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化学处理多种污水的撬装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2252发布日期:2020-11-06 12:35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化学处理多种污水的撬装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化学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化学处理多种污水的撬装式系统。

技术背景

污水具有成分复杂、污染物种类多、含量高、乳化程度高和高盐分等特点,目前在实验研究、教学实习、现场中试、工艺优化等场合存在自动化程度低,可处理污水的种类少,设备普遍存在体积大,运输困难、集成化程度低、不便于移动等缺点。而且,目前各个高校污水处理实验偏重于监测、分析,污水处理厂的中试试验设备单一,占地面积多,不能很好的满足不同水质的污水处理的中试放大研究。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对不同水质条件的污水进行小试和中试放大研究的系统,为确保后续污水处理放大运行的连续稳定性提供设计依据。

cn105776442a公开了一种电化学污水处理单元,其是由几个相同的电化学处理单元串联连接,根据污水处理量的多少进行选择运用电化学处理单元的数量,在进行污水处理时,可以根据污水产生量的多少进行灵活的设置,有效应对污水水量的波动,实现资源合理使用,但其处理的污水的种类受到限制。

cn103351074a公开了一种电化学污水处理方法,该工艺以电化学处理为核心,以物化处理方式为辅助,由控制系统来控制整个电化学和物化处理过程,控制系统中采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进行多节点控制。其是根据电化学处理前后污水中的污染物及絮凝物体积较大,运用plc进行多节点控制的目的在于选择是否在电化学处理前后适用物化或物理处理方法,采用不同形式的组合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处理效果,提高出水的水质标准,但是其不能根据污水中污染物的种类合理选择电化学处理方法,导致污水处理的种类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专利cn208136007u公开了一种电化学处理多种污水的实验教学装置,是一种可拆卸、可自由组合的水处理系统模拟实验教学装置,采用多个实验共用部分实验子装置,节约了占用空间和加工成本,适用于高校环境工程本科生水处理实验平台,占地小,结构紧凑,适合本科教学实验室多套布置,且运行管理方便。但是其不能运用plc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自动控制,而是,先根据试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工艺,再将工艺中所需要的设备用软管依次连接,自动化程度低,操作复杂,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实验研究、教学实习、现场中试、工艺优化等场合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低,可处理污水的种类少,设备普遍存在体积大,运输困难、集成化程度低、不便于移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进行小试和中试放大研究过程中,能够针对不同水质条件的污水,采用plc控制系统进行多点控制,选择合理的工艺组合的撬装式系统,该撬装式系统以电化学处理污水为核心,以物化方式处理污水为辅助,确保后续污水处理放大运行的连续稳定性提供设计依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化学处理多种污水的撬装式系统,包括污水进水管道和清水出水管道,在污水进水管道和清水出水管道之间设置电絮凝单元、电芬顿单元、电催化氧化单元、多相催化氧化单元、沉淀池和加药系统;所述电絮凝单元、电芬顿单元、电催化氧化单元和多相催化氧化单元通过管道并联连接,且电絮凝单元和/或电芬顿单元通过管道与沉淀池二串联,电催化氧化单元通过管道与沉淀池一串联,多相催化氧化单元通过管道与沉淀池三串联;所述电絮凝单元包括吹脱槽和电絮凝装置;所述电芬顿单元包括吹脱槽和电芬顿装置;所述电催化氧化单元包括吹脱槽和一种或多种电催化氧化装置,所述每个电催化氧化装置配备一个吹脱槽;所述多相催化氧化单元由调酸装置、铁碳塔和芬顿塔通过管道依次串联连接;所述沉淀池二的出水端为三通管,其中一端与清水出管道一连接,另一端与调酸装置连接;所述沉淀池一的出水端为三通管,其中一端与清水出管道二连接,另一端与电芬顿单元的进水管道连接;所述加药系统由一个或多个加药装置组成,每个加药装置出水管道上设有加药计量泵;所述电芬顿装置和/或电絮凝装置、调酸装置、沉淀池一、沉淀池二和沉淀池三配备加药装置;所述撬装式系统由plc控制系统通过对各管道阀门开关的控制,实现不同工艺的组合。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进水管道前端连接有原水池,所述原水池内侧下部安装有液位控制器。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电絮凝单元和电芬顿单元共用一套装置。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电催化氧化装置选自锑电催化氧化装置、铱电催化氧化装置、钽电催化氧化装置、二氧化硒电催化氧化装置、钌铱电催化氧化装置和二氧化铅电催化氧化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电催化氧化单元包括多种电催化氧化装置,所述多种电催化氧化装置,通过管道并联连接。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电芬顿单元和/或电絮凝单元以及调酸装置配备酸液加药装置和氧化剂加药装置,所述的酸液选自硫酸、盐酸、硫酸铁、硝酸和磷酸中的一种;所述的氧化剂选自双氧水和次氯酸钠中的一种;所述沉淀池一和沉淀池三配备混凝剂加药装置、助凝剂加药装置和碱液加药装置;所述沉淀池二配备混凝剂加药装置、助凝剂加药装置、碱液加药装置和盐加药装置;所述混凝剂选自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七水硫酸亚铁、三氯化铁、硫酸亚铁和明矾中的一种;所述助凝剂选自聚丙烯胺、聚丙烯酰胺(pam)和聚丙烯中的一种;所述盐选自氯化钙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所述碱液选自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酸液选自硫酸,所述氧化剂选自双氧水,所述混凝剂选自聚合氯化铝(pac),所述助凝剂选自聚丙烯酰胺(pam),所述盐选自氯化钙,所述碱选自氢氧化钠。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沉淀池包括混凝区和反应区。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调酸装置、电絮凝装置、电芬顿装置、沉淀池一、沉淀池二、沉淀池三、电催化氧化装置、铁碳塔和芬顿塔、加药装置和吹脱槽均为透明材料制作,材料选自有机玻璃(pmma)、聚氯乙烯(pvc)、聚碳酸酯(pc)和聚丙烯(pp)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撬装式系统还装有自动安全监控报警系统,对液体泄露、冒罐、低液位、溢流进行监控报警。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每一个电催化氧化装置和其配备的吹脱槽组合为一个装置。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电絮凝装置和其配备的吹脱槽组合为一个装置。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电芬顿装置和其配备的吹脱槽组合为一个装置。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沉淀池一、沉淀池二和沉淀池三的混凝区分别包括混凝槽一、混凝槽二和混凝槽三。

