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污水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7767发布日期:2019-03-27 09:40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污水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式污水净化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生活不断提高水体富营养化氨氮、磷等营养盐问题和国家环保局对污水排放标准一步步提高,沿用了多年传统的“一级处理”及“二级处理”水处理工艺技术和设备,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的高浊度和高浓度污水的处理要求,而且处理工艺流程长,系统庞大,而且还散发大量臭气。

传统的水处理工艺一般都将沉淀池与消毒池分建为两个独立的池体,当沉淀池中的沉淀污泥通过污泥泵的抽吸或者通过污泥自身重力作用输送到消毒池时,导致设备占地面积大且成本高。并且,现有的沉淀池都是通过电机带动搅拌轴进行搅拌,这种搅拌搅拌方式不便于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新型搅拌方式的一体式污水净化装置,该装置的占地面积小且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体式污水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罐,所述净化罐内上下设有两个搅拌装置,且底部中心设有竖直的转轴,转轴上部设有固定块,转轴中部套设有连接块,固定块表面四周向外延伸形成限位外沿,净化罐内壁与固定块对应处设有环形的固定转动杆,固定转动杆连接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电机,净化罐内设有两块半圆形的隔断板,隔断板的圆弧侧与固定转动杆固定连接,隔断板的竖直侧上与限位外沿对应处开有与限位外沿匹配的缺口,两块隔断板在固定块处拼接,拼接后两块隔断板与固定块表面平齐,并将净化罐隔断分为上下两个腔体,所述连接块外壁上套接有环形的连接转动杆,连接转动杆外接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电机,连接转动杆上固定连接有环形的过滤网板,过滤网板远离连接转动杆的一侧内套设有滑动的延伸板,所述净化罐的位于过滤网板向下倾斜伸出延伸板后在延伸板末端处设有排废口,排废口处设有与其匹配的密封开关门,所述净化罐的顶部设有进水口和加料口,加料口上设有加料装置,净化罐的下部还设有加料管和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位于排废口的下方,净化罐的底部设有排渣口;

其中一个搅拌装置位于固定块上方,另一个位于排废口的下方,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输气环、充气接头、止回阀和输气管,所述输气环套设在净化罐外侧且其内开有输气通道,输气通道对应连接有数个输气管和充气接头,输气管一端向下倾斜并伸入净化罐内,所有输气管底部的送气口排列成圆,且送气口的送气方向与该圆相切,所述输气管位于净化罐外的部分设置有止回阀。

进一步地,所述加料装置包括加料斗、加料罐和落料管,所述加料罐的顶部设有调节杆,数个加料斗安装在加料罐顶部并绕掉调节杆周向均匀分布,加料罐的底部通过落料管与净化罐的加料口连接,其中所述加料罐内设置有竖直的隔料板,隔料板将加料罐的内腔分隔为多个与加料斗对应的空间,所述加料罐内底部安装有导流板,导流板的中部设置有与落料管连通的落料孔。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板远离连接块的一端内安装有滑轨,所述延伸板位于过滤网板端部内并与滑轨滑动配合,延伸板靠近净化罐内壁的一端设有与净化罐内壁匹配的弧形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排渣口上设有排查阀。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内设有过滤层。

进一步地,所述净化罐内壁上位于排废口处设有挡板。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支架,所述输气环与支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周向排列的输气管,输气管可在净化罐内产生回旋气体,从而对污水进行搅拌,避免了在净化罐内设置搅拌轴,不仅减少了装置成本,而且维修或更换较为方便;

(2)通过设置可转动的过滤网板实现水渣分离,避免了设置抽泥泵和抽水泵,同样也减少装置成本;

(3)通过设置加料装置,加料装置包括多个加料斗,可用于加入不同沉淀剂、絮凝剂等;

(4)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搅拌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净化罐;11、进水口;12、加料口;13、排废口;14、开关门;15、挡板;16、排渣口;17、排渣阀;18、排水管;19、过滤层; 2、支架;3、搅拌装置;31、输气环;32、充气接头;33、输气管;34、止回阀;35、送气口;4、固定块;41、限位外沿;42、固定转动杆;43、隔断板;5、连接块;51、连接转动杆;52、过滤网板;53、延伸板;6、转轴; 7、加料装置;71、加料斗;72、加料罐;73、落料管;74、调节杆;75、料斗盖;76、隔料板;77、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污水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罐1、支架2、搅拌装置3和加料装置7,所述净化罐1底部中央安装有竖直的转轴6,转轴6与净化罐1的顶部连接,其转轴6顶部固定设有固定块4,转轴6中部位于固定块4下方设有连接块5,固定块4的表面四周向外延伸形成限位外沿41,净化罐1的内壁与固定对应处设有环形的固定转动杆42,固定转动杆42连接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电机,净化罐1内设有两块半圆形的隔断板43,隔断板43的圆弧侧与固定转动杆42固定连接,隔断板43的竖直侧上与限位外沿41对应处开有与限位外沿41匹配的缺口,两块隔断板43在固定块4处拼接,拼接后两块隔断板43与固定块4表面平齐,并将净化罐1隔断分为上下两个腔体,通过电机驱动固定转动杆42带动隔断板43转动,实现两个腔体连通或者隔断,连通时上腔体内的物质可流入下腔体中,流下的物质经过滤网板52过滤,过滤网板52的安装结构为:所述连接块5外壁上套接有环形的连接转动杆51,连接转动杆51外接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电机,连接转动杆51上固定连接有环形的过滤网板52,所述过滤网板52远离连接块5的一端内安装有滑轨,所述延伸板位于过滤网板52端部内并与滑轨滑动配合,延伸板靠近净化罐1内壁的一端设有与净化罐1内壁匹配的弧形滚轮。所述净化罐1的位于过滤网板52向下倾斜伸出延伸板53后在延伸板53末端处设有排废口13,排废口13处的净化罐1 内壁上设有挡板15,用于抵挡弧形滚轮,所述排废口13上设有与其匹配的密封开关门14。

