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废水生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0157发布日期:2019-01-29 17:39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制药废水生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药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制药废水生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工业经济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之一也在快速的发展中,伴随而来的也是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许多经济产业如制药、染料、化工等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尤其是制药废水,其主要包括抗生素生产废水、合成药物生产废水、中成药生产废水以及各类制剂生产过程的洗涤水和冲洗废水四大类,其废水的特点是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毒性大、色度深和含盐量高;一旦制药废水进入水体,就会使得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制药废水的处理十分重要;随着医药工业的逐渐壮大发展,制药废水的排放也越来越多,逐渐成为较大的污染源之一,如何较好的处理制药废水也成为当今的一个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制药废水生化处理系统,通过气浮机产生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粘附制药废水中的污染物,实现初步过滤,再经过投放有絮凝剂的絮凝池内,利用絮凝剂产生的凝聚作用破坏制药废水中胶体的稳定性,使得胶体微粒凝聚沉淀,后经过第一沉淀池分离沉淀;再经过氧化池进行氧化处理,氧化池氧化处理的过程结合加入的工程菌LEY6对制药废水的处理,更好提高COD、BOD的去除率,其中在氧化池反应过程产生的少量沉淀经过第二沉淀池分离后,进入收集池再进行最后的检测;其整体利用气浮机、絮凝池以及第一沉淀池实现较好的预处理,利用氧化池处理过程结合工程菌LEY6的使用,更好的提高COD、BOD的去除率,整体提高制药废水的处理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气浮机、与所述气浮机连通的絮凝池、搅拌装置、与所述絮凝池连通的第一沉淀池、与所述第一沉淀池连通的氧化池、与所述氧化池连通的第二沉淀池和与所述第二沉淀池连通的收集池,所述气浮机的一侧设有第一进水管,所述气浮机的另一侧设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连接有制药废水输送管;

所述絮凝池顶部固定盖设有第一盖板,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盖板上的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且伸入所述絮凝池内的转轴和若干焊设在所述转轴上的搅拌杆,所述絮凝池的一侧壁上端设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絮凝池的另一侧壁下端设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盖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絮凝池的第一进料管,所述第一进料管连接储存有絮凝剂的絮凝剂储存室,所述第一出水管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进水管连接,所述第一出料管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絮凝剂储存室的第一出料口连接;

所述第一沉淀池的一侧壁上端设有第三进水管,所述第一沉淀池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三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通过第三连接管与所述第三进水管连接;

所述氧化池的一侧壁下端设有第四出水管,所述氧化池的另一侧壁上端设有第四进水管,所述第三出水管通过第四连接管与所述第四进水管连接,所述氧化池的顶部设有连通所述氧化池的第二进料管,所述第二进料管连接储存有工程菌LEY6菌液的工程菌液储存室,所述第二进料管通过第五连接管与所述工程菌液储存室的第二出料口连接;

所述第二沉淀池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五出水管,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另一侧壁上端设有第五进水管,所述收集池的另一侧壁上端设有第六进水管,所述第四出水管通过第六连接管与所述第五进水管连接,所述第五出水管通过第七连接管与所述第六进水管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第五连接管、第六连接管以及第七连接管上均设有泵和控制阀。

可选地,所述絮凝池的一侧壁下端设有第一排渣管,所述第一盖板包括的第一固定板部和与所述第一固定板部铰接的第一活动板部,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部上。

可选地,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若干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固定板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绕所述驱动电机圆周均匀分布,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外侧壁焊接固定,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盖板贴合的折弯凸缘,所述折弯凸缘通过螺丝与所述第一盖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氧化池上设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包括第二固定板部和与所述第二固定板部铰接的第二活动板部,所述第二进料管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板部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沉淀池的一侧壁下端设有第二排渣管,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另一侧壁下端设有第三排渣管。

