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固液分离生物滤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0591发布日期:2019-04-09 22:56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高效固液分离生物滤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固液分离生物滤池,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生物滤池存在池底曝气和集污相互影响的问题,曝气会将池底的固体沉淀物搅动起来;但是不曝气的生物滤池又不能进行氨、氮的有效处理。因此尚需要一种兼顾集污和曝气,提高水处理效果的高效固液分离生物滤池,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效固液分离生物滤池,生物滤池的曝气和生物滤池污物沉淀不再相互影响水处理效果,提高容积单位的氨、氮的有效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固液分离生物滤池,包括生物滤池,生物滤池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池和出水池,生物滤池的深度均大于进水池和出水池的深度;生物滤池靠近进水池一侧固定有折流墙,折流墙与进水池、生物滤池之间设为进水通道;生物滤池的底部设置有一斜度坡,斜度坡沿进水通道一侧向下倾斜,斜度坡与生物滤池靠近出水池的一侧呈锐角设置,在斜度坡底部设置有排污槽;生物滤池的曝气管呈一字贴出水池侧壁设置。生物滤池的曝气和生物滤池污物沉淀不再相互影响水处理效果,提高容积单位的氨、氮的有效处理效果是原生物处理方式的3倍以上。

优选地,所述生物滤池内充满携带液态污物和固态污物的污水。

优选地,所述折流墙通过两端与生物滤池的侧壁相连,折流墙的底部与进水通道留有空隙,污水经由该空隙流经斜度坡。生物滤池的进水由平进水方式加折流墙,改成生物滤池下部进水,另一端上部出水,极大的增加了水中污物的沉淀机会。

优选地,所述生物滤池中间设有曝气管,曝气管一端位于排污槽顶部,另一端位于出水池的出口处。

优选地,所述进水池和出水池与生物滤池相连的侧壁处设置有挡沿。

优选地,所述生物滤池内的固态污物由于离心的作用不断的集中到生物滤池的排污槽里。生物滤池曝气位置在出水端呈一字贴墙设置,这样曝气带动池水逆时针旋转,既增加了水中生物滤料与水的表面接触,又使水中的污物由于离心的作用不断的集中到生物滤池的排污槽里。

优选地,所述生物滤池内的曝气带动池水逆时针旋转。

优选地,所述斜度坡朝向出水池倾斜的坡度为10°至15°。进一步优选为13°,生物滤池底有13°的斜度坡向生物滤池的出水端,提高了生物滤池的排污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生物滤池的进水由平进水方式加折流墙,改成生物滤池下部进水,另一端上部出水,极大的增加了水中污物的沉淀机会;(2)生物滤池底有13°的斜度坡向生物滤池的出水端,提高了生物滤池的排污效果;(3)生物滤池曝气位置在出水端呈一字贴墙设置,这样曝气带动池水逆时针旋转,既增加了水中生物滤料与水的表面接触,又使水中的污物由于离心的作用不断的集中到生物滤池的排污槽里;(4)经过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生物滤池的曝气和生物滤池污物沉淀不再相互影响水处理效果,提高容积单位的氨、氮的有效处理效果是原生物处理方式的3倍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池;2、进水通道;3、生物滤池;4、斜度坡;5、排污槽;6、出水池;7、曝气管;8、折流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固液分离生物滤池,包括生物滤池3,生物滤池3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池1和出水池6,生物滤池3的深度均大于进水池1和出水池6的深度;生物滤池3靠近进水池1一侧固定有折流墙8,折流墙8与进水池1、生物滤池3之间设为进水通道2;生物滤池3的底部设置有一斜度坡4,斜度坡4沿进水通道2一侧向下倾斜,斜度坡4与生物滤池3靠近出水池6的一侧呈锐角设置,在斜度坡4底部设置有排污槽5;生物滤池3的曝气管7呈一字贴出水池6侧壁设置。生物滤池3的曝气和生物滤池3污物沉淀不再相互影响水处理效果,提高容积单位的氨、氮的有效处理效果是原生物处理方式的3倍以上。

生物滤池3整体呈T型结构,其中进水池1和出水池6分别位于生物滤池3的两侧,三者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面。

所述进水池1和出水池6与生物滤池3相连的侧壁处设置有挡沿。挡沿的作用是让污水先经过一定阻挡后再与生物滤池3相连,减少流速且避免过多混合。

所述生物滤池3内充满携带液态污物和固态污物的污水。

所述折流墙8通过两端与生物滤池3的侧壁相连,折流墙8的底部与进水通道2留有空隙,污水经由该空隙流经斜度坡4。生物滤池3的进水由平进水方式加折流墙8,改成生物滤池3下部进水,另一端上部出水,极大的增加了水中污物的沉淀机会。

所述生物滤池3中间设有曝气管7,曝气管7一端位于排污槽5顶部,另一端位于出水池6的出口处。生物滤池3的底部设有与鼓风机连通的曝气管7道和曝气头。生物滤池3内还设有滤膜和反冲洗泵。

所述生物滤池3内的固态污物由于离心的作用不断的集中到生物滤池3的排污槽5里。生物滤池3曝气位置在出水端呈一字贴墙设置,这样曝气带动池水逆时针旋转,既增加了水中生物滤料与水的表面接触,又使水中的污物由于离心的作用不断的集中到生物滤池3的排污槽5里。位于生物滤池3底部的排污槽5内设有排泥泵。

所述生物滤池3内的曝气带动池水逆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的污水从曝气位置自底向上旋转,然后流动到生物滤池3顶部后继续旋转,直到流经到折流墙8后被迫转向,最终与新流入的污水混合继续沿斜度坡4冲刷。在此循环过程中,污水中的固态污物经由离心力集中到排污槽5内,后经过排泥泵的作用排出到生物滤池3外;污水中的液态污物集中到生物滤池3内滤膜上,后经过反冲洗泵排出。

所述斜度坡4朝向出水池6倾斜的坡度为10°至15°。进一步优选为13°,生物滤池3底有13°的斜度坡4向生物滤池3的出水端,提高了生物滤池3的排污效果。

实施例2:

生物处理是循环水养鱼的水处理系统中最主要的技术环节,整个循环水的处理工艺如下:鱼池排水→机械过滤→提水泵→生物处理→紫外线消毒→充氧→鱼池,常年连续不间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固液分离生物滤池,是在长期的循环水养鱼工程建设和运行中不断总结和改进的实用新型创造,说明如下:

(1)生物滤池3的进水由平进水方式加折流墙8,改成生物滤池3下部进水,另一端上部出水,极大的增加了水中污物的沉淀机会。

(2)生物滤池3底有13°的斜度坡4向生物滤池3的出水端,提高了生物滤池3的排污效果。

(3)生物滤池3曝气位置在出水端呈一字贴墙设置,这样曝气带动池水逆时针旋转,既增加了水中生物滤料与水的表面接触,又使水中的污物由于离心的作用不断的集中到生物滤池3的排污槽5里,

总结:经过改进,生物滤池3的曝气和生物滤池3污物沉淀不再相互影响水处理效果,提高容积单位的氨、氮的有效处理效果是原生物处理方式的3倍以上。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运用于污水处理设备场合,尤其适合循环水养鱼厂场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己,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均等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