所述上下两个腔体内均设有搅拌装置3,上腔体内的搅拌装置3位于固定块4的上方,下腔体的搅拌装置3位于排废口13的下方,如图2所示,所述搅拌装置3包括输气环31、充气接头32、止回阀34和输气管33,所述输气环31固定在支架2行并套设在净化罐1的外侧,其内设有输气通道,输气环31的上设有多个充气接头32,充气接头32与输气设置连接,所述输气环31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根与输气通道连通的输气管33且一端向下倾斜并渗入净化罐1内,输气管33优先设置6根,6根输气管33末端的送气口35均匀排列并延线成圆,送气口35的送气方向与该圆相切,所述输气管33位于净化罐1外的部分设置有止回阀34,可防止净化罐1内的液体回流。在输气环31内通入高温蒸汽后可使周向排列的6根输气管33 在净化罐1内产生回旋气体,从而实现搅拌。

需要说明是:所述净化罐1的顶部设有污水进入的进水口11和添加沉淀剂、絮凝剂等物质的加料口12,加料口12上设有加料装置7,净化罐1 上位于过滤网板52下设有加料管,也可通过排废口13添加物料;排废口 13下方的净化罐1上设有排水管18,排水管18内设有过滤层19;净化罐 1底部设有排渣口16,排渣口16的上设有排渣阀17。

如图3所示,所述加料装置7包括加料罐72、落料管73以及多个加料斗71,落料管73连接在加料罐72和净化罐1的加料口12之间,加料罐72的顶部固定有调节杆74,多个加料斗71均安装在加料罐72顶部并绕调节杆74周向均匀分布,每个加料斗71对应添加一种物料,可避免出现多添加或少添加一种或多种物料;所述调节杆74上开有与加料斗71数量相等的插槽,插槽内滑动设置有插条,具体地,插条两侧均开有滑槽,插槽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滑槽滑动配合凸起。所述加料斗71靠近调节杆74的一侧铰接有料斗盖75,料斗盖75的内侧一体成型有支杆,支杆一端插入插槽内并位于插条的下方,所述支杆插入插槽的部分与插槽的底面表壁之间设置有调节弹簧,所述加料罐72内设置有竖直的隔料板76,隔料板76将加料罐72内腔分隔为多个与加料斗71对应的隔料空间,所述加料罐72内底部还安装有导流板77,导流板77呈环形,且导流板77的外壁与加料罐 72的内壁空间固定连接,导流板77的中部设置有与落料管73连通的落料孔。向下按压插条,利用杠杆原理将料斗盖75翘起并打开,然后向对应加料斗71内添加物料,物料从加料斗71进入相应的隔料空间,最后经落料管73进入净化罐1内,松开插条,在调节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料斗盖75 继续封盖加料斗71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污水在抽水泵的作用下通过进水口11进入净化罐1体内,所述隔断板43将腔体分为上下两个腔体,污水在第一腔体内发生中和反应,用过加料装置7加入中和反应试剂,中和反应试剂为铁、铝的氯化物或者硫酸盐,通过箱输气环31属于蒸汽,蒸汽从送气口35排出并形成回旋气流,从而对污水和试剂进行搅拌,进而实现中和反应;中和反应之后再通过絮凝剂进行絮凝沉淀,沉淀之后,如图4所示,通过电机转动固定转动杆42使打开隔断板43,使上下两个腔体合并,上腔体的污水及沉淀物到过滤网板52上,过滤网板52将水渣分离,污水进入净化底部,带水渣分离后,如图5所示,通过电机转动连接转动杆51使过滤网板 52向下倾斜,延伸板53伸出并在挡板15处停止,从而可从排废口13将沉淀物取出后续处理,防止污染环境。进入底部的污水加入消毒剂后搅拌并沉淀,沉淀之后通过排水管18排除,排水管18中设置的过滤层19可防止水中的杂质排除,净化罐1底部的废渣通过排渣口16排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实用新型构思进行的改造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