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65600发布日期:2021-02-18 21:19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现阶段,我国环境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而工业废水是我国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新时期,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不断重视、环保执法力度加强以及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减少,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依然庞大,如何科学的处理工业废水成为水污染防治的关键。
[0003]
目前国内研究机构已实用新型了一些应用于处理工业废水系统,这些实用新型难以保证满足现有脱硫废水系统直接利用,需在现有系统基础上新增装置,导致占地面积过大而造成资源浪费。专利201610323737.6公开了“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涉及废水处理领域的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但是其系统结构复杂,日处理废水量有限,设备占地会随着废水水量增加而增大,经济性欠佳。专利202010010442.x,公开了“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该实用新型解决现有系统耗能高、分离不彻底、废液排放量大的问题,但该实用新型结构仍很复杂,占地面积大,实用性不强。
[0004]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实用性强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成本低、经济性好,废水处理效率高,实用性强。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脱硫装置、第一曝气池、沉降池、反应池、沉淀池、上清液池、循环泵、第二曝气池、污水处理池和污水池循环泵,所述脱硫装置、所述第一曝气池、所述沉降池、所述反应池、所述沉淀池和所述上清液池依次连接,所述上清液池通过所述循环泵与所述脱硫装置连接,所述脱硫装置、所述第二曝气池和所述污水处理池依次连接,所述污水处理池通过所述污水池循环泵与所述第一曝气池连接。
[0008]
进一步,还包括旋流器、污水池排泥泵、压滤机和上清液池排泥泵,所述上清液池通过所述上清液池排泥泵与所述旋流器连接,所述旋流器与所述压滤机连接,所述污水处理池通过所述污水池排泥泵与所述旋流器连接。
[0009]
进一步,还包括调节阀,所述脱硫装置通过所述调节阀与所述第二曝气池连接。
[0010]
进一步,所述污水处理池内设置有搅拌机、液位计和第一ph值检测仪。
[0011]
进一步,所述反应池内设置有第二ph值检测仪。
[0012]
进一步,所述脱硫装置采用高度落差的方式通过水槽与所述第一曝气池连接。
[0013]
进一步,所述脱硫装置采用高度落差的方式通过水槽与所述第二曝气池连接,且所述水槽上设置有所述调节阀。
[0014]
进一步,所述旋流器包括旋风旋流器。
[0015]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在现有脱硫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增设第二曝气池和污水处理池,使废水重复利用,提高了脱硫废水处理的效率,且系统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8]
其中,
[0019]
1、脱硫装置,2、第一曝气池,3、沉降池,4、反应池,5、沉淀池,6、上清液池,7、循环泵,8、第二曝气池,9、污水处理池,10、污水池循环泵,11、旋流器,12、污水池排泥泵,13、压滤机,14、上清液池排泥泵,15、调节阀,16、搅拌机,17、液位计,18、第一ph值检测仪,19、第二ph值检测仪。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脱硫装置1、第一曝气池2、沉降池3、反应池4、沉淀池5、上清液池6、循环泵7、第二曝气池8、污水处理池9、污水池循环泵10、旋流器11、污水池排泥泵12、压滤机13、上清液池排泥泵14和调节阀15,脱硫装置1、第一曝气池2、沉降池3、反应池4、沉淀池5和上清液池6依次连接,上清液池6通过循环泵7与脱硫装置1连接,脱硫装置1通过调节阀15与第二曝气池8连接,第二曝气池8和污水处理池9连接,污水处理池9通过污水池循环泵10与第一曝气池2连接,上清液池6通过上清液池排泥泵14与旋流器11连接,污水处理池9通过污水池排泥泵12与旋流器11连接,旋流器11与压滤机13连接。
[0022]
