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叠制品的清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91750发布日期:2020-09-23 01:04阅读:64来源:国知局
薄膜叠制品的清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膜叠制品的清扫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长条状的薄膜进行切割之后,需要对收集的薄膜叠制品的切割面进行清扫,以去除异物。目前,通常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清扫,费时费力,并且效率低。

另外,为了适应使用场景,通常还对薄膜进行加工以形成凹槽。目前,没有合适的方法和装置对加工后的凹槽进行清扫,以去除异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叠制品的清扫装置,能够自动化清扫薄膜叠制品的端面和凹槽、清扫时间短、清扫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膜叠制品的清扫装置,包括:保持部,所述保持部水平保持薄膜叠制品;端面清扫部,所述端面清扫部放出胶带,将胶带贴合到所述薄膜叠制品的端面,并且收回胶带,以去除所述薄膜叠制品的端面的异物;凹槽清扫部,所述凹槽清扫部放出胶带,将胶带贴合到所述薄膜叠制品的凹槽,并且收回胶带,以去除所述薄膜叠制品的凹槽的异物。

可选地,所述保持部包括旋转平台和固定部;所述旋转平台水平放置所述薄膜叠制品,并且水平旋转所述薄膜叠制品;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旋转平台的上方,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旋转平台一起水平保持所述薄膜叠制品。

可选地,所述端面清扫部包括贴合辊、第一剥离辊和第二剥离辊;所述贴合辊将胶带贴合到所述薄膜叠制品的端面;所述第一剥离辊和所述第二剥离辊分别位于所述贴合辊的两侧,所述第一剥离辊或所述第二剥离辊放出胶带,所述第二剥离辊或所述第一剥离辊收回胶带,所述第一剥离辊和所述第二剥离辊将胶带从所述薄膜叠制品的端面剥离。

可选地,所述凹槽清扫部包括贴合部、放料辊和收料辊;所述贴合部将胶带贴合到所述薄膜叠制品的凹槽;所述放料辊和所述收料辊分别位于所述贴合部的两侧,所述放料辊放出胶带,所述收料辊收回胶带。

可选地,所述贴合辊包括芯棒和采用软性材料制作的包覆部,所述包覆部包覆所述芯棒。

可选地,所述贴合辊的直径大于等于20mm。

可选地,所述第一剥离辊和所述第二剥离辊为螺纹辊。

可选地,所述端面清扫部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贴合辊沿着所述薄膜叠制品的端面移动。

可选地,所述贴合部包括采用软性材料制作的端部,所述端部的形状对应于所述薄膜叠制品的凹槽的形状。

可选地,分别位于所述贴合部的两侧的胶带张开的角度小于等于170°。

可选地,所述凹槽清扫部还包括第一引导辊和第二引导辊;所述第一引导辊和所述第二引导辊分别位于所述贴合部的两侧,并且位于所述放料辊和所述收料辊的内侧,所述第一引导辊和所述第二引导辊调整分别位于所述贴合部的两侧的胶带张开的角度。

可选地,所述凹槽清扫部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贴合部靠近和远离所述薄膜叠制品的凹槽。

可选地,在所述放料辊放出胶带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贴合部靠近所述薄膜叠制品的凹槽;在所述收料辊收回胶带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贴合部远离所述薄膜叠制品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区别及其效果在于: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自动化清扫薄膜叠制品的端面和凹槽、清扫时间短、清扫效率高的清扫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薄膜叠制品的清扫装置的结构图;

图2a-2e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薄膜叠制品的清扫装置中的凹槽清扫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薄膜叠制品的清扫装置。图1a-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薄膜叠制品的清扫装置的结构图,并且图2a-2e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薄膜叠制品的清扫装置中的凹槽清扫部的示意图。

如图1a和1b所示,薄膜叠制品的清扫装置100可以包括保持部101、端面清扫部102和凹槽清扫部103。保持部101可以水平保持薄膜叠制品。端面清扫部102可以放出胶带,将胶带贴合到薄膜叠制品的端面,并且收回胶带,以去除薄膜叠制品的端面的异物。凹槽清扫部103可以放出胶带,将胶带贴合到薄膜叠制品的凹槽,并且收回胶带,以去除薄膜叠制品的凹槽的异物。

