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饮用水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1477发布日期:2018-08-14 20:05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用水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所以,饮用水净化装置也广泛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现有净化装置包括若干滤芯以及串连所述滤芯的输水管路,滤芯通过支架固接在预设安装工位上,滤芯间通过可任意弯折形变的软管实现串连,这种结构的净化装置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滤芯间通过外露的软管通连,为滤芯提供辅助功能的设备也需要通过软管通连,导致净化装置内众多管路胡乱穿设,既增加了管路铺设复杂性,增加了后期维护和检修的难度,还会因管路间相互打结、摩擦而缩短管路使用寿命,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饮用水净化装置,通过内设输水管组的集水板组件实现各滤芯串连,有效隐藏输水管组,既有效简化管路结构,还能避免管路接触,提高管路连接牢固度和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饮用水净化装置,包括集水板组件以及安装在集水板组件上的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包括供饮用水依次流经的首滤滤芯、次滤滤芯、RO滤芯以及末滤滤芯,所述集水板组件包括板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板体侧壁上的连接支架,所述集水板组件内设有依次串连首滤滤芯、次滤滤芯、RO滤芯以及末滤滤芯的输水管组。将原有净化装置的输水管路改进为内设输水管组的集水板组件,输水管组的各管路分别独立地穿置在集水板组件内,既有效简化管路结构,方便装配和维护更换,还能避免管路间发生打结、接触等情况,提高管路使用寿命以及端口连接牢固度,提升使用体验。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呈线性间距排布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以及第五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间转动连接可供首滤滤芯插置通连的首滤滤头,所述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间转动连接可供次滤滤芯插置通连的次滤滤头,所述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间转动连接可供RO滤芯插置通连的RO滤头,所述第四支架和第五支架间转动连接可供末滤滤芯插置通连的末滤滤头。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以及第五支架间分别可转动地安装有首滤滤头、次滤滤头、RO滤头以及末滤滤头,使得各滤芯可以自由与对应滤头自由拆装,各滤头均设有隐藏设置的管路,通过减少外露的管路使得管路更简洁。首滤滤芯、次滤滤芯、RO滤芯以及末滤滤芯分别与首滤滤头、次滤滤头、RO滤头以及末滤滤头对应连接后实现进水口和出水口外接。

作为优选,所述输水管组包括通连外界水源与所述首滤滤芯进水口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依次穿越所述板体、第一支架以及首滤滤头。外界水源通过进水管进入首滤滤芯,所述进水管由开设在板体、第一支架以及首滤滤头内的管路依次连接形成,使得第一管路隐藏设置,既不会导致净化装置管路杂乱,还能确保第一管路隔离设置,防止磨损的情况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输水管组包括通连首滤滤芯出水口和次滤滤芯进水口的第一连管,所述第一连管依次穿越首滤滤头、第二支架以及次滤滤头。第一连管能将经过首滤滤芯过滤的饮用水引流至次滤滤芯进行二次过滤,第一连管被隐藏在首滤滤头、第二支架以及次滤滤头内。

作为优选,所述输水管路包括通连次滤滤芯出水口和RO滤芯进水口的第二连管,所述第二连管依次穿越次滤滤头、第三支架、板体、第三支架以及RO滤头。第二连管能将次滤滤芯流出的饮用水引流至RO滤芯,进行反渗透过滤,进一步提高饮用水的纯净度。

作为优选,所述输水管路包括通连RO滤芯出水口和末滤滤芯进水口的第三连管,所述第三连管依次穿越RO滤头、第四支架以及末滤滤头。第三连管能将RO滤芯流出的饮用水引流至末滤滤芯,进行再次过滤净化。

作为优选,所述输水管路包括通连末滤滤芯出水口与外界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依次穿越末滤滤头、第五支架以及板体。出水管能将经过末滤滤芯净化的饮用水向外排出,并方便人们饮用。出水管隐蔽地穿过集水板组件后与外界通连。

作为优选,所述净化装置包括一压力桶,所述集水板组件内设有分叉管,所述分叉管一端与压力桶通连,另一端依次穿越板体和第四支架后与第三连管中段通连,所述第三连管前段设有单向阀。压力桶能起到储存饮用水的作用,由于RO滤芯的过滤效率较低,压力桶能在净化装置处于使用者不接取饮用水的非外排状态下存储经过RO滤芯过滤的饮用水,并在净化装置处于使用者接取饮用水的外排状态下向外输送存储的饮用水,进而满足短时大流量外排的需要,提高使用体验。单向阀起到防止压力桶内饮用水在高压作用下发生回流的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压力桶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连管上设有外露区段,所述外露区段上串连有水泵和电磁阀,压力传感器感知压力桶内水压并控制水泵和电磁阀开关切换。通过压力传感器感知压力桶内的压力来判断压力桶内的水量,进而有效控制RO滤芯的工作状态。RO滤芯工作时,对流经的饮用水具有较高的压力要求,饮用水只有在水泵的作用下才能穿过RO滤芯,所以,通过开关水泵来控制RO滤芯的工作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RO滤芯设有一用于废水外排的排水口,集水板组件内设有废水管,所述废水管一端与外界通连,另一端依次穿越板体、第四支架以及RO滤头后与所述排水口通连。RO滤芯产出的废水会通过废水管外排,废水管也隐藏设置在集水板组件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原有净化装置的输水管路改进为内设输水管组的集水板组件,输水管组的各管路分别独立地穿置在集水板组件内,既有效简化管路结构,方便装配和维护更换,还能避免管路间发生打结、接触等情况,提高管路使用寿命以及端口连接牢固度,提升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2 为集水板组件与滤芯组件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1、首滤滤芯,2、次滤滤芯,3、 RO滤芯,4、末滤滤芯,5、第一支架,6、第二支架,7、第三支架,8、第四支架,9、第五支架,10、首滤滤头,11、次滤滤头,12、RO滤头,13、末滤滤头,14、进水管,15、出水管,16、第一连管,17、第二连管,18、第三连管,19、分叉管,20、压力桶,21、水泵,22、废水管,23、板体,24 、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饮用水净化装置,由集水板组件以及安装在集水板组件上的滤芯组件组成,所述滤芯组件包括供饮用水依次流经的首滤滤芯1、次滤滤芯2、RO滤芯3以及末滤滤芯4,所述集水板组件包括板体23以及设置在所述板体23侧壁上的连接支架,所述集水板组件内设有依次串连首滤滤芯1、次滤滤芯2、RO滤芯3以及末滤滤芯4的输水管组。