污水处理池9上设置有搅拌机16、液位计17和第一ph值检测仪18,液位计17用于测量污水处理池9内的水位,第一ph值检测仪18用于测量污水处理池9内溶液ph值,搅拌机16用于进行搅拌。
[0023]
优选地,脱硫装置1脱硫废水采用高度落差的方式经水槽流动至第一曝气池2。
[0024]
优选地,脱硫装置1脱硫废水采用高度落差的方式经水槽、调节阀15流入第二曝气池8。
[0025]
优选地,第二曝气池8大小为6m*6m*7m。
[0026]
优选地,污水处理池9为6m*6m*7m。
[002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某供热公司水池场地为例,在现有水池范围内隔出一座体积
约250m3的第二曝气池8、一座体积约250m3的污水处理池9,改造后的水池容积缩小500m3,可满足处理废水100吨/天。
[0028]
本实用新型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流程为:
[0029]
步骤一:通过脱硫装置1处理的脱硫废水采用高度落差的方式经水槽流入第一曝气池2,以及采用高度落差的方式经水槽和调节阀15流入第二曝气池8;
[0030]
步骤二:第一曝气池2通过氧化曝气,曝气时间18min~30min,将浆液中的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避免由于亚硫酸镁浓度过高导致系统结垢;
[0031]
废水通过溢流方式从第一曝气池2流至沉降池3,进行沉降,沉降池3底部沉淀物可通过电抓斗抓出,输送至旋流器11进行固液分离;
[0032]
废水通过溢流方式从沉降池3流至反应池4,加氧化镁浆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第二ph值检测仪19将ph值控制在8.0-9.0区间内;
[0033]
废水通过溢流方式从反应池4流至沉淀池5,进行沉淀,沉淀池5底部沉淀物可通过电抓斗抓出,输送至旋流器11进行固液分离;
[0034]
废水通过溢流方式从沉淀池5流至上清液池6,此阶段得到上清液经循环泵7输送到脱硫装置1中重复使用;
[0035]
步骤三:第二曝气池8进行氧气曝气,曝气时间18min~30min,目的是将浆液中的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此阶段处理废水水量根据氧化镁使用量控制;
[0036]
废水通过溢流方式从第二曝气池8流至污水处理池9,向污水处理池9中加入浓度为12%~15%氢氧化钙溶液,打开搅拌机16搅拌18min~30min,在搅拌过程中,镁离子和重金属离子产生氢氧化物沉淀,使浆液ph值在8.5-9范围,此阶段水位和ph值根据液位计17、第一ph值检测仪18控制;
[0037]
由于析出的氢氧化物沉淀颗粒细小,在废水中不易沉降下来,因此,投入铝盐或铁盐絮凝剂,絮凝剂容量不高于溶液体积总容量0.5%,打开搅拌机16进行搅拌,使废水中的细小颗粒在搅拌条件下形成絮凝体,此阶段搅拌18min~22min。
[0038]
静置18min~30min,絮凝物变成更大、更容易沉淀的絮状物,此阶段得到上清液经污水池循环泵10输送到第一曝气池2中重复使用。
[0039]
步骤四:污水处理池9底部设置有污泥排出口,而污泥排出口与污水池排泥泵12相连通,可及时排出装置中沉淀物,输送至旋流器11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的废水通过管路回到第一曝气池2中循环利用;
[0040]
上清液池6底部设置有污泥排出口,污泥排出口与上清液池排泥泵14相连通,可及时排出装置中沉淀物,输送至旋流器11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的废水通过管路回到第一曝气池2中循环利用;
[0041]
分离出的固体送入压滤机13内,压滤机13将水中的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物、硫酸钙沉淀物和其他沉淀物脱水滤干,脱水产生废水输送至第一曝气池2循环利用;或脱水后产生废水应用于除渣水槽补水、冲洗压滤机使用,或用于高温烟道蒸发(烟温为120℃~130℃),处理后的废水直接雾化喷入烟道,其产生结晶随飞灰直接带走。
[0042]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43]
(1)与传统技术比较,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
[0044]
(2)投资少、运行成本低。
[0045]
(3)本系统大多采用溢流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因管道输送而产生的堵塞问题。
[0046]
(4)本系统在已有脱硫系统基础上进行改造,改造成本低。
[0047]
(5)可以有效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硫酸镁和微量的重金属氢氧化物。
[0048]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0049]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