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一体化污水净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64488发布日期:2020-06-20 15:4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一体化污水净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一体化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在模板浇水,砌块浇水、水磨石、水切割、道闸出门车辆冲洗、卫生管理等方面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这些污水有的富营养,有的混合有大量杂质,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损害,所以需要对污水进行处理之后才能够进行排放。

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就是直接混合统一进行处理排放,这样的处理方式过于粗糙,不能够针对污水的污染程度进行分类处理,混合的方式不仅加大了设备处理量,还容易导致污水混合反应,提高处理难度,进而增大了污水处理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一体化污水净化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就是直接混合统一进行处理排放,这样的处理方式过于粗糙,不能够针对污水的污染程度进行分类处理,混合的方式不仅加大了设备处理量,还容易导致污水混合反应,提高处理难度,进而增大了污水处理成本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一体化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混凝土净化池、一级反应桶、储药桶和污泥脱水甩干桶,所述混凝土净化池依次设置有轻污染净化室、出水室和重污染净化室;所述出水室两壁的底部均开设有流通口,出水室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过滤板,出水室的背部且位于过滤板的上方开设有排水口;所述重污染净化室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聚污板,且聚污板形成漏斗样,聚污板的最低处开设有出污口,重污染净化室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分别与一级反应桶、储药桶和污泥脱水甩干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一级反应桶的顶部且位于出污口的下方开设有进污口,出污口和进污口连通,所述一级反应桶一侧的顶部连通有第一出水管,一级反应桶的下方连通有联污管;所述储药桶通过连接管与一级反应桶连通;所述污泥脱水甩干桶固定连接有一级泥水泵,一级反应桶底部通过管道与一级泥水泵的进污口连通,一级泥水泵的出污口通过管道与污泥脱水甩干桶的进污口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重污染净化室的顶部分散固定设置有锁定柱,且锁定柱间套设有过滤网,所述重污染净化室的左右两侧且位于过滤网和聚污板之间均贯穿有横抬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板顶部的右后侧固定连接有二级沉积反应桶,所述联污管的一端与二级沉积反应桶的内部连通,所述二级沉积反应桶的一侧且位于联污管的上方连通有第二出水管,所述储药桶通过连接管与二级沉积反应桶连通,所述二级沉积反应桶左侧的底部通过管道与二级泥水泵的进污口连通,所述二级泥水泵的出污口通过管道与污泥脱水甩干桶的进污口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轻污染净化室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隔离环,所述隔离环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镂空垫板,镂空垫板的底部通过支撑架与轻污染净化室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镂空垫板的上方覆盖有底层泥土层,底层泥土层的上方覆盖有石块层,石块层的上方覆盖有细沙层,细沙层的上方覆盖有上层泥土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层泥土层的内部种植有包括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隔离环的水平位置高于排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又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出水室的后壁的顶部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有泥沙泵,所述泥沙泵进水口的表面通过管道与出水室内腔的底部相接触,且泥沙泵出水口的表面通过管道延伸至混凝土净化池的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重污染净化室的一侧开设有维修口,所述污泥脱水甩干桶出料口的表面通过管道贯穿维修口并延伸至维修口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一体化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用于建筑工程的一体化污水净化处理装置,通过混凝土净化池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轻污染净化室、出水室和重污染净化室,出水室左右两壁的底部均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室的内表面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过滤板,出水室的背部且位于过滤板的上方开设有出水口,重污染净化室内壁的顶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聚污板,聚污板表面的中部开设有出污口,重污染净化室内腔的底部通过支撑块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分别与一级反应桶、储药桶和污泥脱水甩干桶的底部固定连接,一级反应桶的顶部且位于出污口的正下方开设有进污口,一级反应桶左侧的顶部连通有第一出水管,一级反应桶的右侧且位于第一出水管的下方连通有联污管,储药桶的顶部通过连接管与一级反应桶的顶部连通,污泥脱水甩干桶的顶部从前到后依次固定连接有一级泥水泵和二级泥水泵,一级反应桶右侧的底部通过管道与一级泥水泵的进污口连通,一级泥水泵的出污口通过管道与污泥脱水甩干桶的进污口连通,配合混凝土净化池、一级反应桶、储药桶、污泥脱水甩干桶、轻污染净化室、出水室、重污染净化室、出水口、过滤板、聚污板、出污口、支撑板、进污口、第一出水管、联污管和泥水泵的设置,将污水按照污染程度分开进行处理,方便快捷,同时利用出水室作为缓冲带,将污水净化装置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一体化构建,节约空间的同时,降低污水处理成本,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就是直接混合统一进行处理排放,这样的处理方式过于粗糙,不能够针对污水的污染程度进行分类处理,混合的方式不仅加大了设备处理量,还容易导致污水混合反应,提高处理难度,进而增大了污水处理成本的问题。