在对长条状的薄膜进行切割之后,可以收集切割后的薄膜,并且堆叠为薄膜叠制品。薄膜可以为采用柔性材料制作的光学薄膜,并且更具体地可以为偏光膜等。另外,为了适应例如电子装置的屏幕等,还可以对切割后的薄膜进行加工,以在例如薄膜的顶部等形成凹槽。

如果竖直保持薄膜叠制品,则薄膜叠制品的端面的异物容易落下并且嵌入薄膜之间,从而降低薄膜表面的洁净度,并且由于薄膜是柔性薄膜,因此在被夹持受压时,薄膜表面的异物会造成薄膜打痕。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保持部101水平保持薄膜叠制品,在清扫时可以防止异物嵌入薄膜之间,避免降低薄膜表面的洁净度,并且避免造成薄膜打痕。

胶带可以是一面具有粘性而另一面不具有粘性的带状物。可以从放料盘放出胶带,胶带的具有粘性的一面可以与薄膜叠制品的端面和凹槽贴合,以粘走异物,并且向收料盘收回胶带。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端面清扫部102和凹槽清扫部103并且利用胶带分别去除薄膜叠制品的端面和凹槽的异物,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节省了时间,并且提高了效率。

如图1a和1b所示,保持部101可以包括旋转平台1011和固定部1012。旋转平台1011可以水平放置薄膜叠制品,并且可以水平旋转薄膜叠制品。固定部1012可以位于旋转平台1011的上方,固定部1012可以与旋转平台1011一起水平保持薄膜叠制品。

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平台1011水平旋转薄膜叠制品,端面清扫部102和凹槽清扫部103可以保持位置固定,从而可以依次清扫薄膜叠制品的每个端面和凹槽。

如图1a所示,端面清扫部102可以包括贴合辊1021、第一剥离辊1022和第二剥离辊1023。贴合辊1021可以将胶带贴合到薄膜叠制品的端面。第一剥离辊1022和第二剥离辊1023可以分别位于贴合辊1021的两侧。贴合辊1021可以为从动辊,第一剥离辊1022和第二剥离辊1023可以为主动辊。第一剥离辊1022可以从放料盘放出胶带并且第二剥离辊1023可以向收料盘收回胶带,或者第二剥离辊1023可以从放料盘放出胶带并且第一剥离辊1022可以向收料盘收回胶带。第一剥离辊1022和第二剥离辊1023可以将胶带从薄膜叠制品的端面剥离。

第一剥离辊1022和第二剥离辊1023可以实现正转和反转,从而本实用新型可以双向收卷胶带,节省了时间,并且提高了效率。另外,胶带与薄膜叠制品的分离很重要,由于胶带具有粘性,因此在分离时胶带与薄膜叠制品可能分不开,或者可能把薄膜带出。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剥离辊1022和第二剥离辊1023将胶带从薄膜叠制品的端面剥离,可以实现胶带与薄膜叠制品的分离,并且避免把薄膜带出。

贴合辊1021可以包括芯棒和包覆部,包覆部可以包覆芯棒。芯棒可以采用例如金属的刚性材料制作,包覆部可以采用例如硅胶的软性材料制作。包覆部越软,则胶带与薄膜叠制品的接触就越充分,去除异物的效果也就越好。

贴合辊1021的直径可以较大,例如大于等于20mm。在芯棒的直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贴合辊1021的直径越大,则包覆部的厚度越大,包覆部的变形量就越大,可适用的软性材料的柔软性也就越高。并且,贴合辊1021的直径越大,则胶带与薄膜叠制品的接触面面积就越大,清扫薄膜叠制品的每个端面的时间也就越短。

贴合辊1021与旋转平台1011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从而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薄膜叠制品。

