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回转式格栅除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35036发布日期:2021-02-09 21:49阅读:82来源:国知局
新型回转式格栅除污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型回转式格栅除污机。


背景技术:

[0002]
按污水来源分类,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生产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农业污水以及医疗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是指各种形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复杂混合物,包括

漂浮和悬浮的大小固体颗粒;

胶状和凝胶状扩散物;

纯溶液。
[0003]
按水污的质性来分,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污染物主要有:

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

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

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

水土流失;

矿山污水。
[0004]
污水的处理方法很多,一般可归纳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而无论采用何种污水处理方法,都需要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即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杂物等与污水进行分离,进而不影响下一工序污水的深度处理。
[0005]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新型回转式格栅除污机。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新型回转式格栅除污机,其设计结构合理,能实现污水中固体颗粒物等与待处理污水的高效的分离作业,同时分离作业安全、可靠,且作业状态稳定、使用寿命长。
[0007]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新型回转式格栅除污机,由机架,及设置在机架两端的底部挡板、驱动电机,及对称设置在机架两侧外壁且与预埋板相配合使用的机架固定板,及分别将预埋板、机架固定板固定连接的若干个螺栓,及设置在机架一端且位于驱动电机下方的出渣导口,及与机架相配合使用的回转除污组件组成;所述回转除污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一端且相配合使用的从动组、从动组链轮,及设置在机架另一端且相配合使用的涨紧组、涨紧组链轮、传动组、传动组链轮,及设置在驱动电机上的驱动链轮,及分别与驱动链轮、涨紧组链轮、传动组链轮连接的驱动链,及分别与从动组链轮、涨紧组、传动组连接的牵引链,及设置在牵引链上的耙齿。
[0008]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出渣导口设置为锥形结构。
[0009]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新型回转式格栅除污机,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检修孔盖板,及通过第一定位螺杆、第一锁紧螺母、第二定位螺杆、第二锁紧螺母固定在机架一端侧壁的电机护罩,及设置在机架下部两侧的挡板。
[0010]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预埋板的尺寸为400mm*150mm*16mm。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回转式格栅除污机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设计
结构合理,能实现污水中固体颗粒物等与待处理污水的高效的分离作业,同时分离作业安全、可靠,且作业状态稳定、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回转式格栅除污机的右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回转式格栅除污机的主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回转式格栅除污机的预埋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0016]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新型回转式格栅除污机,由机架1,及设置在机架1两端的底部挡板9、驱动电机6,及对称设置在机架1两侧外壁且与预埋板 11相配合使用的机架固定板12,及分别将预埋板11、机架固定板12固定连接的若干个螺栓13,及设置在机架1一端且位于驱动电机6下方的出渣导口10,及与机架1相配合使用的回转除污组件组成;所述回转除污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1一端且相配合使用的从动组17、从动组链轮22,及设置在机架1另一端且相配合使用的涨紧组4、涨紧组链轮14、传动组15、传动组链轮16,及设置在驱动电机6上的驱动链轮18,及分别与驱动链轮18、涨紧组链轮14、传动组链轮16连接的驱动链23,及分别与从动组链轮22、涨紧组4、传动组15连接的牵引链3(涨紧组、传动组上的链轮、轴承座,图1、图2中均未标出),及设置在牵引链3上的耙齿7。
[0017]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出渣导口10设置为锥形结构;及所述新型回转式格栅除污机,还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检修孔盖板2,及通过第一定位螺杆18-1、第一锁紧螺母20、第二定位螺杆19、第二锁紧螺母21固定在机架1一端侧壁的电机护罩5,及设置在机架1下部两侧的挡板8;及所述预埋板11的尺寸为 400mm*150mm*16mm。
[0018]
本结构的新型回转式格栅除污机,其设计结构合理,能实现污水中固体颗粒物等与待处理污水的高效的分离作业,同时分离作业安全、可靠,且作业状态稳定、使用寿命长。
[0019]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