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村废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87047发布日期:2018-12-22 09:5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村废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村废物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农村废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农村固体废物,如秸秆的处理,通常为先对秸秆进行破碎,得到破碎物后通过发酵处理,得到沼气。之后再通过蚯蚓床对沼渣进行处理。但由于蚯蚓会进行繁殖,从而蚯蚓床在多次使用后通常会出现蚯蚓密度过密的情况,需要将蚯蚓床中过多的蚯蚓分离出来。传统的分离方式通常为采用饲料引诱或强光照射以使得蚯蚓由沼渣中爬出,再对蚯蚓进行收集分离。该种方式下耗时长,效率低,且需要较多的饲料进行引诱,资源较为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需浪费资源,蚯蚓分离效率高的农村废物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农村废物处理装置,包括破碎单元、发酵池及沼渣处理池;所述沼渣处理池包括

池体;

处理室,设于所述池体内,其内设有活蚯蚓,底部设有液体通道,用于对沼渣进行发酵处理;

集液槽,用于对处理室内多余的沼液进行收集,设于所述处理室下方,可相对该处理室上下移动;

滤网件,可上下动作的设于所述处理室内;

驱动装置,用于在驱动所述集液槽向上运动过程中,同时驱动所述滤网件向下运动,用于在驱动所述集液槽向下运动过程中,同时驱动所述滤网件向上运动。

本发明中通过集液槽对处理室内多余的沼液进行收集,当需要将处理室内的或蚯蚓进行分离时,只需要上移所述集液槽,集液槽内的液体将通过液体通道进入至处理室内,进而使得处理室内处于积液的状态,使得处理室内处于沼渣中的活体蚯蚓能够爬出至沼渣表面,并爬至滤网件上,进而通过滤网件即可直接对蚯蚓进行收集,无需通过饲料引诱或强光照射等方式即可直接实现对蚯蚓的分离,进而去掉部分蚯蚓,以降低沼渣中的蚯蚓密度;该种方式下,只需将集液槽上移,静置一段时间后,蚯蚓均会爬至滤网上,操作简便,省时省力;且多余资源的浪费较低,同时由于直接利用了处理室上排出的沼液对处理室进行积水处理,进而无需使用另外的水资源,降低了对水资源的浪费,进一步节约了资源;其次,由于驱动装置的设置,使得集液槽在上移的过程中,能够同时驱动滤网件下移,进而在一个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能够直接实现集液槽和滤网件的移动到位,停止驱动装置之后,只需等待即可,无需再进行其他操作,工作效率高,操作省力;且该种方式下,无需再另外设置驱动件驱动滤网件移动,更为节能。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滤网件移动的速度为驱动所述集液槽移动的速度的2倍;由于处理室的深度设置的较深,滤网件需要移动至处理室的上部位置时,滤网件上的蚯蚓才能够被拿出;从而滤网件的移动距离需要大于集液槽的移动距离;进而当滤网件的移动速度大于集液槽的移动速度时,驱动装置才能够在同一时长内同时驱动集液槽和滤网件移动到位,避免出现驱动装置停止而集液槽或滤网件还未移动到位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池体内壁上的槽腔、设于该槽腔内的第一驱动部件、第二驱动部件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第二驱动部件的传动部件;集液槽和滤网件分别通过传动连接的第一、第二驱动部件进行分别驱动,进而保证两者的移动速度能够实现不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可转动的设于所述槽腔内的丝杆、用于驱动该丝杆转动的丝杆驱动件及活动穿设于该丝杆上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与所述集液槽固连;通过丝杆传动连接部移动进而带动集液槽移动,传动稳定,移动速度块,故障率低。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可转动的设于所述槽腔内的转动杆、可于转动杆转动时沿转动杆长度方向上下移动的活动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滤网件相配合;通过转动杆采用丝杆传动的方式驱动滤网件移动进而带动集液槽移动,传动稳定,移动速度块,故障率低。