可选地,所述絮凝剂是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硫酸铝铁、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气浮机产生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粘附制药废水中的污染物,实现初步过滤,再经过投放有絮凝剂的絮凝池内,利用絮凝剂产生的凝聚作用破坏制药废水中胶体的稳定性,使得胶体微粒凝聚沉淀,后经过第一沉淀池分离沉淀;再经过氧化池进行氧化处理,氧化池氧化处理的过程结合加入的工程菌LEY6对制药废水的处理,更好提高COD、BOD的去除率,其中在氧化池反应过程产生的少量沉淀经过第二沉淀池分离后,进入收集池再进行最后的检测;其整体利用气浮机、絮凝池以及第一沉淀池实现较好的预处理,利用氧化池处理过程结合工程菌LEY6的使用,更好的提高COD、BOD的去除率,整体提高制药废水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制药废水生化处理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浮机;2、絮凝池;3、第一沉淀池;4、氧化池;5、第二沉淀池;6、收集池;71、絮凝剂储存室;711、第一出料口;72、工程菌液储存室;721、第二出料口;81、驱动电机;811、连接杆;82、第一盖板;821、第一固定板部;822、第一活动板部;83、转轴;84、搅拌杆;9、第二盖板;91、第二固定板部;92、第二活动板部;100、制药废水输送管;101、第一进水管;102、第二进水管;103、第三进水管;104、第四进水管;105、第五进水管;106、第六进水管;201、第一出水管;202、第二出水管;203、第三出水管;204、第四出水管;205、第五出水管;301、第一连接管;302、第二连接管;303、第三连接管;304、第四连接管;305、第五连接管;306、第六连接管;307、第七连接管;401、第一进料管;402、第二进料管;501、第一排渣管;502、第二排渣管;503、第三排渣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药废水生化处理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包括气浮机1、与气浮机1连通的絮凝池2、搅拌装置、与絮凝池2连通的第一沉淀池3、与第一沉淀池3连通的氧化池4、与氧化池4连通的第二沉淀池5和与第二沉淀池5连通的收集池6,气浮机1的一侧设有第一进水管101,气浮机1的另一侧设有第一出水管201,第一进水管101连接有制药废水输送管100;具体来说,气浮机1就是溶气系统在水中产生大量的微细气泡,使空气以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形式附着在悬浮物颗粒上,造成密度小于水的状态,利用浮力原理使其浮在水面,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水处理设备;通过气浮机1内气浮系统产生的微细气泡来去除制药废水中含有的悬浮颗粒,较好的对制药废水进行初步的预处理,提高后续的处理效果;本实施例中气浮机1可以为超效浅层气浮机1,涡凹气浮机1,平流式气浮机1中的一种。

絮凝池2顶部固定盖设有第一盖板82,搅拌装置包括固定在第一盖板82上的驱动电机81、与驱动电机81输出轴固定连接且伸入絮凝池2内的转轴83和若干焊设在转轴83上的搅拌杆84,絮凝池2的一侧壁上端设有第二进水管102,絮凝池2的另一侧壁下端设有第二出水管202,第一盖板82上设有连通絮凝池2的第一进料管401,第一进料管401连接储存有絮凝剂的絮凝剂储存室71,第一出水管201通过第一连接管301与第二进水管102连接,第一进料管401通过第二连接管302与絮凝剂储存室71的第一出料口711连接;具体来说,在絮凝池2的顶部盖设一个第一盖板82,其便于驱动电机81的固定安装,其中第一盖板82可以通过螺丝或者螺栓等紧固件固定在絮凝池2的顶部;其中驱动电机81通过联轴器与转轴83固定连接,带动转轴83转动,从而带动搅拌杆84的转动,增加对制药废水的搅拌;其中絮凝剂主要是带有正(负)电性的基团和水中带有负(正)电性的难于分离的一些粒子或者颗粒相互靠近,降低其电势,使其处于不稳定状态,并利用其聚合性质使得这些颗粒集中并产生沉淀;而通过驱动电机81带动转轴83搅拌制药废水,提高了絮凝剂中正(负)电性的基团和水中带有负(正)电性的难于分离的一些粒子或者颗粒靠近概率,从而更好的将这些颗粒集中,提高处理效率。

第一沉淀池3的一侧壁上端设有第三进水管103,第一沉淀池3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三出水管203,第二出水管202通过第三连接管303与第三进水管103连接;具体来说,絮凝池2内的制药废水通过第三连接管303通入第一沉淀池3,利用沉淀池将絮凝剂作用产生的沉淀分离,完成预处理过程,提高后续氧化处理的效率。

氧化池4的一侧壁下端设有第四出水管204,氧化池4的另一侧壁上端设有第四进水管104,第三出水管203通过第四连接管304与第四进水管104连接,氧化池4的顶部设有连通氧化池4的第二进料管402,第二进料管402连接储存有工程菌LEY6菌液的工程菌液储存室72,第二进料管402通过第五连接管305与工程菌液储存室72的第二出料口721连接;具体来说,工程菌LEY6是以乙酸钙不动杆菌T3株为受体,恶臭假单胞菌6-81株,节杆菌4#株为供体,采用多基因转化受体原生质球构建而成,其结合氧化池4对制药废水的氧化作用,能够更大化的提高制药废水的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需氧量)以及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生物需氧量)去除率,使得制药废水的处理效果更好。

