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一体式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9720发布日期:2020-05-22 21:2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一体式滤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复合一体式滤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反渗透纯水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滤水设备,其主要由前置预处理滤芯、后置预处理滤芯和ro膜滤芯构成,前置预处理滤芯、ro膜滤芯和后置预处理滤芯通常各安装在反渗透纯水机水路的首端、中端及末端,进入纯水机内部的水体首先经过前置预处理滤芯实现初级过滤,然后经ro膜滤芯实现精滤,再经后置预处理滤芯改善口感,最后流至终端以供用户使用。然而,各滤芯通常需要利用单独的滤瓶来盛装,这使得滤瓶数量较多,占用空间较大,不便于携带及运输,且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一体式滤芯,实现了前置滤芯组件与后置滤芯组件的集成,节省了安装空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过滤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一体式滤芯,包括滤筒和盖装于所述滤筒顶口处的端盖组件,所述滤筒与所述端盖组件形成密闭的腔体,所述腔体内安装有用以对水体进行初级过滤的前置滤芯组件和用以对经初级过滤及次级过滤后的水体进行精细过滤的后置滤芯组件,所述前置滤芯组件设于所述后置滤芯组件的下端;还包括用以隔离所述前置滤芯组件与所述后置滤芯组件的隔离罩;所述滤筒内壁、所述隔离罩外壁及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外壁构成第一进水通道,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内部设有第一出水通道,所述隔离罩内壁与所述后置滤芯组件的外壁构成第二进水通道,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内部设有第二出水通道,所述端盖组件设有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用以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所述第一出水通道、所述第二进水通道和所述第二出水通道一一对应连通。

优选的,所述端盖组件包括:

滤瓶端盖,包括端盖本体、固设于所述端盖本体上的两个螺钉固定柱、若干卡件,以及设于两个所述螺钉固定柱之间、用以与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一一对应连通的四个连接柱;

两进两出连接件,包括基板、安装于所述基板的底面及内壁的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以及套装于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上的第一o型密封圈;

扣件,用以与所述滤瓶端盖相扣合、以将所述两进两出连接件扣紧安装于所述滤瓶端盖。

优选的,所述卡件包括设于所述滤瓶端盖的顶部的矩形第一凹槽侧壁的两处插接槽、固设于所述滤瓶端盖的两端面的第一卡扣及固设于所述基板后端面顶部的两个第二卡扣;

所述扣件设有插接基部和固设于所述插接基部的矩形扣接部,所述插接基部的左右两个侧壁各设有用以与两个所述第一卡扣一一对应插接的第一卡槽,所述插接基部设有用以与两个所述第二卡扣一一对应插接的第二卡槽,所述矩形扣接部设有用以分别与两个所述插接槽一一对应插接的插脚。

优选的,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包括相套装的第一初级滤芯、第二初级滤芯及用以支撑所述第一初级滤芯和所述第二初级滤芯的骨架滤芯;还包括设有所述第二出水通道的前置出水管,以及分别焊接于所述骨架滤芯顶部及底部的前置上端盖和前置下端盖。

优选的,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包括后置上端盖、后置下端盖和安装于所述后置上端盖与所述后置下端盖之间的后置滤芯,所述后置上端盖设有后置出水管,所述后置出水管内壁与所述前置出水管外壁构成连通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所述第二出水通道。

优选的,所述滤瓶端盖与所述隔离罩、所述后置上端盖及所述第一出水管之间均通过至少两个第二o型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滤筒与所述滤瓶端盖通过旋融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离罩与所述前置上端盖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且所述隔离罩与所述前置上端盖之间设有第三o型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滤瓶端盖的左右两侧壁固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转动安装有提手。

优选的,所述骨架滤芯具体为碳棒滤芯。

与上述背景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复合一体式滤芯,将前置滤芯组件与后置滤芯组件集成为一体放置于同一滤筒内,节省了安装空间,减少了滤芯壳体数量,节约了使用成本,且方便携带及运输。前置滤芯组件和后置滤芯组件通过隔离罩相互独立,滤筒与前置滤芯组件之间形成第一进水通道,前置滤芯组件内部设有第一出水通道,端盖组件设有分别与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一出水通道相连通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隔离罩与后置滤芯组件之间以及后置滤芯组件内部分别设有第二进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端盖组件设有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四条水路通道密封良好、相互独立不串水,以使水流按照设定的流道流动,实现了对原水或自来水的初级过滤和精过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复合一体式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组装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滤瓶端盖、两进两出连接件与卡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隔离罩、前置滤芯组件与后置滤芯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爆炸图;

