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物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0755发布日期:2018-09-14 23:58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物净化装置,属于用于河道治理的生物净化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净化技术是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来降低存在于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从而使受到污染的生态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初状态的过程,它包括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转化水体和底泥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621269458.8的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物净化装置,它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部用于供微生物附着生长的生物栅装置、设置在底座内用于供给微生物以溶解氧的供气装置和设在底座内用于供给微生物以菌液的供液装置,但是该现有技术生物净化装置在对河道治理的净化效果较差,导致河道治理不够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物净化装置,以解决现有生物净化装置在对河道治理的净化效果较差,导致河道治理不够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物净化装置,其结构包括风机、进气软管、连接支架、左翼浮标、支撑脚、净化装置、生物发生器、挡板、右翼浮标、进气滤口,所述左翼浮标外表面与支撑脚外表面相连接,所述支撑脚共有四个并且安装在净化装置四角,所述生物发生器安装在支撑脚表面上,所述挡板外表面与净化装置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右翼浮标安装在连接支架右端上,所述进气滤口安装在风机上端,所述净化装置包括装置外壳、进水管、固定支架、曝气管、连接板、隔板、通水管、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生物栅、活性炭、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嵌入安装在装置外壳左侧上端中,所述固定支架安装在装置外壳内部,所述曝气管共有五根并且安装在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共有两个并且上端嵌入安装在固定支架中,所述连接板下表面与装置外壳内侧表面相贴合,所述隔板上端嵌入安装在固定支架内部,所述隔板下表面与装置外壳内侧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一过滤网上端嵌入安装在固定支架内部,所述第一过滤网下端嵌入安装在装置外壳内部,所述第一过滤网位于第二过滤网左侧,所述第二过滤网上端嵌入安装在固定支架内部,所述二过滤网下端嵌入安装在装置外壳内部,所述生物栅安装在固定支架与装置外壳中间,所述活性炭外表面与出水管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出水管嵌入安装在装置外壳右侧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安装在净化装置外表面,所述进气软管嵌入安装在风机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支架左端上设有左翼浮标,所述连接支架中部底面与净化装置上表面相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安装在装置外壳四角,所述风机通过进气软管与曝气管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净化装置是长为300cm、宽为100cm、高为50cm的长方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曝气管三元乙丙橡胶材质,其具有高效低耗的特点。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采用不锈钢材质,其耐腐蚀性好。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物净化装置,河水通过进水管流入,曝气管以气泡形式弥散逸出,在气液界面把氧气溶入水中,进行初步净化,初步净化的河水通过通水管流到第一过滤网进行第二次过滤,再通过第二过滤网进行第三次过滤,过滤后的河水流到生物栅中,生物栅对河水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河水再通过活性炭进行最后一步的吸附,再从出水管排出,生物净化装置在对河道治理的净化更加完善,防止河道治理不够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物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净化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风机-1、进气软管-2、连接支架-3、左翼浮标-4、支撑脚-5、净化装置-6、生物发生器-7、挡板-8、右翼浮标-9、进气滤口-10、装置外壳-601、进水管-602、固定支架-603、曝气管-604、连接板-605、隔板-606