与现有其他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该系统集成了电絮凝、电芬顿、电催化氧化、多相催化氧化等当前最前沿的高级氧化技术,污水处理效率高,污水中污染物去除率高。

2、设备采用模块化集成式撬装结构设计,设备整体性强,便于搬运。

3、该系统各单元池体及槽体均采用透明材料制作,数控雕刻机下料成型,整体美观、透明便于观察。

4、装置分多个单元组成,各单元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机组合操作:该系统采用“plc+触摸屏”控制模式,通过在触摸屏上直接点击的方式,可方便的实现单个或多个独立功能的相互组合,从而完成对不同水质条件下的有机污水的预处理,实现去除有机磷、重金属、脱色、降解有机物、脱除氨氮总氮、降解生物毒性、提高可生化性等目标,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排放标准,为后续生化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提供设计依据,适用于实验研究、教学实习、现场中试、工艺优化等场合。

5、系统运行采用plc自动控制,关键部件或参数布设传感器进行智能控制,配备对进水流量、加药流量及ph值等工艺参数进行连续检测的装置,警告或报警采用声光联动,通过液位计控制水泵的启停,屏幕提示故障类型和处置办法,管道上安装的阀门的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可通过plc控制系统自由切换,技术先进、操作简单、管理方便、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沉淀池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芬顿装置或电絮凝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芬顿装置或电絮凝装置的主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电芬顿装置或电絮凝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b-b向剖视图。

图7为图5中c-c向剖视图。

图8为图4所示的电芬顿装置或电絮凝装置的左视图。

图9为图4所示的电芬顿装置或电絮凝装置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原水池,2-清水出水管道一,3-清水出水管道二、4-清水出水管道三,5-酸液加药装置,6-氧化剂加药装置,7-混凝剂加药装置,8-助凝剂加药装置,9-碱液加药装置,10-盐加药装置,11-沉淀池二,12-沉淀池一,13-沉淀池三,14吹脱槽一,15吹脱槽二,16-吹脱槽三,17-电芬顿装置/电絮凝装置,18-二氧化铅电催化氧化装置,19-钌铱电催化氧化装置,20-芬顿塔,21-铁碳塔,22-调酸装置,23-加药计量泵,241-提升泵一,242-提升泵二,243-提升泵三,244-提升泵四,251-流量开关一,252-流量开关二,253-流量开关三,254-流量开关四,26-ph计,27-搅拌器一,28-加药泵,29-管道阀门开关,30-混凝槽一,31-混凝槽二,32-混凝槽三,32-反应区,33-搅拌器二,a1-搅拌电机,a2-接线柱,a4-出水口,a5-排泥管,a7-连通管,a8-排空管二,a9-进水口,a10-电极板二,a11-电极板一,a13-溢流堰,a14-溢流槽,a15-电解区,a16-布水区,a17-布水管,a18-曝气管,a19-折流板,a20-一级混凝反应槽,a21-二级混凝反应槽,a22-搅拌桨,a23-曝气口一,a24-和,a25-排空管一。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是,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或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功能单元的污水处理原理概述如下:

