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不同水源的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3397发布日期:2019-02-01 19:44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不同水源的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净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适用于不同水源的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



背景技术:

净水机通常有多个滤芯串接在一起对原水进行过滤净化而得到净水或纯水,其中,反渗透膜滤芯通常设置在其他滤芯的后端,并且反渗透膜滤芯在过滤过程中会分成净水和废水两路输出,长时间使用后如果不对反渗透膜滤芯进行冲洗,则反渗透膜滤芯将会出现结晶问题,并且如果对反渗透膜滤芯进行冲洗的水中也含有杂质则也不能有效对之进行清洗。

另外,现有技术中通过净水对反渗透膜滤芯进行冲洗的技术手段比较复杂,成本也比较高,可以适用的净水机类型较少。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对净水机中的反渗透膜进行清洗的方法手段,并且具有使用元器件尽可能少,实现成本低、结构相对简单、针对不同的水源特点具有明显的针对性的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净水机,解决在对反渗透膜进行净水清洗时水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以及与净水机的水源类型和净水压力桶类型结合不紧密、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不同水源的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包括通过水管串接的多级过滤滤芯和反渗透膜滤芯,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出口包括废水出口和净水出口,所述述净水出口通过净水管连接净水储水装置,在所述多级过滤滤芯、反渗透膜滤芯以及连接的过滤水管上设置有过滤控制装置,在所述净水储水装置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之间的连接的冲洗水管上设置有包括单向水阀的,冲洗控制装置,并且所述过滤水管和所述冲洗水管相互连接共同接入到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入口,当所述净水机制水时,所述过滤控制装置控制原水从水源进入到所述多级过滤滤芯和反渗透膜滤芯进行过滤,废水从所述废水出口流出,净水从所述净水出口流入到所述净水储水装置,当所述净水机冲洗时,所述冲洗控制装置控制净水从所述净水储水装置流出并进入到反渗透膜滤芯进行冲洗,冲洗后的废水从所述废水出口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水源的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水源为高压水源,所述过滤控制装置包括在所述多级滤芯的出口和反渗透膜滤芯的入口之间依次串接的增压泵和进水阀,所述净水储水装置为净水压力桶,所述述净水管上还设置有出水支路水管和冲洗支路水管,在所述出水支路水管上设置有出水阀,所述冲洗控制装置包括在所述冲洗支路水管上设置的冲洗阀和单向水阀,且单向水阀通过水管接入到所述进水阀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入口之间的连接水管上。

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水源的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的另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净水机制水时,所述进水阀打开,增压泵工作,来自高压水源的原水在外部水压作用下经过所述多级滤芯过滤后再通过增压泵增压,经过所述反渗透膜滤芯过滤后,废水从所述废水出口流出,净水从所述净水出口流出并进入所述净水压力桶;当所述净水压力桶存满净水后,所述增压泵停止工作,所述进水阀、出水阀关闭,所述冲洗阀打开,来自所述净水压力桶的净水经过所述冲洗阀和单向水阀对所述反渗透膜滤芯进行冲洗并经过所述废水出口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水源的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水源为高压水源,所述过滤控制装置包括在所述多级滤芯的出口和反渗透膜滤芯的入口之间依次串接的进水阀和增压泵,所述净水储水装置为净水存储箱,所述净水出口通过净水管连接所述净水存储箱,所述净水存储箱底部设置有冲洗出口,所述冲洗出口通过冲洗水管连接到所述进水阀和增压泵之间,所述冲洗控制装置包括在所述冲洗水管上设置的只能使得所述净水存储箱中的净水从所述冲洗出口流出进入到增压泵的单向水阀。

