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砌块及由该砌块组合而成的生态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38059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砌块及由该砌块组合而成的生态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砌块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砌块及由该砌块组合而成的生态挡土墙。
【背景技术】
[0002]护岸工程是河道治理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人们比较注重河道的防洪排涝功能,河道治理形式单一,多采用干砌石、浆砌石等石材制成挡墙进行护岸,该种挡墙使河流丧失了自然原本的活力,忽略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由于河坡硬化使河道的自净能力弱化,各种水生植物无法生存,严重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系统,也影响护岸及周围环境的美观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砌块及该砌块组合而成的生态挡土工回O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砌块,包括砌块本体,所述砌块本体的横截面为十边形且左右两侧对称设置、中垂面上的纵截面形状为上大下小的直角梯形,所述砌块本体包括前面、后面、与前面相连的左前侧面、左后侧面、与前面相连的右前侧面、右后侧面,所述左前侧面与左后侧面之间、左后侧面与后面之间、后面与右后侧面之间、右后侧面与右前侧面之间均分别通过连接面进行连接;所述前面为向内倾斜的倾斜面;所述砌块本体中部设置有贯穿上下表面的植生腔,所述植生腔的内前壁与砌块本体的前面平行倾斜设置;所述砌块本体上设置有贯穿上下表面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包括两个第一固定孔、一个左第二固定孔及一个右第二固定孔,两个第一固定孔在近邻后面位置处沿横向均匀分布,左第二固定孔近离左后侧面设置,右第二固定孔近离右后侧面设置。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砌块,由于其前面及植生腔的前内壁均倾斜设置,实现植生腔斜口朝上,在上下砌块皇砌施工后,可为下部植生腔中的植物留出向上生长的空间;且上层砌块本体的植生腔与下层砌块本体的植生腔上下贯通,具有排水作用;且植生腔内填充泥土,种植绿植,具有固土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同层相邻砌块本体之间可以通过改变接触连接面的接触位置进而两者之间夹角,适用于河流的转弯处,可实现长距离施工。
[0006]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植生腔横截面为六边形且左右两侧对称设置。
[0007]一种生态挡土墙,由上述的砌块组合而成,还包括有与固定孔相对应的固定棒,同层砌块本体相触接,上层一砌块本体置于下层相邻二砌块本体上且上层砌块本体的左第二固定孔与下层左侧砌块本体的左侧第一固定孔之间插入能够实现两者连接的固定棒、上层砌块本体的右第二固定孔与下层右侧砌块本体的右侧第一固定孔之间插入能够实现两者连接的固定棒。
[0008]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该生态挡土墙还包括拉结网,相邻上下层砌块本体之间铺设有一层拉结网;拉结网可深入到回填土中,进一步稳固挡土墙工程。
[000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砌块及该砌块组合而成的生态挡土墙,具有排水功能,便于种植绿植,具有固土和美化环境的作用,且可适用于河流的转弯处,实现长距离施工。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砌块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砌块的俯视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同层砌块并列组合直线型的组合示意图;
[0013]图4为本实用新型同层砌块组成向左弯曲形状的组合示意图;
[0014]图5为本实用新型同层砌块组成向右弯曲形状的组合示意图;
[0015]图6为本实用新型砌块堆砌成挡土墙的局部示意图。
[0016]图中标号为:1-砌块本体,11-前面,12-后面,13-左前侧面,14-左后侧面,15-右前侧面,16-右后侧面,17-连接面,2-第一固定孔,3-左第二固定孔,4-右第二固定孔,5-植生腔,6-固定棒,7-拉结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9]参照图1和图2可知,一种砌块,包括砌块本体I,所述砌块本体I的横截面为十边形且左右两侧对称设置、中垂面上的纵截面形状为上大下小的直角梯形,所述砌块本体I包括前面11、后面12、与前面11相连的左前侧面13、左后侧面14、与前面11相连的右前侧面15、右后侧面16,所述左前侧面13与左后侧面14之间、左后侧面14与后面12之间、后面12与右后侧面16之间、右后侧面16与右前侧面15之间均分别通过连接面17进行连接;所述前面11为向内倾斜的倾斜面;所述砌块本体I中部设置有贯穿上下表面的植生腔5,所述植生腔5横截面为六边形且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所述植生腔5的内前壁与砌块本体I的前面11平行倾斜设置;所述砌块本体I上设置有贯穿上下表面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包括两个第一固定孔2、一个左第二固定孔3及一个右第二固定孔4,两个第一固定孔3在近邻后面12位置处沿横向均匀分布,左第二固定孔3近离左后侧面14设置,右第二固定孔4近离右后侧面16设置。