1、电絮凝单元:基于牺牲阳极法的基本电化学工艺。该工艺适用于高浊度工业污水、电镀污水、磷化污水、含氟污水等工业污水的高效去除。该工艺与传统化学法相比,有去除率高、泥量少、操作简便、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的优点。

2、电芬顿单元:基于牺牲阳极法的电化学芬顿处理工艺,该工艺之所以被提出,是因为电芬顿与普通化学芬顿相比,在相同的双氧水投加量下,具有处理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反应时间短的特点,尤其是在高浓有机污水的预处理领域,该法有着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

3、沉淀池:由于高试验台架的池体均采用透明材料,混凝过程与沉淀过程一目了然,是教学实习的最直观实践场所和实训器材。

4、钌铱电催化氧化:基于钛基不溶性阳极的贵金属催化图层的电催化氧化工艺,该工艺适用于电催化脱色、电催化氧化、电催化破络等污水处理场合。

5、二氧化铅电催化氧化:基于钛基不溶性阳极的贵金属催化图层的电催化氧化工艺,该电极由于采用了二氧化铅或二氧化锡复合涂层,具有极高的析阳电位,该电极在电场作用下,在阳极区将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并作用于体系中,使得污水中的有机物被高效降解和矿化,从而得以被去除,是高浓有机污水预处理的有效手段。

6、铁碳微电解—芬顿技术:该工艺在工程实践中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但工艺参数的选择和优化一直来难以得到数据化的佐证,该撬装式系统集成该工艺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试验研究,获得最优化的工艺参数组合,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撬装式系统的独立功能模块。本撬装式系统采用“plc+触摸屏”控制模式,通过在触摸屏上直接点击的方式,可方便的实现以上2个或多个独立功能的相互组合,从而完成对不同水质条件下的高浓有机污水的预处理,实现脱色、降解有机物、脱除氨氮总氮、降解生物毒性、提高可生化性等目标,为后续生化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提供设计依据。

本实用新型的电催化氧化单元所用的电催化氧化装置参照专利cn108502990a公开的内循环式电解槽制造。

实施例一:如图3至9所示的电芬顿装置或电絮凝装置,其中电芬顿装置和电絮凝装置共用一套装置,包括进水口a9和出水口a4,在进水口a9与出水口a4之间依次设置有反应区和电解区;反应区包括一级混凝反应槽a20、二级混凝反应槽a21和折流板a19,一级混凝反应槽a20和二级混凝反应槽a21之间通过折流板a19隔开,折流板a19上沿低于反应区槽体上沿,污水通过折流板a19从一级混凝反应槽a20流入二级混凝反应槽a21。

一级混凝反应槽a20的侧壁下部设置进水口a9和曝气口二a24,且曝气口二a24在进水口a9的垂直下方,采用曝气混合的方式一方面节省设备占地面积,另一方面保证污水从折流板a19流入二级混凝反应槽a21时的水质均匀。一级混凝反应槽a20的底部设置排空管一a25,当设备停止运行时,通过排空管一a25排空槽体中固液废物。

二级混凝反应槽a21设置搅拌装置,该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a1和搅拌桨a22,二级混凝反应槽a21侧壁下部设置连通管a7,污水通过连通管a7流入布水区a16,二级混凝反应槽a21的底部设置排空管二a8。二级混凝反应槽a21中采用搅拌桨a22搅拌混合的方式,有利于污水从二级混凝槽流出时匀质出水。

布水区a16设置穿孔管a17,穿孔管a17与连通管a7连通,穿孔管a17上均匀分布出水孔,穿孔管a17下方设置曝气管a18,曝气管a18上均匀分布出气孔,曝气管a18与曝气口一a23连接,穿孔管a17在曝气管a18的垂直上方,布水区a16下方设置集泥槽;集泥槽底部设置排泥管a5。在布水区a16采用曝气管a18曝气混匀的方式,减小了极板附近溶液的离子浓度与本体溶液的浓度梯度,空气中的氧气使亚铁离子快速氧化成铁离子,增强了絮凝除磷能力。

