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村镇CASS工艺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9181发布日期:2020-06-05 19:51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村镇CASS工艺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村镇cass工艺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村镇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镇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逐渐增加,村镇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对农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村镇的环境令人担忧。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大部分村镇的排水设备缺乏,不经过处理而直接排放污水。村镇生活污水主要包括洗浴、厨房、冲厕以及农民养殖牲畜的粪便水。村镇的污水处理率不高,污水分散分布,水量排放没有规则,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高。

目前我国村镇污水处理的模式主要有集中处理模式和分散处理模式两种。但是其处理效率不高,耗费的人力物力巨大,加上农村居民防治污水的意识淡薄、管理污水处理的条例缺失和处理污水问题的资金不足等因素导致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不仅对河流、池塘造成破坏,而且污染了村镇人民的生存环境,严重影响了村镇人民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村镇cass工艺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农村污水处理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村镇cass工艺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连续进水装置、曝气装置、间歇排水装置和cass反应池,所述cass反应池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cass反应池分成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所述连续进水装置包括进水泵和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至cass反应池的预反应区,所述曝气装置包括风机和曝气管,所述曝气管设置在cass反应池的主反应区内,并与风机相连,所述间歇排水装置包括出水泵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出水泵相连,且所述出水管与出水泵均设置在cass反应池内的主反应区。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的前端设置有进水浮球阀,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出水浮球阀。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撇水装置,所述撇水装置设置在cass反应池的主反应区,靠近cass反应池的出水口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设置有电气控制柜,电气控制柜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所述电气控制柜与所述连续进水装置、曝气装置和间歇排水装置相连,用于控制系统的电气运作。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连续进水控制电路、曝气控制电路和间歇排水控制电路,所述连续进水控制电路、曝气控制电路和间歇排水控制电路并联,且所述连续进水控制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熔断器、进水泵线圈、进水浮球阀、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一时控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曝气控制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二熔断器、风机线圈、第二控制开关和第二时控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间歇排水控制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三熔断器、出水泵线圈、出水浮球阀、第三控制开关和第三时控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连续进水控制电路、曝气控制电路和间歇排水控制电路均设置有状态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cass工艺对污水进行处理,将反应池分为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能够极大的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且通过控制电路实现对处理过程的手动或自动控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极大地提高处理效率,且本实用新型能够节约污水处理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村镇cass工艺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村镇cass工艺污水处理系统的控制电路图;

图中:进水泵1、进水管2、进水浮球阀3、风机4、cass反应池5、曝气管6、出水泵7、出水管8、撇水装置9、出水浮球阀10、电气控制柜11、出水口12、预反应区13、主反应区14、隔板15、连续进水控制电路16、曝气控制电路17、间歇排水控制电路1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cass,cyclicactivatedsludgesystem,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cass的反应池沿池长方向设计为两部分,前部为生物选择区也称预反应区,后部为主反应区,其主反应区后部安装了可升降的撇水装置。整个工艺的曝气、沉淀、排水等过程在同一池子内周期循环运行,省去了常规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同时可连续进水,间断排水。其原理为:在预反应区内,微生物能通过酶的快速转移机理迅速吸附污水中大部分可溶性有机物,经历一个高负荷的基质快速积累过程,这对进水水质、水量、ph和有毒有害物质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同时对丝状菌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止污泥膨胀;随后在主反应区经历一个较低负荷的基质降解过程。cass工艺集反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污染物的降解在时间上是一个推流过程,而微生物则处于好氧、缺氧、厌氧周期性变化之中,从而达到对污染物去除作用,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村镇cass工艺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连续进水装置、曝气装置、间歇排水装置和cass反应池5,cass反应池5内设置有隔板15,隔板15将cass反应池5分成预反应区13和主反应区14,连续进水装置、曝气装置、间歇排水装置均依附cass反应池设置,通过连续进水、兼氧、曝气、沉淀、过滤和出水步骤对废水进行处理。

具体地,连续进水装置包括进水泵1和进水管2,进水管2连接至cass反应池5的预反应区13,用于将废水引入预反应区13,通过进水泵1持续对预反应区13注入水,需要说明的是,在预反应区13内,需要通过曝气装置对预反应区13进行少量曝气,为预反应区13内的污水提供兼氧环境,使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同时污水中的nh3-n通过微生物的硝化作用转化为no3-n,且进水管2的前端设置有进水浮球阀3,能够根据水位对进水量进行自动调节。

曝气装置包括风机4和曝气管6,曝气管6设置在cass反应池5的主反应区14内,并与风机4相连,通过曝气装置增加水与空气接触面积,达到除铁、除锰或促进需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目的。

间歇排水装置包括出水泵7和出水管8,出水管8与出水泵7相连,且出水管8与出水泵7均设置在cass反应池5内的主反应区14,用于将反应池内的水导出反应池。出水管8上设置有出水浮球阀10,能够根据水位对出水量进行自动调节,当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出水浮球阀10打开,开始将反应池内的水排出。

本实施例还包括撇水装置9,撇水装置9设置在cass反应池5的主反应区14,靠近cass反应池5的出水口12位置。常用的设备为旋转式撇水机,其优点是排水均匀、排水量可调节、对底部污泥干扰小,又能防止水面漂浮物随水排出。

本实施例的系统还设置有电气控制柜11,电气控制柜11内设置有控制电路,电气控制柜11与连续进水装置、曝气装置和间歇排水装置相连,用于控制系统的电气运作。

参考图2,控制电路包括:连续进水控制电路16、曝气控制电路17和间歇排水控制电路18,连续进水控制电路16、曝气控制电路17和间歇排水控制电路18并联,且连续进水控制电路16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熔断器fr1、进水泵1线圈km1、进水浮球阀3、第一控制开关sb1和第一时控开关kg1。曝气控制电路1714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二熔断器fr2、风机线圈km2、第二控制开关sb2和第二时控开关kg2。间歇排水控制电路18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三熔断器fr3、出水泵线圈km3、出水浮球阀10、第三控制开关sb3和第三时控开关kg3。其中,第一控制开关sb1、第二控制开关sb2和第三控制开关sb3优选地为双路联动开关,即同时可以控制两路。另外,连续进水控制电路16、曝气控制电路17和间歇排水控制电路18均设置有状态指示灯l1、l2和l3,用于指示各设备运行状态。上述第一时控开关kg1、第二时控开关kg2和第三时控开关kg3的型号优选地为kg316t时控开关,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时关闭,如在污水量小的夜晚,可以通过时控开关定时断开电路。

具体地控制方法可以通过控制电路实现自动控制,也可以通过第一控制开关sb1、第二控制开关sb2和第三控制开关sb3进行手动控制,来实现进水、曝气和出水的控制。其中,在预反应区13的兼氧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风机4的转速来使预反应区13有少量的曝气。

本实施例具有诸多优点,如:cass工艺流程简单,设施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投资较低;将反应池区分为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使基质浓度由高到低,浓度梯度从高到低,基质利用速率由大到小,生化反应推动力较大,沉淀效果好;可以通过控制电路选择自动控制或手动控制来实现不同的控制需求;不易发生污泥膨胀,剩余污泥量小,性质稳定,解决了农村污水处理管理缺乏的现状,具有很好的污水处理效率。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