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厨余垃圾油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44582发布日期:2021-01-26 15:3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厨余垃圾油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厨余垃圾油水分离装置,属于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式各样的餐饮机构日益扩大,厨余废水的生产量也随之增大,大多数废水中含有油污,直接排入下水道容易污染环境,故需要对厨余废水进行油水分离,目前,将厨余废水加入到透明筒内静置一段时间后,油水分层后,可实现初步的油水分离,但厨余废水透明筒内存放过程中因发酵容易产生可燃气体,再次向透明筒内添加厨余废水时,透明筒内的可燃气体直接排出,遇静电火花等明火时容易燃烧,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厨余垃圾油水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厨余废水透明筒内存放过程中因发酵容易产生可燃气体,再次向透明筒内添加厨余废水时,透明筒内的可燃气体直接排出,遇静电火花等明火时容易燃烧,安全性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现加湿和加速扩散排出的可燃气体,提高安全性。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厨余垃圾油水分离装置,包括透明筒和安装在透明筒上端的筒盖,所述透明筒外表面下部位置安装排水阀,所述透明筒外表面中部位置安装排油阀,所述透明筒外表面固定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端面安装用于储存水分的圆筒体,所述筒盖上端面安装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远离筒盖的一端延伸至圆筒体内下部位置,所述圆筒体一侧设有小型风扇,所述小型风扇外表面安装支杆,所述支杆与筒盖固定连接,所述圆筒体上端外表面固定有挡水罩,所述圆筒体上端外表面呈环形等距开设若干个漏水孔,所述漏水孔设置在挡水罩内。
[0005]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筒底部安装排污阀,所述筒盖上端面中部位置安装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设置在透明筒内,所述传动轴外表面均匀安装若干个搅拌棒,所述搅拌棒远离传动轴的一端安装可拆卸的条形状的毛刷,所述毛刷的刷毛部位与透明筒内表面相贴合。
[0006]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筒外表面下部位置呈环形等距固定有三个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下端固定有开设有地脚孔的底座。
[0007]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筒上端外表面安装有加注管,所述加注管远离透明筒的一端外表面固定有用于连接外接管路的法兰。
[0008]
进一步地,所述支杆上端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与支杆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固定在小型风扇外表面下部位置,所述支杆下端固定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通过螺丝与筒盖固定连接。
[0009]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下表面固定有倾斜状的加强杆,所述加强杆远离支撑座的
一端与透明筒固定连接。
[0010]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圆筒体固定在凹槽内。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向圆筒体内加入适量水分,使排气管远离筒盖的一端淹没在水分中,进而在向透明筒内添加厨余废水时,透明筒内产生的可燃气体通过排气管排至圆筒体内的水分中,圆筒体内的水分起到加湿可燃气体的作用,防止可燃气体的排出口位置产生静电火花而使可燃气体燃烧,提高安全性。
[0012]
本实用新型在向透明筒内加注厨余废水前,接通小型风扇的电路,进而小型风扇产生向圆筒体处流动的气流,从而气流使圆筒体处排出的可燃气体加速扩散,防止可燃气体聚集而达到燃爆浓度,进一步降低可燃气体遇火燃烧的概率。
[0013]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圆筒体上端外表面安装挡水罩,并在圆筒体处于挡水罩内的部位开设漏水孔,进而圆筒体内的水分在排气过程中溢出时,溢出的水分流至挡水罩内并通过漏水孔再次流至圆筒体内,起到防圆筒体内水分随意溢出的作用。
[0014]
