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塔循环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5048发布日期:2020-10-30 21:29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塔循环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却塔循环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或制冷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热,一般要用冷却水来导走。从江、河、湖、海等天然水体中吸取一定量的水作为冷却水,冷却工艺设备吸取废热使水温升高,再排入江、河、湖、海,这种冷却方式称为直流冷却。当不具备直流冷却条件时,则需要用冷却塔来冷却。冷却塔的作用是将挟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废热传输给空气并散入大气。

一般循环水使用时间较长容易产生细菌污垢水藻等污染物,影响循环水的正常使用,容易造成水的浪费,因此需要对循环水进行有效处理。通常采用化学处理方法,采用化学方法见效快,但是容易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且循环水排放后不能再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塔循环水处理装置,其利用生物处理方法,不会造成循环水的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冷却塔循环水处理装置,包括四根第一立柱和至少四根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立柱的高度且所述第二立柱分布于相邻两根第一立柱之间;四根所述第一立柱围成矩形结构,四根所述第一立柱的中部固设有位于矩形结构内的架高底座且所述第二立柱和架高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架高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污水处理纤维球的放置框放置有多个生物流离球,所述放置框开设有若干过水孔;多根所述第二立柱的上端固设有水平盖板,所述放置框位于水平盖板的下方且放置框和水平盖板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水通过过水孔进入放置框内部,堆放于放置框内的生物流离球对进入放置框内部的循环水进行处理。水平盖板对放置于放置框内生物流离球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掉落的重物对生物流离球造成损坏,并且放置框和水平盖板间隔设置,便于对放置框内的生物流离球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立柱固设有稳定框架,所述稳定框架位于架高底座的上方,且所述放置框位于稳定框架的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定框架对放置框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放置框由于受到水流冲击而发生变形歪倒,增强放置框的放置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架高底座呈矩形框状结构,所述架高底座设置有横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循环水和放置框的接触面积,使更多的循环水通过过水孔流入放置框内部,增加循环水净化效率。横撑对放置框起到支撑的作用,增强放置框在架高底座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立柱的下端固设有稳固底座,且所述第二立柱和稳固底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固底座增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立柱和稳固底座之间设置有加劲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第一立柱和稳固底座的连接强度,增加第一立柱竖向设置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第三立柱,所述第三立柱的高度高于第一立柱的高度且所述第三立柱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立柱的高度,所述第三立柱和架高底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立柱对放置框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放置框由于受到水流冲击而发生变形歪倒,增强放置框的放置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物流离球包括第一半球形壳体和第二半球形壳体,所述第一半球形壳体和第二半球形壳体对接形成空腔球体,所述空腔球体内部填充有生物纤维球,所述第一半球形壳体设置有第一透水,所述第二半球形壳体设置有第二透水孔,所述第一半球形壳体的边缘向外延伸有第一外凸环,所述第二半球形壳体的边缘向外延伸有第二外凸环,所述第一外凸环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外凸环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穿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挤压片和弹性倒齿,所述弹性倒齿的齿尖朝向所述挤压片,且第一外凸环和第二外凸环位于挤压片和弹性倒齿之间,所述挤压片靠近弹性倒齿的一侧设置有弹性挤压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半球形壳体和第二半球形壳体对接,同时使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相对设置,连接杆带有弹性倒齿的一端插接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弹性倒齿产生挠性变形,直至弹性倒齿穿出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弹性倒齿产生弹性挠性复位,使第一外凸环和第二外凸环限位于弹性倒齿和挤压片之间;由于挤压片设置有弹性挤压组件,弹性挤压组件的一端挤压第一外凸环和第二外凸环,使第一外凸环和第二外凸环向弹性倒齿方向运动,使第一外凸环和第二外凸环固定于弹性挤压组件和弹性倒齿之间,从而使第一半球形壳体和第二半球形壳体之间紧密对接,防止第一半球形壳体和第二半球形壳体之间产生缝隙,从而避免在生物流离球堆放于放置框内由于第一半球形壳体和第二半球形壳体的变形导致生物纤维球从空腔球体脱出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挤压组件包括抵接环以及设置于抵接环和挤压片之间的压缩弹簧,所述挤压片设置有外环,所述抵接环设置有内环,所述外环和内环套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使抵接环向远离挤压片方向运动,同时抵接环和弹性倒齿相互靠近,从而使第一外凸环和第二外凸环固定于抵接环和弹性倒齿之间。外环和内环套接,对抵接环靠近或者远离挤压片的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环的内周面设置有环状凸棱,所述内环远离抵接环的一端开设有若干让位槽,所述内环的外周面设置有若干弧状凸棱,所述让位槽和弧状凸棱沿内环的圆周交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在安装过程中,环状凸棱挤压弧状凸棱,由于内环存在让位槽,内环远离抵接环的一端发生形变,从而实现外环和内环的套接;另一方面,环状凸棱和弧状凸棱相互配合,用于保持外环和内环之间的套接关系,防止内环和外环之间的脱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外凸环靠近第二外凸环的一侧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外凸环靠近第一外凸环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凸点,所述定位凸点和定位凹槽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半球形壳体和第二半球形壳体对接形成空腔球体过程,使定位凸点卡接于定位凹槽内,从而使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相对设置,进而便于连接杆的穿设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实现第一半球形壳体和第二半球形壳体之间的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循环水通过过水孔进入放置框内部,堆放于放置框内的生物流离球对进入放置框内部的循环水进行处理。