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水源的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的另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净水机制水时,所述进水阀打开,增压泵工作,来自高压水源的原水在外部水压作用下经过所述多级滤芯过滤后再通过增压泵增压,经过所述反渗透膜滤芯过滤后,废水从所述废水出口流出,净水从所述净水出口流出并进入所述净水存储箱;当所述净水存储箱存满净水后,所述进水阀关闭,所述净水存储箱的冲洗出口打开,增压泵继续工作,来自所述净水存储箱的净水对所述反渗透膜滤芯进行冲洗并经过所述废水出口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水源的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水源为低压水源,所述过滤控制装置包括在所述多级滤芯中的第一级滤芯和第二级滤芯之间连接水管上设置的第一水泵,以及在所述多级滤芯的出口和反渗透膜滤芯的入口之间串接的进水阀,所述净水储水装置为净水存储箱,所述净水出口通过净水管连接净水存储箱,所述净水存储箱底部设置有冲洗出口,所述冲洗出口通过冲洗水管连接到所述进水阀和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入口之间,所述冲洗控制装置包括在所述冲洗水管上依次设置的冲洗水泵,以及只能使得所述净水存储箱中的净水从所述冲洗出口流出进入到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入口的单向水阀。

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水源的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的另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净水机制水时,所述进水阀打开,所述第一水泵工作,来自低压水源的原水在第一水泵的作用下经过所述多级滤芯过滤后再经过所述反渗透膜滤芯过滤,废水从所述废水出口流出,净水从所述净水出口流出并进入所述净水存储箱;当所述净水存储箱存满净水后,所述第一水泵停止工作,所述进水阀关闭,所述净水存储箱的冲洗出口打开,所述冲洗水泵工作,来自所述净水存储箱的净水经过所述单向水阀对所述反渗透膜滤芯进行冲洗并经过所述废水出口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水源的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水源为低压水源,所述过滤控制装置包括在所述多级滤芯中的第一级滤芯和第二级滤芯之间连接水管上设置的第一水泵,在所述多级滤芯的出口和反渗透膜滤芯的入口之间串接的进水阀,所述净水储水装置为净水压力桶,所述净水出口通过净水管连接净水压力桶,所述净水管上还设置有出水支路水管和冲洗支路水管,在所述出水支路水管上设置有出水阀,所述冲洗控制装置包括在所述冲洗支路水管上设置的冲洗阀和单向水阀,且单向水阀通过水管接入到所述进水阀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入口之间的连接水管上。

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水源的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的另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净水机制水时,所述进水阀打开,第一水泵工作,来自低压水源的原水在第一水泵的作用下经过所述多级滤芯过滤后再经过所述反渗透膜滤芯过滤,废水从所述废水出口流出,净水从所述净水出口流出并进入所述净水压力桶;当所述净水压力桶存满净水后,所述第一水泵停止工作,所述进水阀、出水阀关闭,所述冲洗阀打开,来自所述净水压力桶的净水经过所述冲洗阀和单向水阀对所述反渗透膜滤芯进行冲洗并经过所述废水出口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水源的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单向水阀包括一个圆珠,所述圆珠的上方固定一个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一个有透水孔的上挡板,所述圆珠的两侧则设置有弧形侧壁,所述圆珠的下方也设置有带有透水孔的下挡板,所述弹簧产生的弹力使得所述圆珠与下挡板紧密接触,所述圆珠也与两侧的所述弧形侧壁紧密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不同水源的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包括在多级过滤滤芯、反渗透膜滤芯以及连接的过滤水管上设置的过滤控制装置,在净水储水装置与反渗透膜滤芯之间的连接的冲洗水管上设置的冲洗控制装置,并且过滤水管和冲洗水管相互连接共同接入到反渗透膜滤芯的入口。当制水时,过滤控制装置控制原水从水源进入到反渗透膜滤芯进行过滤,废水从废水出口流出,净水从净水出口流入到净水储水装置,当冲洗时,冲洗控制装置控制净水从净水储水装置流入到反渗透膜滤芯进行冲洗,废水从废水出口流出。该净水机能够有效的对反渗透膜进行净水清洗,并且具有使用元器件少,实现成本低、水路设计简单、应用场景针对性强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水源的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一实施例组成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水源的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另一实施例组成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水源的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另一实施例组成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水源的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另一实施例组成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水源的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另一实施例组成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水源的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另一实施例组成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水源的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另一实施例组成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水源的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另一实施例组成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水源的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另一实施例组成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水源的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另一实施例组成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高压水源的高压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另一实施例中的单向水阀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不同水源的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的组成示意图,包括通过过滤水管131串接的多级过滤滤芯11和反渗透膜滤芯12,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出口包括废水出口121和净水出口122,所述述净水出口122通过净水管连接净水储水装置15,在所述多级过滤滤芯11、反渗透膜滤芯12以及连接的过滤水管131上设置有过滤控制装置13,在所述净水储水装置15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12之间的连接的冲洗水管141上设置有冲洗控制装置14,并且所述过滤水管131和所述冲洗水管141相互连接共同接入到所述反渗透膜滤芯12的入口,当所述净水机制水时,所述过滤控制装置13控制原水从水源进入到所述多级过滤滤芯11和反渗透膜滤芯12进行过滤,废水从所述废水出口121流出,净水从所述净水出口122流入到所述净水储水装置15,当所述净水机冲洗时,所述冲洗控制装置14控制净水从所述净水储水装置15流出并进入到反渗透膜滤芯12进行冲洗,冲洗后的废水从所述废水出口122流出。优选的,通常净水冲洗的时间为15秒。由此可以实现,每制完一次净水后,就可以利用净水储水装置15中的净水对反渗透膜滤芯12冲洗一次,保证了反渗透膜滤芯12处于制水和冲洗间隔进行的过程中,保证了其内的浓缩水及时被净水稀释和冲洗掉,降低了浓缩水在反渗透膜滤芯12结晶的几率,有利于提高反渗透膜滤芯12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整个净水机的使用成本。

