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臭水体生态处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83653发布日期:2019-07-06 10:18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黑臭水体生态处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臭水体生态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河道水体污染状况日益恶化,其中黑臭河道水体的危害很多,如影响居民生活,危害人体健康;破坏河流生态系统;损害城市景观等。因此黑臭水体的治理已成为广大环保专家积极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领域。

目前对黑臭水体处理方法主要是首先进行清淤,然后利用水处理设备处理水体。清淤步骤可分为人工清淤和生物清淤,人工清淤也就是污染物的转移,这种传统方法会带来二次污染,特别是含有较多油和重金属的水体底泥,危害更大,同时需要投入大量的机械设备,还要投入化学药剂进行处理,能耗也非常高;生物清淤就是对于底泥量相对较少的黑臭水体投加生物菌,但是这种生物菌由于没有载体,容易随水流冲走,需要大量长期投加,成本也非常高,而且投加的外来菌种对整个水体的生态环境也会产生未知的影响。水体处理技术主要采用接触氧化法,过滤法和膜分离技术等,这些技术虽然能处理好水质,但是能耗特别大,长期运行成本较高,且整个水体的生态系统恢复缓慢。此外,沉水植物常用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沉水植物能够提升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水中的悬浮物,从而改善水体中的光照条件和溶解氧,还为水下的各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保证水体生物的多样性,但是若直接将沉水植物载种到河道底部,河道水体内的悬浮物较多,导致河道底部的光照条件不足以支撑沉水植物的正常生长需求,且将沉水植物栽种到河道底部的过程也较复杂,耗时耗力。

因此,急需一种能够解决现有问题的臭水体生态处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黑臭水体生态处理系统及方法,通过微生物和沉水植物等生态的手段净化水体,分解吸收底泥,只需定期收割沉水植物即可达到净化水体、降解底泥的效果,且成本低廉,简单有效。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黑臭水体生态处理系统,包括固定桩和富含枯草芽孢杆菌的秸秆编织物,所述秸秆编织物上种植有根系发达的沉水植物,所述秸秆编织物底部通过连接绳固定有若干配重块,所述秸秆编织物顶部固定有限位绳索的一端,所述限位绳索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桩上。

优选的,所述秸秆编织物采用稻草、麦杆、玉米杆中的一种编织而成或者两种及以上混合编织而成。

优选的,所述沉水植物为苦藻、金鱼藻、黑藻、伊乐藻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配重块为砖块或石块。

优选的,该生态处理系统用于处理河道,所述固定桩的底部固定在河道的底部或者河道的岸边。

一种黑臭水体生态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秸秆编织物上种植根系发达的沉水植物,再在秸秆编织物的顶部固定有限位绳索,在秸秆编织物的底部通过连接绳固定有配重块;

s2:在河道底部或者河道的岸边打入固定桩;

s3:将秸秆编织物缓慢坠入到河道的水体的上端,并将限位绳索固定在固定桩上,防止秸秆编织物继续下沉;

s4:秸秆编织物上的枯草芽孢杆菌和沉水植物可净化水体,当秸秆编织物上方的水体变清后,解开限位绳索,让秸秆编织物继续下沉,至从水体上方刚好能看到秸秆编织物上的沉水植物为止,然后再将限位绳索固定在固定桩上,防止秸秆编织物继续下沉;

s5:按照步骤s4反复操作,直到秸秆编织物的底部接触到河道底部的底泥处为止,沉水植物的根系可透过秸秆编织物深入到底泥中,沉水植物及秸秆编织物上的枯草芽孢杆菌可分解底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微生物和沉水植物等生态的手段净化水体,分解吸收底泥,只需定期收割沉水植物即可达到净化水体、降解底泥的效果,且成本低廉,简单有效;本发明在富含枯草芽孢杆菌的秸秆编织物上种植沉水植物,当秸秆编织物在水体中时,逐步向下沉,根系发达的沉水植物可以利用水体内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秸秆编织物上的枯草芽孢杆菌可以利用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溶解的氧大量繁殖,对水质净化起到明显的效果;此外,秸秆编织物是多孔结构,不仅可吸附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供枯草芽孢杆菌生长,同时可以阻止底泥上浮;当秸秆编织物下降到河道底部的底泥上时,沉水植物的根系可透过秸秆编织物深入到底泥中,沉水植物及秸秆编织物上的枯草芽孢杆菌可分解底泥,使底泥快速消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固定桩;2、秸秆编织物;3、沉水植物;4、配重块;5、限位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黑臭水体生态处理系统,包括固定桩1和富含枯草芽孢杆菌的秸秆编织物2,当河道较宽时,固定桩1的底部固定在河道的底部,秸秆编织物2采用稻草、麦杆、玉米杆中的一种编织而成或者两种及以上混合编织而成,该秸秆编织物2上富含有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对水质净化起到较好的效果,当秸秆编织物2上的枯草芽孢杆菌不足时,可在秸秆编织物2上投加部分菌种。秸秆编织物2上种植有根系发达的沉水植物3,沉水植物3为苦藻、金鱼藻、黑藻、伊乐藻中的一种或多种,秸秆编织物2底部通过连接绳固定有若干配重块4,配重块4为砖块或石块,当秸秆编织物2沉到河道底部时,配重块4也会沉积在河道底部,且不会对河道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为保证秸秆编织物2能够顺利坠入到河道的底部,秸秆编织物2上还可以铺设有沙子或石子等。为固定秸秆编织物2,防止其被水流冲走,秸秆编织物2顶部固定有限位绳索5的一端,限位绳索5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桩1上。

