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床滤池及其滤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4395发布日期:2018-12-11 20:19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床滤池及其滤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床滤池及其滤砖。



背景技术:

深床滤池是集生物脱氮及过滤功能合二为一的污水处理单元,利用气体净化污水是一种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实际工作原理为:深床滤池的底部设有平整的滤床,滤床由滤砖及滤料组成,滤砖的上方铺设有颗粒状滤料,通常以颗粒直径为2~3mm海砂作为滤料,滤料的表面包覆有可净化污水的生物膜,滤砖下部设有弧形反射区及两侧的砖脚,弧形反射区类似与拱门的拱形顶面,其下方设有通气的布气管,气体由布气管向下朝深床滤池的池底排出,经池底的反射向上进入滤砖下部的弧形反射区,弧形反射区将气体再次反射,气体经过池底、弧形反射区的一级和二级反射分散成更多的气泡,气泡通过滤砖之间的空隙均匀地进入上方的滤料层,然后与滤料的接触摩擦并与其表面的生物膜发生反应最后排出滤池,深床滤池处理之后的水从池底的通道流出,出水方向与进气方向相反可使污水得到充分的反洗,消除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

在深床滤池工作过程中,反洗阶段尤为重要,一方面要求反洗能够脱去滤料表面老化的生物膜,另一方面也要确保反洗过程不能太剧烈,以防止新生成的生物膜完全脱落。因此,反洗的均匀程度对净水效果的提升尤为重要,进一步地,在滤池底部铺设具备配水布气功能的滤砖是均匀反洗的关键。

随后发展出相关的现有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6666220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气水分配砖(滤砖),砖体底端的前后两侧均匀设置有多个支撑腿,位于前侧和后侧的支撑腿对称设置,位于前侧的支撑腿与对应的位于后侧的支撑腿之间形成气水分配槽(弧形反射区),在砖体顶端与砖体底端的气水分配槽之间设置有多个沿砖体的延伸方向的、位于砖体的中间位置的二次布气补偿孔,通过设置能够喷出补偿气体的二次布气补偿孔以解决砖体上部位置的气体偏少的问题,使整个深床滤池反洗的配水布气更为均匀,反洗效果更好。但是,由于在砖体上设置了二次布气补偿孔会导致气体可从该孔直接排出,使气体不能在砖体的弧形反射区进行多次反射、分散成气泡,因此对于提升滤床的配水布气的均匀程度不明显,影响了整个滤池的反洗效果和出水水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床滤池,以解决现有滤池的配水布气均匀程度不高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深床滤池的滤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深床滤池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深床滤池,包括位于池底的滤床,滤床包括底部的滤砖以及铺设在滤砖上方的滤料,所述滤砖包括上部的砖体和沿砖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砖体下部的用于支撑砖体的砖脚,砖脚分布在砖体相对两侧,砖体的下端面为开口向下的弧形面,两侧砖脚之间与砖体的弧形面共同围成弧形反射区,弧形面即为弧形反射区的上顶面,所述弧形反射区的顶部设有相对弧形面向上凹陷的、可用于反射气体的反射腔。

有益效果:砖体的下端面为开口向下的弧形面,一方面便于在滤砖的下方排布布气管,另一方面可对经滤池池底反射的气体进行二级反射,在弧形反射区的顶部设有向上凹陷的反射腔,相当于又增加了一级气体反射区,使布气管中排出的气体依次经过池底面、弧形反射区及反射腔的三级反射,相比于在弧形反射区上设置二次布气补偿孔的技术方案,可将进入滤砖下方的气体分散成更多、更小的气泡,然后经砖脚缝隙和砖体之间的缝隙向上均匀排出,提升了整个滤池的布气均匀性和反洗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布气均匀性,对反射腔可进一步限定,所述反射腔沿砖体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至少两个。

为了便于加工滤砖,对反射腔可进一步限定,所述反射腔的壁面形状为球面形。

为了便于滤砖下方的气体排出,对反射腔进一步限定,所述两侧砖脚正对设置,同侧的相邻两砖脚之间设有缝隙,反射腔关于同侧相邻两砖脚之间的、沿砖体宽度方向延伸的对称面对称。

为了便于对砖体表面形状的加工,对滤砖进一步限定,所述砖体包括空心壳体以及填充在壳体中的混凝土部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滤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滤砖,包括上部的砖体和沿砖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砖体下部的用于支撑砖体的砖脚,砖脚分布在砖体相对两侧,砖体的下端面为开口向下的弧形面,两侧砖脚之间与砖体的弧形面共同围成弧形反射区,弧形面即为弧形反射区的上顶面,所述弧形反射区的顶部设有相对弧形面向上凹陷的、可用于反射气体的反射腔。