布水区a16的上部平行间隔设置电极板,电极板包括电极板一a11和电极板二a10,其中电极板一a11为接电电极板,电极板二a10为感应电极板,接电电极板为铁板或铝板,接电电极板上设置接线柱a2。容纳槽a15内壁设置卡槽,电极板插入卡槽内,方便电极板的拆卸更换。本实用新型采用感应电极板平行排布,增加了阴阳极板间的板间距,避免了电解短流,增加了污水中污染物与电极板处的高浓絮凝剂的接触机会,极水比为28m2:1m3,利于絮凝沉淀,提高电解除磷效率,每小时处理能力在2.5吨以上;另外感应电极板呈双极性,利于电解区ph值能够维持相对稳定,对多种金属离子都有去除效果。

容纳槽a15上部设置溢流槽a14,溢流槽a14设置溢流堰a13,溢流堰a13为齿形,污水通过溢流堰a13流入溢流槽a14,溢流槽a14与出水口a4连通。溢流堰a13设计为齿形,有利于电极板上方液层均匀分布,溢流稳定,避免偏流,有助于污水充分电解和防止死角的产生。

二级混凝反应槽a21配备加药系统,药剂选自酸液和氧化剂,其中酸液选自硫酸、盐酸、硫酸的氧化剂铁、硝酸或磷酸中的一种,氧化剂选自双氧水或次氯酸钠中的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电极板中心距设置为2cm,电极板板间距设置为1.5cm。

当运用电芬顿的原理除磷时启动加药系统,调节ph值为4;当运用电絮凝的原理除磷时,在原水池中调节污水ph值为8。

电絮凝装置和电芬顿装置采用高频脉冲电源技术,由于两极极性经常变化,降低了“电极极化”和“阴极钝化”,提高电解的效率,有利于可溶性电极的溶解和出水水质的稳定,降低能耗和处理成本,吨水处理成本为1.5元/吨水,为传统工艺的50%以下。

实施例二:如图1和图2所示,污水经电絮凝单元或电芬顿单元处理的具体过程,以电絮凝单元和电芬顿单元共用一套装置为例:污水由进水管道通过提升泵一241,经流量开关一251依次流经电絮凝单元或电芬顿单元,再依次流经提升泵二242、流量开关二252、沉淀池二11的混凝区和反应区32,反应一定时间后,处理水样通过清水出水管道一2流出,待污水处理工序运行稳定之后取样检测出水水样特征。

其中电絮凝单元或电芬顿单元配备高频电源一,吹脱槽一14配备液位传感器一,用于检测高低液位,以达到吹脱槽一14水池警戒水位溢出预警控制及吹脱槽一14水池水位到达底线自动关机控制的目的。沉淀池二11的三个混凝槽分别装有一个搅拌器一27和ph计26。沉淀池二11下方设计有排泥管道,上方设有清水出水管道一2。电芬顿装置17配备有酸液加药装置5和氧化剂加药装置6,在电芬顿装置17运行时,向其输送酸液和/或氧化剂。沉淀池二11配备混凝剂加药装置7、助凝剂加药装置8、碱液加药装置9和盐加药装置10。

实施例三:如图1和图2所示,污水经电催化单元处理的具体过程:以钌铱电催化氧化装置19和二氧化铅电催化氧化装置18通过管道并联连接为例。污水由进水管道通过提升泵241,经流量开关二252依次流经钌铱电催化氧化装置19或二氧化铅电催化氧化装置18。在电催化单元中,根据污水水质情况可选择适用钌铱电催化氧化或/和二氧化铅电催化处理方式。再依次流经提升泵三243、流量开关三253、沉淀池一12的混凝区和反应区,反应一定时间后,处理水样通过清水出水管道二3流出,待污水处理工序运行稳定之后取样检测出水水样特征。

其中二氧化铅电催化氧化装置配备一个高频电源二,吹脱槽二15配备液位传感器二,用于检测高低液位,以达到吹脱槽二15水池警戒水位溢出预警控制及吹脱槽二15水池水位到达底线自动关机控制的目的。钌铱电催化氧化装置19配备一个高频电源三,吹脱槽三16配备液位传感器三,用于检测高低液位,以达到吹脱槽三16水池警戒水位溢出预警控制及吹脱槽三16水池水位到达底线自动关机控制的目的。沉淀池一12的三个混凝槽分别装有一个搅拌器一27和ph计26。沉淀池一12下方设计有排泥管道,上方设有清水出水管道二3。沉淀池一12配备混凝剂加药装置7、助凝剂加药装置8和碱液加药装置9。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化学处理单元中包含多种电化学处理装置时,由plc控制系统通过对各管道阀门开关29的控制,实现不同电化学处理方式的组合。