图6为图1的剖视图。

其中,1-扣件、2-两进两出连接件、3-滤瓶端盖、4-提手、5-前置滤芯组件、6-后置滤芯组件、7-隔离罩、8-滤筒;

11-第一卡槽、12-第二卡槽、13-插脚;21-基板、22-第一进水管、23-第一出水管、24-第二进水管、25-第二出水管、26-第一o型密封圈、27-第二卡扣、31-端盖本体、32-螺钉固定柱、33-插接槽、34-第一卡扣、35-连接柱;51-第一初级滤芯、52-第二初级滤芯、53-骨架滤芯、54-前置出水管、55-前置上端盖、56-前置下端盖;61-后置上端盖、62-后置滤芯、63-后置下端盖、64-后置出水管;91-第一进水通道、92-第一出水通道、93-第二进水通道、94-第二出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出现的方位词“上、下、左、右”方向指的是图1、图2及图3中的上、下、左、右方向。本文中出现的方位词均是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习惯用法以及说明书附图为基准而设立的,它们的出现不应当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复合一体式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组装示意图;图3为图1中滤瓶端盖、两进两出连接件与卡件的组装示意图;图4为图1中隔离罩、前置滤芯组件与后置滤芯组件的组装示意图;图5为图4的爆炸图;图6为图1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一体式滤芯,包括滤筒8和端盖组件,滤筒8为底部封闭且顶部开口的圆筒形状,端盖组件盖装于滤筒8的顶口处,滤筒8与端盖组件组合后构成密闭的腔体,腔体内安装有前置滤芯组件5、后置滤芯组件6和隔离罩7,前置滤芯组件5用以对水体进行初级过滤,后置滤芯组件6用以对经初级过滤及ro膜滤芯等过滤装置二次过滤后的水体进行精细过滤,隔离罩7用以隔离前置滤芯组件5与后置滤芯组件6,防止前置滤芯组件5与后置滤芯组件6之间的水体流通。

前置滤芯组件5安装于后置滤芯组件6的下方,隔离罩7与后置滤芯组件6通过焊接工艺和/或密封件密封连接,这样,利用隔离罩7可以对前置滤芯组件5和后置滤芯组件6进行隔离,防止水体混入。

滤筒8内壁、隔离罩7外壁以及前置滤芯组件5外壁构成第一进水通道91,前置滤芯组件5的内部设有第一出水通道92,端盖组件设有第一进水管22和第一出水管23,分别与第一进水通道91及第一出水通道92相连通,原水或自来水经第一进水管22而流入第一进水通道91,再经前置滤芯组件5过滤后流入第一出水通道92,最后经第一出水管23从滤筒8内部流出,实现一次初级过滤。

隔离罩7内壁与后置滤芯组件6的外壁构成第二进水通道93,后置滤芯组件6内部设有第二出水通道94,端盖组件还设有第二进水管24和第二出水管25,第二进水管24和第二出水管25分别与第二进水通道93及第二出水通道94相连通,经初级过滤后的水体进入外部ro膜滤芯等反渗透滤芯过滤后,经第二进水管24流入第二进水通道93后,经后置滤芯组件6过滤后流入第二出水通道94,再经第二出水管25流出,由此实现了二次精过滤。

本申请实现将分瓶安装的前置滤芯组件5与后置滤芯组件6整合在一个滤筒8中,减小了占用空间,通过相互独立的两进两出流通道实现了两次水体过滤,提升了过滤效率和过滤效果。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端盖组件包括滤瓶端盖3、两进两出连接件2和扣件1,滤瓶端盖3与两进两出连接件2相连,扣件1与滤瓶端盖3相扣合,以使两进两出连接件2与滤瓶端盖3相扣紧连接。

具体地,滤瓶端盖3包括端盖本体31,端盖本体31的平端面固定安装有两个螺钉固定柱32和四个连接柱35,两个螺钉固定柱32设于全部连接柱35的两侧,连接柱35为空心结构,安装后,分别与第一进水通道91、第一出水通道92、第二进水通道93和第二出水通道94相连通,端盖本体31上还固设有若干个卡件,卡件与端盖本体31一体成型,通过卡件实现与扣件1的扣合连接。