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部件包括固设于所述丝杆上的第一传动齿轮和固设于所述转动杆上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相啮合,且第二转动齿轮的直径为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1/2;通过第一、第二传动齿轮的设置,使得丝杆转动时能够带动转动杆转动,且由于第一传动齿轮的直径设置为第二转动齿轮的两倍,进而转动杆转动的速度将为丝杆的两倍,进而通过简单的传动配合结构,即可实现滤网件的移动速度为集液槽移动速度的两倍,零部件少,便于装配;其次,由于采用齿轮进行传动,齿轮之间啮合稳定,不会出现脱离脱轨的情况,进一步降低故障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部件还包括与所述连接部相配合的支撑件;通过支撑件的设置,避免集液槽内液体过多,质量较重时,连接部与丝杆之间的配合定位难以实现,保证连接部不会在集液槽的重力作用下相对丝杆下滑,保证两者件的螺纹不会被磨损,两者件始终保持良好的传动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包括上支撑块、下支撑块、设于上下支撑块之间的两支撑臂,所述上下支撑块上分别设有与丝杆相配合的螺孔,所述上支撑块的螺孔的螺纹方向与所述下支撑块的螺孔的螺纹方向相反;该种结构下,当丝杆转动驱动连接部上移过程中,所述支撑件的两个支撑臂之间的角度将减小,使得支撑件整体的高度抬升;当丝杆转动驱动连接部下移过程中,所述支撑件的两个支撑臂之间的角度将增大,使得支撑件整体的高度下降;从而无论连接部上移或下移,支撑件均能对连接部实现良好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臂包括铰接的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该第一臂体与所述上支撑块铰接,所述第二臂体与所述下支撑块铰接;且由于两支撑臂呈剪刀状分布,可对竖直方向的里向两侧分散处理,进而支撑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只需将集液槽上移,静置一段时间后,蚯蚓均会爬至滤网上,操作简便,省时省力;且无需使用另外的水资源,降低了对水资源的浪费;其次,由于驱动装置的设置,使得集液槽在上移的过程中,能够同时驱动滤网件下移,进而在一个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能够直接实现集液槽和滤网件的移动到位,停止驱动装置之后,只需等待即可,无需再进行其他操作,工作效率高,操作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沼渣处理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沼渣处理池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一、第二驱动部件与传动部件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4示,一种农村废物处理装置,包括破碎单元1、发酵池2及沼渣处理池3;其中破碎单元1为市面上购买得到的普通破碎机,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发酵池2为传统发酵池,同样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所述沼渣处理池3包括池体31;处理室32,设于所述池体31内,其内设有活蚯蚓,底部设有液体通道321,用于对沼渣进行发酵处理;集液槽33,用于对处理室32内多余的沼液进行收集,设于所述处理室32下方,可相对该处理室32上下移动;滤网件34,可上下动作的设于所述处理室32内;驱动装置,用于在驱动所述集液槽33向上运动过程中,同时驱动所述滤网件34向下运动,用于在驱动所述集液槽33向下运动过程中,同时驱动所述滤网件34向上运动。

所述池体为水泥或不锈钢制成,所述处理室也可由水泥或不锈钢制成;所述滤网件34优选为厚度为3-5cm的不锈钢滤网;滤网件3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连接臂345,所述处理室32上设有供该连接臂穿过的滑槽323,该连接臂可于滑槽内进行上下移动;所述滤网件34上沿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有两个开口341,蚯蚓可通过该开口爬至所述滤网件上。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槽腔41、第一驱动部件、第二驱动部件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第二驱动部件的传动部件;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为两组,分别位于所述池体的左右两侧位置,所述槽腔41设置于所述池体内壁上,且为条形结构设置,沿所述池体内臂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第二驱动部件均设于所述槽腔41内;具体的,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丝杆42、丝杆驱动件43及连接部44,所述连接部44与所述集液槽33固连,优选为由所述集液槽33上部直接向外延伸形成的凸部;所述丝杆42可转动的设于所述槽腔内,且丝杆的上部穿出至所述池体上部,与所述丝杆驱动件43相连;所述丝杆驱动件43为电机,可驱动所述丝杆转动;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丝杆上,且连接部上供丝杆穿过的通孔设有内螺纹,进而当丝杆转动时,连接部能够沿着丝杆进行上下移动。

