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集中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1811发布日期:2020-05-12 17:17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集中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集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垃圾集中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生活垃圾随处可见,且大多以固体垃圾与液体垃圾相互混合,其他类型的垃圾处理设备通常要对垃圾进行分类之后再进行处理,与此同时如果处理固体垃圾时候,则需要对固体垃圾处理之后再进行专门的成型处理,所以实现固液垃圾一起处理,对垃圾实现成型处理及其重要,大多数的城市垃圾统一回收处理,通常会建立一个垃圾中转站。

但是,垃圾中转站投资大、垃圾收集难、运行成本高、二次污染问题严重。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垃圾集中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集中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外表面套接有履带,且转轴一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履带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下表面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电机一端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一端连接有电源组件,所述进料口一侧设置有分类组件,所述分类组件下表面设置有底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类组件包括分拣箱、断料箱、生化处理箱、传输筒和出料口,所述分拣箱一侧连接有进料口,且分拣箱另一侧连接有传输筒,所述传输筒一侧连接有断料箱,所述断料箱另一侧连接有传输筒,所述传输筒一侧连接有生化处理箱,所述生化处理箱一端连接有出料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源组件包括导线、插头和集线器,所述导线一端连接有插头,且导线另一端连接有控制器,所述导线上设有集线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拣箱、断料箱、传输筒、底架和生化处理箱为相同材质的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料口、分拣箱、断料箱和生化处理箱两两对称布置,且进料口、分拣箱、断料箱和生化处理箱大小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输筒的直径为3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拣箱两侧设有传输筒,且分拣箱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端设置分拣电机,且过滤网下端设有接料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断料箱两侧设有传输筒,且断料箱内部设有设有断料电机,所述断料电机下端设有过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提供一种垃圾集中处理系统,能够便于对垃圾进行分拣、破碎处理,还便于回收从垃圾中分拣出的杂物,使垃圾的处理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垃圾处理的效果,达到了节能环保功效,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前景。

2、该垃圾集中处理系统的设置紧凑,占地面积较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工作人员操作,易于推向市场。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垃圾集中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垃圾集中处理系统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垃圾集中处理系统中分拣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垃圾集中处理系统中断料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口;2、分类组件;3、转轴;4、控制器;5、生化处理箱;6、分拣箱;7、断料箱;8、出料口;9、底架;10、传输筒;11、固定孔;12、履带;13、电机;14、电源组件;15、导线;16、插头;17、集线器;18、过滤网;19、接料箱;20、分拣电机;21、断料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包括转轴3,转轴3外表面套接有履带12,且转轴3一端设置有进料口1,进料口1、分拣箱6、断料箱7和生化处理箱5两两对称布置,且进料口1、分拣箱6、断料箱7和生化处理箱5大小相同,分拣箱6两侧设有传输筒10,且分拣箱6内部设有过滤网18,过滤网18上端设置分拣电机20,且过滤网18下端设有接料箱19,断料箱7两侧设有传输筒10,且断料箱7内部设有设有断料电机21,断料电机21下端设有过滤网18,履带12连接有电机13,电机13下表面开设有固定孔11,电机13一端设置有控制器4,该控制器4的型号为2dm860h-rs232,控制器4一端连接有电源组件14,该垃圾集中处理系统的设置紧凑,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占地面积较小,易于推向市场。

在图1中:电源组件14包括导线15、插头16和集线器17,导线15一端连接有插头16,且导线15另一端连接有控制器4,导线15上设有集线器17,进料口1一侧设置有分类组件2,分类组件2下表面设置有底架9,分类组件2包括分拣箱6、断料箱7、生化处理箱5、传输筒10和出料口8,该垃圾集中处理系统,能够便于对垃圾进行分拣、初步破碎处理、粉碎处理和生化处理,还便于回收从垃圾中分拣出的杂物,使垃圾的处理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垃圾处理的效果,达到了节能环保功效,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前景。