实施例四:如图1和图2所示,污水经多相催化氧化单元处理的具体过程:污水由进水管道通过提升泵241,经流量开关一251依次进入调酸装置22、铁碳塔21和芬顿塔20和沉淀池三13,反应一定时间后,处理水样通过清水出水管道三4流出,待污水处理工序运行稳定之后取样检测出水水样特征。

其中调酸装置22配备液位传感器四,用于检测高低液位,以达到调酸装置22水池警戒水位溢出预警控制及水池水位到达底线自动关机控制的目的。连通调酸装置22和铁碳塔21的管道上设置提升泵四244和流量开关四254。铁碳塔21下部设置曝气电磁阀一。芬顿塔20下部设置曝气电磁阀二。沉淀池三13的三个混凝槽分别装有一个搅拌器一27和ph计26。沉淀池三13下方设计有排泥管道,上方设有清水出水管道三4。调酸装置22配备酸液加药装置5,在调酸装置22运行时,向其输送酸液。沉淀池三13配备混凝剂加药装置7、助凝剂加药装置8和碱液加药装置9。

实施例五:如图1和图2所示,混凝剂加药装置7通过管道分别与沉淀池一12、沉淀池二11和沉淀池三13的混凝槽一30连接,助凝剂加药装置8通过管道分别与沉淀池一12、沉淀池二11和沉淀池三13的混凝槽二31连接,碱液加药装置9通过管道分别与沉淀池一12、沉淀池二11和沉淀池三13混凝槽三32连接,盐加药装置10通过管道与沉淀池二11的混凝槽三32连接。污水经混凝槽一30流向混凝槽二31再流向混凝槽三32。

每个加药装置内部配备搅拌器二33,加药装置的出水管道上安装加药计量泵23、加药计量泵23出水口由管道连接至电芬顿单元的反应区、调酸装置22或各个沉淀池的混凝槽。加药装置体内部设有上下液位控制器,通过plc控制器加药装置指示灯的变化及时了解加药装置内药物的存储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电化学处理多种污水的撬装式系统由plc控制系统控制,针对不同污水水质情况实现不同工艺的组合,举例如下:

方法1、应用于高悬浮物、有机物含量复杂、低盐、无氯的污水处理方案,采用电絮凝和二氧化铅电催化的组合方式,污水依次经电絮凝单元、沉淀池二11、二氧化铅电催化氧化装置18和沉淀池一12处理,最后经清水管道流出,处理完成,送样检测。

方法2、应用于高悬浮物、有机物含量复杂、高盐、高氯离子的污水处理方案,采用电絮凝和钌铱电催化的组合方式。污水依次经电絮凝单元、沉淀池二11、钌铱电催化氧化装置19和沉淀池一12处理,最后经清水管道流出,处理完成,送样检测。

方法3、应用于低悬浮物、有机物含量复杂、低盐、无氯的污水处理方案,采用二氧化铅电催化处理的方式。污水依次经沉淀池二11、二氧化铅电催化氧化装置18和沉淀池一12处理,最后经清水管道流出,处理完成,送样检测。

方法4、应用于低悬浮物、有机物含量复杂、高盐、高氯离子的污水处理方案,采用钌铱电催化处理的方式。污水依次经沉淀池二11、钌铱电催化氧化装置19和沉淀池一12处理,最后经清水管道流出,处理完成,送样检测。

方法5、应用于低电导、有机物含量复杂、一次去除困难、低盐、无氯的污水处理方案,采用二氧化铅电催化和多相催化氧化单元组合的方式。污水依次经沉淀池二11、二氧化铅电催化氧化装置18、沉淀池一12、多相催化氧化单元和沉淀池三13处理,最后经清水管道流出,处理完成,送样检测。

方法6、应用于低电导、有机物含量复杂、一次去除困难、高盐、高氯离子的污水处理方案,采用钌铱电催化和多相催化氧化单元组合的方式。污水依次经沉淀池二11、二氧化铅电催化氧化装置18、沉淀池一12、多相催化氧化单元和沉淀池三13处理,最后经清水管道流出,处理完成,送样检测。