一种黑臭水体生态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秸秆编织物2上种植根系发达的沉水植物3,再在秸秆编织物2的顶部固定有限位绳索5,在秸秆编织物2的底部通过连接绳固定有配重块4;

s2:在河道底部打入固定桩1;

s3:将秸秆编织物2缓慢坠入到河道的水体的上端,并将限位绳索5固定在固定桩1上,防止秸秆编织物2继续下沉;

s4:秸秆编织物2上的枯草芽孢杆菌和沉水植物3可净化水体,其中的沉水植物3能够提升水体透明度,降低水中的悬浮物,当秸秆编织物2上方的水体变清后,解开限位绳索5,让秸秆编织物2继续下沉,至从水体上方刚好能看到秸秆编织物2上的沉水植物3为止,这样是为了确保沉水植物3上方的光照条件能够满足沉水植物正常的生长需要,然后再将限位绳索5固定在固定桩1上,防止秸秆编织物2继续下沉;

s5:按照步骤s4反复操作,直到秸秆编织物2的底部接触到河道底部的底泥处为止,沉水植物3的根系可透过秸秆编织物2深入到底泥中,沉水植物3及秸秆编织物2上的枯草芽孢杆菌可分解底泥。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黑臭水体生态处理系统,包括固定桩1和富含枯草芽孢杆菌的秸秆编织物2,当河道较窄时,固定桩1的底部固定在河道的岸边,秸秆编织物2采用稻草、麦杆、玉米杆中的一种编织而成或者两种及以上混合编织而成,该秸秆编织物2上富含有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对水质净化起到较好的效果。秸秆编织物2上种植有根系发达的沉水植物3,沉水植物3为苦藻、金鱼藻、黑藻、伊乐藻中的一种或多种,秸秆编织物2底部通过连接绳固定有若干配重块4,配重块4为砖块或石块,当秸秆编织物2沉到河道底部时,配重块4也会沉积在河道底部,且不会对河道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为固定秸秆编织物2,防止其被水流冲走,秸秆编织物2顶部固定有限位绳索5的一端,限位绳索5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桩1上。

一种黑臭水体生态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秸秆编织物2上种植根系发达的沉水植物3,再在秸秆编织物2的顶部固定有限位绳索5,在秸秆编织物2的底部通过连接绳固定有配重块4;

s2:在河道的岸边打入固定桩1;

s3:将秸秆编织物2缓慢坠入到河道的水体的上端,并将限位绳索5固定在固定桩1上,防止秸秆编织物2继续下沉;

s4:秸秆编织物2上的枯草芽孢杆菌和沉水植物3可净化水体,其中的沉水植物3能够提升水体透明度,降低水中的悬浮物,当秸秆编织物2上方的水体变清后,解开限位绳索5,让秸秆编织物2继续下沉,至从水体上方刚好能看到秸秆编织物2上的沉水植物3为止,这样是为了确保沉水植物3上方的光照条件能够满足沉水植物正常的生长需要,然后再将限位绳索5固定在固定桩1上,防止秸秆编织物2继续下沉;

s5:按照步骤s4反复操作,直到秸秆编织物2的底部接触到河道底部的底泥处为止,沉水植物3的根系可透过秸秆编织物2深入到底泥中,沉水植物3及秸秆编织物2上的枯草芽孢杆菌可分解底泥。

本发明通过微生物和沉水植物等生态的手段净化水体,分解吸收底泥,只需定期收割沉水植物3即可达到净化水体、降解底泥的效果,且成本低廉,简单有效;本发明在富含枯草芽孢杆菌的秸秆编织物2上种植沉水植物3,当秸秆编织物2在水体中时,逐步向下沉,根系发达的沉水植物3可以利用水体内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秸秆编织物2上的枯草芽孢杆菌可以利用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溶解的氧大量繁殖,对水质净化起到明显的效果;此外,秸秆编织物2是多孔结构,不仅可吸附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供枯草芽孢杆菌生长,同时可以阻止底泥上浮;当秸秆编织物2下降到河道底部的底泥上时,沉水植物3的根系可透过秸秆编织物2深入到底泥中,沉水植物3及秸秆编织物2上的枯草芽孢杆菌可分解底泥,使底泥快速消解。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