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零件加工用的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66512发布日期:2019-12-10 20:53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零件加工用的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零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械零件加工用的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零件加工是指通过机械设备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工件在加工之前还需要对原材料进行除锈清洗,目前生活中的除锈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物理除锈和化学除锈,其中,物理除锈主要是通过手工除锈,除锈清洗速度较慢、除锈效率低,并且人工操作存在安全隐患,而市场上的化学除锈一般将机械零件浸泡在清洗液内,清洗液流动性差,除锈时间长,大大降低了清洗效果,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机械零件加工用的清洗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机械零件清洗效果差,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清洗液,箱体内由下而上依次设有水平放置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同轴固定有位于清洗液内的多个旋转叶片,第二转轴同轴固定有多个凸轮,箱体内设有上下运动的底板,底板上固定有与凸轮相对应的支撑杆,支撑杆上铰接有与凸轮滚动连接的滚轮,底板与箱体经弹簧连接,第一转轴同轴固定有位于箱体外侧的第一链轮,第二转轴同轴固定有位于箱体外侧的第二链轮,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经链条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操作简单,联动性好,大大提高了清洗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负担,自动化程度高,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底板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3给出,一种机械零件加工用的清洗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有清洗液2,箱体1内由下而上依次设有水平放置的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第一转轴3同轴固定有位于清洗液2内的多个旋转叶片5,第二转轴4同轴固定有多个凸轮6,箱体1内设有上下运动的底板7,底板7上固定有与凸轮6相对应的支撑杆8,支撑杆8上铰接有与凸轮6滚动连接的滚轮9,底板7与箱体1经弹簧10连接,第一转轴3同轴固定有位于箱体1外侧的第一链轮11,第二转轴4同轴固定有位于箱体1外侧的第二链轮12,第一链轮11与第二链轮12经链条13连接。

为了保证第二链轮12合适的转动速度,所述的第一链轮11的直径小于第二链轮12的直径。

所述的底板7上开设有多个限位槽14。

所述的箱体1固定有电机,电机与第一转轴3同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以主视图为基准的,初始位置,底板7位于清洗液2的上方,可以将批量的机械加工的零件依次放置在限位槽14内,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此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一转轴3转动,第一转轴3带动旋转叶片5和第一链轮11同步转动,在旋转叶片5的作用下,箱体1内的清洗液2处于快速搅拌状态,大大增加了清洗液2的流动性,增强了清洗效果,第一链轮11经链条13带动第二链轮12转动,第一链轮11的直径小于第二链轮12的直径,保证了第二链轮12合适的转动速度,第二链轮12带动第二转轴4同步转动,第二转轴4带动凸轮6转动,凸轮6与滚轮9滚动连接,进而凸轮6带动支撑杆8及底板7在箱体1内向下运动,底板7带动机械零件在清洗液2内往下运动,随着凸轮6转动,并在弹簧10的作用下,底板7带动机械零件在清洗液2内往上运动,实现凸轮6带动底板7在清洗液2内上下往复运动,进一步增加清洗液2的冲击效果,提高了清洗效率,操作简单,清洗效果好,清洗完毕后,底板7运动至清洗液2上方时,关闭电机,即可取出清洗后的机械零件。

本实用新型较传统的设备有以下益处:1)结构巧妙,采用双重清洗结构,第一转轴3带动旋转叶片5快速转动,增加了清洗液2的流动性,加强了机械零件的清洗效果,并结合凸轮6结构,底板7在箱体1内上下往复运动,进一步加大了机械零件与清洗液2的冲击效果,起到双重清洗效果;2)联动性好,只需一个电机,既能控制清洗液2的搅拌效果,又可以控制底板7在清洗液2内上下往复运动,操作简单,方便实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操作简单,联动性好,大大提高了清洗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负担,自动化程度高,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