其中,对于过滤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过滤水管上的各种阀门、水泵等水流控制装置,冲洗控制装置也是包括设置在过滤水管上的各种阀门、水泵等水流控制装置。

通过图1所示实施例,能够将净水机中的原水过滤通道和净水冲洗通道分别通过过滤控制装置和冲洗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一方面保证了原水的净化过滤并且不会影响到净水冲洗通道所接的净水储水装置,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净水能够对反渗透膜滤芯进行冲洗,并且不会受到来自多级过滤滤芯中的过滤水的影响。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冲洗控制装置中使用单向水阀,由此可以使得来自净水储水装置中的净水只能单方向流向反渗透膜滤芯,保证了冲洗水源的清洁度,并且单向水阀具有成本低的优势。

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图2进一步显示,所述废水出口121连接的水管上设置有比例阀17,当所述净水机制水时,通过控制所述比例阀17的开启度来控制废水和净水的出水比例,这是因为当进入反渗透膜的流水量是一定的情况下,总的出水量也是与进入的流水量相同,如果废水出的多,则净水出的就少,反之如果废水出的少,则净水出的就多,这种比例调控是通过比例阀17的开启度来进行调控的,例如可以根据用户水源的洁净度、水质硬度等条件进行合理设置;当所述净水机冲洗时,控制所述比例阀17的开启度为最大状态,这样可以使得在冲洗时,用于冲洗的净水均通过废水出口121排出。

进一步的,在所述废水出口121连接的水管上还并联设置回流水通道,这样废水流出之后可以分成两路,其中一路作为废水流出,如前所述,不再赘述。另一路则是可以作为回流水再次通过多级过滤滤芯进行二次过滤,由此可以节省水资源,减少制水过程中对水的损耗。在废水的回流水通道上,即从所述废水出口121中分出一路水管作为回流水流通道,在该回流水通道上设置有回流调控阀31和回流单向水阀32,使得废水能够从所述回流水通道返回并与所述水源入口的原水混合,然后进入到所述多级滤芯的入口,并且该水流通道返回接入到所述多级过滤滤芯的第一级滤芯的入口,也可以接入到后一级滤芯的入口,优选的,在该回流支路上也可以设置有至少一级滤芯,例如在回流调控阀31与回流单向水阀32之间设置有滤芯,或者设置在回流单向水阀32与水源入口之间。在制水过程中,要合理调控前述比例阀17的开启度和回流调控阀31的开启度,例如,如果完全关闭回流调控阀31则不需要回流制水,如果完全关闭比例阀17则不需要有废水流失,所有从废水出口121流出的废水都可以进行二次循环。进一步的,在冲洗过程中,则需要比例阀17完全打开,而回流调控阀31则完全关闭,由此可以保证在冲洗过程中的废水是完全流走的。对于回流单向水阀32而言,其功能作用与前述的单向水阀16相同,只是该回流单向水阀32是使得从废水出口121流出的废水只单向流向多级过滤滤芯的第一级滤芯的入口,而不会使得水源入口的水通过该回流单向水阀32进入到回流水支路中。

