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水体治理的生态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05392发布日期:2020-11-27 13:3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用于水体治理的生态塘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体治理的生态塘。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人员聚集,工业规模化,产生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未经完全处理的污水最终汇入河道或湖泊,给河道和湖泊带来了巨大的营养负荷,造成河道和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水葫芦疯长,河道堵塞,水生动植物难以正常生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用于水体治理的生态塘,以解决被工业废水污染的河道或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用于水体治理的生态塘,包括:

池塘本体;

安装于所述池塘本体中的多个隔断件,多个所述隔断件将所述池塘本体分隔为串联的至少三净化池,所述隔断件形成有缺口,所述池塘本体开设有进污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污口连通于首端的所述净化池,所述出水口连通于尾端的所述净化池;

曝气装置,首端的所述净化池和尾端的所述净化池内分别安装有所述曝气装置;

微生物菌剂,首端的所述净化池和尾端的所述净化池内分别投放有所述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

抑菌剂,投放于中间的所述净化池;以及

用于拦截悬浮物的生态浮床,多个所述净化池分别安装有所述生态浮床。

进一步的,所述净化池的深度自首端的所述净化池向尾端的所述净化池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隔断件为围隔。

进一步的,所述硝化细菌包括脱臭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

进一步的,所述光合细菌为沼泽红假单胞菌。

进一步的,所述抑菌剂包括粪肠球菌、嗜酸乳杆菌。

进一步的,所述生态浮床包括悬浮骨架、包覆于所述悬浮骨架的固定网和种植于所述悬浮骨架内的浮水植物。

进一步的,所述悬浮骨架的下部的固定网挂设有人工水草。

进一步的,首端的所述净化池和尾端的所述净化池内放养有鱼类和螺蚌。

进一步的,首端的所述净化池和尾端的所述净化池的沿岸种植有挺水植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用于水体治理的生态塘通过隔断件在池塘本体中隔断形成相对独立且串联的净化池(反应区),通过在首端的净化池和尾端的净化池中设置曝气装置,混合微生物菌剂,以获得好氧反应区,通过在好氧反应区之间投放抑菌剂以获得厌氧反应区和/兼性厌氧反应区,通过生态浮床吸附水中浮游生物净化水体,通过微生物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态浮床对营养盐强大的吸附能力,净化水体,减轻污水对池塘、湖泊、河流的污染负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水体治理的生态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生态浮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水体治理的生态塘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生态浮床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水体治理的生态塘,包括:池塘本体1、隔断件2、曝气装置3、微生物菌剂、抑菌剂和生态浮床4。

具体的,池塘本体1中安装有多个隔断件2。多个隔断件2将池塘本体1分隔为串联的至少三净化池。在本实施例中,净化池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首端净化池a、中间净化池b、中间净化池c、尾端净化池d。每个隔断件2形成有缺口20。

在本实施例中,池塘本体呈矩形,隔断件的数量为三个,每个隔断件分别沿池塘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将池塘本体划分为四个净化池。池塘本体1开设有进污口和出水口。进污口连通于首端的净化池a,出水口连通于尾端的净化池d。污水的净化流向(图1中实心箭头所示)从进污口依次流经首端净化池a、中间净化池b、中间净化池c、尾端净化池d,最后净化水从出水口排出。

首端的净化池a和尾端的净化池d内分别安装有曝气装置3。并且,首端的净化池a和尾端的净化池d内分别投放有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菌剂包括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

抑菌剂投放于中间的净化池b和净化池c。

每个净化池分别安装有生态浮床4。生态浮床4用于拦截水中的悬浮物。

本发明的用于水体治理的生态塘通过隔断件在池塘本体中隔断形成相对独立且串联的净化池(反应区),通过在首端的净化池和尾端的净化池中设置曝气装置,混合微生物菌剂,以获得好氧反应区,通过在好氧反应区之间投放抑菌剂以获得厌氧反应区和/兼性厌氧反应区,通过生态浮床吸附水中浮游生物净化水体,通过微生物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态浮床对营养盐强大的吸附能力,净化污水,减轻污水对池塘、湖泊、河流的污染负荷。

在实施用于水体治理的生态塘时,首先,对净化池进行池底地形改造,确保每个净化池的水深达到2.5m以上,将池塘本体等分成四个净化池。根据不同污水的水质差异和池塘本体的面积大小,可以适当减少中间的净化池的数量,可以保留一个中间净化池,减少用地规模。

净化池的深度自首端的净化池a向尾端的净化池d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多个净化池的池底为具有一定坡度或者台阶状的结构,每一级台阶保持在2-3m宽,高度差为0.2-0.5m,这样后期就可以实现水的自流动,减少运行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隔断件2为围隔。具体的,围隔为不透水的pvc柔性生态围隔,隔断形成水流跑道。

