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涌淤泥脱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4499发布日期:2020-07-21 12:40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涌淤泥脱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淤泥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涌淤泥脱水设备。



背景技术:

河涌淤泥的处理方法是指对底泥进行稳定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方法有自然脱水法、传统机械脱水法、真空预压法、化学固结法、土工管袋法和淤泥脱水固结一体化法。根据待处理底泥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选取合适的处置方法。河涌淤泥具有较高的含水量,需要采用堆载预压或真空预压等方法进行处理,达到足够的承载力后才能使用。这些方法成本较高,而且存在施工周期长、施工初期施工机械难以进入等缺点。资源化处理方法主要有机械脱水、烧砖、制陶粒和固化等,而机械脱水、烧砖、制陶粒等处理方法的处理能力有限,且存在淤泥产生和工程需要的时间、空间不一致,脱水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河涌淤泥脱水设备,结构简单,脱水效率高,并且淤泥处理的成本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涌淤泥脱水设备,包括絮凝箱、输药池、脱水机构、淤泥压实机构和出料机构,所述絮凝箱、脱水机构、淤泥压实机构和出料机构依次连接;

所述絮凝箱内设有搅动装置,所述絮凝箱上连通有用于向其内部输送淤泥的淤泥进管;

所述输药池位于所述絮凝箱的一侧,用于向所述絮凝箱内输送药液;

所述脱水机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部一侧设有燃烧室,其内部另一侧为脱水室,该脱水室的中间位置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设有螺旋叶片,所述转轴的内部具有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的第一导热管;

所述淤泥压实机构包括传送带和压实轮,所述传送带的一端位于所述筒体的淤泥出口的下方,所述传送带的另一端上方设有所述压实轮。

优选的,所述搅动装置包括搅动轴,所述搅动轴上设有搅拌叶片。

其中,所述筒体的顶部设有处理箱,所述处理箱的一侧通过导气管与所述筒体的内部相连。

优选的,所述筒体的顶部还设有与所述絮凝箱的出口进行连接的淤泥入口;

所述筒体的底部固定有出水口。

可选的,所述脱水室的四周缠绕有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的第二导热管;

所述燃烧室的一侧设有鼓风机,用于将燃烧室内热量吹向所述第二导热管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叶片的外表面呈螺旋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河涌淤泥脱水设备的整体结构简单,淤泥首先进入絮凝箱内,搅拌叶片沿搅动轴转动,可将淤泥进行打散,并通过输药池加入药液实现淤泥的均匀絮凝,便于后期进行脱水作业,在脱水机构的燃烧室和脱水室的共同作用下发生脱水,通过该结构设置,可以显著提高淤泥的脱水速度。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可以集兑药、淤泥絮凝、脱水处理、干泥输送为一体,大大降低了淤泥处理的成本,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河涌淤泥脱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河涌淤泥脱水设备包括絮凝箱10、输药池20、脱水机构30、淤泥压实机构40和出料机构50,所述絮凝箱10、脱水机构30、淤泥压实机构40和出料机构50依次连接。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絮凝箱10内设有搅动装置,所述搅动装置包括搅动轴11,所述搅动轴11上设有搅拌叶片12。所述絮凝箱10上连通有用于向其内部输送淤泥的淤泥进管。所述输药池20位于所述絮凝箱10的一侧,用于向所述絮凝箱10内输送药液,输药池20内盛有淤泥絮凝所需要的药液,处理淤泥时,输药池20向絮凝箱10内输送药液,同时通过搅拌叶片12对絮凝箱10内的淤泥进行搅动,以实现淤泥的均匀絮凝,进一步提高絮凝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脱水机构30包括筒体31,所述筒体31内部一侧设有燃烧室32,其内部另一侧为脱水室,所述筒体31的顶部设有处理箱60,所述处理箱60的一侧通过导气管61与所述筒体31的内部相连。筒体31内部的废气和细小灰尘,通过导气管61传导至处理箱60,经过其内部的化学反应分解废气转化为无害气体,沉积灰尘,然后排出筒体31,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另外,筒体31的顶部还设有与所述絮凝箱10的出口进行连接的淤泥入口,絮凝后的淤泥通过淤泥入口进入到脱水机构30进行脱水,所述筒体31的底部固定有出水口。所述脱水室的中间位置设有转轴33,所述转轴33的外表面设有螺旋叶片34,所述螺旋叶片34的外表面呈螺旋状,可以缓慢的推动淤泥,增大淤泥与脱水室内部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脱水效率。所述转轴33的内部具有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的第一导热管,所述脱水室的四周缠绕有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的第二导热管,并且,所述燃烧室的一侧设有鼓风机70,用于将燃烧室内热量吹向所述第二导热管内部,通过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燃烧室内的热量传导至脱水室内部,加快淤泥的脱水速度,提高脱水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淤泥压实机构40包括传送带41和压实轮42,所述传送带41的一端位于所述筒体的淤泥出口的下方,所述传送带41的另一端上方设有所述压实轮42,通过压实轮42对脱水后的淤泥进行碾压,减少淤泥的体积,便于后面的出料机构50对将脱水后的干泥饼输送出去。其中,出料机构50可以选用传送带、斗轮转动、螺旋传动等形式。