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比例阀17以及回流通道等技术特征也可以应用于后续图3至图10的实施例中,后续说明中对此不再赘述。

以下进一步结合净水机的应用场景不同,分别对不同的水源特点和净水储水装置来具体设置相应的过滤控制装置和冲洗控制装置的组成结构。图3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水源的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一实施例组成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净水机实施例包括通过水管串接的多级过滤滤芯11(其中显示了第一级滤芯至第N级滤芯,N大于等于2)和反渗透膜滤芯12,所述多级滤芯11的入口的水源为高压水源,过滤控制装置包括在所述多级滤芯11的出口和反渗透膜滤芯12的入口之间依次串接的增压泵13和进水阀14,所述净水储水装置为净水压力桶15,所述净水管上还设置有出水支路水管和冲洗支路水管,在所述出水支路水管上设置有出水阀19,所述冲洗控制装置包括在所述冲洗支路水管上设置的冲洗阀18和单向水阀16,且单向水阀16通过水管接入到所述进水阀14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12的入口之间的连接水管上。

进一步的,当所述净水机制水时,所述进水阀14打开,增压泵13工作,来自高压水源的原水在外部水压作用下经过所述多级滤芯过滤后再通过增压泵13增压,经过所述反渗透膜滤芯12过滤后,废水从所述废水出口121流出,净水从所述净水出口122流出并进入所述净水压力桶15;当所述净水压力桶15存满净水后,所述增压泵13停止工作,所述进水阀14、出水阀19关闭,所述冲洗阀18打开,来自所述净水压力桶15的净水经过所述冲洗阀18和单向水阀16对所述反渗透膜滤芯12进行冲洗并经过所述废水出口121流出。

该实施例的适用条件是来自高压水源,高压水源是指具有一定水压的水源,优选在0.1Mpa至0.6Mpa范围,比如来自自来水管道中的自来水就属于高压水源,如0.35Mpa等。高压水源可以推动原水进入多级滤芯进行过滤,否则没有水压则难以在多级滤芯中进行流动,也正是由于是高压水源,不需要在多级滤芯的入口设置水泵就可以推动原水进入多级滤芯。在多级滤芯的出口设置进水阀,该进水阀在制水时打开,在用净水清洗反渗透膜滤芯时则关闭,在关闭状态下可以避免多级滤芯输出过滤水,该过滤水的水质要比来自净水压力桶的净水水质差。另外,这里的净水压力桶在净水注满后存在较高的水压,因此可以推动净水输出并经过冲洗阀和单向水阀而进入到反渗透膜滤芯。这里设置冲洗阀只是在冲洗过程中打开,而冲洗完毕后则关闭。

这里,主要是通过在净水压力桶的冲洗水管上设置单向水阀的方式来解决净水冲洗的净水来源问题和净水水流流向问题,通过该实施例能够同时兼顾制水过程中不会对净水压力桶的净水造成影响(包括流出净水或者向净水压力桶中注入尚未净化好的过滤水),以及对反渗透膜滤芯进行净水冲洗时不会混入处于中间处理状态的过滤水,具有水路设置合理有效,选用单向水阀成本低的优势。

进一步的,所述废水出口121连接的水管上设置有比例阀17,当所述净水机制水时,通过控制所述比例阀17的开启度来控制废水和净水的出水比例;当所述净水机冲洗时,控制所述比例阀17的开启度为最大状态。

由此可以满足在制水过程中可以根据高压水源被多级滤芯过滤后得到的过滤水的水质情况合理设置比例阀的开合度,从而灵活调整控制废水和净水的出水比例。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净水冲洗反渗透膜滤芯时,不会造成在净水出口流出冲洗后的水,而是完全通过废水出口流出。

优选的,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图4显示了另一实施例,区别之处在于在所述多级过滤滤芯中的第一级滤芯和第二级滤芯之间设置有低压检测开关20,当所述低压检测开关20检测到高压水源的水压低于设定的低压阈值后,所述低压检测开关20关闭,同时增压泵13也停止工作。

通过设置低压检测开关可以对高压水源的水压进行感应检测,当高压水源的水压较小时,特别是出现停水时,如果进行开启增压泵进行制水,则导致净水机空转而不能制水,因此设置该低压检测开关有利于保证制水的有效性。

