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澄清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2956发布日期:2019-10-08 20:3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移动的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池(2)以不与集装箱(1)发生相对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集装箱(1)内;

所述澄清池(2)包括第一混凝池(4)、第二混凝池(5)、絮凝池(6)、沉淀池(24)和清水池(11),所述澄清池(2)按照污水在处理过程中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混凝池(4)、所述第二混凝池(5)、所述絮凝池(6)、所述沉淀池(24)和所述清水池(11)的方式布置,所述沉淀池(24)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收集斗(24a)和刮泥机(22);

其中,所述刮泥机(22)至少包括刮泥板(22a)、连接臂(22b)、驱动装置(22c)、连接杆(22d)和转轴(22e),所述转轴(22e)穿过所述污泥收集斗(24a)的底部后与所述驱动装置(22c)连接,至少一根所述连接杆(22d)与若干个所述连接臂(22b)连接,每个连接臂(22b)分别与对应的刮泥板(22a)连接,以使得在所述驱动装置(22c)驱动所述转轴(22e)转动时,若干个所述刮泥板(22a)能够与所述污泥收集斗(24a)的侧壁接触并以圆形的轨迹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刮泥板(22a)之间至少有一部分相互重叠并抵靠,以使得所述刮泥机(22)按照若干个所述刮泥板(22a)的底面在同一平面并且所述底面与所述污泥收集斗(24a)的侧壁平行的方式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刮泥板(22a)之间形成的重叠部分的长度占刮泥板(22a)长度的5%~5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板(22a)的底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6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是,所述集装箱(1)上还设置有控制器(3),所污泥收集斗(24a)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一污泥泵(15)和能够检测污泥深度的污泥泥位检测器(17),所述刮泥机(22)、所述第一污泥泵(15)和所述污泥泥位检测器(17)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是,所述澄清池(2)还包括污泥池(21),所述污泥收集斗(24a)的底部与所述污泥池(2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污泥泵(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是,所述澄清池(2)还包括第二污泥泵(18)和污泥回流管(20),所述第二污泥泵(18)能够将所述污泥池(21)内的至少一部分污泥通过所述污泥回流管(20)回送到第一混凝池(4)与原水混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是,所述污泥回流管(20)上设置有流量计(19),所述第二污泥泵(18)和所述流量计(19)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是,装有氢氧化钠和/或碳酸钠的软化剂储罐(9)通过软化剂投加泵与所述沉淀池(24)连接,装有混凝剂的混凝剂储罐(7)通过混凝剂投加泵分别与所述第二混凝池(5)和/或所述第一混凝池(4)连接,装有絮凝剂的絮凝剂储罐(8)通过絮凝剂投加泵与所述絮凝池(6)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是,所述澄清池(2)还包括进水管(13)和出水管(12),所述进水管(13)的一端穿过所述集装箱(1)的箱体与外界连通,所述进水管(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混凝池(4)连接;

所述出水管(12)的一端穿过所述集装箱(1)的箱体与外界连通,所述出水管(12)的另一端与所述清水池(11)连接;所述污泥池(21)的底部设置有向外界排放污泥的污泥排放管(14)。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