在图1中:分拣箱6一侧连接有进料口1,且分拣箱6另一侧连接有传输筒10,分拣箱6、断料箱7、传输筒10、底架9和生化处理箱5为相同材质的构件,传输筒10一侧连接有断料箱7,传输筒10的直径为30cm,断料箱7另一侧连接有传输筒10,传输筒10一侧连接有生化处理箱5,生化处理箱5一端连接有出料口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电机13固定在底座上,再将转轴3固定在电机13的一侧,用履带12把电机13与转轴3连接起来,电机13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4,控制器4连接导线15,导线15连接插头16外接供电,导线15上设置集线器17,能够收集导线15,使其不会凌乱,接下来,将进料口1固定在转轴3的后方,进料口1连接有传输筒10,传输筒10的另一端连接分拣箱6,分拣箱6通过传输筒10连接断料箱7,断料箱7通过传输筒10连接生化处理箱5,生化处理箱5连接有出料口8,各个箱体底端通过底架9固定在底座上,使用时,把垃圾从进料口1中放入,将集线器17上的导线拆卸下来,然后将插头16插入外接电源,打开控制器4,电机13开始转动,电机13的转动通过履带12带动转轴3进行转动,转轴后方设置的转动器在进料口1下端转动,开始对垃圾进行带动,使大的物体通过分拣箱6的过滤网时留在分拣箱6,然后剩下的垃圾通过传输筒10进入断料箱7,断料箱7把一些长的不好处理的垃圾进行粉碎,然后,经过过滤网,将一些液体垃圾通过传输筒10送入生化处理箱5,对其进行处理,使其不会再次污染环境,最后,将处理干净的垃圾通过出料口8输送出来,这样,该垃圾集中处理系统能够将各个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的回收利用。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包括转轴(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外表面套接有履带(12),且转轴(3)一端设置有进料口(1),所述履带(12)连接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下表面开设有固定孔(11),所述电机(13)一端设置有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一端连接有电源组件(14),所述进料口(1)一侧设置有分类组件(2),所述分类组件(2)下表面设置有底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组件(2)包括分拣箱(6)、断料箱(7)、生化处理箱(5)、传输筒(10)和出料口(8),所述分拣箱(6)一侧连接有进料口(1),且分拣箱(6)另一侧连接有传输筒(10),所述传输筒(10)一侧连接有断料箱(7),所述断料箱(7)另一侧连接有传输筒(10),所述传输筒(10)一侧连接有生化处理箱(5),所述生化处理箱(5)一端连接有出料口(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14)包括导线(15)、插头(16)和集线器(17),所述导线(15)一端连接有插头(16),且导线(15)另一端连接有控制器(4),所述导线(15)上设有集线器(1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箱(6)、断料箱(7)、传输筒(10)、底架(9)和生化处理箱(5)为相同材质的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1)、分拣箱(6)、断料箱(7)和生化处理箱(5)两两对称布置,且进料口(1)、分拣箱(6)、断料箱(7)和生化处理箱(5)大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筒(10)的直径为30c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箱(6)两侧设有传输筒(10),且分拣箱(6)内部设有过滤网(18),所述过滤网(18)上端设置分拣电机(20),且过滤网(18)下端设有接料箱(19)。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断料箱(7)两侧设有传输筒(10),且断料箱(7)内部设有断料电机(21),所述断料电机(21)下端设有过滤网(1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外表面套接有履带,且转轴一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履带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下表面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电机一端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一端连接有电源组件,所述进料口一侧设置有分类组件,所述分类组件下表面设置有底架。通过提供一种垃圾集中处理系统,能够便于对垃圾进行分拣、破碎处理,还便于回收从垃圾中分拣出的杂物,使垃圾的处理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垃圾处理的效果,达到了节能环保功效,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前景;该垃圾集中处理系统的设置紧凑,占地面积较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工作人员操作,易于推向市场。

技术研发人员:王未平;廖润之;陈建湘;杨友强;钟超;罗羽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朗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30
技术公布日:2020.0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