水环处于展开状态;图11为图9中止水阀组件关闭过水通道的示意图,弹性止水环处于弯折状态。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过滤瓶230封水盖110滤瓶231定位柱120滤芯300止水阀组件121碳棒310阀体122过滤棉311止水台130顶盖311a第一止水部131第一基台311b第二止水部132第二基台312内阀杆13a进水口313外阀杆13b出水口320第一复位件13c弧形缺口330第二复位件13d弧形凸部340密封圈13f挂臂350密封套140第一水腔360弹性止水环150第二水腔300a进水阀组件200接头座300b出水阀组件210本体10冰箱211供水管11箱体212出水管12储水箱220外盖罩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滤器及包括有所述过滤器的冰箱10。冰箱10包括箱体11、安装于箱体11内的储水箱12,所述过滤器安装于储水箱12的进水管路上,通过所述过滤器可制取新鲜净水,并储存至储水箱12中,以供用户取用于制取洁净的冰/冰水。在此应说明的是,该储水箱12可以安装于箱体11的冷藏室内,直接利用了所述冷藏室的较低温环境对储水箱12内的净水进行降温,以达到制取冰水的目的,亦方便用户随时拆装储水箱12,以进行清洁或更换;储水箱12还可以嵌设于所述箱体内,储水箱12通过送水管绕设在所述冷藏室的内壁上,以通过所述送水管与所述冷藏室换热,达到制取冰水的目的。或者,在所述冰箱内安装有制冰机(未图示),储水箱12与所述制冰机连通。通过储水箱12将净水输送至所述制冰机的中,以利用所述制冰机制取得洁净的冰。请参阅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瓶100、接头座200及两个止水阀组件300(可参阅图5);其中,过滤瓶100包括顶盖130,顶盖130包括盖体,以及呈圆柱状设于所述盖体上表面的第一基台131和设于第一基台131上的第二基台132,第一基台131和第二基台132其中之一的上端面设有进水口13a,另一设有出水口13b,且第一基台131和第二基台132的上端缘均设有两相对的弧形缺口13c,以及形成于两弧形缺口13c之间的弧形凸部13d,两弧形凸部13d沿同一方向呈扭转状设置。接头座200包括与顶盖130可旋转连接的本体210,本体210的侧壁设有两个过水通道,其中一所述过水通道连通进水口13a和供水管211,另一所述过水通道连通出水口13b和出水管212。如图5所示,每一止水阀组件300对应活动安装于一所述过水通道内(可参阅图3中的进水阀组件300a和出水阀组件300b),止水阀组件300包括阀体310和第一复位件320,阀体310包括止水台311,以及自止水台311的一侧面凸设、并穿过所述过水通道的内端而与第一基台131或第二基台132的外缘抵接的内阀杆312,第一复位件320安装于所述过水通道的外端,并连接阀体310。如图3所示,具体而言,过滤瓶100包括呈中空设置的滤瓶110,以及安装于滤瓶110内的滤芯120,滤芯120包括碳棒121及设于碳棒121外侧的过滤棉122,过滤瓶100的顶盖130密封盖230合于滤瓶110的上端,滤芯120间隔开进水口13a和出水口13b,滤芯120的外表面与滤瓶110的内表面限定出第一水腔140,滤芯120的内部具有第二水腔150,第二水腔150和第一水腔140其中之一与进水口13a连通,另一与出水口13b连通。进水口13a和出水口13b的位置没有限定,可按顶盖130的实际结构进行相应设计。若第一水腔140与进水口13a连通时,则第二水腔150与出水口13b连通;若第一水腔140与出水口13b连通时,则第二水腔150与进水口13a连通。在以下实施例中,均以第一水腔140与进水口13a连通,第二水腔150与出水口13b连通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原水从进水口13a进入到第一水腔140内,并自第一水腔140向第二水腔150渗透,在此渗透过程中,原水被滤芯120过滤而形成净水,净水自出水口13b离开第二水腔150,而储存至冰箱10的储水箱12中。如图3和图4所示,本体210的内部具有供顶盖130容置安装的容腔,本体210上的外侧面还设有供水管211和出水管212,本体210的其中一所述过水通道作为进水通道,用于连通进水口13a与供水管211,以通过供水管211为所述过滤器提供原水;本体210的另一所述过水通道作为出水通道,用于连通出水口13b与出水管212,以通过出水管212将过滤瓶100制取的净水取出。其中一止水阀组件300安装于所述进水通道内以作为进水阀组件300a,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水通道;另一止水阀组件300安装于所述出水通道内以作为出水阀组件300b,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水通道。