方法7、应用于无悬浮物、有机物含量复杂、一次去除困难、低盐、无氯的污水处理方案,采用二氧化铅电催化、电芬顿单元和多相催化氧化单元组合的方式。污水依次经二氧化铅电催化氧化装置18、沉淀池一12、电芬顿单元、沉淀池二11、多相催化氧化单元和沉淀池三13处理,最后经清水管道流出,处理完成,送样检测。

方法8、应用于无悬浮物、有机物含量复杂、一次去除困难、高盐、高氯离子的污水处理方案,采用钌铱电催化、电芬顿单元和多相催化氧化单元组合的方式。污水依次经钌铱电催化氧化装置19、沉淀池一12、电芬顿单元、沉淀池二11、多相催化氧化单元和沉淀池三13处理,最后经清水管道流出,处理完成,送样检测。

方法9、应用于无悬浮物、有机物含量复杂、低盐、无氯的污水处理方案,采用二氧化铅电催化和电芬顿单元组合的方式。污水依次经二氧化铅电催化氧化装置18、沉淀池一12、电芬顿单元、沉淀池二11,最后经清水管道流出,处理完成,送样检测。

方法10、应用于无悬浮物、有机物含量复杂、高盐、高氯离子、减少盐分的污水处理方案,采用钌铱电催化和电芬顿单元组合的方式。污水依次经钌铱电催化氧化装置19、沉淀池一12、电芬顿单元、沉淀池二11,最后经清水管道流出,处理完成,送样检测。

方法11、应用于无悬浮物、有机物含量复杂、低盐、无氯的污水处理方案,采用电芬顿单元处理的方式。污水依次经沉淀池一12、电芬顿单元、沉淀池二11,最后经清水管道流出,处理完成,送样检测。

方法12、应用于高悬浮物、cod高、一次去除困难的污水处理方案,采用电芬顿单元和多相催化氧化单元组合的方式。污水依次经沉淀池一12、电芬顿单元、沉淀池二11、多相催化氧化单元和沉淀池三13处理,最后经清水管道流出,处理完成,送样检测。

方法13、应用于无悬浮物、禁双氧水、水质复杂的污水处理方案,采用二氧化铅电催化处理的方式。污水依次经二氧化铅电催化氧化装置18、沉淀池一12,最后经清水管道流出,处理完成,送样检测。

方法14、应用于无悬浮物、需脱色处理的污水处理方案,采用钌铱电催化处理的方式。污水依次经钌铱电催化氧化装置19、沉淀池一12,最后经清水管道流出,处理完成,送样检测。

方法15、应用于无悬浮物、需脱色处理的污水处理方案,采用电芬顿单元处理的方式。污水依次经电芬顿单元、沉淀池二11,最后经清水管道流出,处理完成,送样检测。

方法16、应用于无悬浮物、cod高的污水处理方案,采用二氧化铅电催化和多相催化氧化单元组合的处理方式。污水依次经二氧化铅电催化氧化装置18、沉淀池一12、多相催化氧化单元和沉淀池三13处理,最后经清水管道流出,处理完成,送样检测。

方法17、应用于无悬浮物、需脱色、cod高的污水处理方案,采用钌铱电催化和多相催化氧化单元组合的处理方式。污水依次经钌铱电催化氧化装置19、沉淀池一12、多相催化氧化单元和沉淀池三13处理,最后经清水管道流出,处理完成,送样检测。

方法18、应用于高悬浮物、cod高的污水处理方案,采用电芬顿单元和多相催化氧化单元组合的处理方式。污水依次经电芬顿单元、沉淀池二11、多相催化氧化单元和沉淀池三13处理,最后经清水管道流出,处理完成,送样检测。

本实用新型各基本单元处理各种污水的效果实验数据如下:

电絮凝除去总金属参数

电絮凝除去cod参数

电絮凝除去总磷参数

电芬顿除去cod参数

电芬顿除去总磷参数

钌铱电催化除去cod参数

钌铱电催化除去除去总磷参数

钌铱电催化除去总氮参数

钌铱电催化除去氨氮参数

钌铱电催化除去色度参数

二氧化铅电催化除去cod参数

二氧化铅电催化除去苯酚参数

每次在运行本实用新型的电化学处理多种污水的撬装式系统之前,先进行烧杯实验,初步确认污水中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以及污水的ph值,根据上述各基本单元处理各种污水的效果实验数据来选择适用污水处理的组合模式。污水经上述各种工艺组合处理之后,如果没有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可采用多级处理的方式运行,直到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作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