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流水杀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8454发布日期:2019-04-13 00:19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紫外线流水杀菌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流杀菌装置。



背景技术:

普通过流式杀菌装置,基本结构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内的紫外线发生器,壳体前后两端都封闭,壳体前端具有进水端口,后端具有出水端口,水流从进水端口进入壳体内,经紫外线照射杀菌后从出水端口流出,这类杀菌装置存在如下不足:

首先,杀菌装置内部流场不稳定,有些区域流速快,有些区域流速慢,也有些区域在原地打转不动,起不到很好的杀菌效果。

其次,杀菌装置内部有很多死角容易导致杂质堆积,引起细菌滋生,杀菌不彻底。

现有技术对这类杀菌装置作了改进,如专利号为ZL200520061976.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紫外线流水杀菌器》(授权公告号为CN2858624Y),该专利通过凸块的设置来降低流速,同时可以起到扰流的作用,令水流各部分与紫外线充分接触。

又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1620565281.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UV灯改进结构》(授权公告号CN206232432U),该专利通过增加水流缓冲器来降低流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另外提供一种降低流速的紫外线流水杀菌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另外提供一种杀菌彻底的紫外线流水杀菌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1、一种紫外线流水杀菌器,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内的紫外线发生器,前述的壳体具有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沿着壳体的长度方向设有内筒,所述壳体内壁与内筒外壁之间形成回流腔,该回流腔的出水端与出水端口相接,前述内筒包括前端的口径逐步变大的锥形段、后端的圆柱段及位于锥形段和圆柱段之间的第一稳流板,前述锥形段的前端与前述的进水端口相接并设有第二稳流板,前述的第一稳流板和第二稳流板上均开设有网孔,前述锥形段内自前向后设有整流板,前述圆柱段的后端靠近紫外线发生器,所述圆柱段的后端开设有与回流腔相通的回流口。

所述的整流板为多个,呈辐射状均匀布置于第一稳流板和第二稳流板之间。第一稳流板被整流板分割成多个扇形,因此将锥形段内的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呈扇形区域的小腔,这些小腔形成整流区。

所述的壳体呈圆柱状,所述的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位于同一侧。水流通过高效杀菌区时形成180°角度回流至外壳和内壳之间的间隙(回流腔)中。杀菌后的水流到接近进水端口的位置时,正好是锥形段的外侧,这部分区域的空间大于外壳和内壳之间的间隙,口径逐步变大,从而起到减缓流速的作用,使得杀菌区水流180°转向时对流场的影响最小。

紫外线发生器优选如下设置:所述壳体的尾端为敞口并设有后盖,该后盖内侧设有紫外线发生器。

所述紫外线发生器包括紫外灯及能使紫外灯发出的紫外光线以平行射线的方式射入到圆柱段内的透镜,前述的透镜通过的密封圈设于壳体的后端,前述的紫外灯位于透镜一侧并紧贴后盖。透镜的设置可以确保紫外线对水体照射充分,杀菌效果提高。

进一步,所述内筒的后端圆周方向具有多个缺口,所述的透镜与多个缺口配合形成多个回流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水流在壳体内部能够以慢速、稳定的流速流过,不会产生旋涡或者其他扰动,提升杀菌效率,壳体内部每个位置的水都在流动,不会有细菌滋生的死角存在。整体体积小、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分解图。

图3为图2中壳体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壳体部分切割后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紫外线流水杀菌器包括壳体1及设于壳体1内的紫外线发生器,壳体1具有进水端口11和出水端口12,壳体1呈圆柱状,进水端口11和出水端口12位于同一侧。

壳体1的尾端为敞口并设有后盖2,该后盖2内侧设有紫外线发生器。紫外线发生器包括紫外灯5及能使紫外灯5发出的紫外光线以平行射线的方式射入到圆柱段62内的透镜3,透镜3通过的密封圈4设于壳体1的后端,紫外灯5位于透镜3一侧并紧贴后盖2。本实施例中的紫外灯5采用体积小且杀菌能力强的深紫外LED。紫外灯5引线通过后盖2引出。

壳体1内沿着壳体1的长度方向设有内筒6,壳体1内壁与内筒6外壁之间形成回流腔1a,该回流腔1a的出水端与出水端口12相接,内筒6包括前端的口径逐步变大的锥形段61、后端的圆柱段62及位于锥形段61和圆柱段62之间的第一稳流板81,锥形段61的前端与进水端口11相接并设有第二稳流板82,第一稳流板81和第二稳流板82上均开设有网孔,锥形段61内自前向后设有整流板7,结合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整流板7为多个,呈辐射状均匀布置于第一稳流板81和第二稳流板82之间。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稳流板81和第二稳流板82可以采用蜂窝状滤网、也可以是波纹滤网。

圆柱段62的后端靠近紫外线发生器,圆柱段62的后端开设有与回流腔1a相通的回流口。

如图3所示,内筒6的后端圆周方向具有多个缺口63,透镜3与多个缺口63配合形成多个回流口。

第一稳流板被整流板分割成多个扇形,因此将锥形段内的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呈扇形区域的小腔,这些小腔形成整流区1b。水流从进水端口经过第二稳流板后流入锥形段,使得中间流速快周边流速慢的流场打乱混流。紧接着通过整流板设置的区域,由于整流板是以中心轴完全对称设计的,所以将整流腔均匀地分割成了形状相同的小腔体,每个小腔体内的流场是一样的。最后水流进过末端的第二稳流板,进行进一步稳流,到达圆柱段的稳流区1c内。

稳流区1c为圆柱形腔体,稳流区1c截面积要大于进水口截面积,水流通过稳流区时,流速降低,而且截面上的流速保持着均匀。稳流区被少量紫外线照射到,起到初步杀菌的功能。

圆柱段内靠近紫外发生器的部分形成高效杀菌区1d,水流通过高效杀菌区时形成180°角度回流至外壳和内壳之间的间隙(回流腔1a)中。

杀菌后的水流到接近进水端口的位置时,正好是锥形段的外侧,这部分区域的空间大于外壳和内壳之间的间隙,口径逐步变大,从而起到减缓流速的作用,使得杀菌区水流180°转向时对流场的影响最小。最后水流从出水端口流出。

外壳和后盖均为金属件,后盖紧贴紫外灯,起到紫外灯散热作用,水流又完全接触到外壳,可以把热量快速带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