两进两出连接件2包括基板21,为板状结构,其上设有上述第一进水管22、第一出水管23、第二进水管24和第二出水管25,各管体呈l型结构,安装于基板21的底面及内侧面且贯穿于基板21,基板21与各管体牢固密封,以防止漏水。安装时,第一进水管22、第一出水管23、第二进水管24和第二出水管25分别一一对应插设于四个连接柱35内,并且与连接柱35相配合的各管体的外周面套设有至少两个第一o型密封圈26,以提升密封性。

由于第一进水通道91由滤筒8、隔离罩7和前置滤芯组件5形成,且第一进水管22与第一进水通道91相通,因此,第一进水管22应为最外侧的两个连接柱35之一,相似的,第一出水通道92设于整体装置的轴心处,且第一出水管23与第一出水通道92相连通,因此,第一出水管23应为中间的两个连接柱35之一,其余连接柱35分别为第二进水管24和第二出水管25,关于各管体的具体设置位置本文不作限定。

滤瓶端盖3的顶部设有矩形第一凹槽,矩形第一凹槽的中心侧壁设有两处插接槽33,滤瓶端盖3的两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卡扣34,扣件1包括插接基部和矩形扣接部,插接基部为矩形槽体结构,矩形扣接部为板状结构,且固设于插接基部的端面,插接基部的左右两个侧壁各设有两个第一卡槽11,分别与第一卡扣34一一对应插接,矩形扣接部设有两个插脚13,分别与滤瓶端盖3上的两个插接槽33一一对应插接,其内部设有两个第二卡槽12,基板21的后端面顶部设有两个第二卡扣27,第二卡扣27一一对应插接于第二卡槽12,由此实现滤瓶端盖3与扣件1的锁紧配合。换言之,扣件1通过插脚13插入插接槽33中,进行上下限位,第一卡扣34卡住第一卡槽11,进行前后限位,同时为了增强稳定性,通过第二卡扣27与第二卡槽12的连接,再次加强了锁紧牢靠性。

前置滤芯组件5包括第一初级滤芯51、第二初级滤芯52和骨架滤芯53,三者相套装,第一初级滤芯51设于外部,骨架滤芯53可以设于第一初级滤芯51与第二初级滤芯52之间,也可以设于第二初级滤芯52内部,其作用是为第一初级滤芯51及第二初级滤芯52提供支撑力,防止滤芯因长期浸泡水中受水流冲击而坍陷,影响过滤性能。

骨架滤芯53的顶部及底部分别安装有前置上端盖55和前置下端盖56,组装时,三者焊接连接,以确保良好密封。优选的,骨架滤芯53为现有技术中的碳棒滤芯。

后置滤芯组件6包括后置上端盖61、后置下端盖63和后置滤芯62,后置滤芯62设于后置上端盖61与后置下端盖63之间,后置上端盖61设有后置出水管64,其管道内径大于前置出水管54的管道外径,后置出水管64与前置出水管54之间构成连通于第二出水管25的第二出水通道94,以实现经后置滤芯62过滤后的水体排放。

安装滤瓶端盖3时,滤瓶端盖3与隔离罩7、后置上端盖61及第一出水管23的连接处分别设置至少两个第二o型密封圈,以提高连接面的密封性能,防止液体泄漏。

优选的,滤筒8与滤瓶端盖3之间采用旋融焊接工艺进行连接,且保证焊接精度。

优选的,隔离罩7与前置上端盖55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为了进一步提升隔离罩7与前置上端盖55之间的密封性能,可以在前置上端盖55的外周面开设密封槽,在密封槽内安装第三o型密封圈,以实现隔离罩7与前置上端盖55之间的良好密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便于携带,可以在滤瓶端盖3上安装提手4,具体地,滤瓶端盖3的左右两侧壁分别设有转轴,两个转轴上分别与提手4两侧的安装孔相连,由此将提手4转动安装在滤瓶端盖3上,提升了本申请的便携性能。

优选的,上述第一初级滤芯51为粗滤pp棉或者折叠pp棉,第二初级滤芯52优选为精滤pp棉,骨架滤芯53优选为由活性炭制成的碳棒滤芯,也可以为支撑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复合一体式滤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