同样的,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转动杆45和活动件46,所述转动杆45为可转动的设于所述槽腔内的螺杆,该转动杆45通过传动部件与所述丝杆传动连接;所述活动件46为具有螺纹孔的金属套,使得活动件46可于转动杆转动时沿转动杆长度方向上下移动;所述连接臂345穿出所述处理室后与所述活动件相连,进而活动件移动时既能够带动所述滤网件实现上下移动;该种结构下集液槽和滤网件分别通过传动连接的第一、第二驱动部件进行分别驱动,进而保证两者的移动速度能够实现不同。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部件包括第一传动齿轮51和第二传动齿轮52,所述第一传动齿轮51固设于所述丝杆上,所述第二传动齿轮52固设于所述转动杆上,且该第一、第二传动齿轮相互啮合在一起;所述第一、第二传动齿轮均为市面上直接购买的金属齿轮,不再赘述;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转动齿轮52的直径为所述第一传动齿轮51的1/2,进而使得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滤网件34移动的速度为驱动所述集液槽33移动的速度的2倍;由于滤网件的移动速度大于集液槽的移动速度时,驱动装置才能够在同一时长内同时驱动集液槽和滤网件移动到位,避免出现驱动装置停止而集液槽或滤网件还未移动到位的情况发生。通过第一、第二传动齿轮的设置,使得丝杆转动时能够带动转动杆转动,且由于第一传动齿轮的直径设置为第二转动齿轮的两倍,进而转动杆转动的速度将为丝杆的两倍,进而通过简单的传动配合结构,即可实现滤网件的移动速度为集液槽移动速度的两倍,零部件少,便于装配;其次,由于采用齿轮进行传动,齿轮之间啮合稳定,不会出现脱离脱轨的情况,进一步降低故障率。

进一步的,所述池体31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两撑架311,该撑架311为分别由所述池体31内壁直接向外延伸形成的条形凸缘,且两撑架311分别设于所述槽腔41左右两侧;所述处理室32上设有与所述撑架相配合的悬挂部322,该悬挂部322为由所述处理室32外壁直接向外延伸形成的凸部,且悬挂部322悬挂部的位置与所述撑架311的位置相对应;当处理室置于所述池体内时,所述悬挂部置于所述撑架上,进而对处理室的位置进行定位。

为了更好的对集液槽进行支撑,所述第一驱动部件还包括与所述连接部44相配合的支撑件47;由于支撑件的设置避免集液槽内液体过多,质量较重时,连接部与丝杆之间的配合定位难以实现,保证连接部不会在集液槽的重力作用下相对丝杆下滑,保证两者件的螺纹不会被磨损,两者件始终保持良好的传动效果。

具体的,该支撑件包括上支撑块61、下支撑块62、设于上下支撑块之间的两支撑臂63,所述支撑臂包括铰接的第一臂体631和第二臂体632,类似于千斤顶的结构设置,该第一臂体631与所述上支撑块61铰接,所述第二臂体632与所述下支撑块62铰接;所述上下支撑块上分别设有与丝杆42相配合的螺孔,且所述上支撑块61的螺孔的螺纹方向与所述下支撑块62的螺孔的螺纹方向相反;该种结构下两支撑臂呈剪刀状分布,可对竖直方向的里向两侧分散处理,进而支撑效果更好。

具体操作原理如下:处理沼渣时,沼渣内多余的水通过液体通道排出至处理室下部的集液槽,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的沼液通过液体通道排出至处理室下部的集液槽;当处理室内的蚯蚓密度过高时,驱动件驱动集液槽上移,同时驱动滤网件下移;运动指定时间后,集液槽和滤网件达到工作位置,此时集液槽内的液体通过液体通道进入至处理室内;使得处理室内处于积水状态,但滤网件的平台上表面应当高于集液槽内的最高水位线;静置一段时间后,蚯蚓纷纷爬出至滤网件上;之后再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集液槽下移,滤网件上移;拿去滤网件上的部分蚯蚓,其余扔回至处理室内,处理室内的积水重新通过液体通道流回至集液槽内。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