请参阅图4至图6,将过滤瓶100装配至接头座200上时,通过旋转过滤瓶100,使得顶盖130旋转进入本体210的容腔,进而使进水阀组件300a的内阀杆312自第一基台131的弧形缺口13c滑动至第一基台131的弧形凸部13d上,进水阀组件300a的内阀杆312受弧形凸部13d抵顶而收容回所述进水通道内,使得进水阀组件300a的第一复位件320被压缩,进水阀组件300a的止水台311远离所述进水通道的内端,从而打开所述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连通进水口13a与供水管211;同样地,出水阀组件300b的内阀杆312自第二基台132的弧形缺口13c滑动至第二基台132的弧形凸部13d上,该出水阀组件300b的内阀杆312受到弧形凸部13d抵顶作用,而收容回所述出水通道内,使得出水阀组件300b的第一复位件320被压缩,出水阀组件300b的止水台311远离所述出水通道的内端,从而打开所述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连通出水口13b与出水管212。将过滤瓶100自接头座200上拆洗下来时,通过反向旋转过滤瓶100,使得顶盖130旋转退出本体210的容腔,进而使得进水阀组件300a的内阀杆312自第一基台131的弧形凸部13d滑动至弧形缺口13c,进水阀组件300a的第一复位件320释放弹性势能,并将进水阀组件300a的内阀杆312自所述进水通道推出,使得进水阀组件300a的止水台311封堵所述进水通道内端,从而关闭所述进水通道,防止自所述进水通道漏水;同样地,出水阀组件300b的内阀杆312自第二基台132的弧形凸部13d滑动至第二基台132的弧形缺口13c,该出水阀组件300b的第一复位件320释放弹性势能,并将该出水阀组件300b的阀体310自所述出水通道推出,使得该阀体310的止水台311封堵所述出水通道内端,从而关闭所述出水通道,防止自所述出水通道漏水。请参阅图3和图4,为防止本体210积尘,接头座200还包括罩设于本体210上的外盖罩220。本体210与顶盖130旋转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第一基台131的外周面凸设有两对称的挂臂13f,本体210的侧壁凸设有对应供每一挂臂13f搭接的搭接台(未图示),两所述搭接台之间限定出分别对应供两挂臂13f滑入的两过口。装配时,将两挂臂13f分别对应两所述过口伸入本体210的容腔内,当挂臂13f完全通过所述过口后,旋转过滤瓶100,以使得顶盖130上的挂臂13f搭接至所述搭接台上,从而实现所述过滤器与本体210可旋转连接,此时,进水阀组件300a和出水阀组件300b均被打开。拆卸时,反向操作即可。除此之外,本体210还可以与顶盖130通过螺纹连接,以实现所述过滤器与本体210可旋转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冰箱10的过滤器通过接头座200安装到冰箱10的净水管路上。通过在接头座200的本体210上设置两个过水通道,其中一所述过水通道连通进水口13a和供水管211,另一所述过水通道连通出水口13b和出水管212,以及在每一所述过水通道内活动安装一止水阀组件300,从而通过止水阀组件300关闭或打开所述过水通道。将所述过滤器装配至接头座200上时,止水阀组件300的内阀杆312自其所对应的弧形缺口13c滑动至弧形凸部13d上,该内阀杆312受弧形凸部13d抵顶而收容回所述过水通道内,该止水阀组件300的第一复位件320收缩,带动该止水阀组件300的阀体310远离所述过水通道的内端,从而打开所述过水通道。将所述过滤器自接头座200上拆卸下来时,止水阀组件300的内阀杆312自其所对应的弧形凸部13d滑动至弧形缺口13c,该止水阀组件300的第一复位件320释放弹性势能,并将该内阀杆312自所述进水通道推出,使得该阀体310上的止水台311封堵所述过水通道内端,从而关闭所述过水通道,防止自所述过水通道漏水。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可在将过滤瓶100自接头座200上拆卸下来时,能够防止接头座200自所述过水通道(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发生漏水。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内阀杆312在对应基台上的弧形缺口13c和弧形凸部13d之间往复滑动,第一基台131和第二基台132的邻近弧形缺口13c的外缘其半径,均在弧形凸部13d的扭转方向上呈逐渐增大设置。