本实用新型需要排出透明筒内的沉淀物时,首先向透明筒内加入适量清洗液,随后接通电机的电路,进而电机驱动装配有若干个搅拌棒的传动轴旋转,达到搅动透明筒内的沉淀物,使沉淀物扩散至清洗液内,在打开排污阀时,透明筒内的沉淀物随清洗液一同排出,实现便捷清理透明筒内的沉淀物,电机驱动传动轴的过程中,毛刷沿着透明筒内壁滑动,起到刷洗透明筒内壁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5]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厨余垃圾油水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厨余垃圾油水分离装置中挡水罩与圆筒体的装配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厨余垃圾油水分离装置中电机、传动轴和透明筒的装配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厨余垃圾油水分离装置中支杆与小型风扇的装配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厨余垃圾油水分离装置中支撑座的立体图;
[0021]
图中:1-透明筒、2-排水阀、3-排油阀、4-加注管、5-法兰、6-筒盖、7-电机、8-支杆、9-套筒、10-小型风扇、11-排气管、12-挡水罩、13-圆筒体、14-支撑座、15-加强杆、16-排污阀、17-支撑腿、18-底座、19-漏水孔、20-连接盘、21-凹槽、22-传动轴、23-搅拌棒、24-毛刷。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3]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厨余垃圾油水分离装置,包括透明筒1和安装在透明筒1上端的筒盖6,筒盖6实现对透明筒1上端的封堵,同时为电机7、小型风扇10等提供安装载体。
[0024]
透明筒1外表面下部位置安装排水阀2,透明筒1外表面中部位置安装排油阀3,将厨余废水加入到透明筒1内,静置一段时间后,厨余废水中的油水分层,即厨余废水中的水分处于透明筒1内下部,厨余废水中的油液处于透明筒1内上部,打开排水阀2时,排出透明筒1内下部的水分,打开排油阀3时,排出透明筒1内上部的油液,实现油水的分离。
[0025]
透明筒1外表面固定有支撑座14,支撑座14上端面安装用于储存水分的圆筒体13,支撑座14为圆筒体13提供支撑载体。
[0026]
筒盖6上端面安装有排气管11,在筒盖6上安装排气管11,进而向透明筒1内添加厨余废水时,厨余废水将透明筒1内的气体通过排气管11挤出。
[0027]
排气管11远离筒盖6的一端延伸至圆筒体13内下部位置,向圆筒体13内加入适量水分,使排气管11远离筒盖6的一端淹没在水分中,进而在向透明筒1内添加厨余废水时,透明筒1内产生的可燃气体通过排气管11排至圆筒体13内的水分中,圆筒体13内的水分起到加湿可燃气体的作用,防止可燃气体的排出口位置产生静电火花而使可燃气体燃烧,提高安全性。
[0028]
圆筒体13一侧设有小型风扇10,在向透明筒1内加注厨余废水前,接通小型风扇10的电路,进而小型风扇10工作产生向圆筒体13处流动的气流,气流使圆筒体13处排出的可燃气体加速扩散,防止可燃气体聚集而达到燃爆浓度,进一步降低可燃气体遇火燃烧的概率。
[0029]
小型风扇10外表面安装支杆8,支杆8与筒盖6固定连接,支杆8实现对小型风扇10的支撑。
[0030]
圆筒体13上端外表面固定有挡水罩12,圆筒体13上端外表面呈环形等距开设若干个漏水孔19,漏水孔19设置在挡水罩12内,圆筒体13内的水分在排气过程中溢出时,溢出的水分流至挡水罩12内并通过漏水孔19再次流至圆筒体13内,起到防圆筒体13内水分随意溢出的作用。
[0031]
透明筒1底部安装排污阀16,在透明筒1底部安装排污阀16,便于排出透明筒1内的沉淀物。
[0032]
筒盖6上端面中部位置安装电机7,电机7输出端固定连接传动轴22,接通电机7的电路时,电机7工作带动传动轴22在透明筒1内旋转。
[0033]
传动轴22设置在透明筒1内,传动轴22外表面均匀安装若干个搅拌棒23,在排出透明筒1内的沉淀物时,向透明筒1内加入适量清洗液,随后接通电机7的电路,进而电机7驱动装配有若干个搅拌棒23的传动轴22旋转,达到搅动透明筒1内的沉淀物,使沉淀物扩散至清洗液内,在打开排污阀16时,透明筒1内的沉淀物随清洗液一同排出,实现便捷清理透明筒1内的沉淀物。
[0034]
搅拌棒23远离传动轴22的一端安装可拆卸的条形状的毛刷24,毛刷24的刷毛部位与透明筒1内表面相贴合,电机7驱动传动轴22的过程中,毛刷24沿着透明筒1内壁滑动,起到刷洗透明筒1内壁的作用。
[0035]
透明筒1外表面下部位置呈环形等距固定有三个支撑腿17,支撑腿17下端固定有开设有地脚孔的底座18,三个支撑腿17实现对透明筒1的均衡支撑,在底座18上的地脚孔内安装锚固螺栓,并使锚固螺栓固定在合适位置处,完成支撑腿17位置的固定,即透明筒1的位置被固定。
[0036]
透明筒1上端外表面安装有加注管4,加注管4远离透明筒1的一端外表面固定有用于连接外接管路的法兰5,利用法兰5将加注管4与用于输送厨余废水的外接管路相连接,进而厨余废水可通过外接管路和加注管4流入透明筒1内,实现便捷向透明筒1内加注厨余废水。
[0037]
支杆8上端套设有套筒9,套筒9与支杆8固定连接,套筒9固定在小型风扇10外表面下部位置,将支杆8上端固定在与小型风扇10固定连接的套筒9内,实现支杆8与小型风扇10的稳定连接。
[0038]
支杆8下端固定有连接盘20,连接盘20通过螺丝与筒盖6固定连接,利用螺丝将连接盘20固定在筒盖6上后,完成支杆8与筒盖6的固定连接,即小型风扇10被安装在筒盖6上。
[0039]
支撑座14下表面固定有倾斜状的加强杆15,加强杆15远离支撑座14的一端与透明筒1固定连接,在支撑座14与透明筒1之间安装加强杆15,起到加固支撑座14的作用,提高支撑座14安装的稳定性。
[0040]
支撑座14上表面开设有凹槽21,圆筒体13固定在凹槽21内,将圆筒体13安装在支撑座14上的凹槽21内,增加圆筒体13与支撑座14的接触面积,提高圆筒体13与支撑座14连接的稳定性。
[004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42]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