(2)、该用于建筑工程的一体化污水净化处理装置,通过重污染净化室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锁定柱,锁定柱的外表面套设有过滤网,重污染净化室的左右两侧且位于过滤网和聚污板之间均贯穿有横抬杆,配合锁定柱、锁定柱和横抬杆的设置,对重污染污水进行粗过滤,有效防止大件污物堵塞设备,造成设备损坏的情况,同时加以横抬杆进行稳固,有效保证了过滤的进行。

(3)、该用于建筑工程的一体化污水净化处理装置,通过支撑板顶部的右后侧固定连接有二级沉积反应桶,联污管的一端与二级沉积反应桶的内部连通,二级沉积反应桶的右侧且位于联污管的上方连通有第二出水管,储药桶的顶部通过连接管与二级沉积反应桶的顶部连通,二级沉积反应桶左侧的底部通过管道与二级泥水泵的进污口连通,二级泥水泵的出污口通过管道与污泥脱水甩干桶的进污口连通,配合二级沉积反应桶、联污管和第二出水管的设置,设置备用反应桶,有效避免了污水大量排放期,污水得不到有效存放处理,影响污水处理速度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轻污染净化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出水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重污染净化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号说明:1—混凝土净化池、2—一级反应桶、3—储药桶、4—污泥脱水甩干桶、5—轻污染净化室、6—出水室、7—重污染净化室、8—出水口、9—过滤板、10—聚污板、11—出污口、12—支撑板、13—进污口、14—第一出水管、15—联污管、16—一级泥水泵、17—锁定柱、18—过滤网、19—横抬杆、20—二级沉积反应桶、21—第二出水管、22—隔离环、23—镂空垫板、24—支撑架、25—底层泥土层、26—石块层、27—细沙层、28—上层泥土层、29—泥沙泵、30—维修口、31—排水口、32-二级泥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附图1至附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一体化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混凝土净化池1、一级反应桶2、储药桶3和污泥脱水甩干桶4,污泥脱水甩干桶4设置有两个进污口,分别用于一级反应桶2和二级沉积反应桶20中的污泥流通,混凝土净化池1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轻污染净化室5、出水室6和重污染净化室7,轻污染净化室5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隔离环22,隔离环22的水平位置高于排水口31,防止水线聚集过高,影响装置的正常使用,隔离环2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镂空垫板23,镂空垫板23的底部通过支撑架24与轻污染净化室5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镂空垫板23的顶部覆盖有底层泥土层25,底层泥土层25的顶部覆盖有石块层26,石块层26的顶部覆盖有细沙层27,细沙层27的顶部覆盖有上层泥土层28,上层泥土层28的内部种植有包括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轻污染净化室5采用自然生物净化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不仅改善了空气质量,还提高了环境的美观度。

出水室6的后壁的顶部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有泥沙泵29,泥沙泵29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通过开关进行控制,泥沙泵29进水口的表面通过管道与出水室6内腔的底部相接触,泥沙泵29出水口的表面通过管道延伸至混凝土净化池1的外部,出水室6的内表面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过滤板9,过滤板9可以将水质中的杂质直接格挡在过滤板9下方,然后经过泥沙泵29将内部杂质输送出去,出水室6的背部且位于过滤板9的上方开设有排水口31,排水口31直接将出水室6中的水排出,可以防止水线过高,影响装备的正常使用。

