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絮凝器的脱硫废水软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05470发布日期:2020-09-23 01:27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电絮凝器的脱硫废水软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行业中的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电絮凝器的脱硫废水软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湿法脱硫是电厂、钢厂常用的脱硫工艺,此工艺产生的脱硫废水中含有的较高的悬浮物、过饱和的亚硫酸盐、硫酸盐以及汞、铅、铜等重金属,其中很多是国家环保标准中要求严格控制的第一类污染物。脱硫废水如果不加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直接外排,势必对周围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传统的化学絮凝及软化工艺在脱硫废水零排放预处理的处理过程中因化学药剂的大量投加通常会造成废水的二次污染,同时处理效果不稳定,故急需新的工艺来解决传统工艺带来的一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传统的化学絮凝及软化工艺在脱硫废水零排放预处理的过程中因化学药剂的大量投加通常会造成废水的二次污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电絮凝器的脱硫废水软化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电絮凝器的脱硫废水软化处理系统,包括原水调节池、电絮凝器、二级反应槽、tmf膜装置和出水池;所述原水调节池与电絮凝器相连接,所述电絮凝器与二级反应槽相连接,所述二级反应槽与tmf膜装置进口相连接,tmf膜装置出口连接到出水池,tmf膜装置排泥口连接到脱泥装置。

所述电絮凝器包括反应器壳体和支脚,所述反应器壳体两端分别安装有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反应器壳体内部设有扰流装置、第一极板组和第二极板组,所述扰流装置位于第一极板组和第二极板组之间;所述反应器壳体底部连接有防结垢装置;反应器壳体顶部一侧连接有进水管,另一侧连接有出水管,反应器壳体底部与出水管相对应的一侧连接有反洗排污管,所述前端盖上连接有与反应器壳体内部连通的反洗水入水管;所述防结垢装置包括壳体和多个高频振子;所述扰流装置包括扰流板中心固定筒和连接于扰流板中心固定筒外壁的多个扰流板,所述第一极板组和第二极板组是由多个正极板和多个负极板依次交叉平行等距排列形成的矩形板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絮凝器替代了传统的化学絮凝,避免了混凝剂和助凝剂,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处理效率和效果。

2、二级反应槽(投加碱/碳酸钠)+tmf膜装置替代传统的软化工艺,tmf膜是一种全新的固液分离方法,代替的了传统的沉底工序,微滤的精度,可以出水直接供后续设备使用,提高了传统软化处理效率和效果。和传统沉淀软化相比,尤其特有的优势:

(1)膜过滤可以绝对去除尺寸大于膜孔径的固体物;

(2)温度升高有利于提高膜过滤产水量;

(3)不需要投加絮凝剂等聚合物;

(4)超微滤过滤精度,不需要进一步后处理过滤器,出水可以直接进入后续的ro系统。

3、由于系统不添加混凝剂和助凝剂粘度和溶解性离子不会增加,有利于后续ro膜处理和蒸发结晶工艺稳定运行。

4、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降低员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系统示意图。

图2为电絮凝器的整体结构主截面视图;

图3为电絮凝器的侧截面视图a;

图4为电絮凝器的侧截面视图b;

图5为电絮凝器局部放大截面图;

其中,1.原水调节池,2.电絮凝器,3.二级反应槽,4.tmf膜装置,5.脱泥装置,6.出水池,12.反应器壳体,13.支脚,14.前端盖,15.后端盖,16.进水管,17.出水管,18.反洗水入水管,19.反洗排污管,20.第二极板组,21.第一极板组,22.防结垢装置,22.1.壳体,22.2.高频振子,23.扰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叙述。

如附图所示,一种基于电絮凝器的脱硫废水软化处理系统,包括原水调节池1、电絮凝器2、二级反应槽3、tmf膜装置4和出水池6;所述原水调节池1与电絮凝器2相连接,所述电絮凝器2与二级反应槽3相连接,所述二级反应槽3与tmf膜装置4进口相连接,tmf膜装置4出口连接到出水池6,tmf膜装置4排泥口连接到脱泥装置5。

