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镀铜车的废水回用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3709发布日期:2018-09-18 23:2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生产环保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镀铜车的废水回用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酸性镀铜作为一种十分普及的镀铜生产工艺,在镀铜的过程中会产生具有酸洗的废水上,废水若直接排放造成较大的环境危害同时废水含有可以回收在利用的金属离子。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348694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镀铜废水的处理设备,它电沉积装置,与该回收槽相连,用于输入该回收液进行电沉积以得到金属铜,并将经电沉积的回收液返回该回收槽;离子交换装置,与该第一清洗槽相连,用于输入该清洗液以吸附其中的铜;以及离子交换再生装置,对该离子交换装置进行再生以获得再生洗脱液,并将该再生洗脱液输送至该电沉积装置进行电沉积以得到金属铜。

但是并根据不同的镀铜工艺废水中往往含有除铜离子之外的金属离子和不可溶的固体颗粒,现需要一种更加全面普市的废水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镀铜车的废水回用处理设备,能够处理废水中包含铜离子在内的金属离子和不可溶的固体颗粒并且原理简单设备易于制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镀铜车的废水回用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回收含铜废水的废水收集槽,所述废水收集槽半埋入地下,

包括电化学多相反应槽,所述电化学多相反应槽与废水收集槽相连,所述电化学多相反应槽用于调节废水的pH值使其处于偏向中性的状态,同时使废水中金属离子浓度降低;

包括沉降装置,所述沉降装置与电化学多相反应槽相连,废水进入所述沉降装置完成固液分离;

包括电化学陶瓷颗粒反应罐,所述电化学陶瓷颗粒反应罐与沉降装置的出水端连通,经沉降完成的废水进入电化学陶瓷颗粒反应罐进一步处理之后,达到环保标准之后即可排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镀铜车的废水排出收集到废水收集槽中,之后从废水收集槽中抽出废水进入电化学多相反应槽中,利用电解作用回收废水中的多种金属离子,金属离子主要以氢氧化物的状态存在,同时也降低了废水的酸性;经过电化学多相反应槽的处理的废水注入沉降装置,使废水中的液体和固体分离,固体在沉降装置中沉垫回收,之后分离的废水继续进入电化学陶瓷颗粒反应罐进行最后的处理,主要吸附废水中一些惰性强的金属离子,并且进一步的降低废水的酸性使废水满足排放的标准。

进一步设置:所述电化学多相反应槽设有电化学多相水处理反应器,所述电化学多相水处理反应器与电化学多相反应槽连通,从电化学多相反应槽抽取废水进行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电化学多相水处理反应器从电化学多相反应槽抽取废水,在电化学多相水处理反应器发生电化学反应将去除废水中的金属离子。

进一步设置:电化学多相反应槽设有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与电化学多相水处理反应器相连,所述臭氧发生器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异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镀产生的废水伴随刺鼻的气味,在进行废水处理请向废水中加入臭氧,由于臭氧本身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对废水杀菌消毒除味脱色处理。

进一步设置:所述电化学多相反应槽设有敏化剂储存罐,所述敏化剂储存罐与电化学多相反应槽的出水端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废水在电化学多相反应槽处理完后,需要在废水中加入敏化剂主要用于增加废水中一些杂质的化学活性,使其更加容易反应处理。

进一步设置:电化学多相反应槽的设有第二pH值检测仪,所述第二pH值检测仪设置于电化学多相反应槽的出水端并且位于敏化剂储存罐的下游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pH值检测仪主要用于实时检测经过电化学多相反应槽之后哦废水的酸碱度变化,并将数据信息传递给工作人员,便于工作人员根据数据做出调整。

进一步设置:沉降装置包括第一斜板沉降机和第二斜板沉降机,所述第一斜板沉降机的进水端与电化学多相反应槽的出水端相连,所述第一斜板沉降机的出水端与第二斜板沉降机的进水端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水首先进入第一斜板沉降机进行初步沉降,完成初步沉降之后,在进入第二斜板沉降机进一步进行沉降作业,保证废水的中固体尽可能的与水体本身分离。

进一步设置:沉降装置设有污泥收集池,所述第一斜板沉降机和第二斜板沉降机的出泥端与污泥收集池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第一斜板沉降机和第二斜板沉降机处理的污泥集中收集于污泥收集池等待进一步的处理回收。

进一步设置:污泥收集池设有压滤机,所述压滤机用于对污泥进行处理,所述压滤机出水端与废水收集槽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泥经过压滤机里进行脱水过滤处理,将污泥中的金属氢氧化物回收,同时产生的废水会导入到废水收集槽进行再次处理,避免资源的浪费。

进一步设置:电化学陶瓷颗粒反应罐的出水端设有第三pH值检测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三pH值检测仪主要用于检测经过最终处理的废水,是否达到了可以排放的标准。