具体而言,通过将第一基台131和第二基台132的邻近弧形缺口13c的外缘其半径,均在弧形凸部13d的扭转方向上呈逐渐增大设置,可使得每一弧形缺口13c与对应的弧形凸部13d之间较为平缓地过渡,以确保在拆装所述过滤器的过程中,止水阀组件300的阀体310能够逐步且平缓地在弧形缺口13c与弧形凸部13d之间活动,避免发生瞬间过渡而发生撞击或卡住而无法旋转。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为加强止水台311的防漏效果,止水台311包括第一止水部311a,以及连接第一止水部311a和内阀杆312的第二止水部311b,止水台311于第一止水部311a和第二止水部311b之间环套设有密封圈340。具体而言,在止水阀组件300关闭所述过水通道时,第一止水部311a和第二止水部311b依次与所述过水通道内端的内壁面抵接,形成两级封堵所述过水通道内端,有效加强密封效果;且止水台311于第一止水部311a和第二止水部311b之间设有第一环形凹槽,密封圈340环套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利用密封圈340将第一止水部311a和第二止水部311b之间过水间隙进行密封,以此加强止水阀组件300的防漏效果,防止接头座200发生漏水。请继续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为加强第二止水部311b的防漏效果,所述过水通道具有用以对应供第一止水部311a活动的第一通道段,以及与所述第一通道段连通、且对应供第一止水部311a活动的第二通道段,所述第二通道段自外向内呈渐缩状设置,第二止水部311b与所述第二通道段相适配。具体而言,在止水阀组件300关闭所述过水通道时,第一止水部311a周缘与所述第一通道段内壁面抵接,第二止水部311b与所述第二通道段内壁面抵接,通过将所述第二通道段自外向内呈渐缩状设置,使得所述第二通道段过水横截面自外向内逐渐减小,第二止水部311b与所述第二通道段相适配,以避免在所述过水通道与第二止水部311b之间形成较大的过水间隙,从而加强第二止水部311b的防漏效果,防止接头座200发生漏水。请参阅图7和图8,为进一步加强第二止水部311b的防漏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止水部311b包括多个自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多个环形阶梯,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环形阶梯中,较位于外侧的环形阶梯其外径大于较位于内侧的环形阶梯的外径。具体而言,第二止水部311b的侧面包括朝向内阀杆312的第一止水面,以及环绕所述第一止水面周缘设置的第二止水面,第二止水部311b于所述第二止水面上设置多个所述环形阶梯,使得第二止水部311b可通过多个所述环形阶梯对所述第二通道段逐级密封,且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环形阶梯中,较位于外侧的环形阶梯其外径大于较位于内侧的环形阶梯的外径,如此可确保在避免在所述过水通道与所述止水部之间形成较大的过水间隙的基础上,有效增加第二止水部311b与所述第二通道段内壁面的抵接面积,从而加强第二止水部311b的止水效果,防止渗漏,进而防止接头座200发生漏水。请参阅图9,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在止水阀组件300关闭所述过水通道时,若第二止水部311b与所述过水通道的内壁面不完全接触时,亦容易产生渗漏,故第二止水部311b的外侧面包覆有密封套350,以在止水阀组件300关闭所述过水通道时,利用密封套350密封第二止水部311b与所述过水通道内壁面之间的间隙,以避免在第二止水部311b与所述过水通道内壁面之间产生渗漏。具体而言,密封套350包覆所述第一止水面和第二止水面;且由于第二止水部311b包括多个自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多个环形阶梯,因此,密封套350对应第二止水部311b的每一环形阶梯设置一环形套接部,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使得密封套350与第二止水部311b适配,便于装配;另一方面可使得密封套350具有较大的密封面积,有效加强第二止水部311b的防漏效果,进而防止接头座200发生漏水。相应地,所述过水通道的第二通道段对应第二止水部311b呈阶梯状设置,以使得第二止水部311b、密封套350及所述第二通道段三者相适配。请继续参阅图9,基于上述实施例,考虑到内阀杆312与所述过水通道之间形成有过水间隙,用以在所述止水阀打开所述过水通道时,供原水(净水)通过。