本实用新型的河涌淤泥脱水设备的整体结构简单,淤泥首先进入絮凝箱10内,搅拌叶片12沿搅动轴11转动,可将淤泥进行打散,并通过输药池20加入药液实现淤泥的均匀絮凝,便于后期进行脱水作业,在脱水机构30的燃烧室32和脱水室的共同作用下发生脱水,通过该结构设置,可以显著提高淤泥的脱水速度。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可以集兑药、淤泥絮凝、脱水处理、干泥输送为一体,大大降低了淤泥处理的成本。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河涌淤泥脱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絮凝箱、输药池、脱水机构、淤泥压实机构和出料机构,所述絮凝箱、脱水机构、淤泥压实机构和出料机构依次连接;

所述絮凝箱内设有搅动装置,所述絮凝箱上连通有用于向其内部输送淤泥的淤泥进管;

所述输药池位于所述絮凝箱的一侧,用于向所述絮凝箱内输送药液;

所述脱水机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部一侧设有燃烧室,其内部另一侧为脱水室,该脱水室的中间位置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设有螺旋叶片,所述转轴的内部具有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的第一导热管;

所述淤泥压实机构包括传送带和压实轮,所述传送带的一端位于所述筒体的淤泥出口的下方,所述传送带的另一端上方设有所述压实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涌淤泥脱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动装置包括搅动轴,所述搅动轴上设有搅拌叶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涌淤泥脱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顶部设有处理箱,所述处理箱的一侧通过导气管与所述筒体的内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涌淤泥脱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顶部还设有与所述絮凝箱的出口进行连接的淤泥入口;

所述筒体的底部固定有出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涌淤泥脱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室的四周缠绕有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的第二导热管;

所述燃烧室的一侧设有鼓风机,用于将燃烧室内热量吹向所述第二导热管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涌淤泥脱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的外表面呈螺旋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涌淤泥脱水设备,包括絮凝箱、输药池、脱水机构、淤泥压实机构和出料机构,絮凝箱内设有搅动装置,絮凝箱上连通有用于向其内部输送淤泥的淤泥进管;脱水机构包括筒体,筒体内部一侧设有燃烧室,其内部另一侧为脱水室;淤泥压实机构包括传送带和压实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淤泥首先进入絮凝箱内,搅拌叶片沿搅动轴转动,可将淤泥进行打散,并通过输药池加入药液实现淤泥的均匀絮凝,便于后期进行脱水作业,在脱水机构的燃烧室和脱水室的共同作用下发生脱水,通过该结构设置,可以显著提高淤泥的脱水速度。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可以集兑药、淤泥絮凝、脱水处理、干泥输送为一体,降低淤泥处理的成本,值得推广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军;钟莉梅;张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天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4
技术公布日:2020.07.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