重污染净化室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锁定柱17,锁定柱17的外表面套设有过滤网18,重污染净化室7的左右两侧且位于过滤网18和聚污板10之间均贯穿有横抬杆19,配合锁定柱17、锁定柱18和横抬杆19的设置,对重污染污水进行粗过滤,有效防止大件污物堵塞设备,造成设备损坏的情况,同时加以横抬杆19进行稳固,有效保证了过滤的进行。

重污染净化室7的右侧开设有维修口30,污泥脱水甩干桶4出料口的表面通过管道贯穿维修口30并延伸至维修口30的外部,维修口30的水平高度高于排水口31,且维修口30位于地下,维修口30处修建门板格挡外界泥土,出水室6左右两壁的底部均开设有流通口8,流通口8使得过滤后的水聚集在一处,重污染净化室7内壁的顶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聚污板10,聚污板10呈倒锥形设计,聚污板10表面的中部开设有出污口11,重污染净化室7内腔的底部通过支撑块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2,支撑板12的顶部分别与一级反应桶2、储药桶3和污泥脱水甩干桶4的底部固定连接。

一级反应桶2的顶部且位于出污口11的正下方开设有进污口13,一级反应桶2左侧的顶部连通有第一出水管14,一级反应桶2的右侧且位于第一出水管14的下方连通有联污管15,支撑板12顶部的右后侧固定连接有二级沉积反应桶20,联污管15的一端与二级沉积反应桶20的内部连通,二级沉积反应桶20的右侧且位于联污管15的上方连通有第二出水管21,储药桶3的顶部通过连接管与二级沉积反应桶20的顶部连通,二级沉积反应桶20左侧的底部通过管道与二级泥水泵32的进污口连通,二级泥水泵32的出污口通过管道与污泥脱水甩干桶4的进污口连通,配合二级沉积反应桶20、联污管15和第二出水管21的设置,设置备用反应桶,有效避免了污水大量排放期,污水得不到有效存放处理,影响污水处理速度的情况,储药桶3的顶部通过连接管与一级反应桶2的顶部连通。

污泥脱水甩干桶4的顶部从前到后依次固定连接有一级泥水泵16和二级泥水泵32,泥水泵16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通过开关进行控制,一级反应桶2右侧的底部通过管道与一级泥水泵16的进污口连通,一级泥水泵16的出污口通过管道与污泥脱水甩干桶4的进污口连通,配合混凝土净化池1、一级反应桶2、储药桶3、污泥脱水甩干桶4、轻污染净化室5、出水室6、重污染净化室7、出水口8、过滤板9、聚污板10、出污口11、支撑板12、进污口13、第一出水管14、联污管15和泥水泵16的设置,将污水按照污染程度分开进行处理,方便快捷,同时利用出水室6作为缓冲带,将污水净化装置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一体化构建。

工作时,将轻度污染水输送到轻污染净化室5中,污水依次经过上层泥土层28、细沙层27、石块层26、底层泥土层25和镂空垫板23过滤后沿着出水口8流入出水室6中;将重度污染水匀速输送到过滤网18表面,污水过滤后落在聚污板10中,沿着出污口11流入进污口13后落入一级反应桶2中,同时储药桶3中净化药液流入一级反应桶2中,水面不断上升,经过联污管15流入二级沉积反应桶20中,同时储药桶3中净化药液流入二级沉积反应桶20中,水平面继续上升后,污物沉积,清水上浮,经过第二出水管21排出,沿着出水口8流入出水室6中,间隔一段时间,打开控制开关,泥水泵16启动,将一级反应桶2和二级沉积反应桶20中的污物抽出,输送到污泥脱水甩干桶4中,污泥脱水甩干桶4是采用离心和过滤的方式,离心是借污泥中固、液比重差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倾向达到泥水分离,用卧式高速沉降离心脱水机,由内外转筒组成,转筒一端呈圆柱形,另一端呈圆锥形,转速一般在3000转每分左右或更高,内外转筒有一定的速差,进而实现污泥的脱水甩干,脱出的水从上方出水口排出,污泥沿着管道穿过维修口30输送到外界,一段时间后,观察出水室6情况,打开控制开关,泥沙泵29启动,将出水室5中的聚集物输送到外接,重复操作运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