而在所述止水阀关闭所述过水通道时,内阀杆312与所述过水通道之间的过水间隙仍然存在,容易通过所述过水间隙向外漏水。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水通道具有供内阀杆312通过的第三通道段,内阀杆312环套有弹性止水环360,弹性止水环360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通道段的内径,且弹性止水环360与第二止水部311b之间的间距小于阀体310的最大活动行程。弹性止水环360采用弹性材料,优选为食品级橡胶或硅胶,以使得弹性止水环360可发生弹性形变。另外,在此应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上述阀体310的最大活动行程实际为阀体310在其轴向方向上的最大位移量S0。如图10所示,当止水阀组件300打开所述过水通道时,弹性止水环360位于所述第三通道段外侧,弹性止水环360不影响所述第三通道段的过水功能;如图11所示,当止水阀组件300关闭所述过水通道时,弹性止水环360随内阀杆312被推入至所述第三通道段内,由于弹性止水环360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通道段的内径,故弹性止水环360发生弹性形变,而与所述第三通道段的内壁面紧密贴合,从而阻断内阀杆312与所述过水通道的第三通道段之间的过水间隙,有效避免通过所述过水间隙向外漏水。显然,为了确保在止水阀组件300打开所述过水通道时,弹性止水环360完全不影响所述第三通道段的过水功能,优选地,弹性止水环360与第二止水部311b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0.5S0,例如弹性止水环360与第二止水部311b之间的间距具体可以为0.3S0、0.4S0或者0.5S0均可。请参阅图3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阀体310沿其轴向活动的稳定性,阀体310还包括自止水台311的背离内阀杆312的一侧面凸设的外阀杆313,接头座200包括盖合所述过水通道外端的密封盖230,密封盖230的内侧面设有延伸至所述过水通道内的定位柱231,定位柱231具有开口朝向阀体310、并供外阀杆313滑动安装的定位孔。具体地,定位柱231的数量为两个,每一定位柱231伸入至其中一所述过水通道内;定位柱231具有开口朝向阀体310的定位孔,外阀杆313滑动安装于所述定位孔内,以限定阀体310沿其轴向滑动。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9,进一步地,为加强第一复位件320辅助阀体310复位的效果,第一复位件320的一端与外阀杆313连接,第一复位件320的另一端与定位柱231开口端连接。具体地,第一复位件320可以为弹簧或压簧,第一复位件320的一端绕设于外阀杆313,第一复位件320的另一端与定位柱231开口端连接,如此设置,一方面可通过第一复位件320限定外阀杆313沿阀体310的轴向活动,避免外阀杆313发生偏移而碰撞到所述定位孔的孔缘而难以活动;另一方面,可在阀体310活动相同的行程时,第一复位件320获得较大的形变量,使得第一复位件320积蓄较大的弹性势能,以更好地辅助阀体310复位。还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9,基于上述实施例,为加强阀体310的复位效果,止水阀组件300还包括第二复位件330,第二复位件330的一端与外阀杆313的端面连接,第二复位件330的另一端安装至所述定位孔内。具体地,第二复位件330可以为弹簧或压簧,如图10所示,当将所述过滤器装配至接头座200时,第二复位件330被压缩,止水阀组件300的阀体310远离所述过水通道,从而打开所述进水通道;如图11所示,将过滤瓶100自接头座200上拆卸下来时,第二复位件330释放弹性势能,且第二复位件330所释放弹性势能沿所述外阀体310的轴向,直接施加于外阀杆313的端面上,从而可加速推动阀体310向所述第三通道段滑动,有效增大封堵所述过水通道的速率,进而防止接头座200发生漏水。由此可见,第二复位件330的一端与外阀杆313的端面固定连接,第二复位件330的另一端可以与所述定位孔的底部连接,以确保第二复位件330安装更稳定性,或者第二复位件330的另一端仅伸入至所述定位孔内,但要求在止水阀组件300打开所述过水通道时,第二复位件330能够与所述所述定位孔的底部抵接,以确保第二复位件330释放弹性势能时,能够推动阀体310滑动至所述第三通道段内,使得止水阀组件300关闭所述过水通道。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