第二沉淀池5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五出水管205,第二沉淀池5的另一侧壁上端设有第五进水管105,收集池6的另一侧壁上端设有第六进水管106,第四出水管204通过第六连接管306与第五进水管105连接,第五出水管205通过第七连接管307与第六进水管106连接;具体来说,经过氧化池4后的制药废水会产生少量的沉淀,通过第二沉淀池5将产生的少量沉淀分离,提高处理效果。

第一连接管301、第二连接管302、第三连接管303、第四连接管304、第五连接管305、第六连接管306以及第七连接管307上均设有泵(图中未示)和控制阀(图中未示);具体来说,泵和控制阀便于作业操作,其中泵和控制阀可以人工操作,也可以是通过控制器进行控制操作,客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着。

本实用新型的处理过程是:1、把一定量的制药废水经过制药废水输送管100送入气浮机1,通过气浮机1内气浮系统产生的微细气泡来去除制药废水中含有的悬浮颗粒,实现初步预处理;2、启动驱动电机81,打开第一连接管301的控制阀以及泵,经气浮机1处理后的制药废水进入絮凝池2内,打开第二连接管302的控制阀以及泵,往絮凝池2内加入絮凝剂,制药废水在絮凝池2内通过絮凝剂的作用实现二次预处理;3、打开第三连接管303的泵以及控制阀,经絮凝池2处理的制药废水进入第一沉淀池3并将产生的沉淀过滤,实现最后的预处理;4、打开第四连接管304的泵以及控制阀,制药废水经第一沉淀池3进入氧化池4内,打开第五连接管305的泵以及控制阀,往氧化池4内通入一定量的工程菌LEY6,大大的提高氧化过程制药废水的COD以及BOD去除率;5、打开第六连接管306的泵以及控制阀,经过氧化池4的制药废水进入第二沉淀池5内进行二次沉淀,提高处理的效果;6、打开第七连接管307的泵以及控制阀,制药废水经第二沉淀池5回收进收集池6内,并进行最终检测。

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通过气浮机1产生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粘附制药废水中的污染物,实现初步过滤,再经过投放有絮凝剂的絮凝池2内,利用絮凝剂产生的凝聚作用破坏制药废水中胶体的稳定性,使得胶体微粒凝聚沉淀,后经过第一沉淀池3分离沉淀;再经过氧化池4进行氧化处理,氧化池4氧化处理的过程结合加入的工程菌LEY6对制药废水的处理,更好提高COD、BOD的去除率,其中在氧化池4反应过程产生的少量沉淀经过第二沉淀池5分离后,进入收集池6再进行最后的检测;其整体利用气浮机1、絮凝池2以及第一沉淀池3实现较好的预处理,利用氧化池4处理过程结合工程菌LEY6的使用,更好的提高COD、BOD的去除率,整体提高制药废水的处理效果。

可选地,絮凝池2的一侧壁下端设有第一排渣管501,第一盖板82包括的第一固定板部821和与第一固定板部821铰接的第一活动板部822,驱动电机81固定在第一固定板部821上;具体来说,将第一盖板82设置成第一固定板部821和与第一固定板部821铰接的第一活动板部822,其第一活动板部822可以形成检查清洗用的活动盖板门,结合第一排渣管501便于作业员对絮凝池2的后续维护与清理,从打开第一活动板部822往絮凝池2内冲水,并通过第一排渣管501排出。

可选地,驱动电机81通过若干连接杆811与第一固定板部821固定连接,连接杆811绕驱动电机81圆周均匀分布,连接杆811的一端与驱动电机81的外侧壁焊接固定,连接杆811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盖板82贴合的折弯凸缘(图中未示),折弯凸缘通过螺丝与第一盖板82固定连接;具体来说,连接杆811可以是刚性材质的杆条,其一端设置的折弯凸缘便于与盖板之间形成贴合,方便将连接杆811用螺丝进行固定,便于后续的拆卸与维护。

可选地,氧化池4上设有第二盖板9,第二盖板9包括第二固定板部91和与第二固定板部91铰接的第二活动板部92,第二进料管402设于第二固定板部91上;具体来说,同理如上述的第一盖板82一样,将第二盖板9设置成第二固定盖板以及与第二固定盖板铰接的第二活动板,便于作业员对氧化池4的后续维护与清理。

可选地,第一沉淀池3的一侧壁下端设有第二排渣管502,第二沉淀池5的另一侧壁下端设有第三排渣管503;具体来说,设置第二排渣管502以及第三排渣管503均是便于沉淀池的冲洗排渣,可以减少人工利用工具进行沉淀池内的沉淀物质铲除,提高维护清理的便利性。

可选地,絮凝剂是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硫酸铝铁、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具体来说,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硫酸铝铁、聚丙烯酰胺是制药废水处理中常用的絮凝剂,其使用效果好,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