优选的,所述多级过滤滤芯包括第一级滤芯为PPF(高密度纤维棉)滤芯、第二级滤芯为UDF(颗粒活性炭)滤芯和第三级滤芯为CTO(压缩活性炭)滤芯。

如图5所示,该净水机实施例包括通过水管串接的多级过滤滤芯11(其中显示了第一级滤芯至第N级滤芯,N大于等于2)和反渗透膜滤芯12,所述多级滤芯11的入口水源为高压水源,所述过滤控制装置包括在所述多级滤芯11的出口和反渗透膜滤芯12的入口之间串接的进水阀13和增压泵14,所述净水储水装置为净水存储箱15,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出口包括废水出口121和净水出口122,所述净水出口122通过净水管连接净水存储箱15上部的入水口151,所述净水存储箱15底部设置有冲洗出口152,所述冲洗出口152通过冲洗水管连接到所述进水阀13和增压泵14之间,所述冲洗控制装置包括在所述冲洗水管上设置有只能使得所述净水存储箱15中的净水从所述冲洗出口152流出然后进入到增压泵14的单向水阀16。

进一步的,当所述净水机制水时,所述进水阀13打开,增压泵14工作,来自高压水源的原水在外部水压作用下经过所述多级滤芯11过滤后再通过增压泵14增压,经过所述反渗透膜滤芯12过滤后,废水从所述废水出口121流出,净水进入所述净水存储箱15;当所述净水存储箱15储满净水后,所述进水阀13关闭,所述净水存储箱15的冲洗出口152打开,净水进口关闭,增压泵14继续工作,来自所述净水存储箱15的净水对所述反渗透膜滤芯12进行冲洗并经过所述废水出口121流出。

该实施例在冲洗水管上仅设置了单向水阀16,而增压泵14则被过滤和冲洗所共用,这种方式明显具有节省元器件,降低成本的作用。

该实施例的适用条件是来自高压水源,高压水源是指具有一定水压的水源,优选在0.1Mpa至0.6Mpa范围,比如来自自来水管道中的自来水就属于高压水源,如0.35Mpa等。高压水源可以推动原水进入多级滤芯进行过滤,否则没有水压则难以在多级滤芯中进行流动,也正是由于是高压水源,不需要在多级滤芯的入口设置水泵就可以推动原水进入多级滤芯。在多级滤芯的出口设置进水阀,该进水阀在制水时打开,在用净水清洗反渗透膜滤芯时则关闭,在关闭状态下可以避免多级滤芯输出过滤水,该过滤水的水质要比来自净水存储箱的净水水质差。另外,这里的净水存储箱仅作为存储净水的水箱,该水箱对外输出净水时不像压力桶那样会产生较高的输出水压,因此该水箱出水通常需要通过电水泵或者人工抽取才能出水。

这里,主要是通过在净水存储箱的冲洗水管上设置单向水阀的方式来解决净水冲洗的净水来源问题和净水水流流向问题,通过该实施例能够同时兼顾制水过程中不会对净水存储箱的净水造成影响(包括使用净水或者向水箱中注入尚未净化好的过滤水),以及对反渗透膜滤芯进行净水冲洗时不会混入处于中间处理状态的过滤水,具有水路设置合理有效,选用单向水阀成本低的优势。

进一步的,所述废水出口121连接的水管上设置有比例阀17,当所述净水机制水时,通过控制所述比例阀17的开启度来控制废水和净水的出水比例;当所述净水机冲洗时,控制所述比例阀17的开启度为最大状态。

由此可以满足在制水过程中可以根据高压水源被多级滤芯过滤后得到的过滤水的水质情况合理设置比例阀的开合度,从而灵活调整控制废水和净水的出水比例。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净水冲洗反渗透膜滤芯时,不会造成在净水出口流出冲洗后的水,而是完全通过废水出口流出。