第一剥离辊1022和第二剥离辊1023可以为螺纹辊。由于胶带的具有粘性的一面与第一剥离辊1022和第二剥离辊1023接触,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剥离辊1022和第二剥离辊1023设置为螺纹辊,可以降低胶带与第一剥离辊1022和第二剥离辊1023的接触面面积,避免黏连,从而可以容易地放出和收回胶带。

如图1a所示,端面清扫部还可以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024。第一驱动装置1024可以采用步进电机,以驱动贴合辊1021沿着薄膜叠制品的端面朝第一方向移动第一距离,第一方向可以与薄膜叠制品的端面平行。为了节省时间并且提高效率,在清扫了薄膜叠制品的一个端面之后,第一驱动装置1024可以不驱动贴合辊1021沿着薄膜叠制品的端面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第一距离以回到原来的位置,而是可以通过旋转平台1011水平旋转例如90°,收回第一距离长度的胶带,并且第一驱动装置1024驱动贴合辊1021从当前的位置沿着薄膜叠制品的端面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第二距离,以清扫薄膜叠制品的另一个端面。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可以根据薄膜叠制品的每个端面的长度来调整,第一距离例如是150mm,第二距离例如是70mm。

如图1b所示,凹槽清扫部103可以包括贴合部1031、放料辊1032和收料辊1033。贴合部1031可以将胶带贴合到薄膜叠制品的凹槽。放料辊1032和收料辊1033可以分别位于贴合部1031的两侧,放料辊1032可以从放料盘放出胶带,收料辊1033可以向收料盘收回胶带。类似于上面描述的第一剥离辊1022和第二剥离辊1023,放料辊1032和收料辊1033可以为主动辊,并且也可以实现正转和反转,从而本实用新型可以双向收卷胶带,节省了时间,并且提高了效率。

如图1b所示,凹槽清扫部103还可以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未示出)。第二驱动装置可以采用步进电机,以驱动贴合部1031靠近和远离薄膜叠制品的凹槽。

如图2a所示,贴合部1031可以包括端部,端部可以采用例如硅胶的软性材料制作。当贴合部1031在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靠近并且贴合薄膜叠制品的凹槽时,较软的端部可以受压变形,以使得胶带与薄膜叠制品的凹槽充分接触,从而提高了去除异物的效果。

如图2b所示,贴合部1031的端部的形状可以对应于薄膜叠制品的凹槽的形状。当薄膜叠制品的凹槽较小时,可以选择较小的端部,并且当薄膜叠制品的凹槽较大时,可以选择较大的端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去除异物的效果。

如图2c所示,分别位于贴合部1031的两侧的胶带张开的角度可以较小,例如小于等于170°。如果胶带张开的角度过大,则容易导致胶带与凹槽口提前接触并且黏连,从而导致凹槽内部无法被清扫。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胶带张开的角度设置得较小,可以避免胶带与凹槽口提前接触并且黏连,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去除异物的效果。

如图2d所示,凹槽清扫部103还可以包括第一引导辊1034和第二引导辊1035。第一引导辊1034和第二引导辊1035可以分别位于贴合部1031的两侧,并且可以位于放料辊1032和收料辊1033的内侧。第一引导辊1034和第二引导辊1035可以调整分别位于贴合部1031的两侧的胶带张开的角度。第一引导辊1034和第二引导辊1035的位置可以调整。第一引导辊1034和第二引导辊1035可以为从动辊。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不同的薄膜叠制品的凹槽,通过第一引导辊1034和第二引导辊1035调整胶带张开的角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去除异物的效果。

如图2e所示,如果胶带张开的角度过小,并且由于贴合部1031的端部较软,则胶带与贴合部1031的端部之间的摩擦力可能较大,从而导致胶带难以被收回,并且胶带容易发生断裂。因此,在放料辊1032从放料盘放出胶带时,第二驱动装置可以驱动贴合部1031靠近薄膜叠制品的凹槽,从而可以张紧胶带,并且在收料辊1033收回胶带时,第二驱动装置可以驱动贴合部1031远离薄膜叠制品的凹槽,从而可以容易地收回胶带,并且避免胶带发生断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