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除藻的微生态菌群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09528发布日期:2019-08-10 00:50阅读:7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环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除藻的微生态菌群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水环境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性。我国在富营养化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富营养化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有的地方还有恶化的倾向。从长远来看,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人类环境必将受到更大的影响,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在未来仍会继续对人类提出挑战。水体富营养化破坏了水生生态环境,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便和损害,直接导致人类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鉴于此,水体富营养化治理自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除藻的常用方法有:(1)物理方法。采用超声波设备破坏蓝绿藻细胞或者采用改性黏土除藻;(2)化学方法。就是采用一些对藻类细胞破坏力大、其自身的毒性又比较低、对水体环境不造成污染或污染非常轻微的化学物质,如硫酸铜、过氧化氢等以及一些凝絮剂,喷洒在发生水域以杀灭藻类生物;(3)生物方法。研究探索“以藻治藻”或“以虫治藻”等方法。挑选和培养出抑藻水生植物物种;饲养鲢鱼、鳙鱼等滤食性水生生物。

然而上述几种方法中,物理方法需要长期不断地对水体进行处理,耗能巨大,并且需要投入专门的设备。化学法容易造成残留从而导致二次污染。生物方法从经济和效果上看都是非常有前景的。其中,微生物作为大自然的清洁工,在环境治理中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污水处理领域。相对于传统的物理法、化学法等环境污染治理方法,微生物技术由于其效果好、运行稳定、无二次污染、安全可靠、维护成本低,市场前景极为广阔。然而不同的微生物菌种在除藻效果上差异仍然较大。如何配置一种效果良好的除藻剂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根据水藻类型,结合微生物菌群各自的特点,组合出新型微生态菌群,并且适用地区范围广,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种用于除藻的微生态菌群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大豆和禾谷,经预处理后混合,用基础培养基溶解其有效成分,再与含菌种的基础培养基混合反应,制得液体微生态菌群发酵液;将所述微生态菌群发酵液混合大麦秸秆浸出液混合得到除藻混合溶液;将所述除藻混合溶液按体积比1∶6000投放至待净化的水样中。

大麦秸秆在浸泡后析出的有机质为细菌提供了必要的生长物质来源。此外,大麦秸秆在浸泡后析出苯酚、苯酚的氧化产物及酚类含甲基的衍生物,同时还有乙酸、苯的各种衍生物。这些物质即使是在浓度很低时也能对藻类起到抑制作用,而且滞留的化学物质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较小。

除大麦秸秆外,还可以采用水稻秸秆。这为农村处理水稻秸秆提供了新的出路。

所述禾谷选自大米、小米、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粱、黄米、荞麦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合适的培养基除大豆、小麦混合物外,还可以为其它碳源,例如红糖、麦芽糊精等。

所述步骤包括初筛所述大豆和禾谷,其中所述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0%,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于35%,钾含量不低于1500ppm,镁含量不低于1200ppm;所述禾谷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于70%。

所述预处理包括清洗、沥水、粉碎和/或杀菌。

所述大豆和禾谷的重量配比为(1.5~4.0)∶(0.5~2.8)。

所述基础培养基含有氯化钠0.2%~0.8%,溶剂为无菌水;所述基础培养基含有氯化钠优选为0.3%~0.7%。

所述基础培养基溶解时间为8~48h。

所述菌种包括地衣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所述地衣芽胞杆菌菌种含量为(0.5~3)×108cfu/ml、枯草芽胞杆菌菌种含量为(0.5~3)×108cfu/ml;或者所述菌种包括凝结芽胞杆菌、液化淀粉芽胞杆菌;所述凝结芽胞杆菌菌种含量为(0.5~3)×108cfu/ml、所述液化淀粉芽胞杆菌菌种含量为(0.5~3)×108cfu/ml;