第二、水平盖板对放置于放置框内生物流离球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掉落的重物对生物流离球造成损坏,并且放置框和水平盖板间隔设置,便于对放置框内的生物流离球进行更换。

第三、防止堆放于放置框内生物流离球由于受力变形导致生物纤维球从空腔球体脱出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生物流离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生物流离球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a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生物流离球的上视图;

图7是图6中的b-b线剖视图;

图8是图7中的c部放大图。

图中,1、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21、下段立柱;22、上段立柱;3、第三立柱;31、下部立柱;32、上部立柱;4、稳固底座;41、加劲肋;5、架高底座;51、横撑;6、稳定框架;7、放置框;71、过水孔;8、水平盖板;9、生物流离球;91、第一半球形壳体;911、第一透水孔;912、第一外凸环;9121、第一连接孔;9122、定位凹槽;92、第二半球形壳体;921、第二透水孔;922、第二外凸环;9221、第二连接孔;9222、定位凸点;93、生物纤维球;94、连接杆;941、挤压片;9411、第一安装凸环;9412、外环;94121、环状凸棱;942、弹性倒齿;95、弹性挤压组件;951、抵接环;9511、第二安装凸环;9512、内环;95121、让位槽;95122、弧状凸棱;952、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冷却塔循环水处理装置,包括四根第一立柱1、六根第二立柱2和两根第三立柱3,第二立柱2的高度高于第一立柱1的高度;第三立柱3的高度高于第一立柱1的高度且第三立柱3的高度低于第二立柱2的高度。四根第一立柱1围成矩形结构,两根第三立柱3分别位于该矩形结构的两个长边的中点;其中一根第二立柱2分布于矩形结构的短边的中点,两根立柱分布于矩形结构的长边上且两根立柱位于第三立柱3的两侧。

第二立柱2包括下段立柱21和上段立柱22,上段立柱22位于下段立柱21的正上方。下段立柱21的高度高于第一立柱1的高度。

第三立柱3包括下部立柱31和上部立柱32,上部立柱32位于上部立柱32的正上方。下部立柱31的高度高于第一立柱1的高度,且下部立柱31的高度和下段立柱21的高度相等;上部立柱32的高度低于上段立柱22的的高度。

四根第一立柱1的下端焊接有稳固底座4,且六根下段立柱21的下端焊接于稳固底座4上、两根下部立柱31的焊接于稳固底座4上。第一立柱1和稳固底座4之间设置有加劲肋41,加劲肋41和第一立柱1一一对应。加劲肋41倾斜设置,加劲肋41的一端焊接于第一立柱1上、加劲肋41的另一端焊接于稳固底座4上。

四根第一立柱1的中部焊接有位于矩形结构内的架高底座5,且六根下段立柱21的中部和架高底座5焊接。架高底座5的内部焊接有三根横撑51,且三根横撑51沿矩形框状结构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布。

