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染土壤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1184发布日期:2019-03-22 20:54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染土壤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污染土壤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污染物通过各种来源向土壤介质累积。特别是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的变化,大量工业场地改变用途进行开发利用,由此带来严重的工业场地污染问题。

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我国南方(如长三角地区)土壤具有高粘性、高含水率的特征,容易粘结成大块状,在进行土壤修复作业时遇到的常见的困难有土壤难以破碎,而且高粘性土壤容易粘贴在设备上,进出料不畅,导致加药后药剂和土壤无法充分接触反应。

目前,国内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时,土壤修复工程施工主要是以挖掘机、搅拌斗、翻抛机等为主的“土法”作业,无法有效处理此类问题工作效率低下。

同时,在挖取土壤进行修复时,土壤中经常有一些铁丝,如果不及时将其进行去除,一方面会影响土壤的修复,另一方面也容易对机器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土壤修复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染土壤处理装置,包括:

进料斗,进料斗中安装有可拆卸的振动筛;

第一传送带,第一传送带的进料端高度低于出料端高度,第一传送带进料端与进料斗的出料口相连;

破碎装置,破碎装置箱体侧面顶部的进料口与第一传送带出料端相连,箱体的底部为出料口,箱体内部由上至下安装有若干根转轴,各转轴分别由安装在箱体侧面的若干个第一电机来分别驱动;

除铁装置,包括吸附装置及收集盒,吸附装置及收集盒通过滑槽相连,吸附装置设置在第一传送带上方,包括2个辊筒以及安装在2个辊筒的环状转动履带,转动履带的表面固定有磁铁,且在吸附装置底部一端设置有刮板,刮板与转动履带下表面之间留有一定缝隙,滑槽顶部位于缝隙正下方,底部与收集盒相连;

加药装置,设置在第一传送带上方,且在第一传送带传输方向上,位于除铁装置的后方;

第二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的进料端与破碎装置的出料口相连,出料端设置有搅拌器,第二传送带的进料端高度低于出料端高度。

进一步的,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通过第一支架固定在地面上。

进一步的,第二传送带的运输方向为直线方向或者弯折方向。

进一步的,破碎装置最上端的转轴上安装有旋切刀组件,其余的转轴上安装有滚子锤组件。

进一步的,振动筛倾斜设置在进料斗中,与振动电机相连。

进一步的,除铁装置通过第三支架安装在第一传送带上方,在支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辊筒的第二电机。

进一步的,磁铁为永磁铁或电磁铁。

进一步的,进料斗固定在在地面上的第二支架上,且进料斗侧壁上固定有角钢,角钢通过弹簧固定在第二支架上。

进一步的,破碎装置箱体内部由上至下安装有4根转轴,任意2根上下相邻的转轴的转动方向相反,且下方3根转轴之间构成等边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

1、本装置具有筛分、除铁、上药、抛翻破碎混匀、二次抛翻混匀的功效;

2、上土斗包含可以将石块和土壤分离的振动筛2,料斗出口带有可调节高度的闸门;

3、真空上药,下药装置电控可调;

4、按一定角度排布的下方三根抛翻破碎轴由独立的电机驱动,转向相反;

5、出土与进土的方向可做90度旋转;

6、本装置纯电力驱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染土壤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污染土壤处理装置的截面图;

图3为污染土壤处理装置前端(进料斗-破碎装置段)的截面图;

图4为进料斗的安装立体图

图5为除铁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及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染土壤处理装置,包括:

进料斗1,进料斗1中安装有可拆卸的振动筛2;

第一传送带6,第一传送带6的进料端高度低于出料端高度,第一传送带6进料端与进料斗1的出料口相连;

破碎装置7,破碎装置7箱体侧面顶部的进料口与第一传送带6出料端相连,箱体的底部为出料口,箱体内部由上至下安装有若干根转轴,各转轴分别由安装在箱体侧面的若干第一电机来分别驱动;

除铁装置4,包括吸附装置及收集盒8,吸附装置及收集盒8通过滑槽9相连,吸附装置设置在第一传送带6上方,包括2个辊筒17以及安装在2个辊筒17的环状转动履带18,转动履带18的表面固定有磁铁,且在吸附装置底部一端设置有刮板(未示出),刮板与转动履带18下表面之间留有一定缝隙,滑槽顶部位于缝隙正下方,底部与收集盒8相连;