进一步的,所述净水存储箱15在出水水管上还设置有出水泵18,当出水开关打开后,所述出水水管产生压差而启动所述出水泵18工作,并从所述出水开关中流出净水。

通过设置出水泵使得该净水机在出水使用时能够感应水压差而自动从净水存储箱15中抽出净水流出,方便用户使用。

优选的,在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图6显示了另一实施例,区别之处在于在所述多级过滤滤芯中的第一级滤芯和第二级滤芯之间设置有低压检测开关19,当所述低压检测开关19检测到高压水源的水压低于设定的低压阈值后,所述低压检测开关19关闭,同时增压泵14也停止工作。

通过设置低压检测开关可以对高压水源的水压进行感应检测,当高压水源的水压较小时,特别是出现停水时,如果进行开启增压泵进行制水,则导致净水机空转而不能制水,因此设置该低压检测开关有利于保证制水的有效性。

优选的,所述多级过滤滤芯包括第一级滤芯为PPF(高密度纤维棉)滤芯、第二级滤芯为UDF(颗粒活性炭)滤芯和第三级滤芯为CTO(压缩活性炭)滤芯。

如图7所示,该净水机实施例包括通过水管串接的多级过滤滤芯11(其中显示了第一级滤芯至第N级滤芯,N大于等于2)和反渗透膜滤芯12,所述多级滤芯11的入口水源为低压水源,所述过滤控制装置包括在所述多级滤芯11中的第一级滤芯和第二级滤芯之间连接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水泵19,以及在所述多级滤芯的出口和反渗透膜滤芯的入口之间串接的进水阀13,所述净水储水装置为净水存储箱15,所述反渗透膜滤芯12的出口包括废水出口121和净水出口122,所述净水出口122通过净水管连接净水存储箱15上部的入水口151,所述净水存储箱15底部设置有冲洗出口152,所述冲洗出口152通过冲洗水管连接到所述进水阀13和所述反渗透膜滤芯12的入口之间,所述冲洗控制装置包括在所述冲洗水管上依次设置的冲洗水泵,以及只能使得所述净水存储箱中的净水从所述冲洗出口流出进入到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入口的单向水阀。

在所述冲洗水管上依次设置有冲洗水泵14,以及只能使得所述净水存储箱中的净水从所述冲洗出口流出进入到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入口的单向水阀16。

进一步的,当所述净水机制水时,所述进水阀13打开,第一水泵19工作,来自低压水源的原水在第一水泵19作用下经过所述多级滤芯11过滤后再经过所述反渗透膜滤芯过滤废水从所述废水出口121流出,净水进入所述净水存储箱15;当所述净水存储箱15存满净水后,所述第一水泵19停止工作,所述进水阀13关闭,所述净水存储箱15的冲洗出口打开,所述冲洗水泵14工作,来自所述净水存储箱15的净水经过所述单向水阀16对所述反渗透膜滤芯12进行冲洗并经过所述废水出口流出。

该实施例的适用条件是来自低压水源,低压水源是指不具有水压或者水压很小的水源,例如盛放在水桶或水缸中的水源。低压水源需要借助第一水泵的抽水作用才能进入到多级滤芯中,否则没有水压则难以在多级滤芯中进行流动。在多级滤芯的出口设置进水阀,该进水阀在制水时打开,在用净水清洗反渗透膜滤芯时则关闭,在关闭状态下可以避免多级滤芯输出过滤水,该过滤水的水质要比来自净水存储箱的净水水质差。另外,这里的净水存储箱15仅作为存储净水的水箱,该水箱对外输出净水时不像压力桶那样会产生较高的输出水压,因此该水箱出水通常需要通过电水泵或者人工抽取才能出水。

这里,主要是通过在净水存储箱的冲洗水管上设置单向水阀和冲洗水泵的方式来解决净水冲洗的净水来源问题和净水水流流向问题,通过该实施例能够同时兼顾制水过程中不会对净水存储箱的净水造成影响(包括使用净水或者向水箱中注入尚未净化好的过滤水),以及对反渗透膜滤芯进行净水冲洗时不会混入处于中间处理状态的过滤水,具有水路设置合理有效,选用单向水阀成本低的优势。

另外,对于第一水泵而言,该水泵需要将低压水源中的原水通过多级滤芯和反渗透膜滤芯进行过滤,通常需要产生较大的水压。而对于冲洗水泵而言,只需在其作用下将净水输入到反渗透膜滤芯进行冲洗,因此需要产生的水压不必如第一水泵的水压那么大,因此合理选择功率较小的冲洗水泵也具有降低成本的优势。进一步的,所述废水出口121连接的水管上设置有比例阀17,当所述净水机制水时,通过控制所述比例阀17的开启度来控制废水和净水的出水比例;当所述净水机冲洗时,控制所述比例阀17的开启度为最大状态。