围隔的长度为每个净化池的长度的2/3,剩下1/3长度作为缺口20(作为水流出口),围隔之间通过塑料绳索连接,围隔上部填充泡沫浮子,底下加铁链配种。为了保持生态围隔的稳固,围隔用镀锌钢管桩固定。

围隔布置可以选择直径为20cm的浮子,保证拦截效果,同时在池塘本体中打入直径为8cm的镀锌钢管固定,镀锌钢管的长度为水深的2倍,每隔5m打一根镀锌钢管,镀锌钢管露出水面部分保持1m左右高度。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在镀锌钢管浮出水面部分加装倒钩,尼龙绳可以捆绑在倒钩上,连接围隔,从而保证围隔的稳固。

在池塘本体的首端的净化池和尾端的净化池中布设曝气装置,同时在曝气区域内投撒微生物菌剂,使微生物大量繁殖,利用微生物快速繁殖和新陈代谢功能,实现对尾水营养盐的削减。

在进行曝气时,根据曝气范围,一般按照5m一个曝气装置(曝气机)进行布置,可以在曝气装置旁边加装一个微生物菌剂缓释发生装置,将投放菌剂按照一定速率缓慢释放到曝气水体中,保证混合均匀性,使微生物达到持续净化水体的作用。

根据净化池的作用,所投加在净化池的微生物菌剂种类有所不同。在首端的净化池和尾端的净化池中主要投加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主要包括一些脱臭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主要是沼泽红假单胞菌,加快微生物的生长和转化效率。首端的净化池和尾端的净化池中

在中间的净化池中,氧气量不足,可以投加粪肠球菌、嗜酸乳杆菌等抑菌剂,改善厌氧反应区的池底环境,消除异味。

生态浮床4包括悬浮骨架41、包覆于悬浮骨架41的固定网和种植于悬浮骨架41内的浮水植物42。悬浮骨架41的下部的固定网挂设有人工水草43。在每个净化池的水面铺设生态浮床,下挂人工水草,构成立体的生态浮床,延长水流的滞留时间。

在每个净化池内设置生态浮床,生态浮床上部种植吸附能力强,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在浮床底下垂直于水流方向布设人工水草,实现对尾水悬浮物的初步拦截。同时由于人工水草外表疏松多孔结构,适合微生物附着,构成生物膜装置,微生物利用富氧水体中的氧气大量繁殖,微生物生物膜随着曝气装置对水体的扰动而自动脱落,带走部分颗粒有机碎屑,协同浮床植物吸收水体氮磷营养盐,降解污染物;

在本实施例中,生态浮床的悬浮骨架选用pvc管道制备。固定网为尼龙渔网。整个生态浮床类似于“三明治”结构,在pvc管道做成的悬浮骨架的上、下铺设两层固定网。两层固定网的中间种植浮水植物。上层固定网选用φ5cm大孔径渔网,下层的固定网选用φ1cm左右孔径的尼龙网兜底。在尼龙网做成的浮床框内种植浮水植物凤眼莲或大薸,种植密度保持在30-40株/m2,植物上部用大孔径渔网罩住,防止浮水植物四处蔓延,植物需要定期收割。

生态浮床的下部悬挂10cm长条状人工水草,人工水草间距10cm~20cm每一挂,平均50挂/m2~100挂/m2,可以根据池塘污染情况可以适当增加人工水草密度,人工水草面积与生态浮床面积比例为1:1,人工水草底下加瓦片配重,保证人工水草可以垂直于池底。生态浮床四周加装水泥石墩,用冷拉丝钢钎连接生态浮床,固定生态浮床。

生态浮床一般设置在岸边,可以在生态浮床连接一条绳子,随时可以用绳子将生态浮床拉至岸边,便于管理。

首端的净化池a和尾端的净化池d内放养有鱼类和螺蚌等水生动物、周边池塘沿岸布置挺水植物。水生动物主要包括鱼类和本地螺蚌,鲢鳙鱼投放数量保持在3:1,投放密度为40-60尾/亩;螺蛳、河蚌投放数量保持在2:1,放养密度控制在6kg/亩~8kg/亩,同时在净化池的周围种植香蒲、水菖蒲、黄花鸢尾、梭鱼草等挺水植物,既能在削减污染物的同时又能能够增强净化池的景观作用。

同时,也可以在每个净化池中放养一些摄食浮游动植物的鲢、鳙鱼和底栖碎食性的螺、蚌,增强对人工水草上脱落生物膜的处理,加快物质循环速度和能量转化效率,净化水质。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