进一步设置:废水收集槽设有碱性中和剂储存罐和第一pH值检测仪,所述碱性中和剂储存罐位于废水收集槽与电化学多相反应槽之间,所述第一pH值检测仪位于碱性中和剂储存罐的下游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废水处理之前通过性中和剂储存罐向废水收集槽注入部分中和剂,初步调节废水的酸碱度,所述第一pH值检测仪主要用于检测进行初步中和之后废水的酸碱度是否满足进一步进行处理的标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能够处理废水中包含铜离子在内的金属离子和不可溶的固体颗粒,有利于提高污水净化的效果;

2、废水处理中产生的废料进行了回收再处理,有利于自然资源高效的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用于镀铜车的废水回用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废水收集槽;11、碱性中和剂储存罐;12、第一pH值检测仪;13、第一提升泵;2、电化学多相反应槽;21、电化学多相水处理反应器;22、臭氧发生器;23、敏化剂储存罐;24、第二pH值检测仪;3、沉降装置;31、第一斜板沉降机;32、第二斜板沉降机;33、污泥收集池;34、压滤机;4、电化学陶瓷颗粒反应罐;41、第三pH值检测仪。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用于镀铜车的废水回用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废水收集槽1、电化学多相反应槽2、沉降装置3和电化学陶瓷颗粒反应槽4,所述废水收集槽1与电话化学多相反应槽2相连,所述废水收集槽1主要用于存放镀铜车产生的废水;所述电化学多相反应槽2与沉降装置3连通,所述电化学多相反应槽2主要用于进行电化学反应使废水中金属离子浓度降低;所述沉降装置3与电化学陶瓷颗粒反应槽4,所述沉降装置3主要用于将处理完的废水固液分离;所述电化学陶瓷颗粒反应槽4主要用于对废水进行最后的处理使废水满足排放标准。

所述废水收集槽1为混凝土结构并且半埋于地面以下,所述废水收集槽1设有第一提升泵13,所述第一提升泵13主要用于将废水从废水收集槽1中抽出。所述废水收集槽1设有碱性中和剂储存罐11,当从废水收集槽1抽出废水时所述碱性中和剂储存罐11向废水中加入中和剂用于初步调节废水的酸碱度。所述废水收集槽1还有设有第一pH值检测仪12,所述第一pH值检测仪12位于碱性中和剂储存罐11的下游位置,所述第一pH值检测仪12用于检测初步调节后废水的酸碱度。

所述电化学多相反应槽2设有电化学多相水处理反应器21,所述电化学多相水处理反应器21与电化学多相反应槽2连通,工作时,将电化学多相反应槽2抽取到电化学多相水处理反应器21中进行反应处理,降低废水的酸碱度同时降低废水中金属离子的浓度,之后将处理完成的废水排出电化学多相反应槽2,在电化学多相反应槽2未处理的废水和已处理的废水分开存放。所述电化学多相水处理反应器21设有臭氧发生器22,所述臭氧发生器22主要用于电化学多相水处理反应器21处理废水的同时向注入臭氧,因为电镀产生的废水伴随刺鼻的气味,在进行废水处理请向废水中加入臭氧,由于臭氧本身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对废水杀菌消毒除味脱色处理。所述电化学多相反应槽2的出液设有敏化剂储存罐23,所述敏化剂储存罐23向经过处理的废水加入敏化剂主要用于增加废水中一些不易反应的金属离子的活性。所述电化学多相反应槽2的出液端设有第二pH值检测仪24,所述第二pH值检测仪24主要用于进行对经过电化学多相反应槽2处理的废水的酸碱度。

所述沉降装置3包括第一斜板沉降机31和第二斜板沉降机32,当废水从电化学多相反应槽2排出,首先进出第一斜板沉降机31进行一次沉降,之后废水从第一斜板沉降机31排出进行第二斜板沉降机32进行再次沉降,两次沉降的处理过程提高废水固液分离的效果。

所述沉降装置3设有污泥收集池33,所述污泥收集池33主要用于收集第一斜板沉降机31和第二斜板沉降机32分离出的污泥,并且所述电化学多相反应槽2也通过管道与污泥收集池33相连回收其中的污泥。所述污泥收集池33的出泥端连接有压滤机34,所述压滤机34与废水收集槽1相连,所述压滤机34主要用于对污泥进行处理将污泥中含有金属的固定分离回收,污泥经过压滤机34里进行脱水过滤处理,将污泥中的金属氢氧化物回收,同时产生的废水会导入到废水收集槽1进行再次处理,避免资源的浪费。

所述电化学陶瓷颗粒反应槽4主要用于对处理从沉降装置3排出的废水进行最后的处理,主要吸附废水中一些惰性强的金属离子,并且进一步的降低废水的酸性使废水满足排放的标准。所述电化学陶瓷颗粒反应槽4设有第三pH值检测仪41,所述第三pH值检测仪41主要用于检测经过最终处理的废水的酸碱度是否达到了可以排放的标准,满足排放标准之后进行废水排放。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