或者,菌种选自凝结芽胞杆菌、液化淀粉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所述凝结芽胞杆菌菌种含量为(0.1~2)×108cfu/ml、所述液化淀粉芽胞杆菌菌种含量为(0.1~5)×108cfu/ml、所述枯草芽胞杆菌菌种含量为(1~5)×108cfu/ml;或者,菌种选自凝结芽胞杆菌、液化淀粉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所述凝结芽胞杆菌菌种含量为(1~5)×108cfu/ml、液化淀粉芽胞杆菌菌种含量为(0.5~2)×108cfu/ml、枯草芽胞杆菌菌种含量为(1~5)×108cfu/ml、地衣芽孢杆菌菌种含量为(0.5~3)×108cfu/ml;

或者,菌种选自菌种选自凝结芽胞杆菌、液化淀粉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短小芽孢杆菌;所述凝结芽胞杆菌菌种含量为(1~5)×108cfu/ml、液化淀粉芽胞杆菌菌种含量为(0.5~2)×108cfu/ml、枯草芽胞杆菌菌种含量为(1~5)×108cfu/ml、短小芽孢杆菌菌种含量为(0.5~3)×108cfu/ml;

或者,菌种选自菌种选自凝结芽胞杆菌、液化淀粉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短小芽孢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所述凝结芽胞杆菌菌种含量为(1~5)×108cfu/ml、液化淀粉芽胞杆菌菌种含量为(0.5~5)×108cfu/ml、枯草芽胞杆菌菌种含量为(1~5)×108cfu/ml、短小芽孢杆菌菌种含量为(0.5~3)×108cfu/ml、沼泽红假单胞菌菌种含量为(0.5~5)×108cfu/ml。

制备得到的液体微生态菌群中的总菌浓度大于1×109cfu/ml。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做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采购安徽芜湖地区的大豆,测定其蛋白质含量为53%,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于41%,钾含量不低于1750ppm,镁含量不低于1320ppm。采购河南郑州地区的小麦,测定其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于78%。将上述大豆和小麦清洗、沥水、球磨机粉碎后、紫外杀菌,按重量比为2.4:1.2混合,总重量为20.0kg。

取无菌水配置的基础培养基,其含有氯化钠0.5%,加入上述大豆、小麦的混合物中,没过上表面即可,浸泡过夜。过滤取上清液,备用。

准备含有菌种的基础培养基:菌种选自地衣芽胞杆菌1.5×108cfu/ml、枯草芽胞杆菌1.5×108cfu/ml。

在含有菌种的基础培养基中加入上述上清液,含有菌种的基础培养基与上清液的体积比为1∶30,密闭、常温25℃左右、湿度60%左右放置发酵30h,制得微生态菌群,其总菌浓度为1.1×109cfu/ml。

实施例2

采购安徽芜湖地区的大豆,测定其蛋白质含量为53%,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于41%,钾含量不低于1750ppm,镁含量不低于1320ppm。采购河南郑州地区的小麦,测定其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于78%。将上述大豆和小麦清洗、沥水、球磨机粉碎后、紫外杀菌,按重量比为2.4∶1.2混合,总重量为20.0kg。

取无菌水配置的基础培养基,其含有氯化钠0.5%,加入上述大豆和小麦的混合物中,没过上表面即可,浸泡过夜。过滤取上清液,备用。

准备含有菌种的基础培养基:菌种选自凝结芽胞杆菌1.5×108cfu/ml、液化淀粉芽胞杆菌1.5×108cfu/ml。

在含有菌种的基础培养基中加入上述上清液,含有菌种的基础培养基与上清液的体积比为1∶30,密闭、常温25℃左右、湿度60%左右放置发酵30h,制得微生态菌群,其总菌浓度为6×109cfu/ml。

实施例3

采购安徽芜湖地区的大豆,测定其蛋白质含量为53%,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于41%,钾含量不低于1750ppm,镁含量不低于1320ppm。采购河南郑州地区的小麦,测定其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于78%。将上述大豆和小麦清洗、沥水、球磨机粉碎后、紫外杀菌,按重量比为2.4∶1.2混合,总重量为20.0kg。