由此可以满足在制水过程中可以根据低压水源被多级滤芯过滤后得到的过滤水的水质情况合理设置比例阀的开合度,从而灵活调整控制废水和净水的出水比例。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净水冲洗反渗透膜滤芯时,不会造成在净水出口流出冲洗后的水,而是完全通过废水出口流出。

进一步的,所述净水存储箱15在出水水管上还设置有出水泵18,当出水开关打开后,所述出水水管产生压差而启动所述出水泵18工作,并从所述出水开关中流出净水。

通过设置出水泵使得该净水机在出水使用时能够感应水压差而自动从净水存储箱15中抽出净水流出,方便用户使用。

优选的,在图7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图8显示了另一实施例,区别之处在于在所述多级过滤滤芯中的第一级滤芯和第二级滤芯之间设置有水流检测开关20,当所述水流检测开关20检测到没有水流时,所述水流检测开关关闭,同时第一水泵19也停止工作。

通过设置水流检测开关可以对低压水源的水流进行感应检测,当低压水源的水流较小时,特别是出现停水时,如果进行开启第一水泵进行制水,则导致净水机空转而不能制水,因此设置该水流检测开关有利于保证制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多级过滤滤芯包括第一级滤芯为PPF(高密度纤维棉)滤芯、第二级滤芯为UDF(颗粒活性炭)滤芯和第三级滤芯为CTO(压缩活性炭)滤芯。

如图9所示,该净水机实施例包括通过水管串接的多级过滤滤芯11(其中显示了第一级滤芯至第N级滤芯,N大于等于2)和反渗透膜滤芯12,所述多级滤芯11的入口水源为低压水源,所述过滤控制装置包括在所述多级滤芯11中的第一级滤芯和第二级滤芯之间连接水管上设置的第一水泵13,在所述多级滤芯11的出口和反渗透膜滤芯12的入口之间串接有进水阀14,所述净水储水装置为净水压力桶15,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出口包括废水出口121和净水出口122,所述净水出口122通过净水管连接净水压力桶15,所述净水管上还设置有出水支路水管和冲洗支路水管,在所述出水支路水管上设置有出水阀19,所述冲洗控制装置包括在所述冲洗支路水管上设置有冲洗阀18和单向水阀16,且单向水阀16通过水管接入到所述进水阀14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12的入口之间的连接水管上。

进一步的,当所述净水机制水时,所述进水阀14打开,第一水泵13工作,来自低压水源的原水在第一水泵的作用下经过所述多级滤芯过滤后再经过所述反渗透膜滤芯12过滤,废水从所述废水出口121流出,净水从所述净水出口122流出并进入所述净水压力桶15;当所述净水压力桶15存满净水后,所述第一水泵13停止工作,所述进水阀14、出水阀19关闭,所述冲洗阀18打开,来自所述净水压力桶15的净水经过所述冲洗阀18和单向水阀16对所述反渗透膜滤芯12进行冲洗并经过所述废水出口121流出。

该实施例的适用条件是来自低压水源,低压水源是指不具有水压或者水压很小的水源,例如盛放在水桶或水缸中的水源。低压水源需要借助第一水泵的抽水作用才能进入到多级滤芯中,否则没有水压则难以在多级滤芯中进行流动。在多级滤芯的出口设置进水阀,该进水阀在制水时打开,在用净水清洗反渗透膜滤芯时则关闭,在关闭状态下可以避免多级滤芯输出过滤水,该过滤水的水质要比来自净水存储箱的净水水质差。另外,这里的净水压力桶在净水注满后存在较高的水压,因此可以推动净水输出并经过冲洗阀和单向水阀而进入到反渗透膜滤芯。这里设置冲洗阀只是在冲洗过程中打开,而冲洗完毕后则关闭。