[00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砌块,由于其前面11及植生腔5的前内壁均倾斜设置,实现植生腔5斜口朝上,在上下砌块皇砌施工后,可为下部植生腔中的植物留出向上生长的空间;且上层砌块本体I的植生腔5与下层砌块本体I的植生腔5上下贯通,具有排水作用;且植生腔5内填充泥土,种植绿植,具有固土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同层相邻砌块本体之间可以通过改变接触连接面的接触位置进而两者之间夹角,适用于河流的转弯处,可实现长距离施工。
[0021]将上述砌块利用与固定孔相对应的固定棒6组合成的生态挡土墙,同层砌块本体I相触接:对于需要构建直线型挡土墙时,将同层相邻砌块之间通过前侧的连接面相对应接触形成并列直线型组合即可,此时,相邻砌块的相接触连接面两侧形成了置于后侧的直线型第一夹角及置于前侧的直线型第二夹角,如图3所示;对于需要构建左弯曲型挡土墙时,将同层相邻砌块之间的相邻连接面相对应接触且相邻前面相向转动即可,此时,该接触连接面两侧形成了置于后侧的左弯型第一夹角及置于右侧的左弯型第二夹角,该左弯型第一夹角大于直线型第一夹角,该左弯型第二夹角小于直线型第二夹角,如图4所示;对于需要构建右弯曲型挡土墙时,将同层相邻砌块之间的相邻连接面相对应接触且相邻前面背向转动即可,此时,该接触连接面两侧形成了置于后侧的右弯型第一夹角及置于右侧的右弯型第二夹角,该右弯型第一夹角小于直线型第一夹角,该右弯型第二夹角大于直线型第二夹角,如图5所示。
[0022]如图3至图6,上下层砌块相堆砌:上层一砌块本体I置于下层相邻二砌块本体I上且上层砌块本体I的左第二固定孔3与下层左侧砌块本体I的左侧第一固定孔2之间插入能够实现两者连接的固定棒6、上层砌块本体I的右第二固定孔4与下层右侧砌块本体I的右侧第一固定孔2之间插入能够实现两者连接的固定棒6。该生态挡土墙还包括拉结网7,相邻上下层砌块本体I之间铺设有一层拉结网7 ;拉结网7可深入到回填土中,进一步稳固挡土墙工程。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砌块,包括砌块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本体的横截面为十边形且左右两侧对称设置、中垂面上的纵截面形状为上大下小的直角梯形,所述砌块本体包括前面、后面、与前面相连的左前侧面、左后侧面、与前面相连的右前侧面、右后侧面,所述左前侧面与左后侧面之间、左后侧面与后面之间、后面与右后侧面之间、右后侧面与右前侧面之间均分别通过连接面进行连接;所述前面为向内倾斜的倾斜面;所述砌块本体中部设置有贯穿上下表面的植生腔,所述植生腔的内前壁与砌块本体的前面平行倾斜设置;所述砌块本体上设置有贯穿上下表面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包括两个第一固定孔、一个左第二固定孔及一个右第二固定孔,两个第一固定孔在近邻后面位置处沿横向均匀分布,左第二固定孔近离左后侧面设置,右第二固定孔近离右后侧面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腔横截面为六边形且左右两侧对称设置。3.—种生态挡土墙,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块组合而成,还包括有与固定孔相对应的固定棒,同层砌块本体相触接,上层一砌块本体置于下层相邻二砌块本体上且上层砌块本体的左第二固定孔与下层左侧砌块本体的左侧第一固定孔之间插入能够实现两者连接的固定棒、上层砌块本体的右第二固定孔与下层右侧砌块本体的右侧第一固定孔之间插入能够实现两者连接的固定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挡土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结网,相邻上下层砌块本体之间铺设有一层拉结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砌块及由该砌块组合而成的生态挡土墙,该砌块包括砌块本体,砌块本体的横截面为十边形且左右两侧对称设置、中垂面上的纵截面形状为上大下小的直角梯形,砌块本体包括前面、后面、左前侧面、左后侧面、右前侧面、右后侧面、连接面;前面为向内倾斜的倾斜面;砌块本体中部设有植生腔,植生腔的内前壁与砌块本体的前面平行倾斜设置;砌块本体上设有两个第一固定孔、一个左第二固定孔及一个右第二固定孔。该生态挡土墙由上述砌块利用固定棒组合而成。本实用新型具有排水功能,便于种植绿植,具有固土和美化环境的作用,且可适用于河流的转弯处,实现长距离施工。
【IPC分类】E02B3/14, E02D29/02, E02B3/12
【公开号】CN204690687
【申请号】CN201520377714
【发明人】张宁迁
【申请人】安徽普氏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6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