在实际操作中,饮用水会依次通过首滤滤芯1、次滤滤芯2、RO滤芯3以及末滤滤芯4,设于相邻滤芯间的管路若无需安装外连设备时,所述管路会之间通过设于两滤芯间的支架进行通连,若需要串连安装外连设备时,所述管路会通过板体23实现串连,板体23具有集中设置且供各管路外穿的外连区域,既确保管路隐蔽、结构简洁,还能方便管路串连外连设备,保证净化装置正常运转。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呈线性间距排布的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6、第三支架7、第四支架8以及第五支架9,所述第一支架5和第二支架6间转动连接可供首滤滤芯1插置通连的首滤滤头10,所述第二支架6和第三支架7间转动连接可供次滤滤芯2插置通连的次滤滤头11,所述第三支架7和第四支架8间转动连接可供RO滤芯3插置通连的RO滤头12,所述第四支架8和第五支架9间转动连接可供末滤滤芯4插置通连的末滤滤头。首滤滤芯1、次滤滤芯2、RO滤芯3以及末滤滤芯4呈线性排布(如图2所示),所以,位于两端的第一支架5和第五支架9的一侧设有供对应滤头安装和通连的结构,第二支架6、第三支架7以及第四支架8的两侧分别设有供对应滤头安装和通连的结构,使得相邻滤芯间能通过穿越滤头和支架的管路实现通连。通过将各管路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支架内,有效提高支架内空间的利用效率,还能有效避免个别支架内因设置管路过多而导致空间拥挤且增加加工难度的情况发生。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输水管组包括通连外界水源与所述首滤滤芯1进水口的进水管14,所述进水管14依次穿越所述板体23、第一支架5以及首滤滤头10。所述进水管14一端与首滤滤芯1的进水口通连,另一端依次穿越首滤滤头10、第一支架5以及板体23后与外界水源通连。由于进水管14需要与外界水源通连,所以,在设置时,进水管14会穿越板体23。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输水管组包括通连首滤滤芯1出水口和次滤滤芯2进水口的第一连管16,所述第一连管16依次穿越首滤滤头10、第二支架6以及次滤滤头11。第一连管16用于将首滤滤芯1出水口排出的饮用水输送至次滤滤芯2,由于第一连管16上无需串连外连设备,所以,第一连接直接通过穿越第二支架6的方式通连,无需穿越板体23。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输水管路包括通连次滤滤芯2出水口和RO滤芯3进水口的第二连管17,所述第二连管17依次穿越次滤滤头11、第三支架7、板体23、第三支架7以及RO滤头12。第二连管17用于将次滤滤芯2出水口排出的饮用水输送至RO滤芯3,由于RO滤芯3对进水有压力要求,所以在第二连管17上需要串连增加水压的水泵21,所以第二连管17会穿越板体23,所述第二连管17端部通过板体23的外连区域外穿并与水泵21通连,之后,端部再次通过外连区域穿入板体23,并最终实现与RO滤芯3进水口通连。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输水管路包括通连RO滤芯3出水口和末滤滤芯4进水口的第三连管18,所述第三连管18依次穿越RO滤头12、第四支架8以及末滤滤头13。所述第三连管18用于将RO滤芯3出水口排出的饮用水输送至末滤滤芯4,且直接穿越第四支架8设置。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输水管路包括通连末滤滤芯4出水口与外界的出水管15,所述出水管15依次穿越末滤滤头13、第五支架9以及板体23。出水管15用于将末滤滤芯4出水口排出的饮用水排出净化装置,并为人们提供纯净的饮用水。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净化装置包括一压力桶20,所述集水板组件内设有分叉管19,所述分叉管19一端与压力桶20通连,另一端依次穿越板体23和第四支架8后与第三连管18中段通连,所述第三连管18前段设有单向阀。分叉管19用于通连压力桶20,分叉管19一端连接在第三连管18上,另一端穿越板体23的外连区域后与压力桶20通连。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压力桶20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连管17上设有外露区段,所述外露区段上串连有水泵21和电磁阀24,压力传感器感知压力桶20内水压并控制水泵21和电磁阀24开关切换。压力传感器通过感知压力桶20内压力来判断压力桶20内储存的水量,继而在压力桶20装满时通过关闭水泵21和电磁阀24来实现RO滤芯3由工作状态切换为停工状态,防止RO滤芯3因其后方管路因压力过大而无法正常通过出水口外排饮用水的情况发生。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RO滤芯3设有一用于废水外排的排水口,集水板组件内设有废水管22,所述废水管22一端与外界通连,另一端依次穿越板体23、第四支架8以及RO滤头12后与所述排水口通连。RO滤芯3在产生时会同时产生纯净水和富含杂质的废水,废水会通过废水管22向外排放,确保RO滤芯3正常使用。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首滤滤芯1、次滤滤芯2以及末滤滤芯4均为内设活性炭的滤芯,通过统一滤芯型号来提升维护便利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