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离型膜贴合机的自动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18629发布日期:2020-07-29 02:14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离型膜贴合机的自动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合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离型膜贴合机的自动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贴膜速度,通常会采用贴膜机进行批量贴膜操作。贴膜工艺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取膜、撕离型膜和贴膜,其中,在撕离型膜的过程中,有的贴膜机会采用胶带与离型膜贴合,再进行撕取。

然而在胶带与离型膜贴合的加工工序中,该离型膜在放卷收卷过程时会产生静电,吸附灰尘,而且压轮及生产摩擦产生各种异物和脏污也会粘附在离型膜上,对此,有必要对生产车间进行无尘改进,并增设除尘装置,以减少污染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离型膜贴合机的自动除尘装置,旨在解决离型膜在贴合过程中因静电粘附灰尘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架,该机架具有:

压辊组件,其包括上压辊和下压辊;

第一调节机构,其与上压辊连接,用于调节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的间距;以及

胶辊,其配置在第一调节机构上使胶辊与上压辊联动设置;其中所述胶辊与上压辊轴心平行。

进一步的,其中第一调节机构包括与上压辊轴承连接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与固定板螺纹连接的第一调节螺杆,所述第一调节螺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机架,固定板与安装块之间的第一调节螺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

进一步的,其中安装块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具有与上压辊轴心垂直的开口,所述开口上配置有调节胶辊与上压辊之间间距的第二调节机构。

进一步的,其中第二调节机构包括伸入开口并与第二连接部螺纹连接的第二调节螺杆,胶辊套设在所述第二调节螺杆上,所述胶辊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第二调节螺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

进一步的,其中第二调节螺杆上具有一限位块,胶辊被配置在限位块与第二弹簧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还包括一围合所述开口的盖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在压辊处增设了胶辊,利用胶辊的粘附效果,将附着在离型膜上的灰尘去除,以达到明显改善产品洁净度的要求;

2、该胶辊与上压辊联动设置,在用第一调节机构调节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间距时,可同时驱动胶辊位移,避免再次调节胶辊的位置,使胶辊能够达到与离型膜的粘附距离,通过该设计可减少多次调节,简化操作流程;

3、在胶辊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增设第二弹簧,可使胶辊与离型膜接触时,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性能,避免刚性接触;

本实用新型中的其它有益效果,还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安装块与第二调节机构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下压辊与上压辊之间间距过小使离型膜胶带处于停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上压辊与胶辊之间间距过小或过大使离型膜胶带处于停滞或无法进行除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上压辊、下压辊以及胶辊之间的间距使离型膜胶带处于正常输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对应的名称:1、机架;2、下压辊;3、上压辊;4、第一调节机构;5、胶辊;6、第二调节机构;7、第二弹簧;41、安装块;42、第一调节螺杆;43、固定板;44、第一弹簧;61、第二调节螺杆;62、盖板;63、调节帽;64、限位块;101、调节槽;410、第一连接部;411、第二连接部;4101、安装孔;4102、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请参照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除尘装置包括机架1,其中,该机架1具有:

压辊组件,其由上压辊3和下压辊2构成,使完成贴合后的离型膜胶带在上压辊3和下压辊2作用下输送,其中下压辊2为主动辊,上压辊3为从动辊,该下压辊2通过驱动带与电机连接(未图示);

第一调节机构4,其与上压辊3连接,用于调节上压辊3与下压辊2之间的间距,使上压辊3与下压辊2对离型膜胶带的摩擦系数最优;

胶辊5,其配置在第一调节机构4上使胶辊5与上压辊3联动设置;其中所述胶辊5与上压辊3轴心平行。

具体的,处于图5所示状态(上压辊3与下压辊2之间的间距过小)时,则需要利用第一调节机构4来调节压辊之间的间距,使离型膜胶带能够顺利通过,若但对上压辊3进行调节时,会出现如图6所示的该上压辊3与胶辊5之间的距离过大或过小,造成胶辊5无法接触离型膜胶带或将离型膜胶带接触的太紧,而使操作者需要额外调节胶辊5与上压辊3之间的间距,以迫使离型膜胶带能够顺利输送;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胶辊5与上压辊3联动设置,在用第一调节机构4调节压辊之间的距离时,能够一同带动胶辊5移动(如图7所示),避免了多次调节,简化了调节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机构4包括与上压辊3轴承连接的安装块41,所述安装块41上设置有与固定板43螺纹连接的第一调节螺杆42,所述第一调节螺杆4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机架1,固定板43与安装块41之间的第一调节螺杆42上套设有第一弹簧44。

此外,该安装孔41具有第一连接部410和第二连接部411,第一连接部410上具有安装孔4101和卡槽4102,该卡槽4102使第一连接部410限制在机架1上,第二连接部411具有与上压辊3轴心垂直的开口,所述开口上配置有第二调节机构6;该第二调节机构6包括伸入开口并与第二连接部411螺纹连接的第二调节螺杆61,胶辊5套设在所述第二调节螺杆61上,所述胶辊5与第二连接部411之间的第二调节螺杆61上套设有第二弹簧7,可使胶辊5与离型膜接触时,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性能,避免刚性接触。

第二调节螺杆61上具有一限位块64,胶辊5被配置在限位块64与第二弹簧7之间,当需要对胶辊5进行清洗时,只需转动第二调节螺杆61,将围合开口的盖板62、第二弹簧7以及胶辊5取下,达到快速清洗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哪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