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微旋涡变速反应沉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1489发布日期:2018-07-07 18:25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反应沉淀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微旋涡变速反应沉淀器,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混凝沉淀是常规水处理的核心技术,混凝工艺分为水力搅拌和机械搅拌两大类,由于机械搅拌能量难以均匀分配,能量利用效率低,加之机械设备维护工作量大,因此,我国使用水力搅拌混凝工艺居多。水力搅拌形式多种多样,有隔板反应池、旋流反应池、水力澄清池、脉冲澄清池、折板反应池、波纹板反应池等,近年来,网格反应池很受欢迎。经理论分析和大量工程实践,人们认识到网格反应池的混凝效率较以往的工艺有明显提高。

在混凝反应区布置网格,其目的是为了形成微小的涡旋流动,微涡流有利于水中微粒的扩散,充分利用流体能量,增加脱稳胶粒的碰撞机率,提高凝聚效率。

沉淀工艺主要采用沉淀池,传统的平流沉淀池优点是构造简单,工作安全可靠;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低,要想降低滤前水的浊度就要较大地加大沉淀池的长度,浅池理论的出现使沉淀技术有的长足的进步,七十年代以后,我国各地水厂普遍使用了斜管沉淀池,沉淀效果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较之普通沉淀池,产水量提高一倍左右,而沉淀出水浊度更低也更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反应沉淀器处理效率低,占地面积大,出水量不高的缺陷,提供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微旋涡变速反应沉淀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微旋涡变速反应沉淀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部外侧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壳体内侧设置有沉淀区,所述沉淀区上端安装有集水槽,所述沉淀区下端安装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中部安装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中部安装有微旋涡发生器,所述进水管上部外侧均匀安装有若干网状格栅,所述网状格栅之间设置有絮凝区,所述絮凝区下端设置有下流出口,所述絮凝区上方安装有加药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所述沉淀区,所述进水管和所述絮凝区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水槽采用环形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泥管后端连接至污泥处理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管和若干所述网状格栅之间通过卡槽卡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采用微旋涡反应沉淀工艺,创造了高效率的凝聚和絮凝水力条件,其混凝效率大大优于传统混凝工艺,也优于网格混凝工艺,反应时间大大缩短,与传统工艺相比产水量提高明显,占地少,投资省;在投加相同混凝剂的情况下,微旋涡混凝工艺所产生的絮体质量明显地优于传统工艺,因而具有很好的沉降性能,另外,微旋涡混凝区积累了大量的活性絮体,它们对水量、水质的变化具有缓冲作用,在停水或池水放空期间,这些絮体不会沉积板结也不会排出池外,这使得微旋涡沉淀池可以间歇工作;混凝的水力条件不是主要依赖于水流的宏观速度,而是依赖旋涡的形成,旋涡的形成条件主要依赖于流速的变化量,插入式网状格栅使得易于调节网状格栅的数量以控制微旋涡产生量,从而可以根据需求控制混凝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玻从顶部观察的内侧视图;

图中:1、壳体;2、出水口;3、集水槽;4、排泥管;5、进水管;6、微旋涡发生器;7、网状格栅;8、絮凝区;9、下流出口;10、加药口;11、沉淀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微旋涡变速反应沉淀器,包括壳体1,壳体1上部外侧设置有出水口2,壳体1内侧设置有沉淀区11,沉淀区11上端安装有集水槽3,沉淀区11下端安装有排泥管4,排泥管4中部安装有进水管5,进水管5中部安装有微旋涡发生器6,进水管5上部外侧均匀安装有若干网状格栅7,网状格栅7之间设置有絮凝区8,絮凝区8下端设置有下流出口9,絮凝区8上方安装有加药口10。

壳体1,沉淀区11,进水管5和絮凝区8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提高微旋涡变速反应沉淀器体积利用率,优化水流流量及流向;集水槽3采用环形设计,收水更加均匀,收水率更高;排泥管4后端连接至污泥处理装置,使污水污泥分离集中处理;进水管5和若干网状格栅7之间通过卡槽卡合连接,易于调节网状格栅7的数量以控制微旋涡产生量,从而控制混凝效果。

具体工作原理:该装置工作时,城镇污水自进水管5下端进入再从上端流入絮凝区8,经过微旋涡发生器6的不断变速,产生大量旋涡,经过若干网状格栅7后变为小漩涡及微旋涡,再通过加药口10投加助凝剂,形成逐渐密实的矾花,反应后经由下流出口9进入沉淀区11,污泥由于重力作用沉淀至排泥管4处紧接着排入污泥处理系统,清水从上部集水槽3收集之后由出水口2流入下一流程处理或供用户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采用微旋涡反应沉淀工艺,创造了高效率的凝聚和絮凝水力条件,其混凝效率大大优于传统混凝工艺,也优于网格混凝工艺,反应时间大大缩短,与传统工艺相比产水量提高明显,占地少,投资省;在投加相同混凝剂的情况下,微旋涡混凝工艺所产生的絮体质量明显地优于传统工艺,因而具有很好的沉降性能,另外,微旋涡混凝区积累了大量的活性絮体,它们对水量、水质的变化具有缓冲作用,在停水或池水放空期间,这些絮体不会沉积板结也不会排出池外,这使得微旋涡沉淀池可以间歇工作;混凝的水力条件不是主要依赖于水流的宏观速度,而是依赖旋涡的形成,旋涡的形成条件主要依赖于流速的变化量,插入式网状格栅使得易于调节网状格栅的数量以控制微旋涡产生量,从而可以根据需求控制混凝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