、通水管-607、第一过滤网-608、第二过滤网-609、生物栅-610、活性炭-611、出水管-6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物净化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风机1、进气软管2、连接支架3、左翼浮标4、支撑脚5、净化装置6、生物发生器7、挡板8、右翼浮标9、进气滤口10,所述左翼浮标4外表面与支撑脚5外表面相连接,所述支撑脚5共有四个并且安装在净化装置6四角,所述生物发生器7安装在支撑脚5表面上,所述挡板8外表面与净化装置6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右翼浮标9安装在连接支架3右端上,所述进气滤口10安装在风机1上端,所述净化装置6包括装置外壳601、进水管602、固定支架603、曝气管604、连接板605、隔板606、通水管607、第一过滤网608、第二过滤网609、生物栅610、活性炭611、出水管612,所述进水管602嵌入安装在装置外壳601左侧上端中,所述固定支架603安装在装置外壳601内部,所述曝气管604共有五根并且安装在连接板605上,所述连接板605共有两个并且上端嵌入安装在固定支架603中,所述连接板605下表面与装置外壳601内侧表面相贴合,所述隔板606上端嵌入安装在固定支架603内部,所述隔板606下表面与装置外壳601内侧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一过滤网608上端嵌入安装在固定支架603内部,所述第一过滤网608下端嵌入安装在装置外壳601内部,所述第一过滤网608位于第二过滤网609左侧,所述第二过滤网609上端嵌入安装在固定支架603内部,所述二过滤网609下端嵌入安装在装置外壳601内部,所述生物栅610安装在固定支架603与装置外壳601中间,所述活性炭611外表面与出水管612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出水管612嵌入安装在装置外壳601右侧内部,所述风机1安装在净化装置6外表面,所述进气软管2嵌入安装在风机1内部,所述连接支架3左端上设有左翼浮标4,所述连接支架3中部底面与净化装置6上表面相焊接,所述支撑脚5安装在装置外壳601四角,所述风机1通过进气软管2与曝气管604相连接,所述净化装置6是长为300cm、宽为100cm、高为50cm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曝气管604三元乙丙橡胶材质,其具有高效低耗的特点,所述支撑脚5采用不锈钢材质,其耐腐蚀性好。

本专利所说的右翼指浮9于水面的一种航标,是锚定在指定位置,用以标示航道范围、指示浅滩、碍航物或表示专门用途的水面助航标志,浮标在航标中数量最多,应用广泛,设置在难以或不宜设立固定航标之处,浮标,其功能是标示航道浅滩或危及航行安全的障碍物,所述曝气管604是一种新型的曝气设施,又称压缩空气曝气,通常在A/O及A2/O工艺、CASS工艺、百乐克工艺及改良氧化沟工艺采用这种曝气方法,其原理为利用鼓风机将空气通过输气管道输送到设在池底的曝气装置中,以气泡形式弥散逸出。

在进行使用时将风机1接通电源制造风能,风能通过进气软管2传递给曝气管604,河水通过进水管602流入,曝气管604以气泡形式弥散逸出,在气液界面把氧气溶入水中,进行初步净化,初步净化的河水通过通水管607流到第一过滤网608进行第二次过滤,再通过第二过滤网609进行第三次过滤,过滤后的河水流到生物栅610中,生物栅610对河水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河水再通过活性炭611进行最后一步的吸附,再从出水管612排出。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生物净化装置在对河道治理的净化效果较差,导致河道治理不够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河水通过进水管流入,曝气管以气泡形式弥散逸出,在气液界面把氧气溶入水中,进行初步净化,初步净化的河水通过通水管流到第一过滤网进行第二次过滤,再通过第二过滤网进行第三次过滤,过滤后的河水流到生物栅中,生物栅对河水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河水再通过活性炭进行最后一步的吸附,再从出水管排出,生物净化装置在对河道治理的净化更加完善,防止河道治理不够好,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净化装置6包括装置外壳601、进水管602、固定支架603、曝气管604、连接板605、隔板606、通水管607、第一过滤网608、第二过滤网609、生物栅610、活性炭611、出水管612,所述进水管602嵌入安装在装置外壳601左侧上端中,所述固定支架603安装在装置外壳601内部,所述曝气管604共有五根并且安装在连接板605上,所述连接板605共有两个并且上端嵌入安装在固定支架603中,所述连接板605下表面与装置外壳601内侧表面相贴合,所述隔板606上端嵌入安装在固定支架603内部,所述隔板606下表面与装置外壳601内侧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一过滤网608上端嵌入安装在固定支架603内部,所述第一过滤网608下端嵌入安装在装置外壳601内部,所述第一过滤网608位于第二过滤网609左侧,所述第二过滤网609上端嵌入安装在固定支架603内部,所述二过滤网609下端嵌入安装在装置外壳601内部,所述生物栅610安装在固定支架603与装置外壳601中间,所述活性炭611外表面与出水管612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出水管612嵌入安装在装置外壳601右侧内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