这里,主要是通过在净水压力桶的冲洗水管上设置单向水阀的方式来解决净水冲洗的净水来源问题和净水水流流向问题,通过该实施例能够同时兼顾制水过程中不会对净水压力桶的净水造成影响(包括使用净水或者向水箱中注入尚未净化好的过滤水),以及对反渗透膜滤芯进行净水冲洗时不会混入处于中间处理状态的过滤水,具有水路设置合理有效,选用单向水阀成本低的优势。

进一步的,所述废水出口121连接的水管上设置有比例阀17,当所述净水机制水时,通过控制所述比例阀17的开启度来控制废水和净水的出水比例;当所述净水机冲洗时,控制所述比例阀17的开启度为最大状态。

由此可以满足在制水过程中可以根据低压水源被多级滤芯过滤后得到的过滤水的水质情况合理设置比例阀的开合度,从而灵活调整控制废水和净水的出水比例。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净水冲洗反渗透膜滤芯时,不会造成在净水出口流出冲洗后的水,而是完全通过废水出口流出。

优选的,在图9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图10显示了另一实施例,区别之处在于在所述多级过滤滤芯中的第一级滤芯和第二级滤芯之间设置有水流检测开关20,当所述水流检测开关20检测到没有水流时,所述水流检测开关关闭,同时第一水泵13也停止工作。

通过设置水流检测开关可以对低压水源的水流进行感应检测,当低压水源的水流较小时,特别是出现停水时,如果进行开启第一水泵进行制水,则导致净水机空转而不能制水,因此设置该水流检测开关有利于保证制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多级过滤滤芯包括第一级滤芯为PPF(高密度纤维棉)滤芯、第二级滤芯为UDF(颗粒活性炭)滤芯和第三级滤芯为CTO(压缩活性炭)滤芯。

以上的实施例中在冲洗水管上都使用了单向水阀,优选的,所述单向水阀的需要一定的正向开启水压。通过设置正向开启水压可以使得单向水阀在满足开启水压的条件下才能单向流通,因此这就是需要增压泵工作时才使得单向水阀的另一端产生一个负压,才能使得净水从单向水阀流出。这也使得仅仅依靠净水存储箱中的水位产生的水压不会导致该单向水阀开启而流出净水。

图11显示了单向水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单向水阀中包括一个圆珠161,该圆珠161的上方固定一个弹簧162,弹簧162的另一端固定在一个有透水孔166的上挡板163,圆珠161两侧则设置有弧形侧壁164,例如用钢片制成,圆珠的下方也设置有带有透水孔166的下挡板165。正常情况下,弹簧162产生的弹力使得圆珠161与下挡板紧密接触,圆珠161也与两侧的弧形侧壁164紧密接触,这样就在圆珠161与弧形侧壁164之间封住水流通的通路,并且如果从上至下的水压越大则推动圆珠161与弧形侧壁164的接触就越紧密,因而由上至下的水路被堵死而不能使得流水通过。相反,如果从下至上的水压越大,则推动圆珠161向上运动来抵消弹簧162的弹力,从而松动圆珠161与弧形侧壁164的接触,直至完全不接触,从而会使得水流经圆珠161两侧流过,并且从下至上的水压越大,则该单向阀的开启度就越大。

这种结构的单向水阀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并且单向控制的性能好,适用于本实施例中的单向水流控制。

进一步可以看出,为使得该单向水阀能够开启,必须需要一定的开启水压,否则无法推动圆珠161向上运动来克服弹簧162的弹力,优选的,所述单向水阀的单向开启水压至少为0.01Mpa。

通过以上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不同水源的净水冲洗反渗透膜的净水机,包括在多级过滤滤芯、反渗透膜滤芯以及连接的过滤水管上设置的过滤控制装置,在净水储水装置与反渗透膜滤芯之间的连接的冲洗水管上设置的冲洗控制装置,并且过滤水管和冲洗水管相互连接共同接入到反渗透膜滤芯的入口。当制水时,过滤控制装置控制原水从水源进入到反渗透膜滤芯进行过滤,废水从废水出口流出,净水从净水出口流入到净水储水装置,当冲洗时,冲洗控制装置控制净水从净水储水装置流入到反渗透膜滤芯进行冲洗,废水从废水出口流出。该净水机能够有效的对反渗透膜进行净水清洗,并且具有使用元器件少,实现成本低、水路设计简单、应用场景针对性强的优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