取无菌水配置的基础培养基,其含有氯化钠0.5%,加入上述大豆和小麦的混合物中,没过上表面即可,浸泡过夜。过滤取上清液,备用。

准备含有菌种的基础培养基:菌种选自凝结芽胞杆菌0.3×108cfu/ml、液化淀粉芽胞杆菌0.8×108cfu/ml、枯草芽胞杆菌1.5×108cfu/ml。

在含有菌种的基础培养基中加入上述上清液,含有菌种的基础培养基与上清液的体积比为1∶30,密闭、常温25℃左右、湿度60%左右放置发酵32h,制得微生态菌群,其总菌浓度为5×109cfu/ml。

实施例4

准备含有菌种的基础培养基:菌种选自凝结芽胞杆菌1.1×108cfu/ml、液化淀粉芽胞杆菌4.35×108cfu/ml、枯草芽胞杆菌4.55×108cfu/ml。

其余特征与实施例3相同。

实施例5

采购安徽芜湖地区的大豆,测定其蛋白质含量为53%,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于41%,钾含量不低于1750ppm,镁含量不低于1320ppm。采购河南郑州地区的小麦,测定其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于78%。将上述大豆和小麦清洗、沥水、球磨机粉碎后、紫外杀菌,按重量比为2.4∶1.2混合,总重量为20.0kg。

取无菌水配置的基础培养基,其含有氯化钠0.5%,加入上述大豆和小麦的混合物中,没过上表面即可,浸泡过夜。过滤取上清液,备用。

准备含有菌种的基础培养基:菌种选自凝结芽胞杆菌4.35×108cfu/ml、液化淀粉芽胞杆菌1.35×108cfu/ml、枯草芽胞杆菌4.55×108cfu/ml、地衣芽孢杆菌1.3×108cfu/ml。

在含有菌种的基础培养基中加入上述上清液,含有菌种的基础培养基与上清液的体积比为1∶30,密闭、常温25℃左右、湿度60%左右放置发酵30h,制得微生态菌群,其总菌浓度为9×109cfu/ml。

实施例6

准备含有菌种的基础培养基:菌种选自凝结芽胞杆菌4.35×108cfu/ml、液化淀粉芽胞杆菌1.35×108cfu/ml、枯草芽胞杆菌4.55×108cfu/ml、短小芽孢杆菌0.62×108cfu/ml。其余特征与实施例5相同。

实施例7

采购安徽芜湖地区的大豆,测定其蛋白质含量为53%,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于41%,钾含量不低于1750ppm,镁含量不低于1320ppm。采购河南郑州地区的小麦,测定其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于78%。将上述大豆和小麦清洗、沥水、球磨机粉碎后、紫外杀菌,按重量比为2.4∶1.2混合,总重量为20.0kg。

取无菌水配置的基础培养基,其含有氯化钠0.5%,加入上述大豆和小麦的混合物中,没过上表面即可,浸泡过夜。过滤取上清液,备用。

准备含有菌种的基础培养基:菌种选自凝结芽胞杆菌1.38×108cfu/ml、液化淀粉芽胞杆菌3.3×108cfu/ml、枯草芽胞杆菌4.55×108cfu/ml、短小芽孢杆菌0.62×108cfu/ml、沼泽红假单胞菌2.45×108cfu/ml。

在含有菌种的基础培养基中加入上述上清液,含有菌种的基础培养基与上清液的体积比为1∶30,密闭、常温25℃左右、湿度60%左右放置发酵32h,制得微生态菌群,其总菌浓度为1.3×1010cfu/ml。

除藻微生态菌群的应用:

制备大麦秸秆浸出液。将大麦秸秆采购黑龙江地区的大麦秸秆,测定其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于77%。将大麦秸秆清洗、沥水、球磨机粉碎后、紫外杀菌。将大麦秸秆和蒸馏水按照1:40的重量比混合。静置48h后得到大麦秸秆浸出液。

取实施例1-7制备的微生态菌群发酵液,混合大麦秸秆浸出液混合得到除藻混合溶液。水样取自被污染的池塘,经检测以蓝藻为主。将除藻混合溶液按体积比1∶6000投放至待净化的水样中;分别于第1天、第14天和第21天各投放一次;并且在3个月后,可再次投放除藻混合溶液,从而维持除藻效果(修复结果参见表1)。

表1实施例1-7微生态菌群除藻参数值对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