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65706发布日期:2020-09-29 09:20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器,普遍存在以下几点缺陷:

1.现有的处理器在进行污水处理时,直接将污水连同污水中的生活垃圾排入初沉池中,会影响污泥的沉淀效果;

2.现有处理器的加药装置需要将药液在外部混合后,再直接加入絮凝沉淀池中,不仅药液在污水中的作用时间短,而且药液中的溶质并未完全溶解就加入到絮凝沉淀池中,不能将药液的作用发挥至最大,从而影响絮凝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便是提供一种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器,包括主体、初沉池、絮凝沉淀池、mbr生物膜反应池和清水池,所述主体的内部通过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将其从左到右依次分成初沉池、絮凝沉淀池、mbr生物膜反应池和清水池,在初沉池左上角外侧安装有垃圾过滤区,所述初沉池底部中央位置安装有污泥沉降区,所述絮凝沉淀池顶部位于主体外侧安装有加药装置,在絮凝沉淀池中央位置也安装有污泥沉降区,所述mbr生物膜反应池内部安装有mbr生物膜污水处理区,在mbr生物膜反应池底部中央位置位于主体外侧也安装有污泥沉降区,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靠近顶部位置各设有一组共计三组溢流堰,在主体左端面中央位置设有进水口,右端面安装有排水管。

作为优选,所述垃圾过滤区包括垃圾过滤筒、污水进管和污水出管,所述垃圾过滤筒安装在主体左上角外侧,在垃圾过滤筒顶部安装有筒盖,在垃圾过滤筒内部靠下位置安装有过滤网,所述污水进管安装在垃圾过滤筒左上角外侧,所述污水出管一端安装在垃圾过滤筒底部中央位置,另一端连接进水口。

作为优选,所述加药装置包括加药箱、支架、加药机构、加水管、出药管和洒药管,所述支架安装在位于主体外侧的絮凝沉淀池顶部,在支架顶部安装有加药箱,在加药箱顶部靠左位置安装有加水管,靠右位置安装有加药机构,所述出药管安装在加药箱底部中央位置,其底部插入主体内,在出药管底部安装有洒药管,所述洒药管底部安装有多组喷头。

作为优选,所述加药机构包括支撑筒、顶出气缸、刀具、进药轨道和进药抽拉箱,所述支撑筒安装在加药箱顶部靠右位置,在加药箱顶部中央位置倒立安装有插入到加药箱内部的顶出气缸,在顶出气缸底部通过气缸轴焊接由刀具座,在刀具座底部安装有刀具,在刀具下方位于支撑筒内壁上安装有两条互相平行的进药轨道,在上述两组进药轨道之间安装有进药抽拉箱。

作为优选,所述喷头包括支撑管、螺纹旋接管和曲面盛水腔,在洒药管底部焊接有多组支撑管,在每组支撑管底部各安装有一组螺纹旋接管,在每组螺纹旋接管底部个焊接有一组曲面盛水腔,在每组曲面盛水腔底部曲面上各设有多组喷水孔。

作为优选,所述出药管上还安装有控制阀。

作为优选,所述进药抽拉箱的前后两端内壁上设有两条药包卡槽。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垃圾过滤区,能将生活污水中的生活垃圾先行过滤,保证污水在进入初沉池中时,不存在难降解或者难处理的生活垃圾;

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新型结构的加药装置,能够使药液在进入絮凝沉淀池之前就已经完全混合均匀,保证药液对污水实现最大化的絮凝效果;

