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刷粉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5390发布日期:2020-02-18 13:5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刷粉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刷粉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在锂离子电池极片激光切极耳成型过程中,激光切极耳时会产生粉尘,激光切极耳产生的粉尘会影响极片的质量,对后续的工艺造成麻烦,对整个电池的生产及使用有安全隐患,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如果没有处理干净会直接漂浮到空气中导致污染空气,且产生的粉尘会直接进入到设备轴承、电气零件等部件里面,从而损坏部件,降低设备使用寿命。因此,在极片输送过程中需要将极耳上的粉尘除去。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刷粉机构,以实现在极片输送过程中将极耳上的粉尘除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刷粉机构,包括安装支座、左毛刷、右毛刷以及设置在安装支座上的、用于驱动左毛刷与右毛刷相对转动的驱动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支座上的、用于将左毛刷与右毛刷贴合的推紧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支座各自侧的、用于吹粉尘的吹粉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支座一侧的吹粉组件上的用于对两侧极耳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左毛刷与右毛刷下方的吸尘盒。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安装座;设置在电机安装座上的调速电机;与所述调速电机连接的用于安装所述右毛刷的刷粉主动轴;设置在所述安装支座上、用于安装所述刷粉主动轴的第一轴座;设置在所述刷粉主动轴与所述调速电机之间的主动齿轮;设置在所述刷粉主动轴一侧的用于安装所述左毛刷的刷粉从动轴;设置在所述第二轴座一侧用于安装所述刷粉从动轴的第二轴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刷粉从动轴一端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吹粉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左毛刷一侧的第一立板;设置在所述右毛刷一侧的第二立板;以及设置分别在所述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上的吹气结构;所述吹气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上的用于安装风管的风管座与设置在风管座上的风管;所述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均开设有第一u型槽,所述风管正对于所述第一u型槽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推紧组件包括:气缸安装座;设置在气缸安装座上的推紧气缸;用于连接推紧气缸与所述第一立板的浮动接头;设置在所述安装支座上的两组直线导轨副,所述直线导轨副包括一直线导轨和设置在该直线导轨上的滑块;设置在所述滑块上的并与所述第二轴座固定连接的滑动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第二轴座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板上的盖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盖板上的用于对极片两侧的极耳进行导向的两组导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两片相对设置的导向片,其中一片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导向片相对设置在所述左毛刷与所述右毛刷之间,且两导向片之间具有一定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导向片上开设有第二u型槽,所述盖板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二u型槽的开口大小适配的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风管中空设置,且其一端设置有一进气孔,其侧面设有一排出气孔,所述出气口位置正对于所述第一u型槽的开口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刷粉组件,实现了极耳切割完成后在极片输送过程中将极耳正反面的粉尘除去,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同时方便了后期的装配调试和售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刷粉机构的立体图1。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刷粉机构的立体图2。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刷粉机构的立体图3。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刷粉机构在设备上的安装方向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导向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滑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1、安装支座;2、左毛刷;3、右毛刷;4、驱动组件;41、电机安装座;42、调速电机;43、刷粉主动轴;44、第一轴座;45、主动齿轮;46、刷粉从动轴;47、第二轴座;48、从动齿轮;5、推紧组件;51、气缸安装座;52、推紧气缸;53、浮动接头;54、直线导轨副;541、直线导轨;542、滑块;55、滑动板;6、吹粉组件;61、第一立板;62、第二立板;63、吹气结构;631、风管座;632、风管;7、导向组件;71、盖板;72、导向片;8、吸尘盒;81、第一吸尘盒;82、第二吸尘盒;9、联轴器;10、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刷粉机构,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与“所述”可泛指单一个或复数个。

本文中所使用的“约”、“大约”或“大致”用以修饰任何可稍微变化的数量,但这种稍微变化并不会改变其本质。于实施方式中若无特别说明,以“约”、“大约”或“大致”所修饰的数值范围一般是容许在备份至二十以内,较佳地的是于百分之十以内,而更佳地是于百分之五以内。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刷粉机构的较佳实施例。

一种刷粉机构,如图1、图2、图3与图4所示,包括安装支座1,该安装支座1上设置有左毛刷2和右毛刷3,其中,所述左毛刷2与右毛刷3均使用软毛刷,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用于驱动左毛刷2与右毛刷3相对转动的驱动组件4,左毛刷2一侧设置有将其与右毛刷3贴合的推紧组件5,左毛刷2与右毛刷3靠近安装支座1边侧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吹粉尘的吹粉组件6,所述安装支座1一侧设置有用于对两侧极耳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7,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左毛刷2与右毛刷3下方的吸尘盒8。