有益效果:砖体的下端面为开口向下的弧形面,一方面便于在滤砖的下方排布布气管,另一方面可对经滤池池底反射的气体进行二级反射,在弧形反射区的顶部设有向上凹陷的反射腔,相当于又增加了一级气体反射区,使布气管中排出的气体依次经过池底面、弧形反射区及反射腔的三级反射,相比于在弧形反射区上设置二次布气补偿孔的技术方案,可将进入滤砖下方的气体分散成更多、更小的气泡,然后经砖脚缝隙和砖体之间的缝隙向上均匀排出,提升了整个滤池的布气均匀性和反洗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布气均匀性,对反射腔可进一步限定,所述反射腔沿砖体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至少两个。

为了便于加工滤砖,对反射腔可进一步限定,所述反射腔的壁面形状为球面形。

为了便于滤砖下方的气体排出,对反射腔进一步限定,所述两侧砖脚正对设置,同侧的相邻两砖脚之间设有缝隙,反射腔关于同侧相邻两砖脚之间的、沿砖体宽度方向延伸的对称面对称。

为了便于对砖体表面形状的加工,对滤砖进一步限定,所述砖体包括空心壳体以及填充在壳体中的混凝土部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滤砖组装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滤砖的正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滤砖的左视示意图;

图中:1-砖体、2-混凝土部分、8-砖脚、9-弧形反射区、10-反射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床滤池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深床滤池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深床滤池包括位于池底的滤床,滤床包括底部的滤砖以及铺设在滤砖上方的滤料,所述滤砖包括上部的砖体1和沿砖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砖体1下部的用于支撑砖体1的砖脚8,砖体1包括空心壳体以及填充在壳体中的混凝土部分2,砖脚8分布在砖体1前、后两侧,砖体1的下端面为开口向下的弧形面,两侧砖脚8之间与砖体1的弧形面共同围成弧形反射区9,弧形面即为弧形反射区9的上顶面,弧形反射区9的顶部设有相对弧形面向上凹陷的、可用于反射气体的反射腔10,两侧砖脚8正对设置,同侧的相邻两砖脚8之间设有缝隙,沿砖体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五个壁面形状为球面形的反射腔10,反射腔10关于同侧相邻两砖脚8之间的、沿砖体1宽度方向延伸的对称面对称。

使用时,砖体1的弧形反射区9不仅便于在滤砖的下方排布布气管,而且可对经滤池池底反射的气体进行二级反射,在弧形反射区9的顶部设有向上凹陷的反射腔10,相当于又增加了一级气体反射区,使布气管中排出的气体依次经过池底面、弧形反射区9及反射腔10的三级反射,相比于在弧形反射区9上设置二次布气补偿孔的技术方案,可将进入滤砖下方的气体分散成更多、更小的气泡,然后经砖脚8缝隙和砖体1之间的缝隙向上均匀排出,提升了整个滤池的布气均匀性和反洗效果。

上述具体实施例1为本实用新型的深床滤池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对相应的结构进行调整、简化或者进一步优化,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种调整变化形式:

本实用新型的深床滤池的具体实施例2,深床滤池包括位于池底的滤床,滤床包括底部的滤砖以及铺设在滤砖上方的滤料,所述滤砖包括上部的砖体和沿砖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砖体下部的用于支撑砖体的砖脚,砖脚分布在砖体前、后两侧,砖体的下端面为开口向下的弧形面,两侧砖脚之间与砖体的弧形面共同围成弧形反射区,弧形面即为弧形反射区的上顶面,弧形反射区的顶部设有相对弧形面向上凹陷的、可用于反射气体的反射腔。本实施例中的反射腔除了采用上述实施例1中的形式之外,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比如:放射状的锥形台阶面、圆锥面等。

本实用新型的深床滤池的具体实施例3,作为对具体实施例2的进一步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滤砖的布气均匀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射腔沿砖体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至少两个,反射腔的具体数量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其他实施例中,反射腔也可以是一个在砖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锥形槽。

本实用新型的深床滤池的具体实施例4,作为对具体实施例3的进一步优化,为了便于加工滤砖,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射腔的壁面形状为球面形,其他实施例中,反射腔也可以放射状的锥形台阶面或圆锥面。

本实用新型的深床滤池的具体实施例5,作为对具体实施例4的进一步优化,为了便于滤砖下方的气体排出,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侧砖脚正对设置,同侧的相邻两砖脚之间设有缝隙,反射腔关于同侧相邻两砖脚之间的、沿砖体宽度方向延伸的对称面对称,其他实施例中,反射腔也可以位于正对两个砖脚的中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深床滤池的具体实施例6,作为对具体实施例2至5中任意一项的进一步优化,为了便于对砖体表面形状的加工,本实施例中,所述砖体包括空心壳体以及填充在壳体中的混凝土部分,其他实施例中,滤砖也可以由实心混凝土材料或是由密封的树脂外壳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滤砖的具体实施例与本实用新型的深床滤池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滤砖的各具体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