3.本实用新型在初沉池、絮凝沉淀池和mbr生物膜反应池底部均安装有污泥沉降区,实现污泥最大程度的回收。

本实用新型能将生活污水中的生活垃圾先行过滤,能够使药液在进入絮凝沉淀池之前就已经完全混合均匀,保证药液对污水实现最大化的絮凝效果,而且实现污泥最大程度的回收。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b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中:1、主体,2、初沉池,3、絮凝沉淀池,4、mbr生物膜反应池,5、清水,6、第一隔板,7、第二隔板,8、第三隔板,9、垃圾过滤区,91、垃圾过滤筒,92、污水进管,93、污水出管,94、筒盖,95、滤网,10、污泥沉降区,11、加药装置,111、加药箱,112、支架,113、加药机构,1131、支撑筒,1132、顶出气缸,1133、刀具,1134、进药轨道,1135、进药抽拉箱,1136、气缸轴,1137、刀具座,1138、药包卡槽,114、加水管,115、出药管,116、洒药管,117、喷头,1171、支撑管,1172、螺纹旋接管,1173、曲面盛水腔,1174、喷水孔,118、控制阀,12、mbr生物膜污水处理区,13、溢流堰,14、进水口,15、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器,包括主体1、初沉池2、絮凝沉淀池3、mbr生物膜反应池4和清水池5,所述主体1的内部通过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和第三隔板8将其从左到右依次分成初沉池2、絮凝沉淀池3、mbr生物膜反应池4和清水池5,在初沉池2左上角外侧安装有垃圾过滤区9,所述初沉池2底部中央位置安装有污泥沉降区10,所述絮凝沉淀池3顶部位于主体1外侧安装有加药装置11,在絮凝沉淀池3中央位置也安装有污泥沉降区10,所述mbr生物膜反应池4内部安装有mbr生物膜污水处理区12,在mbr生物膜反应池4底部中央位置位于主体1外侧也安装有污泥沉降区10,所述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和第三隔板8靠近顶部位置各设有一组共计三组溢流堰13,在主体1左端面中央位置设有进水口14,右端面安装有排水管15。

所述垃圾过滤区9包括垃圾过滤筒91、污水进管92和污水出管93,所述垃圾过滤筒91安装在主体1左上角外侧,在垃圾过滤筒91顶部安装有筒盖94,在垃圾过滤筒91内部靠下位置安装有过滤网95,所述污水进管92安装在垃圾过滤筒91左上角外侧,所述污水出管93一端安装在垃圾过滤筒91底部中央位置,另一端连接进水口14。

所述加药装置11包括加药箱111、支架112、加药机构113、加水管114、出药管115和洒药管116,所述支架112安装在位于主体1外侧的絮凝沉淀池3顶部,在支架112顶部安装有加药箱111,在加药箱111顶部靠左位置安装有加水管114,靠右位置安装有加药机构113,所述出药管115安装在加药箱111底部中央位置,其底部插入主体1内,在出药管115底部安装有洒药管116,所述洒药管116底部安装有多组喷头117。

所述加药机构113包括支撑筒1131、顶出气缸1132、刀具1133、进药轨道1134和进药抽拉箱1135,所述支撑筒1131安装在加药箱111顶部靠右位置,在加药箱111顶部中央位置倒立安装有插入到加药箱111内部的顶出气缸1132,在顶出气缸1132底部通过气缸轴1136焊接由刀具座1137,在刀具座1137底部安装有刀具1133,在刀具1133下方位于支撑筒1131内壁上安装有两条互相平行的进药轨道1134,在上述两组进药轨道1134之间安装有进药抽拉箱1135。

所述喷头117包括支撑管1171、螺纹旋接管1172和曲面盛水腔1173,在洒药管116底部焊接有多组支撑管1171,在每组支撑管1171底部各安装有一组螺纹旋接管1172,在每组螺纹旋接管1172底部个焊接有一组曲面盛水腔1173,在每组曲面盛水腔1173底部曲面上各设有多组喷水孔1174。

所述出药管115上还安装有控制阀118。

所述进药抽拉箱1135的前后两端内壁上设有两条药包卡槽1138。

工作原理:待处理的生活污水先通过垃圾过滤区9除去难以处理的生活垃圾,然后进入初沉池2将大颗粒污泥进行沉降,进入污泥沉降区10内;

待初沉池2的污水液面高度达到溢流堰13的高度时,污水再进入絮凝沉淀池3中,先将药包卡在药包卡槽1138内,然后将进药抽拉箱1135通过进药轨道1134推入支撑筒1131内,开启顶出气缸1132,通过刀具1133将药包割破,药包中的药粉落至加药箱111内,然后通过加水管114向加药箱111内进行注水,达到一定的液面高度后,使药粉和水充分混匀,然后打开控制阀118,使混匀后的药液通过出药管115进入洒药管116中,再通过喷头117洒入絮凝沉淀池3的污水内,絮凝后的污泥进入污泥沉降区10内;

待絮凝沉淀池3的污水液面高度达到溢流堰13的高度时,污水再进入mbr生物膜反应池4内,由mbr生物膜污水处理区12对污水进行最后净化,产生的污泥进入污泥沉降区10内;

待mbr生物膜反应池4的清水液面高度达到溢流堰13的高度时,进入清水池5中,最后由排水管15排出即可。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