其中,导向组件7设置在右毛刷3靠近安装支座1边侧的一侧,其中,设置在左毛刷2下方的为第一吸尘盒81,设置在右吸尘盒8下方的为第二吸尘盒82。

工作原理:因极耳切割完成后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在输送过程中需要通过毛刷去除极耳正反两面的粉尘,将左毛刷2与右毛刷3依次安装好后,再将导向组件7的位置调整到到产品位(极片输送过程中极耳所经过的位置),其后推紧组件5将左毛刷2推至贴近于右毛刷3的位置,其后通过驱动组件4带动左毛刷2与右毛刷3相对转动从而去除极耳正反两面的粉尘,刷掉的粉尘会被下方的吸尘盒8吸走,该吸尘盒8一端设置有一抽风口,并直接接在厂房的通风管632上。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电机安装座41、调速电机42、与所述调速电机42连接的用于安装所述右毛刷3的刷粉主动轴43,所述安装支座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刷粉主动轴43的第一轴座44,所述第一轴座44设置有两个,刷粉主动轴43通过轴承10与两第一轴座44活动连接,在所述刷粉主动轴43与所述调速电机42之间设置有主动齿轮45,在所述刷粉主动轴43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左毛刷2的刷粉从动轴46,在所述第二轴座47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刷粉从动轴46的第二轴座47,以及在所述刷粉从动轴46一端设置有与所述主动齿轮45啮合的从动齿轮48。

具体地,调速电机42通过电机安装座41与安装支座1固定连接,右毛刷3安装在刷粉主动轴43上,刷粉主动轴43上设置有主动齿轮45,并通过联轴器9与调速电机42连接,其中,刷粉主动轴43通过轴承10与两第一轴座44活动连接,左毛刷2安装在左毛刷2上,刷粉从动轴46设置在刷粉主动轴43一侧,并通过轴承10与两第二轴座47活动连接,其中,从动齿轮48设置在刷粉从动轴46一端以及触动齿轮一侧,当左毛刷2与右毛刷3贴合时,从动齿轮48与主动齿轮45啮合,进而在调速电机42的驱动下,带动刷粉主动轴43转动,进而带动主动齿轮45与从动齿轮48转动,进而使得左毛刷2与右毛刷3相对转动,从而将极耳正反面的粉尘刷至吸尘盒8中。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与图2,所述吹粉组件6包括设置在所述左毛刷2一侧的第一立板61、设置在所述右毛刷3一侧的第二立板62以及设置分别在所述第一立板61与第二立板62上的吹气结构63,其中,所述吹气结构63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板61与第二立板62上的用于安装风管632的风管632座631以及设置在风管632座631上的风管632,所述第一立板61与第二立板62均开设有第一u型槽,所述风管632正对于所述第一u型槽的开口。

优选地,请参阅图1、图2与图6,所述风管632中空设置,且其一端设置有一进气孔,其侧面设有一排出气孔,所述出气口位置正对于所述第一u型槽的开口处。

具体地,第一立板61与第二立板62均开设有第一u型槽,该第一u型槽两边侧均开设有一排螺纹安装孔,风管632座631通过螺栓与第一立板61、第二立板62固定连接,风管632上开设有一与风管632外径大小适配的通孔,风管632与风管632座631过盈组装,并且,风管632一端的进气孔用于连接气管,风管632出气口的位置正对于第一u型槽的开口处,从而通过出气口流出的压缩空气将风尘吹落至吸尘盒8内。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所述推紧组件5包括气缸安装座51与设置在气缸安装座51上的推紧气缸52,安装在推紧气缸52上并与所述第一立板61固定连接的浮动接头5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支座1上的两组直线导轨541副54,其中,所述直线导轨541副54包括一直线导轨541和设置在该直线导轨541上的滑块542,设置在所述滑块542上的并与所述第二轴座47固定连接的滑动板55,其中,所述第一立板61与所述第二轴座47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二轴座47与滑块542固定连接,第一立板61与第二轴座47固定连接,推紧气缸52与第一立板61固定连接,从而通过推紧气缸52实现从动齿轮48与主动齿轮45的啮合与分离,以及左毛刷2与右毛刷3的贴合于分离,其中,当左毛刷2与右毛刷3分开时,其两者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以便于极片从中穿过去,当推紧气缸52伸出,从动齿轮48与主动齿轮45啮合时,左毛刷2与右毛刷3贴合,同时使得极片张紧,以便于左毛刷2与右毛刷3转动时将极耳正反面的粉尘去除。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所述导向组件7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板62上的盖板71以及设置在所述盖板71上的用于对极片两侧的极耳进行导向的两组导向结构。

其中,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两片相对设置的导向片72,其中一片与所述盖板71固定连接。

优选地,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导向片72相对设置在所述左毛刷2与所述右毛刷3之间,且两导向片72之间具有一定间隙。

具体地,请参阅图1与图6,所述导向片72上开设有第二u型槽,所述盖板71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二u型槽的开口大小适配的螺纹孔,其中以导向片72通过与盖板71上的螺纹孔固定连接,另一导向片72固定连接在设备其他模组上,螺纹孔设置有多个以便于调整导向片72的位置,两导向片72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以便于极片穿过,且导向片72上端与下端具有一定弧度,有利于极片的输送,减少断带事件的发生。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与图7,所述安装支座1上开设有与所述滑板的宽度大小适配的t型槽,滑板上开设有与第一吸尘盒81的开口大小适配的方形槽,所述第一吸尘盒81固定连接与方形槽边缘位置,另外,安装支座1还开设有与第二吸尘盒82的开口大小适配的方形槽,第二吸尘盒82直接固定连接于安装支座1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的一种刷粉机构,实现了极耳切割完成后在极片输送过程中将极耳正反面的粉尘除去,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同时方便了后期的装配调试和售后维护。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