本方案的优选方式在于采用的电絮凝器2包括反应器壳体12和支脚13,所述反应器壳体12两端分别安装有前端盖14和后端盖15,所述反应器壳体12内部设有扰流装置23、第一极板组21和第二极板组20,所述扰流装置23位于第一极板组21和第二极板组20之间;所述反应器壳体12底部连接有防结垢装置22;反应器壳体12顶部一侧连接有进水管16,另一侧连接有出水管17,反应器壳体12底部与出水管17相对应的一侧连接有反洗排污管19,所述前端盖14上连接有与反应器壳体12内部连通的反洗水入水管18;所述防结垢装置22包括壳体22.1和多个高频振子22.2;所述扰流装置23包括扰流板中心固定筒和连接于扰流板中心固定筒外壁的多个扰流板,所述第一极板组21和第二极板组20是由多个正极板和多个负极板依次交叉平行等距排列形成的矩形板状结构。

具体实施步骤:

1)原水调节池1中的原水通过泵打入电絮凝器2中;

2)原水在电絮凝器2中电场的作用下,水中重金属离子形成难溶金属氢氧化物(钙镁离子)以及多种形态的络合物,同时投加有机硫使废水中汞、铅形成硫化物,废水中以上的金属氧化物、络合物、硫化物等在胶核的作用下电位离子及反离子共同组成胶团,形成高分子羟基产物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从而去除;

3)电絮凝器2的出水自流进入二级反应槽3,在二级反应槽3中投加碱和碳酸钠,然后添加sio2去除硬度,最后经过澄清分离;

4)澄清分离后的上清液通过泵打入tmf膜装置4中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悬浮固体,使进入出水池6中的水可以直接进入后续的ro系统进行膜浓缩,为后续零排放提供稳定的保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电絮凝器的脱硫废水软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水调节池(1)、电絮凝器(2)、二级反应槽(3)、tmf膜装置(4)和出水池(6);所述原水调节池(1)与电絮凝器(2)相连接,所述电絮凝器(2)与二级反应槽(3)相连接,所述二级反应槽(3)与tmf膜装置(4)进口相连接,tmf膜装置(4)出口连接到出水池(6),tmf膜装置(4)排泥口连接到脱泥装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絮凝器的脱硫废水软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絮凝器(2)包括反应器壳体(12)和支脚(13),所述反应器壳体(12)两端分别安装有前端盖(14)和后端盖(15),所述反应器壳体(12)内部设有扰流装置(23)、第一极板组(21)和第二极板组(20),所述扰流装置(23)位于第一极板组(21)和第二极板组(20)之间;所述反应器壳体(12)底部连接有防结垢装置(22);反应器壳体(12)顶部一侧连接有进水管(16),另一侧连接有出水管(17),反应器壳体(12)底部与出水管(17)相对应的一侧连接有反洗排污管(19),所述前端盖(14)上连接有与反应器壳体(12)内部连通的反洗水入水管(18);所述防结垢装置(22)包括壳体(22.1)和多个高频振子(22.2);所述扰流装置(23)包括扰流板中心固定筒和连接于扰流板中心固定筒外壁的多个扰流板,所述第一极板组(21)和第二极板组(20)是由多个正极板和多个负极板依次交叉平行等距排列形成的矩形板状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电絮凝器的脱硫废水软化处理系统,包括原水调节池、电絮凝器、二级反应槽、TMF膜装置和出水池;所述原水调节池与电絮凝器相连接,所述电絮凝器与二级反应槽相连接,所述二级反应槽与TMF膜装置进口相连接,TMF膜装置出口连接到出水池,TMF膜装置排泥口连接到脱泥装置,避免了混凝剂和助凝剂,有利于后续RO膜处理和蒸发结晶工艺稳定运行,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处理效率和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周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科建创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0
技术公布日:2020.09.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