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废水深度处理消毒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3348发布日期:2020-01-21 23:11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废水深度处理消毒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医疗废水深度处理消毒设备。



背景技术:

医疗废水中除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虫卵等致病原体外,还含有化学药剂和放射性同位素,具有对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几大特征。如果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医疗污水,不经过消毒、灭活等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往往会造成水、土壤的污染,严重的会引发各种疾病,或导致介水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传统的消毒多采用液氯、次氯酸钠、二氧化氯以及紫外线消毒,氯系消毒主要问题是容易在废水中残留,虫卵不易杀死,并易造成二次污染,而紫外线消毒装置消毒不彻底并没有持续性,消毒废水中含有微量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前段生物处理不易去除,对水体也会造成严重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医疗废水深度处理消毒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医疗废水深度处理消毒设备,它包括罐体、紫外线灯管、铜铁微电解填料,铜铁电解填料填充在罐体内,紫外线灯管安装在罐体内,且紫外线灯管的底部位于铜铁微电解填料内。

优选的,罐体的内腔底部还设置有过滤层,铜铁微电解填料位于过滤层上方。

优选的,过滤层包括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且第一过滤层位于第二过滤层上方。

优选的,罐体的内腔顶部安装有一上布水器,上布水器的进水端安装有一多路阀,多路阀位于罐体的外侧。

优选的,罐体内还安装有一中心管,中心管的出水端与多路阀连通,中心管的进水端位于第二过滤层内。

优选的,中心管的底部设置有下布水器,下布水器位于第二过滤层内。

优选的,多路阀上设置有用于进医疗废水的进水口、排出反冲洗水的排水口和排出消毒后水液的出水口。

优选的,第一过滤层为2~4mm的鹅卵石,第二过滤层为4~8mm的鹅卵石。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医疗废水深度处理消毒设备,铜铁微电解填料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阳极产生大量的fe2+进入废水,fe2+被水体氧化成fe3+,从而形成具有较高吸附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从而使得医疗废水中的杂质絮凝,并且阴极反应产生大量新生态的[h]和[o],能够使有机大分子发生断链降解,从而消除医疗废水的色度,并且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紫外线灯管,能强化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产生更多且持续释放的新生态的[h]和[o],进而氧化虫卵、孢子和难降解有机物,实现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和杀菌的目的;

2、设置有多路阀,通过多路阀控制,可以实现医疗废水的连续灭菌消毒,从而提高了医疗废水的灭菌消毒效率。

3、通过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能够实现布水均匀,并且还可通过下布水器布水,实现罐体的反冲洗,从而可提高罐体的清洗效率,并且实现了医疗废水的连续持久灭菌消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罐体,2-紫外线灯管,3-多路阀,4-上布水器,5-中心管,6-铜铁微电解填料,7-第一过滤层,8-第二过滤层,9-下布水器,10-出水口,11-进水口,12-排水口,13-过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医疗废水深度处理消毒设备,它包括罐体1、紫外线灯管2、铜铁微电解填料6,铜铁电解填料6填充在罐体1内,紫外线灯管2安装在罐体1内,且紫外线灯管2的底部位于铜铁微电解填料6内,医疗废水进入到罐体1内后,铜铁微电解填料6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阳极反应生成大量的fe2+进入废水,fe2+在水体中氧化成fe3+,形成具有较高吸附絮凝活性的絮凝剂,阴极反应产生大量新生态的[h]和[o],在偏酸性的条件下,这些活性成分能与废水中的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有机大分子发生断链降解,从而消除了医疗废水的色度,并且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同时,紫外线灯管2发出紫外线,微生物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被杀死,而且紫外线还能强化氧化还原反应,使其产生更多且持续释放新生态的[h]和[o],进而氧化虫卵、孢子和难降解有机物,最终达到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和杀菌的作用,从而实现了医疗废水的消毒,避免了医疗废水对水体造成污染。

在本实施例中,罐体1的内腔底部还设置有过滤层13,铜铁微电解填料6位于过滤层13上方,废水在具有fe3+的絮凝作用下,逐渐被絮凝,且废水通过紫外线灭菌,最后通过过滤层13进行过滤,从过滤层13过滤后的水液,则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进一步的,过滤层13包括第一过滤层7和第二过滤层8,且第一过滤层7位于第二过滤层8上方,优选的,第一过滤层7为2~4mm的鹅卵石,第二过滤层8为4~8mm的鹅卵石,消毒灭菌后的水液经过过滤层13过滤后,絮凝剂则被过滤层13截留。

在本实施例中,罐体1的内腔顶部安装有一上布水器4,上布水器4的进水端安装有一多路阀3,多路阀3位于罐体1的外侧,医疗废水通过多路阀3控制,最后通过上布水器4进入到罐体1内,通过上布水器4布水,能够将医疗废水均匀布设到铜铁微电解填料上,从而使得fe3+形成的絮凝剂能够均匀分布在医疗废水中,从而提高医疗废水的消毒效率和消毒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罐体1内还安装有一中心管5,中心管5的出水端与多路阀3连通,中心管5的进水端位于第二过滤层9内,进一步的,中心管5的底部设置有下布水器9,下布水器9位于第二过滤层9内,如图2所示,多路阀3上设置有用于进医疗废水的进水口11、排出反冲洗水的排水口12和排出消毒后水液的出水口10,出水口10接出水管,排水口12接排水管,而进水口则接进水管,在出水管上设置泵组件,在泵组件的作用下,过滤后的水液通过下布水器9进入到中心管5内,然后通过多路阀3,最终从出水口10排出,在本实施例中,多路阀采用f67b-a型多路阀。

在本实施例中,当絮凝物增多,过滤效率降低后,可通过多路阀3关闭进水口11,使得医疗废水不进入到罐体1内,然后将洁净的水液通过多路阀3、中心管5以及下布水器9进入到第二过滤层9内,下布水器9从下往上对罐体1进行布水,从而使得过滤层13被水液反冲洗,而截留在过滤层13上的絮凝物则被反冲洗水带走,最后通过上布水器4进入到多路阀3中,最后通过排水口12排出,进一步的,为节约水资源,反冲洗水采用从出水口排出的经过消毒灭菌后的水液。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1、消毒灭菌过程:医疗废水通过进水口11进入到多路阀3内,然后通过多路阀3进入到上布水器4中,上布水器4将医疗废水均匀布设在铜铁微电解填料6上,铜铁微电解填料6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阳极反应生成大量的fe2+进入废水,fe2+在水体中氧化成fe3+,形成具有较高吸附絮凝活性的絮凝剂,阴极反应产生大量新生态的[h]和[o],在偏酸性的条件下,这些活性成分能与废水中的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有机大分子发生断链降解,从而消除了医疗废水的色度,并且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同时,紫外线灯管2发出紫外线,微生物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被杀死,而且紫外线还能强化氧化还原反应,使其产生更多且持续释放新生态的[h]和[o],进而氧化虫卵、孢子和难降解有机物,最终达到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和杀菌的作用,从而实现了医疗废水的消毒,消毒后的水液则通过过滤层13过滤,最后通过下布水器9进入到中心管5内,最后通过多路阀3的出水口排出,完成医疗废水的灭菌消毒过程;

2、反冲洗过程:多路阀3关闭进水口11,然后水液通过出水口进入到多路阀3内,并通过中心管5进入到下布水器9中,下布水器9将反冲洗水液从下往上布设,从而水液对过滤层13进行反冲洗,截留在过滤层13上的絮凝物,则被反冲洗水带走,并通过上布水器4进入到多路阀3中,最后通过多路阀3的排水口排出,完成罐体1的反冲洗。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