加药装置5,设置在第一传送带6上方,且在第一传送带6传输方向上,位于除铁装置4的后方。

第二传送带10,第二传送带10的进料端与破碎装置7的出料口相连,出料端设置有搅拌器11,第二传送带的进料端高度低于出料端高度。

在本方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传送带6和第二传送带10通过支架12固定在地面上。第二传送通过调节支架的高度来满足不同的输料高度需求。

在本方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传送带10的运输方向为直线方向或者弯折方向。图1所示为第二传送带10的运输方向为直线方向,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可以选用带有转角的支架来安装第二传送带10,第二传送带10终点处的输料口位于第二传送带10的左侧或者右侧。

在本方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破碎装置7最上端的转轴7a上安装有旋切刀组件,其余的转轴7b上安装有滚子锤组件。进一步的,破碎装置箱体内部由上至下安装有4根转轴,任意2根上下相邻的转轴的转动方向相反,且下方3根转轴之间构成等边三角形。进一步可选的,用来驱动底部3根转轴7b的各个电机的转速可调,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调节各个电机的转速。

在本方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振动筛2倾斜安装在进料斗1中,与振动电机相连,一侧设置有滑槽1a,体积较大的块状物无法通过振动筛2经过滑槽1a输送出去。进料斗1顶部还设置有挡板3,避免土壤掉落至除铁装置,对其造成污染。进料斗1固定在在地面上的第二支架13上,且进料斗侧壁上固定有角钢14,角钢通过弹簧15固定在第二支架上,通过弹簧固定起到减震作用,避免进料斗1在进料时对地面压力过大从而对地面造成损坏,从而可能引起固定不牢靠。同时,振动筛2在运作时也会有振动,弹簧也可以起到缓震作用。如图4所示。

此外,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以将振动筛2安装在进料斗1中,也可以将其取下。情况1:我们将振动筛2安装在进料斗1中,开启振动电机使振动筛2不断振动,将体积较大的块状物无法通过振动筛2经过滑槽1a输送出去;情况2:若挖取的土壤没有体积较大的块状物,我们可将振动筛2拆下来同,无需打开振动电机,土壤直接从进料斗1输送到第一传送带6上;情况3:若挖取的土壤比较粘稠,容易粘附在进料斗1侧壁上,我们可以将振动筛2拆下来,同时打开振动电机,利用振动电机来将进料斗1侧壁上粘附的土壤震落下来。

在本方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除铁装置4通过第三支架安装在第一传送带6上方,在支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辊筒17的第二电机。

在本方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磁铁为永磁铁或电磁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污染土壤被投放到进料斗1中,进料斗1中的振动筛2对污染土壤进行振动处理,一方面筛除土壤中较大的块状物,另一方面还可以将土壤进行初步破碎。之后掉落至第一传送带6上,由第一传送带6运输至破碎装置7。污染土壤在第一传送带6的运输过程中,会经过除铁装置4和加药装置5进行除铁和加药处理。除铁装置4除铁的原理为:除铁装置4的在第一传送带6上方不断转动的转动履带18上有磁铁,可以将土壤中的铁丝吸附上来,转动履带18转动到边缘时,刮板会将转动履带18表面吸附的铁丝刮下来并在重力作用下滑落至一侧的收集盒8。加药装置5为设置在第一传送带6上的一个加药料斗,底部开口有一调节阀可以用来调节加药速率。经过除铁和加药的污染土壤经过传送带输送到末端的破碎装置7。土壤从破碎装置7的进料口被输送进去并在重力作用下自由落体。破碎装置7中含有4个转轴,最上端的转轴上安装有旋切刀组件,其余的转轴上安装有滚子锤组件,土壤在下落过程中,依次经过各转轴的多次破碎处理,将土壤进一步破碎。经过破碎装置7破碎处理后的土壤从底部的出料口继续由第二传送带10进行传输,第二传送带10将土壤抬升输送到末端的搅拌器进行再次搅拌破碎后输出。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污染土壤的大批量处理,具有效率高效、混合均匀的特点。创新点在于:

1、本装置具有筛分、除铁、上药、抛翻破碎混匀、二次抛翻混匀的功效;

2、上土斗包含可以将石块和土壤分离的振动筛2,料斗出口带有可调节高度的闸门;

3、真空上药,下药装置电控可调;

4、按一定角度排布的三根抛翻破碎轴由独立的电机驱动,转向相反;

5、出土与进土的方向可做90度旋转;

6、本装置纯电力驱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