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化柱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0657发布日期:2018-11-16 23:27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与生化试剂配置、缓冲液配置、微生物培养基用水、精细化工、液相色谱、感光胶片冲洗、为稳定性实验箱、气象实验设备、氢气发生器、HPLC、IC,ICP-MS、CF-AAS、物理学、电化学及界面研究、分子生物学及生命科学、动物细胞及植物细胞培养等需要超纯水设备的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研不断的进步,实验室、医院对纯水与超纯水的需求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种保证产水质量,纯水柱的更新周期延长,节省资金的新型纯化柱为最佳选择。然而现有的纯化柱都为单体式或双联体式,在用户纯水、超纯水的电阻率只是降低1-2个单位时,实验用水不达标,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整套纯化柱全部更换,其实原有的纯化柱离子交换量还没消耗完,但是为了实验用水达标只能全部扔掉,这样是一种严重的浪费行为,也造成了运行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纯化柱更换维护成本高的技术问题,而提出一种纯化柱安装结构。

为解决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纯化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结构包括有上端盖和下端盖,在上端盖与下端盖之间并排设四根以上的纯化柱,各纯化柱上端分别与上端盖之间密封组合连接,各纯化柱下端分别与下端盖之间密封组合连接;所述的上端盖与下端盖之间还设有两根以上的固定拉杆,上端盖和下端盖内部设有供各纯化柱依次首尾连接构成超纯水产生装置的水流通道;上端盖或下端盖上设有与超纯水产生装置源水端相通的进水端口和与超纯水产生装置超纯水端相通的出水端口。

优选方案为:所述的上端盖与下端盖之间并排设四根纯化柱,上端盖与下端盖的四个侧边分别设有一根固定拉杆,固定拉杆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端盖和下端盖侧边卡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把原有的单体式与双连体式纯化柱/超纯化柱,分化为四根可拆卸快接接口的纯化柱/超纯化柱,根据最前端的纯化柱消耗最快的特点,在水质不达标时,可以每次只更换最前端的一根纯化柱,前余逐个前移,新装纯化柱可以装于最后端位置,避免盲目整套纯化柱全部更换,避免了资源浪费,降低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离子交换运行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配新纯化柱之前的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固定拉杆之前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优选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地说明。

参照图1至图4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纯化柱安装结构,包括有上端盖5和下端盖6,在上端盖5与下端盖6之间并排设四根以上的纯化柱3,附图以四根纯化柱3为例说明,四根纯化柱3上端分别与上端盖5之间密封组合连接,四根纯化柱3下端分别与下端盖6之间密封组合连接;上端盖5与下端盖6的四个侧边分别设有一根固定拉杆4,固定拉杆4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端盖5和下端盖6侧边卡接固定;四根固定拉杆4用于固定整个组件,更换纯化柱之前按住上端盖5,将四根固定拉杆4逐个向外拉出即可。上端盖5和下端盖6内部设有供四根纯化柱依次首尾连接构成超纯水产生装置的水流通道,也即实现图2所示连接方式;上端盖5或下端盖6上设有与超纯水产生装置源水端相通的进水端口1和与超纯水产生装置超纯水端相通的出水端口2。

蒸馏水、RO反渗透水经过四根纯化柱/超纯化柱做离子交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根纯化柱/超纯化柱的消耗是最大的,所以在水质不达标时,我们只需更换一根就可以把水质重新达标,更换方法为把第一根拆除,第二、三、四根前移,新的放在最后的位置。更换方便、运行成本降低、经过四根纯化柱/超纯化柱的离子交换得出的水质更好,因为其离子交换周长比单体式或双联体式增加了2-3倍,得出符合《中国国家电子级超纯水规格GB/T11446.1-1997》EW-Ⅰ级超纯水。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更好的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包括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专利所揭示精神所作的任何等同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专利包括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