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线烘干室的进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2388发布日期:2018-09-05 00:5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燥线烘干室的进料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国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城市污泥的产量与日俱增,污泥的处置和开发利用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污泥的干化处理,使得污泥作为农用堆肥,作为燃料使用,作为焚烧发电等处理方式成为可能。

目前,市场上的污泥干燥设备采用的滚筒式或者浆叶式的,此类结构在空间体积上占有优势,但是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因为污泥进行干燥路程比较短,往往会发生干燥不到位的污泥,导致需要进行二次加工。

污泥的原始状态有大有小,对于成块的污泥,目前的干燥设备都存在搅碎不彻底的问题,导致体积较大的块状污泥的内部干燥不彻底,严重影响到污泥干燥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上料与成型功能的干燥线烘干室的进料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干燥线烘干室的进料结构,包括上料机构以及成型机构;

所述上料机构倾斜于水平面设置,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壳体、上升结构以及第一驱动件,所述上料壳体的底部设有进料口,所述上料壳体的顶部设有出料口;

所述成型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若干个平行排列的成型辊以及设在所述成型辊之间的传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件与至少一个所述成型辊的一端连接,所述成型辊上带有均匀分布的成型凹槽,所述成型凹槽呈相互交叉设置;

所述成型机构设有入口和出口,所述上料机构的出料口与所述成型机构的入口相衔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升机构为无轴螺旋叶片,所述无轴螺旋叶片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无轴螺旋叶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料口上设有漏斗形状的加料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料壳体包括斜面板和斜凹槽,所述斜凹槽的两端为封闭状态,所述斜面板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斜凹槽的开口上;

所述进料口设于所述斜面板上,所述出料口设于所述斜凹槽的底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料壳体在靠近底部处设有第一支撑架,所述上料壳体在靠近顶部处设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高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成型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成型辊上方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壳体、第三驱动件以及搅拌架;

所述搅拌架可旋转地设于所述搅拌壳体上,所述搅拌架与所述第三驱动件相连。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搅拌壳体的形状为漏斗形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搅拌架包括若干片连接板、至少两片搅拌板以及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第三驱动件相连,所述连接板平行且均匀地设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搅拌板设于所述连接板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干燥线烘干室的进料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上升结构可带动污泥由所述进料口输送到所述出料口,为下一步的污泥干燥工序提供一定的高度差,所述成型机构承接从所述出料口掉落的污泥,由设于所述成型辊上的成型凹槽对污泥进行挤压成型,使得污泥由块状变为条型状,有利于污泥的均匀地干燥,该进料机构结构简单,效率高,可快速对成块的污泥进行输送以及成型处理,为污泥的干燥工序做好充足的准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干燥线烘干室的进料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干燥线烘干室的进料结构的上料机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干燥线烘干室的进料结构的成型机构与搅拌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干燥线烘干室的进料结构的成型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干燥线烘干室的进料结构的搅拌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中:1.上料机构;101.第一驱动件;102.无轴螺旋叶片;103.加料斗;104.出料口;105.斜面板;106.斜凹槽;107.第一支撑架;108.第二支撑架;2.成型机构;201.成型辊;202.第二驱动件;203.齿轮传动;204.搅拌壳体;205.第三驱动件;206.转动轴;207.连接板;208搅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燥线烘干室的进料结构,包括上料机构1以及成型机构2;所述上料机构1倾斜于水平面设置,所述上料机构1包括上料壳体、上升结构以及第一驱动件101,所述上料壳体的底部设有进料口,所述上料壳体的顶部设有出料口104;所述成型机构2包括第二驱动件202、若干个平行排列的成型辊201以及设在所述成型辊201之间的传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件202与至少一个所述成型辊201的一端连接,所述成型辊上带有均匀分布的成型凹槽,所述成型凹槽呈相互交叉设置;所述成型机构设有入口和出口,所述上料机构1的出料口104与所述成型机构2的入口相衔接。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的干燥线烘干室的进料结构,所述上升结构可带动污泥由所述进料口输送到所述出料口104,为下一步的污泥干燥工序提供一定的高度差,所述成型机构承接从所述出料口104掉落的污泥,由设于所述成型辊201上的成型凹槽对污泥进行挤压成型,使得污泥由块状变为条型状,有利于污泥的均匀地干燥,该进料机构结构简单,效率高,可快速对成块的污泥进行输送以及成型处理,为污泥的干燥工序做好充足的准备。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升机构为无轴螺旋叶片102,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101相连接,通过所述无轴螺旋叶片102的螺旋路径将污泥提升,其空心轴的结构,使得污泥不易在所述上料机构1堵塞,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上升机构还可以是有轴螺旋叶片以及皮带传动机构等。

进一步的,在所述进料口上设有漏斗形状的加料斗103,便于工作人员往进料口添加污泥,减少工作人员投放污泥的失误率。

如图2所示,所述上料壳体包括斜面板105和斜凹槽106,所述斜凹槽106两端为封闭状态,所述无轴螺旋叶片102设于所述斜凹槽106内,所述斜面板105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斜凹槽106上,便于工作人员对所述上料机构1内的污泥进行清理,所述进料口设于所述斜面板105上,所述出料口104设于所述斜凹槽106上,可实现污泥顺利从下往上运输。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上料壳体的底部设第一支撑架107,在顶部设第二支撑架108,所述第一支撑架107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架108的高度,实现所述上料机构1倾斜于水平面设置,同时具有稳定所述上料机构1的作用。

如图4所示,设于两个所述成型辊201上的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203,在两个所述成型辊201的同一侧设置有用于传动的齿轮,所述齿轮使得所述成型辊201可同时向中心转动,对污泥进行挤压成型,并且将挤压成型的污泥带出。

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成型机构2上方设有辅助对污泥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对于一些形状比较大的污泥进行搅拌打碎,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所述成型辊201的堵塞,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壳体204、第三驱动件205以及搅拌架;所述搅拌架可旋转地设于所述搅拌壳体204上,所述搅拌架与所述第三驱动件205相连,所述第三驱动件205带动所述搅拌架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打碎,并且可对污泥产生压力,更加有利于对污泥的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壳体204为漏斗形状,用于集中掉落与成型后的污泥。

所述搅拌架包括若干片连接板207、至少两片搅拌板208以及转动轴206,所述转动轴206与所述第三驱动件205相连,所述连接板207平行且均匀地设于所述转动轴206上,所述搅拌板208设于所述连接板207的两侧,由所述第三驱动件205带动所述转动轴206旋转,从而带动所述搅拌板208对污泥进行搅拌打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