六根下段立柱21和两根下部立柱31的上端焊接有稳定框架6,稳定框架6呈矩形框状结构,稳定框架6位于架高底座5的上方。六根上段立柱22和两根上部立柱32的下端焊接于稳定框架6,上段立柱22和下段立柱21分别位于稳定框架6的上下两侧,上部立柱32和下部立柱31分别位于稳定框架6的上下两侧。

架高底座5上放置有放置框7,放置框7为具有上端开口的矩形型腔,放置框7的侧壁和底壁开设有若干过水孔71。放置框7位于稳定框架6的内部,四根第一立柱1、六根第二立柱2和两根第三立柱3位于放置框7的外周,上段立柱22的上端高于放置框7的上端,上部立柱32的上端和放置框7的上端开口齐平。六根第二立柱2的上端焊接有水平盖板8,放置框7和水平盖板8间隔设置。

参照图2,放置框7内堆放有多个生物流离球9,本实用新型对生物流离球9的数量不作限定,生物流离球9的数量根据放置框7内空间大小以及生物流离球9的体积大小决定的。

参照图3,生物流离球9包括第一半球形壳体91和第二半球形壳体92,第一半球形壳体91设置有第一透水孔911,第二半球形壳体92设置有第二透水孔921,第一半球形壳体91和第二半球形壳体92对接形成空腔球体,空腔球体内部填充有生物纤维球93(参照图4)。

参照图4,第一半球形壳体91的边缘向外延伸有第一外凸环912,第二半球形壳体92的边缘向外延伸有第二外凸环922。

第一外凸环912开设有三个第一连接孔9121,三个第一连接孔9121沿第一外凸环912的圆周均匀分布,第一外凸环912靠近第二外凸环922的一侧开设有三个定位凹槽9122(参照图7),定位凹槽9122呈半球形设置,三个定位凹槽9122沿第一外凸环912的圆周均匀分布,且定位凹槽9122和第一连接孔9121交替设置。

第二外凸环922开设有三个第二连接孔9221,三个第二连接孔9221沿第二外凸环922的圆周均匀分布,第二外凸环922靠近第一外凸环912的一侧一体成型有三个定位凸点9222,定位凸点9222呈半球形设置,三个定位凸点9222沿第二外凸环922的圆周均匀分布,定位凸点9222和第二连接孔9221交替设置。

参照图6-7,三个定位凸点9222分别和三个定位凹槽9122卡接,且三个第一连接孔9121分别和三个第二连接孔9221相对设置。

参照图5、8,第一连接孔9121和第二连接孔9221内穿设有连接杆94,连接杆94上一体成型有挤压片941和弹性倒齿942,弹性倒齿942的齿尖朝向所述挤压片941,弹性倒齿942为四个,四个弹性倒齿942沿连接杆94的外周面呈圆周阵列,第一外凸环912和第二外凸环922位于挤压片941和弹性倒齿942之间。

挤压片941靠近弹性倒齿942的一侧设置有弹性挤压组件95。

弹性挤压组件95包括抵接环951和压缩弹簧952。连接杆94穿设于抵接环951的环心,压缩弹簧952位于抵接环951和挤压片941之间,且连接杆94穿设于压缩弹簧952的内部。挤压片941靠近抵接环951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第一安装凸环9411,抵接环951靠近挤压片941的一侧一体成型第二安装凸环9511,压缩弹簧952的两端分别套接于第一安装凸环9411和第二安装凸环9511。

挤压片941一体成型有外环9412,抵接环951一体成型有内环9512,外环9412和内环9512套接。外环9412的内周面一体成型有环状凸棱94121,内环9512远离抵接环951的一端开设有四个让位槽95121,四个让位槽95121沿内环9512的圆周均匀分布,内环9512远离抵接环951的一端外周面一体成型有弧状凸棱95122,让位槽95121和弧状凸棱95122沿内环9512的圆周交替设置。

上述一种冷却塔循环水处理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将本实用新型安装于冷却塔内部,冷却塔的柱子套设有下角钢框架和上角钢框架,下角钢框架和上角钢框架均为正方形设置,下角钢框架和上角钢框架均抱死于冷却塔的柱子上。下角钢框架和稳固底座4通过两根下角钢焊接连接,上角钢框架和稳定框架6通过两根下角钢焊接连接。循环水通过过水孔71进入放置框7内部,堆放于放置框7内的生物流离球9对进入放置框7内部的循环水进行处理。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